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手术治疗胆囊结石48例疗效观察

2021-09-17陈文琪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6期
关键词:胆囊结石手术治疗中西医结合

陈文琪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手术治疗胆囊结石的疗效。方法:选取 2014 年 1 月至 2016 年 2 月期间收治的 48 例胆囊结石患者进行研究,并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24 例)与对照组(24 例)。其中对照组采取手术治疗,观察组则在手术治疗的基础上加入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对其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95.83 %)显著高于对照组(66.6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8.33 %)明显少于对照组(37.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胆囊结石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手术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情况。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手术治疗;胆囊结石;疗效

【中图分类号】R575.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06-0017-02

在临床胆管系统中,胆囊结石属于较常见的疾病。该病的主要特点为发病急,病情发展极为迅速,病情危重等,因此,该疾病会使患者产生极大的痛苦。目前在临床中多采用手术对该疾病进行治疗,但单一的使用手术治疗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且并发症发生情况较多。有研究表明,对胆囊结石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手术进行治疗,效果更加有效[1]。为此,本文就中西医结合手术治疗胆囊结石的疗效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8例胆囊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中男8例,女16例,年龄21~67(44.28±2.21)岁;对照组中男7例,女17例,年龄21~68(44.53±2.23)岁。两组患者年龄及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均经影像学确诊为胆囊结石;有明显的恶心及呕吐感;患者在自愿的情况下加入本次研究,并签署相关协议。

排除标准:有严重心肺以及肝肾疾病者;有恶性肿瘤者;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女性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胆囊切除术对患者进行治疗,主要手术方法为:在术前指导患者在病床上取平卧位,并采用椎管内麻醉对患者进行麻醉,手术切口选取患者右上腹腹直肌切口,其手术切口长度约9 cm左右,之后再将粘连处进行分离,以便胆囊及胆囊三角区完全显露出来,并采取顺逆结合的方式对患者胆囊进行切除,同时严格按照操作顺序对患者伤口进行引流、止血以及缝合,最后关闭患者的腹腔。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治疗措施如下:

西医治疗:口服熊去氧胆酸片(上海中西三维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1950,规格:50 mg*20片*3板)3次/d,150 mg/次;另外需口服甲硝唑片(陕西汉王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61020092,规格:0.2 g)0.1 g/d,治疗3次。10天为一个疗程,需连续治疗6个疗程。

中医治疗:(1)基础药方:金钱草30 g,海金沙10 g,芍药20 g,茵陈30 g,炙甘草10 g,虎杖10 g,苍术10 g,栀壳20 g,山楂10 g,鸡内金10 g,茯苓10 g以及生大黄10 g。(2)还可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辨证治疗:①肝胆湿热型:适合对其进行清肝利湿热,通导腑气。该类型又分热重于湿以及湿重于热两类,热重于湿则以清热通里为主,以利湿为辅,药方为:大柴胡汤,柴胡12 g、黄芩、芍药、半夏、枳实各9 g、生姜15 g、大枣4枚、大黄6 g;治疗湿重于热患者则以利湿为主,以清热通里为辅,药方为:龙胆泻肝汤,龙胆草6 g、黄芩9 g、山栀子9 g、泽泻12 g、木通9 g、车前子9 g、当归8 g、生地黄20 g、柴胡10 g、生甘草6 g;若患者存在便秘现象则需要在方中加入芒硝6 g;若患者有呕吐及恶心的现象则可在方中加橘皮以及黄连、生地、竹茹各6 g;患者有热盛症状则可加虎杖、银花以及蒲公英各6 g。②肝郁气滞型:以疏肝理气为主,方选柴胡疏肝饮,陈皮、柴胡各6 g、川芎、香附、枳殼、芍药各4.5 g、甘草1.5 g;胁痛较为严重的患者可加姜黄1.5 g;气郁严重的患者可加绿梅花以及佛手片各1.5 g;病久痛甚入络者加三棱、莪术以及丹参1.5 g;若患者出现便秘现象可加大黄6 g,夹湿者则可加茯苓以及川朴、炒苍术、苡仁各1.5 g。③肝郁脾虚型:在治疗中则以疏肝利胆、健脾和胃为主,药方可用消遥散加味,炙柴胡以及炒白芍,炒白术以及云茯苓各30 g,炙甘草及制香附各15 g,炒当归、陈皮以及薄荷各30 g;若患者出现头昏、便溏现象可加怀山药、炒党参以及碾木香各15 g。根据患者病情将上述所需中草药水煎煮200 ml,每日一剂,分早晚进行口服,连续服用一个月,直至患者临床症状均全部消失,且经检查显示胆囊壁显著缩小3 mm以及结石完全消失后方可停止用药。在用药期间,患者需禁食生冷辛辣等食物,主要以清淡及易消化的食物为主。

1.3 观察指标

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疗效标准为:若患者临床症状均全部消失,且经B超检查,结果显示为胆囊壁完全恢复正常,结石也已完全排出,则视为显效;若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且经B超检查,结果显示胆囊壁有所改善,结石体积有所减小,则视为有效;若患者临床症状均未消失,且结石体积并未减小,甚至有增多现象,则视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

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其进行比较,并发症包括:胰腺炎、胆瘘、腹部感染以及反流性食管炎等。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纳入SPSS 21.0软件分析,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Fisher χ2检验,当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66.67 %)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5.83 %)更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37.5 %)比较,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8.33 %)明显减少,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胆囊结石主要是由于胆囊或者胆管内产生结石而导致的。主要是由于患者的精神状态、劳累程度以及饮食不规律等因素而导致该病产生,且女性患有该病的几率明显高于男性[2-3]。有研究表示,胆囊结石发病的概率会由于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升高。因此,近年来由于人们的饮食结构、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不断上升的原因,胆囊结石的发病几率也逐渐呈上升趋势[4-6]。据相关资料显示,在发达国家胆囊结石发病率约为13 %,在美国的印第安人群中该病的发病率高达65 %,我国所处的东亚地区的胆囊结石发病率仅有7 %,相对较低。在患有胆囊结石后,患者的主要症状多为上腹疼痛以及恶心、呕吐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作。目前在临床中多采用外科手术对胆囊结石患者进行治疗,其不仅可以有效将胆囊的正常生理功能进行保留,且消化吸收功能还可以正常进行,并能有效对发生大肠癌的情况进行预防以及减少,但手术后结石复发状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状况依然存在[7-9]。

胆囊结石在中医学上被归属于“胁痛”以及“黄疸”等范畴,中医认为产生该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患者肝胆疏泄不畅,从而引起胆汁以及气血淤积受阻,最终产生结石现象。因此,本院在对胆囊结石患者治疗期间,在手术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了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其中,西医治疗主要使用熊去氧胆酸片和甲硝唑片两种药物,前者能够增加胆汁酸的分泌,降低人胆汁中胆固醇含量,有利于胆结石中的胆固醇溶解,以此达到治疗效果;后者属于硝基咪唑类衍生物,是一种常用抗炎药物,在术后能够有效地抑制胆囊内病原菌生长,保障治疗效果。中医治疗则是利用金钱草、海金沙、芍药、茵陈、炙甘草、虎杖、苍术、栀壳、山楂、鸡内金、茯苓、生大黄等多味中草药物进行治疗,诸药合用起到利胆消肿、清热止痛、活血化瘀、消食化滞的功效,还能够起到一定的抗感染作用,保障患者手术效果,促进其病情恢复。此外,中医治疗还可根据不同病症进行辨证治疗,对肝胆湿热型患者,使用大柴胡汤或龙胆泻肝汤进行治疗;对肝郁气滞型患者,使用柴胡疏肝饮进行治疗;对肝郁脾虚型患者,使用逍遥散加味治疗,各有不同的治疗作用和效果。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更高(P<0.05);且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减少,组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对胆囊结石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中西医结合手术治疗,效果更加有效,且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冯健,崔乃强.中西醫结合治疗胆石病的现状与展望[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8,34(4):704-709.

[2] 张静喆,余奎.急、慢性胆囊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7,33(5):838-842.

[3] 陈明.化石汤配合推按运经治疗胆囊结石的护理[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0,18(11):136-139.

[4] 何建新.中西医结合治疗高龄胆结石并胆囊炎37例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5,34(9):31-32.

[5] 宋阳春.中西医结合治疗88例胆囊结石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5):219-220.

[6] 于晓艳.微创保胆取石术后应用胆道排石汤治疗胆囊结石的疗效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30(6):45-46.

[7] 李月廷.胆囊结石的成因及中西医结合治疗[J].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2012,5(3):176-179.

[8] 蔡德珺,王唐恩.高龄胆囊结石围手术期治疗的价值[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30(14):139-140.

[9] 赵国丽.舒胆汤联合熊去氧胆酸在非急性炎症期胆囊结石患者术后的应用[J].河南医学研究,2020,29(26):4926-4928.

猜你喜欢

胆囊结石手术治疗中西医结合
改进法二镜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
浅析腹腔镜治疗用于小儿胆囊结石治疗的临床效果
中药汤剂联合中药足浴及耳穴压豆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甲状腺癌规范化治疗基础上的个体化处理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并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
胆囊与胆总管结石使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的临床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临床分析
手术治疗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