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治疗联合药物治疗对首发青少年抑郁症的效果

2021-09-15卢圳耿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4期
关键词:家庭治疗艾司西酞普兰药物治疗

卢圳耿

【摘要】目的:观察家庭治疗联合药物治疗对首发青少年抑郁症的真实效果。方法:将80 例患者随机等比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为两组患者提供艾司西酞普兰抗抑郁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为观察组患者提供家庭心理疏导治疗干预。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评定两组青少年患者抑郁症状及认知功能的改善程度,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的7 天、14 天、30 天进行评定。基于患者抑郁程度、认知功能的改善程度,设置痊愈、显效、有效、无效四个标准,将之作为主要观察指标,评定两组患者的治疗成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痊愈、显效、有效例数分别为14 例、12 例、9 例,总有效率为87.50 %,优于对照组的60.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治疗联合药物治疗的方式应用于首发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臨床效果优于单一的药物治疗。

【关键词】家庭治疗;药物治疗;首发青少年抑郁症;艾司西酞普兰

【中图分类号】R74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04-0217-02

抑郁症是躁狂抑郁症的一种发作形式,常见的表征为情感长时间处于低落状态、思维相对迟缓、言语动作大幅度减少。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抑郁症多出现在成年人群体中。经过社会调查后发现,患有抑郁症的人往往在生活中长期承受较大的压力,导致精神在持续紧绷的状态下,出现异于常人的症状。据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美国哈佛大学的一项联合研究调查表明,抑郁症患者中大约有15 %的人最终死于自杀。近年来,抑郁症的波及范围正在逐渐扩大,青少年群体也逐渐成为高发对象。一般来说,原生家庭的影响、个人性格因素、繁重的学业压力交织在一起时,容易“击垮”青少年的心理防线。著名精神科专家董淑娟认为,如果青少年抑郁症无法得到有效的控制,后果往往不堪设想。临床显示,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特殊阶段,对抗抑郁药物的反应与成年人群体存在较大差异;许多适用于成人的抗抑郁药物对青少年患者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并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随着研究的深入,很多医护人员逐渐认识到,单纯依靠医学介入,无法从根本上达到治疗首发青少年抑郁症的目的,必须结合家庭成员的真切关心,完成对青少年内心“阴暗元素”的驱散,使其“重见光明”。本研究围绕家庭治疗联合药物治疗对首发青少年抑郁症的实际效果而展开,先对相关结果进行全面梳理,面向社会进行汇报。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 2019 年 6 月 1 日至 2020 年 7 月 31 日我院精神科收治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共计 80 例为分析对象。采用随机纳入方式对 80 例患者进行分组。观察组:40 例,男性21 例,女性 19 例,最小年龄 13 岁,最大年龄 16 岁,年龄(15.21±0.76)岁,最短病程 15 天,最长病程 80 天,病程(43.25±1.28)天。对照组:40 例,男性 20 例,女性20 例,最小年龄 14 岁,最大年龄 17 岁,年龄(14.92±0.69)岁,最短病程 18 天,最长病程 85 天,病程(44.39±1.17)天。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三项内容的分布情况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根据《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的相关标准,由我院获得主治及以上职称的多位医师共同诊断,确诊抑郁症的患者;(2)所有患者均系首次发病,年龄在13~18 岁之间,最大患病时长在90 天以下;(3)患者送抵我院接受诊断及治疗之前,未曾服用过任何抗精神病类及抗抑郁类药物;(4)基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共17项内容)评分检测,得分均超过8分,能配合完成闭卷填写的右利手青少年患者;(5)患者本人对本研究予以接受,其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患有新发脑器质性病变或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或其他严重躯体疾病的患者;(2)存在精神障碍或患有癫痫疾病的患者;(3)存在药物或酒精依赖史的患者;(4)因各种原因在体内植入电子装置或金属异物的患者;(5)对本研究不予认同,拒绝配合,中途退出治疗的患者。

1.2 研究方法

为两组青少年患者提供相同的药物治疗干预。目前,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推荐的艾司西酞普兰被认为是一种服用方便、起效快、依从性好,副作用较低(患者出现失眠、便秘、口干、恶心呕吐等现象的几率极低)的,适用于青少年使用的抗抑郁药物[1-2]。故本研究开展期间,医护人员为两组青少年患者均提供此种药物治疗干预。在此基础上,为观察组患提供家庭联合治疗干预的方式,具体流程如下。

1.2.1 由我院资深医师,向患者家属反复强调青少年抑郁症的产生原因,嘱托患者采用“夸奖式”、“赞美式”的口吻,对患者的各项行为给予鼓励,使其逐渐走出“思维牛角尖”。

1.2.2 采用直接疏导的方式,与青少年患者进行沟通,了解其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找到产生抑郁症的根本原因。比如患者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否出现重大变化,直系亲属对待患者的态度是否令患者感到不安、焦虑,针对特定事情的理解是否产生较大的偏差,导致患者的认知进入“歧路”等。只有明确上述内容后,方可制定针对性较强的心理辅导方案。

1.2.3 通过“间接引导-旁敲侧击-长期观察”的方式,正确判断青少年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我院在过往的治疗过程中,发现一种真实存在,但尚未被充分认识的抑郁现象。具体表征为:(1)青少年患者给人“极其成熟”的印象,针对所有事物的看法与正常人没有任何区别,甚至在很多时候,会让他人误以为其患有的抑郁症已经痊愈;(2)实质上,此类患者的病情十分慎重,其在人前、人后往往表现出“双重人格”,即人们印象中懂事、乖巧的孩子,是患者着力“塑造”出的一种形象,其内心依然处于极其“封闭”的状态,几乎没有任何人能够“踏入”。此类患者的行为往往伴有“突发性”,很可能前一秒还一切正常;后一秒出现的“过激反应”往往超乎所有人的预料,一旦出现伤人、伤己的行为,周围人无法及时干预。基于此,除了药物治疗干预之外,家庭成员中,对待青少年患者“最好”的人,应该承担起疏导的职责,使患者感受到为数不多的“爱”[3]。

1.3 观察指标

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评定两组青少年患者抑郁症状及认知功能的改善程度,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的7 天、14 天、30 天进行评定。基于患者抑郁程度、认知功能的改善程度,设置以下四个标准,将之作为主要观察指标:

(1)痊愈:患者的抑郁程度从重度、中度转变为无抑郁,基于量表和卡片分类测验的评分进步幅度超过75 %;

(2)显效:抑郁程度从重度转变为轻度,评分进步幅度在50 %~74 %之间;

(3)有效:抑郁程度从重度转变为中度,评分进步幅度在25 %~49 %之间;

(4)无效:抑郁程度无明显改善,评分进步幅度在24 %以下。

总有效为痊愈、显效、有效三者之和。

1.4 统计学分析

以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本研究的有关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当P<0.05时,表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对比

观察组患者痊愈、显效、有效例数分别为14 例、12 例、9 例,总有效率为87.50 %,优于对照组的60.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综合而言,青少年出现抑郁情绪,背后必然存在一些心理或精神层面的因素。比如青少年父母死亡、离异、对子女的教育及成长漠不关心、重视程度不足等,均会导致青少年的童年生长期处于严重的“非正常状态”。当此类青少年进入青春期后,很容易变得“多愁善感”,一旦自卑等消极情绪充斥内心,其内向、不擅交际、孤僻、多疑等特性将会被无限放大,进而陷入抑郁状态[4-5]。

临床针对此类患者进行治疗时,常常存在以下难点:(1)患者年龄较小,无法清晰表达有关情感类(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青春期处于朦胧的爱情等)的问题[6]。通过医学方式对此类患者的身体进行检查,没有发现任何实质性的问题。(2)在外人看来,患者取得优异的成绩、实现阶段性人生目标后,并无喜悦之情,反而常常出现“打退堂鼓”现象[7]。(3)与父母的沟通频率极低,导致父母无法掌控其真实想法。若要从根本上实现治疗青少年抑郁症,除了必要的药物干预之外,更重要的因素在于,患者家庭成员必须掌握正确的,能够与患者实现无障碍交流的方式,只有如此,才能逐渐接近其内心,找到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最终制定行之有效的应对方式。

近年来,青少年抑郁症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本研究开展期间,针对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新型青少年抑郁情绪表现情况进行了解,总结如下:(1)部分确诊为首发抑郁症的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与同龄健康人群并无二致,给人“文静、不愿说话”的印象,但并没有任何过激行为。(2)实际上,上述青少年对外展现出的所有行为,均由其“刻意营造”,即人前的表现几乎完全正常,人后迅速进入极度自我的状态[8]。(3)该类抑郁青少年没有任何真正意义上的朋友,任何人只能与其表现出的“人格”进行交流,但无法与其“隐藏”起来的“真实人格”进行交流。

综合而言,导致青少年患有抑郁症的因素众多,任何单一个体的致病诱因不可一概而论,通过家庭介入联合药物治疗的方式,并不一定适用于每一位青少年抑郁患者,故救治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彭勇文,卞茜,陈春梅,等.整合性团体诗歌疗法改善青少年抑郁症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探索[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20,15(4):359-363.

[2] 林冬梅,黄丽宏,孙旭,等.多导睡眠图监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及睡眠障碍的效果[J].贵州医科大学学报,2020,45(8):973-977.

[3] 王倩,曹玉萍,何金雨,等.舍曲林聯合家庭治疗对首发青少年抑郁症的临床观察[J].心理月刊,2020,15(17):162-164.

[4] 马燕娟,张莉,李玲.药物联合音乐治疗对青少年首发抑郁症的效果及对睡眠质量的影响[J].四川精神卫生,2019,32(1):42-46.

[5] 许慧慧,何金彩.认知行为治疗联合家庭治疗对青少年抑郁症治疗效果的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8,(6):131-132.

[6] 张恩旭.路优泰联合心理治疗对首发青少年抑郁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5,32(1):83-84.

[7] 王梦瑶,肖牟尼,胡兰,等.自杀未遂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脑网络分析[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20,36(7):981-985.

[8] 路光辉,高丽红.舍曲林联合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首发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疗效及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0,28(5):663-668.

猜你喜欢

家庭治疗艾司西酞普兰药物治疗
应用心理学专业家庭治疗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度洛西汀与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发作的对照研究
腹腔镜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术后药物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家禽耐药性大肠杆菌病的药物治疗探讨
青少年学习障碍的家庭治疗
老年糖尿病患者家庭治疗方案执行情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性川崎病药物治疗临床分析
探析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老年性抑郁症效果
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奥氮平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艾司西酞普兰和舍曲林治疗老年抑郁症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