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某区成人糖尿病与DM前期患病状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2021-09-20袁金金陆雅婷王佑民邓大同
袁金金 徐 倩 陆雅婷 王 林 王佑民 邓大同
糖尿病(DM)是一组由遗传、环境和行为等多种致病因素导致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DM前期是介于NGT(正常糖耐量)和DM之间的糖代谢异常状态,是可逆阶段,主要包括IGT(糖耐量受损)和/或IFG(空腹血糖受损)。有研究显示,每年有1.5%~10.0%的DM前期患者进展为DM,且患病风险明显高于血糖正常人群。近年来,我国成人DM患病率显著增加,已成为老年人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DM前期患病率也呈上升趋势。可见DM已成为严重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由于生活方式、环境及遗传因素的影响,不同国家、民族和地区的DM患病率也有较大差异。为了解合肥市某区成人DM与DM前期的患病情况及危险因素,为该地DM防治提供指导依据,我科进行了相关调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7年1月6日-2017年2月20日在合肥市包河区(大圩镇、常青街道两社区),采用随机分层抽样法,抽取城乡>18岁的常住居民作为调查对象。排除标准:①患有影响血糖的疾病,如肿瘤、严重肝病、胰腺病变等。②长期服用影响血糖的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噻嗪类利尿药等。③妊娠期妇女。④接受调查前1个月内有外伤手术者、急慢性感染者。⑤有精神障碍、智力低下者及不能清楚地回忆、回答问题者。2785例调查对象中排除未完成指标采集等11例,符合标准的研究对象完成调查的有2774例。
1.2 方法 调查人员均通过培训考核。问卷内容:基本资料(姓名、年龄、性别、地区、民族、职业、文化程度),生活习惯(吸烟史),既往史(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家族史。体格检查:身高、体质量、腰围等,并计算其BMI。实验室检查:所有研究对象均行口服糖耐量试验(既往有DM行100 g馒头餐试验,余行75 g无水葡萄糖试验),分别采集静脉血检测FPG、2 h PG。生化检查:使用罗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TG、TC、HDL-C、LDL-C和PG。
1.3 诊断标准 ①糖代谢异常:DM:FPG≥7.0和(或)2 h PG≥11.1 mmol/L和(或)已确诊的DM;DM前期:IFG:6.1≤FPG<7.0 mmol/L且2 h PG<7.8 mmol/L,IGT:FPG<7.0且7.8≤2 h PG<11.1 mmol/L。②高血压:在未用降压药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收缩压≥140 mmol/L和(或)舒张压≥90 mmHg;或既往有高血压史,现正在服降压药。③血脂异常:TG≥2.26和/或TC≥6.22和/或LDL-C≥4.14和/或HDL-C<1.04(mmol/L)。④体质指数:BMI<18.5(kg/m)为过轻,18.5≤BMI<24(kg/m)为 正 常,24≤BMI<28(kg/m)为超重,BMI≥ 28 kg/m为肥胖。
2 结 果
2.1 基本情况、DM及DM前期患病率分析 ①本调查收集到2774例合格问卷中,男性1448例、女性1326例,分别占比52.2%、47.8%。城市居民1417例、农村居民1357例,分别占比51.1%、48.9%。年龄19~95岁,平均年龄(44.1±14.5)岁。②DM168例,患病率为6.1%。男性92例、女性76例,患病率分别为6.4%、5.8%,性别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0.471,P
>0.05)。城市99例,占城市的7.0%;农村69例,占农村的5.1%,城市患病率高于农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4.407,P
<0.05)。③DM前期277例,其患病率为10.0%。IFG26例、IGT 207例、IFG+IGT 44例,患病率分别为0.9%、7.5%、1.6%。男性144例、女性133例,患病率分别为9.9%、10.0%,性别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0.006,P
>0.05)。城市172例,占城市的12.1%;农村105例,占农村的7.7%,城市患病率高于农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14.935,P
<0.05)。见图1。图1 DM及DM前期患病率的柱状图
2.2 影响因素分析
2.2.1 DM与DM前期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年龄、居住地、文化程度、有无DM家族史、有无高脂血症、有无高血压、BMI、腰围、HDL-C、LDL-C、TC、TG 均是DM、IFG、IGT、IFG+IGT的影响因素(P
<0.05)。见表1。表1 DM、IFG、IGT、IFG+IGT各项指标的比较
2.2.2 DM与DM前期危险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显示年龄、TC、HDL-C、LDL-C、城市、文化程度、有DM家族史、高血压及高脂血症为DM的危险因素。年龄、TC、LDL-C、BMI、城市、文化程度、有DM家族史为DM前期的危险因素,而HDL-C、有无高血压及高脂血症则不能显著影响DM前期的患病率。见表2。
表2 DM及DM前期危险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 论
近30年,随着我国城市化及人口老龄化进展,DM患病率呈迅速增长趋势。相关调查显示,我国在1980年DM患病率仅为0.67%,而2013年成人DM及DM前期患病率分别达10.4%、35.7%。其并发症可累及心脑肾等多脏器,且发生率及致死率高,2017年一项全国性调查研究显示,DM的病死率明显高于无DM人群,因DM死亡超过了84万人,其中年龄<60岁的高达33.8%。由此可见,我国的DM防治工作形势仍较严峻。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DM患病率为6.1%,DM前期患病率为10.0%,主要以单纯糖耐量减低为主。与全国平均患病率相比,均处于较低水平,这与我国前期相关研究显示的DM及DM前期患病率存在地区差异,发达地区显著高于欠发达地区的结果相符。2013年杨洁等所做安徽省12个地区相关流行病学调查显示DM患病率为11.8%,与之相比,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该区的DM防治成效显著。本研究显示城市DM患病率明显高于农村,这与我国DM的总体流行特点一致,可能与城区居民生活水平相对较高以及活动量相对较少有关。因此,应针对重点人群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DM前期人群的管理,尤其是餐后血糖筛查,对处于DM前期的居民进行早干预,对降低DM的发病率以及减少相关并发症具有重大意义。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DM家族史、高血压、高脂血症、TC、HDL-C、LDL-C是DM的独立危险因素。与既往调查结果相比较,男性DM前期和DM的发病率均更高,本次调查发现性别患病率无显著差异,可能与生活方式及地区差异有关。本研究得出DM的患病率呈现出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升高的趋势,且我国人口老龄化严重,因此老年人群是DM防治的重点。DM家族史反映了遗传背景患病风险,有研究发现,被调查者中有DM家族史的患DM风险是无家族史者的6.16倍,说明DM是包括遗传在内的多种因素所致。高血压、高脂血症可显著增加DM的患病率,同时也可增加DM的病死率,通过积极控制血压、降低TC和LDL-C水平可显著降低DM患者发生大血管病变和死亡风险。此外,超重或肥胖会增加DM前期的患病风险,2013年一项全国性研究发现,按BMI分层显示,25 kg/m≤BMI<30 kg/m的 人 群DM患 病 率 为15.4%,BMI≥30 kg/m的人群DM患病率为21.2%。根据2017年版中国T2DM防治指南建议超重或肥胖人群应积极控制体质量,增加日常的活动量,每天至少20 min中等强度的活动,可有效降低DM的患病率。DM前期患者可适当地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多项RCT显示,DM前期患者通过健康安全的方式使自身的BMI减轻7%~10%,可以有效延缓或预防进一步发展为DM。
综上所述,合肥市老年人及城市居民是DM重点防治人群,积极控制体质量、血压、血脂,同时开展DM及DM前期的筛查,做到定期监测并尽早干预,对DM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