英语网络热词中的英美文化研究
2021-09-22王可欣涂宇琪汪婧涵
王可欣 涂宇琪 汪婧涵
【摘要】 英语网络热词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并能够潜在地反映一些文化内涵。本文试从英语网络热词的文化背景、文化内涵和网络热词中蕴含的价值观念三个方面研究网络热词中所体现的英美文化特点,以期更好地理解网络热词所折射的英美文化。
【关键词】 英语网络热词;英美文化;文化内涵
【中图分类号】H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35-0107-04
基金项目:2020年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国家级项目“英语网络热词中的英美文化研究”(202011318031)。
网络热词是主要流传于网络并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词汇,是信息时代下互联网与社会文化价值观相互碰撞的产物。网络热词以互联网为载体得以快速传播,但其本质上是一种语言文化现象的反映。探寻英语网络热词中蕴藏的文化元素,有助于人们更深入地理解其文化内涵。
一、网络热词与文化背景的内在联系
网络热词就其特点而言,一是主要基于网络传播,二是在一定时期具有极高的热度。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所产生的热词也大相径庭,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文化特色。从二者联系上看,网络热词根植于文化的土壤,而在另一方面,网络热词又是文化元素的具体表现。
首先,网络热词可以从社会多个领域衍生,其来源具有多样性,但发展离不开文化的土壤。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在发展中不断被赋予新的意义以更好地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2016年,韦氏词典根据人们搜索的词汇总量所评选出的年度词汇为“surreal(超现实)”。据韦氏词典官网称,在发生突变事件如当年七月份的土耳其政变、法国尼斯的恐怖袭击后,该词都会成为热门词汇。
“surreal”一词的意思是现实像梦境一样具有不合理性。超现实一词最早出现于1924年,欧洲诗人发起超现实主义运动,希望达到冲破理性思维的目的,从而在潜意识心理中找到真相。超现实主义文艺思潮的出现,反映了一战后民众对现实的恐惧和忧虑不安的心理状态。
“surreal”一词在2016年数次成为网络热词,与其文化背景有一定关联,词义在特定的时代有了一层新的含义,即用来指该事件难以置信、不可思议。该词产生的文化背景使其在表意上能很好地描述公众的心理状态,受到民众青睐与关注从而成为网络热词。
网络热词同时也是文化元素的具体化表现。一些抽象的理念、时代趋势等,常常会以热词的形式表现出来,所以热词一定程度上是一段时期内最受公众关注的风向标。
例如2017年,牛津词典公布的本年度词汇为“youth-
quake(青年冲击)”,体现出人们对于年轻人在政治方面日益突出的影响力和推动力有了更多的关注。该词诞生于19世纪60年代初期,在当时主要用于强调年轻人的文化影响力,并未涉及政治领域。
该词成为热门词汇主要是在当年六月举行的英国大选之后,超出预期的年轻选民投票率成为瞩目焦点。这个词体现出在某一特定时期,青年参与政治的趋势以及影响力大大增强。
该词使用范围的扩大,体现了词汇在时代的发展中不断被赋予新的文化内涵,从而更加契合互联网时代下人们快节奏的信息接收与传递方式。网络热词将一些抽象的文化元素以凝练简洁的形式更为具体地展现,是特定时期文化的缩影,语言是一种符号,传递着信息,但是它同时也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体现。不同的文化背景孕育不同的网络热词,这也是为什么每个时期的网络热词都有所不同的原因,而且热词所分布的领域也有所不同。
比如人们当下所处信息时代,可以很明显地看见科技领域的热词有所增加,而在经济大为波动的年份,经济领域的热词又多于其他领域,这表明人们对于词语使用的倾向很大程度上受他们当下所处的时代背景影响,当下发生的热门事件容易成为大众津津乐道的焦点。
语言与文化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化的发展影响着语言的发展,而语言又体现着不同的文化内涵。从微观角度上看,作为语言的组成部分,词汇可以用来特指某一件事、某一种理念或者某一类人,欲探寻网络热词背后的文化意义,需抽丝剥茧,先探明其与文化背景的内在联系,探究词汇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所处的文化背景,形成对该词的一个初步认识,再深入探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以及文化价值观念。
二、网络热词中的英美文化内涵
从近些年的英语网络热词中,可以窥见一些在英美文化中由来已久的文化意识和理念,这些词汇以另外一种形式凸显着英美文化中特有的文化特点与气质。
总体来说,英国语言文化底蕴较为深厚,但单一的形式使英国人在交际中更注重严谨性和词义内涵的表达,并且英国历史较长,再加上受英国皇室贵族的影响,总体呈现一种保守、严谨、优雅的风格。而美国人在个性上追求创新,文化主要呈现出开放、自由、个性化的特点,对于事件的评论也颇受其文化特点影响。
(一)平等与自由意识
美国《独立宣言》中有这样一句话“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Equality(平等)一詞在历史浪潮中始终展现着其重要作用。
事实上,这也是和西方文化价值观念和民主政治体制紧密相连的。平等意识由产生到发展再到成为主流文化价值理念的过程,在英美文化发展史上较为漫长。“抵制文化(cancel culture)”的流行也从侧面反映了这一点。
麦格里在线词典将这个词定义为:“呼吁或者发起对某个公众人物的抵制,例如不让其出演某个角色,不演奏其创作的曲目,将其从社交媒体上驱逐等。这种做法通常旨在谴责这个公众人物做出的不为社会接受的行为。”
“抵制(cancel)”一词在2019年在社交媒体中流行,用来谴责那些有性别歧视和其他不当言行的公众人物。这也代表着英美国家的人们正在监督公众人物,督促其为自己的言行负责,试图推动一个更加平等、公正、反歧视的社会文化氛围。[1]同时,这些受人们关注的体现平等意识的热词,也折射出平等观念在英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二)个人主义
英美文化中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个人主义思想在美国文化中更为突出。该词最初是指一种与自私自利类似的价值观念,而后在历史的演变中逐渐衍生出强调个人价值、个人独立和个人利益的意义。同时,这种文化内涵也催生出过度重视个人利益而产生利己主义、自由主义的思想。
2020年,牛津词典所给出的年度词汇表中出现“Social Distancing(社交距离)”等词,民众对于这些词有关的行为所给出的态度是负面是正面受他们长久以来所形成的文化意识影响。
而其文化中所含有的冲动、冒险主义的因素,也使其在面对一些危机时而展现自信的态度。而英国文化更偏向保守传统的风格体现在一些较为保守的政策以及民众日常行事风格上,而民众对于这些热词背后的政策、措施的态度,也从侧面折射出英美文化中的个人主义。
(三)怀疑与抵制
而从另一个层面,西方民众似乎更相信自主判断,尤其是在信息化时代,英语国家的民众对于媒体、科技公司和国家政府都产生了高度的“不信任感”。
2016年,“后真相(post-truth)”作为牛津词典年度词汇突出了这样一种现象——情绪所产生的影响力远远大于客观事实的陈述。人们似乎意识到了正处于“后真相”时代:人的情感、信念以及主观判断,比客观事实更能影响民意。
事实上,“后真相(post-truth)”一词早在1992年就首次出现。它真正成为潮流要归功于美国喜剧演员Stephen Colbert在节目中对它的一个近义词“truthiness(感觉上是真实的)”的阐述。
而2019年,在英国脱欧、特朗普在美国大选中获胜等政治事件的大背景下,“后真相”一词的使用率急剧上升了2000%,并且往往与假新闻或政治有密切关联,具有讽刺性。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将社交网络作为信息的主要获取渠道,公众对传统媒体提供的消息产生越来越多的怀疑,推动了“后真相”时代的来临。
所谓“相信自身的主观判断而降低客观信息的可信度”并非是坏事,这预示着人们正在逐渐对从前深信不疑的信息产生了怀疑,或者说逐渐真正意识到自己可能处于被人随意操控的处境。
类似怀疑态度的出现也在2018年牛津年度候选词“科技抵制(techlash)”中有所体现——人们意识到科技巨头(尤其是硅谷公司)正在掌控大家的信息和生活从而抵制他们的影响力。
导致这个现象的著名事件就是Facebook的数据泄露事件:多达8700万用户的隐私数据泄露,被剑桥分析公司用于干涉多个国家的选举。
此次事件进一步论证了当今英美国家的人们因为怀疑的态度,也更容易迷失在当代自媒体、假新闻和谣言的洪流中,但这种怀疑的态度并非一朝一夕所形成的,而是受長久根植于人们心中的文化价值观念影响。
(四)工业化与环保意识的发展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环境问题逐渐显现,而英美国家作为发达国家,初期在进行工业发展时势必要牺牲掉对环境的保护,而这种牺牲也的确换来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这并不符合长远的利益,于是近年来这些国家对于环境保护的问题愈加重视。而如今有关环境保护的热词也从侧面反映出最初的工业发展理念与现代环保发展理念相悖。
Climate emergency (气候紧急状态)作为2019年牛津词典的年度词汇,它所表达的是一种为避免环境破坏而需要紧急行动来减少气候变化的一种状态。而与此相关的词还有“否认气候变化(climate denial)”“气候行动(climate action)”“灭绝(extinction)”等词。
与气候有关词汇的流行直观地反映了大众对气候问题的关注,也表明了大众对解决气候问题的趋向以及环境保护意识的体现,这已经成为社会对于环境问题的主要趋向,即担忧环境问题和立即行动的紧迫心理。
环境保护意识的觉醒势必与环境的破坏相关,在严重的环境污染之后,人们往往才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这种意识往往是后发的,这一点在工业革命时期尤为明显。
英国和美国都是典型的“先污染后治理的国家”,工业革命使英国风光无限,这却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工业革命造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环境污染;煤炭的广泛使用导致了英国最严重的大气污染,在这之后,英国人下定决心要治理环境,经过100年来的努力,英国的环境得到成功治理,而大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始终是教育的重要部分。[2]
同样地,虽然美国在21世纪领导了世界工业化的潮流却依然有着较好的环境,但19世纪的美国乌烟瘴气,工厂遍地,河流里被倒满垃圾和污水,环境污染严重,二战后美国工业化的恶果甚至影响了全球的环境,工业化对环境的巨大危害,迫使美国工业改变发展理念,从而更注重环境的保护。
如今,气候异常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人类对环境的污染与破坏,这种破坏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工业化有着密切联系,英美国家曾经引领了工业化的潮流,而工业化进程中所付出的环境代价,也引起了他们对环境保护问题的关注,这种关注可以在当时的一些政策或标语中体现。
这个时代,英美为代表的工业文明已经发展到了更高的水平,他们已经开发利用了更多的资源,这也使得他们的环境保护更多是利己主义的,工业化以不损害自身的环境利益为主。
三、英语网络热词所折射的文化价值观念
英语网络热词体现的不仅是本时代的语言现象,更体现的是英美社会的文化现象和人们的心理状态。在这个快节奏、高效率的社会环境下,英语网络热词,尤其是出现和使用频率较高的热词,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英美社会文化价值观念和特定群体的社会文化心理特质。[3]
(一)环境担忧
现代社会,随着各类产业飞速发展,各种各样的问题也接连不断地产生,这些问题相继在网络热词上得到映照,问题的严重程度与网络热词的出现频率密切相关。
气候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人们所关注的环境问题的重要方面,已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气候问题的严重性,气候存在的紧急状况迫切需要解决。
与此类似的词汇有eco-anxiety(生态焦虑)、ecocide(生态灭绝)、net-zero(净零耗能)、global heating(全球热化),这些和环境有关的词汇在网络上的频繁使用皆表明了近年来大众对环境的关注度在不断上升,人们愈来愈担忧自身所处的环境且认为必须采取紧急行动。
(二)焦虑与恐惧
在高速运行的现代化机制下,人们往往难以承受社会的压力而出现各式各样的心理问题,焦虑和恐惧情绪也时常产生这种潜在的心理特征,最初并不容易为人们所知,往往是在生活中通过某一个导火索而引发的巨大的焦虑与恐惧。同时,这种心情也会持续相当一段时间,而这种情绪所产生的原因受诸多方面影响,一个不容忽视的影响因素就是文化因素。
因此,为更好地认识并解决出现的情绪和心理问题,相关词汇的传播也愈加广泛,相应地,人们经常看到的热词,通常与时下热门的病症话题有关。
FOMO(错失恐惧症),是指因为总是担心失去或错过什么而产生的焦虑心情的状态,可表现为因为担心错过人际交往活动,而在社交中难以拒绝他人的邀约。[4]
它明确指出了信息网络世界带给人们的焦虑情绪,铺天盖地的社交网络,接连不断的消息提示,使原本潜伏于人们内心恐惧与焦虑借助情绪得以外显。[5]
麻省理工学院教授雪莉·图尔克勒强调,“随着技术不断渗入我们的生活,人与技术的联系正变得越来越紧密,后者被赋予更多的权利,从而得以影响我们的决策、情绪及情感。”这表明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下,人更应当做自己的主人,避免过于依赖社交网络甚至出现反客为主的局面。[4]
与此类似的词还有ailurophobia(恐猫症)、aichmop-
hobia(尖器恐惧症)、courlrophoia(小丑恐惧症),这些词无一例外地体现了现代化背景下人们所面临的症状和压力。
而对于这些压力应当如何去缓解,还需要更多有关的研究。但无疑,这些热词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在现代社会下,人们普遍存在的一些文化价值观念,比如竞爭机制带来的焦虑或者是信息时代所带来的快节奏生活导致的紧张因素。
(三)情感主导 忽视真相
人们进入网络时代以来,最大的优点便是追求个性,彰显自我,然而网络带来的相对便捷也会造成消极作用,群体容易被一些信息煽动而忽视信息的真实性,虽然信息传播速度加快,但是也暗藏着危机,一些不实信息的传播容易使公众的舆论走向错误的一端。
当代社会,不论是在网络还是现实,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人们往往容易受情感、信念以及主观判断的影响,而忽视事实的真相。
前文的post-truth(后真相)一词也对这类现象有所体现,人们的判断及行为在刻板印象、从众等心理的影响下会选择性地忽视事实的真相,个体极易被群体所煽动。
与该现象相关的词还有Brexit(脱欧)、Fake News(假新闻),这些词皆体现了这个时代的特点,部分人们的行为判断极易受大众群体所影响,大量的新闻媒体过分追求消息的时效性和大众吸引度,却忽视消息来源的真实性。
此种情况下,大众受情感的主导,对某件事或某个人进行主观判断后,同时在群体和媒体的煽动下产生了刻板印象,而这种刻板印象往往难以随着事实真相而改变。
四、结语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运用和信息传播的便捷迅速,网络热词也在不断更新与发展,它们既丰富了语言词汇,也反映了语言文化。
通过研究英语网络热词中的文化内涵,人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在不同时代背景下,所折射出的社会文化观念,并寻找出隐藏在网络热词背后的文化特质。
网络信息时代下,热词的产生发展以及更新换代的速度都在加快,分析英语网络热词背后的文化内涵,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英美国家人们社会文化价值观念的转变。
参考文献:
[1]杨博.英语网络词典2019年度词汇出炉[J].青年记者,2020,(04):88-89.
[2]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J].探索与争鸣,2009,(02):60-64.
[3]马利红,陈保荣.网络英语词汇及其蕴含的社会心理文化探究[J].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学报,2011,(3):75-78.
[4]贡水.给心灵放一个假[J].检察风云,2018,(10):84-85.
作者简介:
王可欣,女,汉族,江西丰城人,本科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