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康复治疗的早期介入对脑卒中偏瘫患者ADL的影响

2021-09-17张晓云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6期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

张晓云

【摘要】目的:给予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康复治疗的早期介入方法,探究其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9 年 9 月至 2020 年 9 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中 140 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两组。治疗组展开早期康复治疗;对照组展开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 ADL 评分与 Fugl-Meyer 运动功能(FAM)评分,及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 ADL 与 FAM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 ADL 评分与 FAM 评分均低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有效率 94.28 % 高于对照组 75.71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早期介入康复治疗后,可改善患者的身体功能,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有利于患者预后恢复。

【关键词】康复治疗;早期介入;脑卒中偏瘫;ADL评分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06-0237-02

脑卒中疾病的发生是由于脑动脉系统出现病变,从而使得脑血管发生痉挛情况,随后导致闭塞、破裂现象,使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1]。脑卒中疾病的发生一般会累及身体功能,其中偏瘫出现的几率则高达六成,患者的身体活动因此受限,无法在日常生活中正常活动,因此,对患者生活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2]。一般的治疗方法过于保守,未能及时更新,导致治疗效果不佳,而实施早期康复治疗会取得怎样的治疗效果需进一步探索。本研究选取1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对其实施早期介入康复治疗的价值,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本院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期间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40例,将其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70例。其中治疗组男41例,女29例,年龄为38~63(45.50±3.04)岁。对照组男38例,女32例,年龄为35~65(46.70±4.71)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确诊为脑卒中疾病;均与中华医学会脑卒中后偏瘫的诊断要点相符合;患者出现机体功能异常情况,同时伴有疼痛感;首次卒中并未累及肢體功能;患者再治疗期间意识清晰,能够主动配合护理工作展开。

排除标准:由于其他原因造成的偏瘫患者;合并骨骼疾病患者;卒中频繁发作患者;其他严重后遗症患者;精神障碍患者;痴呆患者;视听障碍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以常规治疗为主,即指导其使用神经细胞营养药及脑组织功能恢复药展开治疗,并且实时监测患者的身体情况。

治疗组患者以康复治疗为主,此方法重点在于“早开始整体康复”,详细内容为:(1)治疗初期:因为患者需卧床治疗,护理人员需指导并帮助其定期翻身,避免褥疮疾病发生;还需要进行适当按摩与热敷,避免患者身体关节发生僵硬情况,并且也能够配合上下肢实施关节被动活动,避免出现肌肉萎缩情况发生。(2)心理护理干预:即缓解患者的心理情绪,无论是什么治疗,患者对未来的治疗效果均会存疑,进而引发出一系列的紧张和焦虑情绪,此时应该引导患者说出自身感觉,将不良情绪宣泄出来,以此信任医院医疗水平;同时展开一对一宣教与情感支撑,给予患者更多的鼓励,将已经成功的病例详细讲解,增强患者的意志行动力,更为积极配合治疗工作进行。(3)康复运动指导,指导患者处于仰卧位,在患者的头部下方将软垫垫好,抬高患者的肩膀,同时伸直腕关节、肘关节部位,在枕头上将上肢平放,抬高患者膝关节并帮助其处于内屈状态。对于偏瘫的患者而言,则需一侧侧卧,自然放置,把偏瘫的一侧肢体逐渐向前伸,直至向外延伸至偏瘫的一侧肘关节,以帮助患者恢复关节功能;指导患者进行坐位-站立位转换;同时,对入院患者而言,其需要进一步强化肢体的耐力训练,进一步设计良肢摆放位置,从而提升患者的运动量。对于上肢功能而言,其需要在仰卧的时候把手臂向上举起,同时缓慢进行移动,也可以指导患者用手摸自身的前额,并进行握拳、抓拳等动作训练。当患者可自主站立后,即可指导患者进行步行训练、站立位平衡训练。可由专业理疗技师指导患者训练,每天训练1次或者2次,每次持续半小时或者一小时。同时,需鼓励患者主动参与到功能锻炼之中,握手、踝泵以及直腿抬高等运动均能够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当患者自身身体恢复一定程度后,则需适当加大训练力度,可以进行适当的平衡杠内步态训练。运动期间可以结合针灸治疗与推拿治疗,应用针灸治疗后能够起到疏通经络的效果,有效地调理气;应用穴位按摩时则需手法轻、重结合,具体为在患者的拇指指腹,借助揉法、按法、摩法根据次序对其神门、大陵以及劳宫、少府和鱼际穴位进行按揉,按揉频率以每分钟60次为宜,遵循由慢到快的按摩方式,从远心端直至近心端展开,一天实施两次,20 min/次。持续实施康复治疗30天。

1.3 观察指标

应用ADL、FAM评分对两组患者穿衣情况、洗澡情况以及行走情况等进行评价,合计100分,分数愈高代表生活能力越强。同时应用生活质量(QOL)评分对患者的生活情况进行评价,共计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

评价两组治疗有效率情况,分为三个指标:显效:患者的运动、自理能力均恢复正常;有效:患者的运动、自理能力有所改善;无效:患者临床症状与功能均未恢复,且有加重趋势。

1.4 统计学处理

选择SPSS 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所有数据均呈现正态分布统计,ADL评分与FAM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等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治疗效果等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当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ADL评分与FAM评分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ADL评分与FA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ADL评分与FAM评分均低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4.28 %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75.7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討论

临床上大多数脑卒中患者会有偏瘫情况发生。通常患者在接受有效治疗之后,其恢复的时间依然较长,于治疗前期会发生生活无法自理等情况,从而导致患者有不良情绪的发生,会显著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3]。同时,经过医学研究可知:脑卒中患者在后期会出现四肢肌肉不同程度萎缩,若是患者在早期没有控制偏瘫的进一步发展,则会使得患者引发严重偏瘫性痉挛,增加了肢体功能障碍的情况,极其不利于患者的后期康复训练实施,造成整体护理质量受到不良影响[4]。因此,为了进一步加快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程度,需尽早的展开早期康复介入治疗。以往的基础康复治疗过于保守,护理重点在于体格检查和功能量表评价方面,没有进一步深入干预,不但忽视了患者的心理情绪和身体恢复情况,也耽误了整体护理质量的提升。同时,护理工作不到位也会使得脑卒中患者四肢肌肉恢复不佳,且极有可能发生不同程度萎缩,若是不加以治疗则会加重肢体功能障碍情况,同时促进肌肉萎缩的进程,不利于患者预后[5]。

因此,脑卒中后遗症偏瘫患者需要尽早的实施早期综合康复治疗,不但治疗要早,相应的康复训练也需要更加具有时效性、多样性与针对性,同时也需要在整个护理过程中进一步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并对其出现的不良情绪加以处理,从而显著提升患者康复治疗的依从性[6]。对于尽早展开康复运动治疗而言,其应该在患者身体恢复到一定程度后方可开展。患者通过开展运动锻炼治疗,帮助其活动身体关节,防止出现肌肉萎缩情况,进而影响患者身体恢复。

综上所述,在持续的康复运动锻炼帮助下,能有效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有助于患者进一步恢复身体机能,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作用[7-8]。

参考文献

[1] 周照新,李倩楠,张伟,等.早期介入镜像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研究[J].医学美学美容,2020,29(4):30-31.

[2] 柳梅,黄静,周笋.早期康复介入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价值体会[J]. 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7):103-104.

[3] 彭娟,杨仕彬,胥方元,等.早期介入镜像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9,41(3):178-183.

[4] 李杰,高攀,张慧茹,等.康复治疗的早期介入对脑卒中偏瘫患者ADL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9,19(A0):220,222.

[5] 李景琰,陈秋帆,吴淼.早期手指点穴配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20,32(6):97-99.

[6] 张博华.康复治疗的早期介入对脑卒中偏瘫患者ADL的影响[J].心理医生,2018,24(14):58-59.

[7] 曹娟娟,夏静,宋新建.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ADL评分的影响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8,29(21):3448-3450.

[8] 张明.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认知功能及肢体活动能力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20,29(34):6507.

猜你喜欢

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
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研究
针刺优选法结合现代康复治疗脑卒中后偏瘫临床疗效观察
康复机器人在脑性瘫痪患儿康复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脑梗死综合康复治疗效果评估及分析
神经肌肉电刺激技术在改善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中的应用
康复治疗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良姿位摆放依从性中的应用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
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效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