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尼莫地平注射液、倍他司汀氯化钠注射液联合治疗后循环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1-09-19马晓晶姚建景孙侃张秀君

健康体检与管理 2021年7期
关键词:联合治疗临床观察

马晓晶 姚建景 孙侃 张秀君

【摘要】目的:分析对后循环缺血患者联合应用尼莫地平注射液以及倍他司汀氯化钠注射液的治疗效果。方法:对照组应用倍他司汀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合用尼莫地平注射液、倍他司汀氯化钠注射液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50%,对照组85.00%,P<0.05;2组治疗前左/右椎动脉以及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相比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均高于对照组左/右椎动脉以及基底动脉血流速度P<0.05。结论:对于后循环缺血患者给予尼莫地平注射液及倍他司汀氯化钠注射液进行联合治疗的效果满意并可有效改善血流动力学。

【关键词】尼莫地平注射液;倍他司汀;联合治疗;循环缺血;临床观察

后循环缺血即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该类患者后循环出现短暂性的脑缺血甚至脑梗死,其症状为眩晕、站立不稳等,严重威胁其身心健康。倍他司汀应用中可促进心脑血管扩张,并对血液凝固发挥一定的抑制作用。尼莫地平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具有广泛应用,具备抗缺血缺氧、改善脑损伤、保护神经元以及抗惊厥等诸多作用。以下将分析对后循环缺血患者联合应用尼莫地平注射液和倍他司汀氯化鈉注射液的治疗效果。

1资料以及方法

1.1临床资料

抽取2019年1月~2021年2月本院80例后循环缺血患者,依据用药方案分组,观察组: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36~82岁,均值为(57.3±1.5)岁;发病时间9个月~11年,均值(4.3±0.2)年。对照组:40例,男20例/女20例:年龄35~83岁,均值为(57.4±1.5)岁;发病时间8个月~11年,均值(4.2±0.2)年。2组各项基础资料具备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应用倍他司汀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实施静脉滴注,20mg/次,每日静滴治疗1次,共计用药治疗7天;观察组合用尼莫地平注射液、倍他司汀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后者用法同上。尼莫地平注射液行静脉滴注,10mg/次,速率为0.5mg/小时,每日用药1次,共计用药治疗3天。

1.3评价标准

(1)对比2组的临床疗效,基本痊愈:即耳鸣和眩晕等相关症状消失,神经系统检查结果均为阴性;显效:患者的症状者偶有出现,未对生活、工作造成干扰;有效:患者的症状得到改善,然而仍存在出现频率,对生活、工作造成一定干扰;无效:患者的症状体征表现未改善或进一步加重。(2)比较2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的变化,即左/右椎动脉以及基底动脉血流速度。

1.4统计学方法

文中数据行SPSS19.0分析,数据标准差为( ±s),组间数据行t/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50%,对照组85.00%,P<0.05。

2.2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对比

2组治疗前左/右椎动脉以及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相比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均高于对照组左/右椎动脉以及基底动脉血流速度P<0.05。

3讨论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小脑梗死以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均属于比较常见的后循环缺血类型,该疾病的发生是由于相关病变导致大脑椎基底动脉缺血,并进一步诱发脑干丘脑以及小脑等相关部位供血障碍。脑干是人体关键性的神经活动区域,供血障碍导致神经功能受损并诱发临床症状表现。尼莫地平属于二氢吡啶类钙离子通道拮抗剂,在应用后可对脑血管发挥良好的扩张效果,有利于调节脑血流量并改善脑部缺氧和缺血情况,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应用中可有效缓解由于脑血管持续痉挛而诱发的缺血性损害,是改善该类患者预后的常用药物。倍他司汀属于H1组胺受体激动剂,在应用中对于外周和局部中枢血管均可发挥良好的舒张功能,尤其是对于椎基底动脉血管可发挥良好的扩张效果,同时对于内耳前括约肌具备一定的松弛作用,有助于提升前庭以及耳蜗局部血流量,对于改善患者的眩晕症状效果显著,也是对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变患者进行治疗的常用药物。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采用联合用药方案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之后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的改善情况好于对照组。表明,在后循环缺血患者治疗中联合应用尼莫地平注射液以及倍他司汀氯化钠注射液的治疗价值较高。

综上所述,对于后循环缺血患者给予尼莫地平注射液及倍他司汀氯化钠注射液进行联合治疗的效果满意,并可有效改善血流动力学。

参考文献:

[1]蔡建柱.尼莫地平注射液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氧化应激指标及血压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1,14(2):50-52.

[2]郑亮亮.丹参注射液联合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分析[J].养生保健指南,2020,28(42):241.

[3]张耀升,钱志平,郭艳辉, 等.血塞通注射液联合倍他司汀对后循环性缺血眩晕患者临床症状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健康研究,2021,41(1):104-105.

[4]梁慧丽,李树仙.长春西汀联合倍他司汀治疗39例后循环缺血眩晕患者的疗效观察[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0,27(7):72.

猜你喜欢

联合治疗临床观察
布地奈德联合华法林钠对结肠炎患者的治疗价值评析
研究飞秒联合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患者的术后护理宣教探讨
微量激素联合抗菌药物治疗细菌性角膜炎的疗效观察
氨溴特罗治疗儿童急性支气管炎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