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效果的影响

2015-03-31沈晓玲

医学信息 2015年5期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康复训练

沈晓玲

摘要:目的 结合我院脑卒中偏瘫患者治疗中,运用康复训练帮助患者恢复下肢功能的相关情况,对其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和国际随机数字排列法,将从我院接诊脑卒中患中,选取54例偏瘫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常规训练方法,给予康复组康复训练方法,观测两组患者各项指标评估结果对比。结果 训练后,对照组ADL评估结果为(19.00±5.04),NIHSS为(5.00±1.13),FMA为(21.00±3.05);康复组ADL评估结果为(28.54±4.57),NIHSS为(1.24±1.54),FMA为(28.00±1.63)。结论 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治疗中,康复训练可有效给予患者相应的训练,促进肌群活动,提高下肢功能恢复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康复训练;脑卒中偏瘫;下肢功能

脑卒中作为当前全球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已成为了当前严重影响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脑卒中偏瘫是卒中患者非常多见的一种临床表现,其可导致患者的肢体功能受到非常严重的影响,甚至还可能造成患者生活无法自理。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提高,学界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理论逐渐深化,并通过对中枢神经细胞重组,来有效预防废用综合征和协同运动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可对患者的肢体功能进行改善[1]。现结合我院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治疗中,运用康复训练帮助患者恢复下肢功能的相关情况进行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共从我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所接收的患者中选取54例,其中女性24例,男性30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3.2±12.2)岁,病程为(8.4±5.5)d;其中14例因脑出血所致,40例因脑梗死所致;采用偏瘫下肢Brunnstrom[2]对患者进行分析,均为坐位平衡≥1级;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和国际随机数字排列法,将选取的54例患者分为两组,并分别设置为对照组与康复组,每组各有患者27例,对比两组无差异,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本研究以1995年中华神经科学会在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上所拟定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作为依据,对患者进行确诊。

1.3病例选择标准

1.3.1纳入标准 ①满足上述诊断标准,确诊为脑卒中偏瘫;②病程在3周以内;③为首次发病;④血压保持在正常范围内,意识清楚,能够服从医生指导;⑤签订知情同意书。

1.3.2排除标准 ①经脑MRI以及CT检查,未发现阳性病症,且在出现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后24h内恢复;②患者属于脑肿瘤、脑外伤等其他因素导致出血,并造成神经功能损伤;③同时合并有格林巴利综合症、重症肌无力等周围神经疾病病变;④患者意识不清,无法有效配合康复训练。

1.4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取随机对照实验,分别给予对照组常规训练方法,给予康复组康复训练方法。具体操作方法:在患者急性阶段同时给予两组患常规药物控制,其中一部分患者采取开颅术以及经颅微创术进行治疗,对患者体征进行检测,在发病大约8d左右,体征趋于平稳之后,即可进行康复治疗流程。

1.4.1常规训练方法 主要加强患者进行Bobath、Rood、Rrunnstrom等神经促进技术的综合疗法;帮助患者进行床上摆位训练;运用中频、肌电生物反馈、直立床以及脉管仪等进行辅助治疗;站立、坐位等平衡训练、步行训练等;训练过程中均实施"一对一"处理方法,训练时间为40min,视患者情况给予患者2~3次/d训练。

1.4.2康复训练方法 在上述常规训练的基础上,对训练次数、强度以及时间等进行相应的调整,同时增加一些难度动作。①坐位离凳训练:根据患者主诉选取一个合适的高度坐立,用双脚掌撑住地板,取Botath式握手,将身体稍稍向前倾斜,使重心能够前移,将双手向前方,同时将臀部稍微抬起,离开凳子,坚持3~5s;②高坐位站立训练:使患者双膝关节与重心能够充分向前移动,坐立在60cm高的凳子上,在将臀部抬起的过程中,同时将身体重心向前移动,并进行伸髋来完成起立动作;③标准坐位坐战训练:将凳子的高度调整到46cm标准高度再进行训练,在进行站立的过程中屈髋,并使身体能够向前倾斜,注意保持直立,但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预防头颈屈曲和躯干等代偿运动;将双肩稍稍向前移动,使其超过脚尖,同时进行双膝前移活动,让重心能够保持在足上,身体向前向上进行站立;而在坐回时,则引导患者将躯干前倾,使重心能够逐渐后移,同时通过将大腿肌群离心收缩的方式来将身体降低坐到位置上。在康复训练中,时间较之常规训练延长40min,注意了解患者的疲劳状态,以轻度疲劳为最佳,可进行3~4次/d训练;当然,在训练过程中均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来开展,充分结合患者的个人感受来给予有效的训练。

1.5观察指标 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下肢)、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法(NIHSS)(下肢)以及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下肢)对两组患者训练前后的下肢功能情况进行评估对比。

2结果

在本研究中,通过随机对照研究,分析脑卒中偏瘫患者治疗中,常规训练方法与康复训练方法的临床效果,根据表1统计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实施相应的训练后,患者的各项指标都有了相应的改变,P<0.05;但对比两组患者训练后各项指标评估结果,康复组的变化更为显著,且表现为良好的变化趋势,P<0.05。

3讨论

根据当前所掌握的数据来看,每年死亡患者中大约有100万死于脑卒中,并且脑卒中患者中,75%出现肢体功能障碍,其较高的致残率已经成为各类致残病症的首位[3]。下肢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普遍现象,其可导致患者的自理生活能力降低,肢体行走困难,协调力下降,并且伴随着病程时间的延长,非常容易致使患者出现肌肉延展性异常。康复训练是一种以功能和作业为导向的肢体功能锻炼方法,是非常重要的神经促进技术。而在本研究中,为了提高患者的下肢功能,主要进行坐战转换的训练,其可有效刺激股直肌、胫骨前肌、腘绳肌以及臀大肌,使其呈现为活跃状态,而这种状态在发力时得到更好的强化。在训练中,随着膝关节逐渐趋近180°,患者的长收肌、股肌群、跖屈肌群以及髂腰肌都同时得到了强烈的锻炼,对这些肌群进行稳定,可使其姿态得到控制,进而取得较好的下肢功能改善效果。总而言之,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中,康复训练可直击各肌群,刺激其快速恢复活力,故可有效改善下肢功能状态,使患者的生活品质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刘仲书,李威,章荣,等.神经松动术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2013,28(3):171-174.

[2]夏彩秋,杨青兰,高晓艳,等.踝足矫形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伤残医学,2010,18(2):20-21.

[3]刘国宝,丁一.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效果的影响[J].当代医药论丛,2014,11(11):94-95.编辑/许言

猜你喜欢

脑卒中偏瘫康复训练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日间康复训练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效果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研究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良姿位摆放依从性中的应用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
电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