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患者1例的护理体会

2021-09-20胡锦秀

安徽医专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滤器双下肢下腔

林 利 胡锦秀 刘 卓

急性创伤患者,因为受伤后突然制动,加上创伤致使的肢体肿胀、静脉回流缓慢、组织损伤和机体内凝血机制的变化等因素,容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而在手术恢复期,肺栓塞是其严重并发症。有研究表明,在急性肺栓塞患者中,栓子来自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占79%,并且下肢深静脉患者发生急性肺栓塞的概率约50%,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及远期生活质量。吴兴建等指出,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置管溶栓法”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显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下肢肿胀症状,降低其栓子脱落等并发症的发生率。2020年10月25日,我科收治1例急性创伤所导致右下肢静脉、髂静脉远心端及左侧肌间静脉血栓形成的中年患者,现将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55岁,因“机械伤后2小时”急诊入院。2020年10月25日患者因农业机械操作致机械翻倒砸伤胸壁前部,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急诊就诊我院,立即予以对症处理。于10月25日19:20突发心脏骤停,立即予心肺复苏术于19:25恢复自主心率,结合CT检查结果提示患者存在双侧多发肋骨骨折及左侧锁骨骨折,张力性气胸伴广泛皮下气肿、双侧液气胸。因病情危重,急诊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及气管插管术”术后转入ICU进一步治疗。27日急诊血常规示:RBC 2.38×10/L,Hb 78 g/L,血小板93×10/L,予以输血治疗后复查血常规提示血红蛋白及血小板进一步降低。患者为中年男性,多发性创伤,需长期卧床,血栓形成风险高,且仍在出血,暂不予抗凝,反复多次行输血治疗后于30日复查血常规示:贫血指标较前明显改善,各项储备功能良好,遂于胸外科行“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内固定术”,患者床旁双下肢血管超声示:双下肢胫后静脉血栓形成,双下肢肌间静脉血栓,考虑因行手术,暂未予抗凝,术后继续转入ICU行进一步治疗,并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病情平稳后转入胸外科继续治疗原发病。2020年11月20日,经双下肢血管+髂血管超声检查示:右下肢静脉、髂静脉远心端及左侧肌间静脉血栓形成,后经介入科会诊于2020年12月2日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置管溶栓术”治疗。术后予溶栓、抗炎、抗凝等支持治疗,经治疗好转后于2020年12月17日在局麻下行“下腔静脉滤器取出术”后于19日顺利出院。

2 护理措施

2.1 术前护理 ①完善相关检查:完善各项相关检查,了解患者基本症状,做好相关尿常规、血常规的检查,评估患者肝肾功能情况、电解质情况,为患者检验止凝血时间等。②心理干预:细致全面介绍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基本知识,帮助患者了解疾病;介绍滤器植入术的原因、方式及目的,介绍成功案例鼓励患者,增加其治疗信心,缓解其焦虑等不良情绪。③病室环境: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室内温度保持在26 ℃为宜,避免温度过低而导致血管痉挛,相对湿度控制在50%左右,勤开窗通风,使患者感到身心舒适。④饮食干预:为避免血液浓缩,嘱患者多饮水,每日饮水量达2000~3000 mL,建议少食多餐,以低脂、低盐、高纤维及高蛋白、易消化食物为主,保持大便通畅,不可用力排便,以防引起栓子脱落。⑤患肢干预:患者绝对卧床休息,抬高患肢,使其高于心脏水平20~30 cm,膝关节下垫软枕,呈5°~10°微屈曲位,能够促进静脉回流,并可降低下肢静脉压,从而减轻肿胀与疼痛;患肢禁止输液或注射药物,每日定点测量、记录并比较双下肢同一平面的周径,测量部位为膝盖下缘10 cm处,并用记号笔做好标记;加强巡视病房,观察患肢皮肤温度、颜色、足背动脉血运情况,并询问患者有无疼痛、肿胀、麻木感等。⑥肺栓塞的预防:绝对卧床休息,禁止按摩患肢,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胸闷、胸痛等不适。

2.2 术中护理 手术体位取仰卧位,肢体选取合适的托架支撑,不可过度牵拉、悬空及压迫,最大程度地保证患者的舒适与安全,便于术者操作,且对循环系统及呼吸系统影响最小;消毒范围超过手术切口所需范围,用力稳重均匀,环形涂擦,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临床表现,维持各系统的生理功能,确保患者安全。

2.3 术后护理 ①密切观察病情及完善相关检查,以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持续心电血氧饱和度监测,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及患肢皮肤温度、颜色、肿胀程度、足背动脉搏动强弱,观察穿刺点有无渗血、血肿等;由于术后持续使用尿激酶、低分子肝素钙等抗凝治疗致机体处于低凝状态,易出现内出血和皮下出血,因而需密切监测患者止凝血功能,观察有无出血及皮下血肿等并发症,及时告知医生调整用药剂量;定期行影像学检查,观察滤器放置情况,发现有移位、堵塞及脱落等情况及时处理,本案例患者未发生任何置管相关并发症。②饮食指导:术后指导患者进食高纤维、高蛋白食物及新鲜蔬菜、水果,避免食用菠菜、动物内脏等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以免降低药效,嘱其每日多饮水,稀释血液。③术后患肢处理:每日仍定点测量,测量部位为膝盖下缘10 cm处,并用记号笔做标记,与术前患肢同一平面的周径进行对比,并将测量值记录,绘成折线图,方便观察比较,具体见图1;拔管后穿刺处加压包扎,同时用沙袋压迫穿刺点6~8 h,压迫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肢足背动脉搏动情况、皮肤温度、颜色及毛细血管充盈情况,询问有无感觉障碍,防止压迫过紧而致肢体缺血坏死。④活动指导:指导患者术后在床上进行早期主动或被动的屈伸运动,若患者病情允许,协助患者于床边站立或行床旁活动,进而过渡到自主站立行走。⑤出院指导:指导患者避免长时间坐卧,尤其是避免交叉腿坐位,定时活动肢体,必要时穿弹力袜;戒烟戒酒,清淡饮食;避免寒冷刺激;定期复查,随访。

图1 手术前后双下肢腿围的对比图

3 讨 论

骨折术后患者,在未采取预防措施的情况下,DVT发生率高达40%~84%,而静脉中脱落的栓子造成肺栓塞是DVT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导致患者院内非预期性死亡及围手术期死亡重要原因之一。我国目前临床上治疗深静脉血栓的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取栓、抗凝治疗及多种途径溶栓治疗等。传统的外科取栓治疗需要在麻醉下进行,创伤比较大,术后容易出现切口处出血、感染和淋巴漏等并发症;而仅单纯的进行抗凝治疗,患者大约有50%的风险会发生血栓后综合征;虽然全身系统性给予溶栓药物治疗可以降低血栓后综合征的发生,但其大出血的风险高达10%~50%。植入下腔静脉滤器手术操作简单、安全,可以有效将血栓截留,从而维持下腔静脉血流通畅,且溶栓术能进一步治疗栓子对机体的影响。杨心蕊等表示介入治疗方法对DVT的效果和安全均较好,随着导管技术不断发展和下腔静脉滤器的不断成熟,其应用前景将越来越光明。

综上所述,作为下肢DVT风险预警及预防并发症发生的最佳执行者,护理人员应采取系统规范的围手术期护理,使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得到安全有效的治疗及护理,这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的良好恢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而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血栓的复发率和血栓后综合征的发生率,有效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滤器双下肢下腔
多层螺旋CT 血管成像对双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的诊断价值分析
困难滤器回收策略
自制圈套器技术取出疑难下腔静脉滤器的应用
急性脑梗死致发作性双下肢无力1例
综合护理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的临床干预分析
自清滤器在船舶设计中的应用
1例右心房至第二肝门的下腔静脉损伤患者的急救措施探索
剧烈头痛?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为什么容易再出血?
双下肢静脉曲张单侧术后对对侧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