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营养支持策略对早产儿生长和代谢的改善分析

2021-09-15德吉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4期

德吉

【摘要】目的:研究早期营养支持策略对早产儿生长和代谢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2019 年1 月1 日至2020 年7 月20 日收治的78 例早产儿,根据随机抽签法均分为观察组39 例、对照组39 例,分别采取早期营养支持策略方式和常规营养干预方式,分析并对比两组各项体质量增长速度、胎粪排空时间指标、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指标、喂养不耐受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体质量增长速度、胎粪排空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具统计学(P<0.05);观察组ALB(34.81±3.51)g/L、PA指标(106.41±21.17)mg/L与对照组ALB(30.41±6.81)g/L、PA指标(91.21±19.11)mg/L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早产儿实施早期营养支持策略,取得显著效果,能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

【关键词】早期营养支持策略;早产儿生长;代谢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04-0207-02

胎儿在宫内主要依靠母体的胎盘营养输送从而生长,随着出生后脐带结扎,来源于母体的营养均中断,新生儿一般通过肠外营养支持、肠内营养支持途径,从而获取所需的营养素和热量,来维持机体能量,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救治水平、围生医学发展的提高,早产儿存活率显著增加,如何保证早产儿从宫内直至宫外平稳过渡,为新生儿科医生面临的挑战[1]。而早产儿营养储备少、体质量低、对营养要求十分高,因此早期实施营养支持十分重要。传统的营养支持方式,容易导致早期营养不良、代谢危机情况发生,导致引起宫外生长迟缓情况,对神经系统发育造成影响,因此,促进早产儿健康生长十分重要。医学研究显示,多数早产儿均伴有营养不佳、身体健康低下等特点,而通过为早产儿摄入营养,能保障早产儿健康成长,以往一般采用肠外干预方式,应用氨基酸、脂肪乳为每位早产儿补充营养,但是由于多种因素影响,从而导致早产儿肠道营养不足[2]。而通过实施早期营养支持策略,包括肠内营养、肠外营养方式,取得显著效果,能在短时间内采用科学的营养补充方式,达到全肠内营养目的,保障早产儿身体健康。通过将肠内、肠外营养干预进行结合,不断减少肠外营养干预比重,同时减少幅度十分少,能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保障早产儿的健康[3]。因此,本次研究对早期营养支持策略进行分析,阐述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2019 年1 月1 日至2020 年7 月20 日收治的78 例早产儿,根据随机抽签均分为观察组39 例、对照组39 例,观察组男20 例、女19 例,胎龄范围28~37(33.12±1.21)周;对照组男21 例、女18 例,胎龄范围29~36(33.16±1.21)周。两组早产儿一般资料等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出生体质量低于2.0 kg;(2)在出生12 小时内实施营养干预,无其他治疗史。

排除标准:(1)伴有先天性代谢病;(2)胃肠道畸形。

1.2 方法

两组早产儿入院后,均放置在暖箱中进行保暖,根据早产儿的胎龄、体重对暖箱温度实施调节,并给予治疗原发病、预防感染等措施。

对照组实施常规营养干预方式:在对早产儿进行治疗前,检查每位早产儿的生命体征,对早产儿血液生化指标实施检查,再给予早产儿氧气输送,对于早产儿实施抗感染、吸痰等操作有利于早产儿水电解质平衡,同时在营养干预上采取肠外营养,给予早产儿氨基酸、脂肪乳支持,在新生儿出生后第三天,氨基酸的补充剂量一般从每日0.5 g/(kg·d)开始,后逐渐提升至每日3.0 g/(kg·d),,而脂肪乳补充剂量一般从每日0.5 g/(kg·d)开始,后逐渐提升为每日3.0 g/(kg·d),并选择母乳进行补充[4]。

观察组实施早期营养支持方式:在营养干预上采用肠内营养、肠外营养结合方式。时间为早产儿出生1天后,在肠外营养干预上,采用氨基酸、脂肪乳支持,脂肪乳补充量的起始剂量为1.0 g/(kg·d),逐渐增加直至3.0 g/(kg·d),采用母乳补充;氨基酸起始量为1.0 g/(kg·d),逐渐提高直至3.0 g/(kg·d),在肠内营养干预上,采用母乳喂养,早期剂量应在1 ml/kg以下,每4小时经口喂养一次,然后喂养量逐渐增加至正常水平,每日增加6 ml/kg,若早产儿可以耐受,则增加至10 ml/(kg·d)或者20 ml/(kg·d)。在上述过程中应将肠外营养干预量减少,直至早产儿能通过经口喂养,获取营养[5]。

1.3 观察指标

两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包括体质量增长速度、胎粪排空时间指标、ALB、PA指标、喂养不耐受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生长发育指标

观察组体质量增长速度(19.21±2.91)g/d、胎糞排空时间(3.41±1.31)d与对照组体质量增长速度(14.31±3.12)g/d、胎粪排空时间(5.07±1.61)d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

2.2 对比ALB、PA指标

观察组ALB(34.81±3.51)g/L、PA指标(106.41±21.17)mg/L与对照组ALB(30.41±6.81)g/L、PA指标(91.21±19.11)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喂养不耐受发生率

观察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 讨论

据相关研究显示,近年来,随着我国生育理念以及现代社会的发展,早产儿发生率不断提高,早产儿的生长发育以及营养供给也得到广泛关注。在早产儿刚出生时,由于脐带的结扎,导致来自母体的营养输入被终止。但由于早产儿胃肠道功能尚未成熟,导致其自身摄入不足。故临床上应尽可能将其营养物和能量的丢失降低至最小程度也是营养策略的第一个目标[6]。并且对早产儿最为直接和具有营养的物质为母乳,因此早期进行母乳喂养十分重要,且还需要进行肠外、肠内营养的支持。以往研究认为,母乳作为新生儿最佳的物质,其富含多种营养物质以及多种微量元素,能够促进早产儿的成长。由于早产儿胃肠功能较弱,无法摄入较多肠内营养物质,一般需要采用静脉提供营养,因此除了对早产儿实施母乳正常喂养、配方奶喂养外,还需给予其肠外营养方式,给予早产儿氨基酸、脂肪乳、维生素、葡萄糖等物质[7]。

早产儿是指胎龄小于37周出生的新生儿,均伴有体质量低下等症状,而出生低体质量会对早产儿生存率、治疗预后造成影响。研究显示,若早产儿体质量低于2500 g时、则为低体质量出生儿,若早产儿体质量低于1500 g、则为极低出生体质量儿。一般在早产儿出生后需要给予营养支持方式,从而维持早产儿健康成长[8]。早期应用方式一般包括肠内营养、肠外营养等两种结合方式,通过减少肠外营养干预比重,能显著避免不良时间,而通过结合方式,能保护每位新生儿的胃肠道黏膜,从而改善胃肠功能,对于全胃肠喂养十分有利[9]。早产儿的理想营养目标主要是通过获得与同孕周胎儿相同的体质结构,而不是相同体质增长速度。只有维持早产儿体质正常,才能使其获得良好的功能状态,进而使其远期预后状态得到改善,使其生命质量得以提高,根据近年来研究显示,适宜的蛋白能量能够将早产儿的生长得以优化,根据2010欧洲早产儿营养指南推荐,早产儿肠内营养具有直接的营养作用,能间接的促进人体胃肠功能成熟,保障早产儿健康生长发育[10-11]。

经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体质量增长速度(19.21±2.91)g/d、胎粪排空时间(3.41±1.31)d与对照组体质量增长速度(14.31±3.12)g/d、胎粪排空时间(5.07±1.61)d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ALB(34.81±3.51)g/L、PA指标(106.41±21.17)mg/L与对照组ALB(30.41±6.81)g/L、PA指标(91.21±19.11)mg/L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和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

综上所述,通过对早产儿实施早期营养支持策略,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 汪良兵,卓羽波,许存欣等.肠外营养策略优化对早产儿早期大脑发育的影响[J].中华新生儿科杂志(中英文),2018,33(1):12-16.

[2] 叶庆红,蒋慧玲,高丽娟等.早期营养支持策略对早产儿神经行为发育与体格发育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80-83.

[3] 梁德武,刘红,刘锋等.早期肠内外营养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及意义[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5,26(4):830-831,845.

[4] 汪良兵,蒋轩竹,张晶等.早产儿肠外营养策略优化与脑白质微观结构的关系[J].广东医学,2018,39(11):1654-1658.

[5] 吴爱珍,蒋慧玲,高丽娟等.综合性康复介入辅助早期营养支持策略对早产儿营养状况及生长发育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56-58,62.

[6] 全美盈,王长燕,张玉等.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早期营养支持及生长状况十年变化分析[J].中华新生儿科杂志(中英文),2017,32(3):180-184.

[7] 侯晓静,张成元,冯子鉴等.早期肠内外营养对早产儿中小于胎龄儿宫外生长发育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26):52-55.

[8] 徐霭贤.规范化营养策略用于早产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探究[J].包頭医学院学报,2019,35(3):64-65.

[9] 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专业委员会-营养专家委员会协作组.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院内营养现状多中心调查[J].临床儿科杂志,2015,33(1):32-37.

[10] 杨宁,李晓宁.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积极营养支持临床观察[J].德州学院学报,2020,36(2):59-64.

[11] 孔平平.早期足量胃肠道外营养对早产儿出院时体重的影响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2019,29(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