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定家庭建设的文化使命

2021-09-14王继华

中华家教 2021年4期
关键词:以文化人

摘要:大国崛起的奋争,民族复兴的重任,不仅需要每一族门风打造一种与时代精神相融合的铸魂体系,形成行远自迩的思想定力;更需要家庭建设的文化机理,昭明“家庭”累结根气的义路,澄明“家教”榜样垂范的力量,底定“家风”明志自强的理路。也就是说,既要用“家仁,国家仁”的齐家逻辑明豁灵魂,又要“把实现个人梦、家庭梦融入国家梦、民族梦之中”,形成兴旺家庭、化育栋梁的荣誉担当和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的实践进路。

关键词:家庭建设  文化建功  以文化人  以美育人  家国同构  至伟时代

收稿日期:2021-05-28

作者简介:王继华,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家庭文化建设工作委员会会长,北京大学原教育文化战略研究所所长、首席教授。

大国崛起的奋争,民族复兴的重任,不仅需要每一族门风打造一种与时代精神相融合的铸魂体系,形成行远自迩的思想定力;更需要家庭建设的文化机理,昭明“家庭”累结根气的义路,澄明“家教”榜样垂范的力量,底定“家风”明志自强的理路。也就是说,既要用“家仁,国家仁”的齐家逻辑明豁灵魂,又要“把实现个人梦、家庭梦融入国家梦、民族梦之中”[1],形成兴旺家庭、化育栋梁的荣誉担当。

家庭建设培植心田的价值体系,家庭教育廓然使命的思想艺术,家庭风尚正道乾纲的明辨丽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王国,而是运用文化育人的因果性和尚美取向的规律性,温恭“家庭”的求真智慧,提纯“家教”的达善力量,凝聚“家风”的致美情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需要科技、经济、军事等硬实力卓立世界,更需要家庭发挥“穷理以致其知”①的明道作用,解决人的生命境界需要敦德修礼、深沉使命、行为表方的问题。正因此,习近平总书记以政治家的非凡智慧和战略家的前瞻视野,提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2](下称“三注重”)这一强调驭事基准的齐家智慧。(①参见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北京:中华书局1983 年版。)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重视家庭建设”这一整齐门内勃发生命精神自有力量的思想纲常,不仅延续父亲文化“道”的方向引领、母亲文化“德”的贤淑浸润,而且用家庭建设博远襟怀的高迈路向,用家庭文化礼门誉功的远大视野,为子女的生命灿然和家庭传之来叶的生命谱系带来了庄严取向。国将兴,必重文而贵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以谈话听汇报的方式,文件影像寓意的方式,新春祝福或会议要求等多种形式,重申家庭建设于伟大新时代的社会意义和济世价值。

2012 年中央政治局会议,以及中央军委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反复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在管好自己的同时,“要管好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 [3],并把其写进党内监督条例,作为政治纪律要求干部率先示范。2013 年在全国妇联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鲜明地提出“贤妻孝女慈母善邻”的女性精神,首开先河地提出妇女是家庭的领导者,意在使女性成为母仪天下的象征和博爱德润的化身。2014 年习近平总书记发表新年贺词,新华社公布了习近平总书记和家人的四张生活照片,四张照片由远及近的镜头和内蕴的情感告诉人们,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民族的种子,人的品格和能力是从这里生发的。2015 年的春节团拜会,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发人深省阐述“三注重”的伟大思想和其高迈生命境界的社会意义,寄希望家庭能给社会发展带来最大的“光复旧物的决心和力量”。2016 年全国文明家庭表彰会,习近平总书记再一次强调“努力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成为人们梦想启航的地方” [4]。男人要用家国情怀立样,女人要用贤淑美德立范。2017 年春节的前两天,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又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不仅为家庭建设指出前进的方向,更深长了“以文化人”的道德义理和“以美育人”的举世之功。2018 年两会过后,在中央政治局常委述职中,习近平总书记又一次强调,“大家要注重家教家风,管好家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让人们从自家狭小的天地中走出来,让家庭建设擘画新时代的常道秩序。2019 年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殷殷指出,“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家国情怀”,“提倡爱家爱国相统一,讓每个人、每个家庭都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作出贡献”[5] 的号召。2020 年元旦,习近平总书记发表新年贺词,在新华社直播的背景书架上,不仅接续地展出了习近平总书记家庭原有的四张生活照,又增加了一张习近平总书记和父亲习仲勋的合影。这张老照片,既是告诉世人孩子能走多远,在于父亲能领多远的道理,又是在自然地说明,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地方、生长力量的地方,它浑然本能的力量心存嘉祥,可敬可仰的灵光引领方向。

如此观察,家庭文化建设不仅要让家庭的育人方法从缺少家教理性、人们的价值观念从缺少家国情怀、育人取向从缺少高贵气质的病态中走出来,更应发挥家庭文化建功、补察时代衷肠的作用。

一、重视家庭建设责任担当的内在逻辑

家庭建设不仅仅是父母对孩子的性情约束和行为规范,更是在运用父亲文化“道”的方向引领和母亲文化“德”的贤淑浸润,形成子女持中守正的高迈人格和行为表现的驭事基准。家庭建设的内在逻辑为:既要运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生成的家庭精神,底定家庭这个社会最初模型的作用,又要借助齐家的价值义理,为心智的完整固基;既要助力福善之门的逻辑义理底定纲常,又要总结患咎之家门风衰败的原因;既要警醒一些家庭失落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滋长病态功利思想带来的人格缺陷,又要为国家现代治理体系的完善礼门誉功;既要让男人的气概胸纳山河,让女人的气韵美善行为,让子女的生命激越理想,又要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君子之光,打造一套适应社会道德与法治规范的伦理模型。

(一)重文贵家是现代治理体系的重要保障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国家现代治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既是一个国家有序发展的制度性保障,也是补齐短板、长远性规划核心目标的方法模式。家庭建设之所以运用文化的方式礼门建功,并把家庭文化作为沉宏德风和至伟时代的治家理路,不仅是文化内蕴的机理培育人们向善向上的情怀和审美取向的价值观念,更是因为文化育人“求真达善致美”的宏大气象,恢宏母亲文化的萱堂之柔和父亲文化的椿庭义路。一个时代,只有用文化自信的力量构建发展大道,才能凝重社会的底色;一个家庭,只有用文铸衷肠的基准深沉家庭精神,才能尊享人生的福善。

家庭建设的本质是“建文化”。家庭守本固基的门风建设和建勋维疆的使命担当,究其根本,首先要在“立家德,约束行为”的层面,形成礼门义路的思想气度;其次要从“举家规,慎独慎行”的所指,形成君子素养的生活哲学;再次以“扬家风,以正人伦”的维度,形成弘道扬善的处事风范。规范家庭“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的发展理路,建立家庭现代治理体系的精神叙事,补齐父母无言之教的表现能力,匡正家庭文明向上的风尚风气,牵引人们家国情怀的灵魂寄托,培植心田至真至纯的人性美德,高贵家国生命理想的思想远航,笃定驭术有道的齐家体系,既是为家庭奋进新时代开创了偕时而行的发展道路,又为每个家庭成员尊时守位的责任意识和亦文亦美的育人理路夯实根基。

从国家现代治理体系反映时代诉求的视角来审视家庭文化建设,补齐短板的道路,既需要父亲文化英雄气概、母亲文化贤淑美德的能力建设,又需要子女文化“孝”行为的感恩长征。这是因为,家庭既是一个不同辈分、不同角色的有机整体,也是一个把握不同身份、表达不同责任的审美担当。这里“审美”的思想叙事,是父亲文化“道”的方向引领,他解释生命的不朽; 这里“担当”的高贵品格,是母亲文化“德”的贤淑情愫,她导演家庭的美好。“重视家庭建设”这一建功时代的国家现代治理方略和父母先善其德的根脉培育工程,其揭明治乱的功能、匡正秩序的属性、温恭理想的价值,不仅规约家庭品正行方的本真理路,而且挖掘生命理想持中守节的风骨气节,以及天地境界的仁爱力量。

(二)家庭建设已成为民族智慧国家战略

家庭建设这个父母先行能力修炼、榜样垂范的齐家议题,既是一个底定社会道德义理的话题,又是一个笃实人们精神信仰的命题。这种寄情家庭美好、适应国家现代化治理体系建设,凝重底色昂然使命的思想智慧,不仅是其阐发的信念觉悟心性焕发活力,更在于其文铸衷肠的情怀高贵生命品格。它让男人高阔“智仁勇毅精忠报国”的英雄气概,对家庭进行“道”的方向引领;让女人高迈“贤妻孝女慈母善邻”的人文气质,对家庭进行“德”的贤淑浸润。家庭建设高扬“弘文约礼弥新尚美”的目标价值,夯基铸魂、举要常礼的文化自觉和以美育人的齐家理念,不仅匡正人们的伦理秩序,增添人们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而且成为绿色经济、政治文明、文化义理、社会道德和生态保障“五位一体”战略布局的基础性力量。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的目标价值如果没有家庭文化矩行大道的不群气度,没有把“修齐治平”的齐家信念和“先忧后乐”的精神信仰作为生命进取的方向,没有把“凭心做事、善为最乐”的致美情怀和“为万世开太平”的宏伟愿景与个人荣辱联系在一起,这种伟大的进程就会缺少现代文明国家的基础底蕴。也就是说,我们不能依靠计较锱铢私利之人去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不能指望品行不端、自私、短视、功利的人去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中国梦是壮怀天问的高识远见和兼济天下理想的立极智慧,它不仅需要科技、经济、军事的硬实力展现强大,更需要在人的思想根基深处建立一套促进社会和谐和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治家体系和济世格局展示文明。一个人或一个家庭,只有满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神韵气度,心中热望道德伦理和天地正气泽被家庭才能敦本务实、恒常天道;一个社会或一个民族,只有把家庭文化建设提到“为生民立命,为天地立心”①的日程上来,才能拔庸俗之劣根,才能追溯道德情操的高贵气质。否则,无论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抑或是旗帜鲜明和方向明确的民族复兴伟大征程,如果家庭根基建设缺少了“诚意正心”的修养之端和“家国天下”的生命品格,缺少了“礼义廉耻”的自尊意识和昂昂世理的精进气势,如何努力我们都是走不远的。(①参见张载:《张子全书》,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15 年版。)

(三)家庭文化铸就生命境界的使命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多次在不同的场合提出重视家庭建设的时代要求,不只是砥砺国人在家庭文化建设中要打造一种自拔于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② 的生命精神,更是要让千万个家庭汇聚起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真宏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灵魂建章。(②参见曾国藩:《曾文正公嘉言钞》,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6 年版。)

家庭文化內在逻辑赋予的高蹈襟怀和亦文亦美的发展道路,以及亲情同化德事之礼的高迈路向,不仅要让后昆认知“为天地立心”的生命境界,“为生民立命”的春秋肝胆,更是要笃定“修齐治平”的家国情怀和“家国同构”的社会基准。正是这些伟大理想生发的进取精神,决定了这个民族在齐家过程中,举萃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济世担当。例如,家庭运用《三字经》渗透的人文精神昂然心智,运用《论语》启迪人生的远大理想廓然使命,运用《礼运大同篇》善美的理想浩荡人类共命运的本真,运用《大学》为学要义的慎独精神庸德庸行,运用《尚书》的济世之道长养浩然之气,运用《道德经》的规律价值秉节持重。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作用于家庭建设的深邃意境,不仅通过家庭精神内生“修齐治平”的思想动力,通过整齐门内滋养“诚意正心”的美好情怀,通过“格物致知”的理性精神探究事物的本原,更在于修习“经世致用”的思想智慧和“明道耀理”的天地境界。正是这些资政家教的国学思想让人们博厚情怀悠长义路;正是这些壁立人格的大智衷肠,让人们品正行方远大理想。其实,判断一个民族的文化是先进还是落后,不只是看其多姿的形态和多彩的生活,重要的是看其精神的追求和道德文化的取向,看其生命境界阐释的目标价值是否能够表达文明向上的话语体系。同样,对家庭建设的观察和生活理念的衡量,也不只是看其对知识要素的把握,更要看其对社会文明的贡献和时代责任的担当。一个民族觉醒的标志,首先是在文化上确立起文明实践的价值观;一个家庭力量的殷强,首先是在道德秩序上建勋立功。家庭文化建设是家庭精神的文明折射,它关乎生命素养的纯正与殷强,也关乎社会风尚的和谐与文明。

二、打造文明家庭良好家风的实践进路

“重视家庭建设”的智慧认知,不仅体现这个时代打造现代家庭文明实践的精进之路,更表达一个民族文化自信的修明原则和驭术有道的发展态势。它让家庭精神澄明苍穹思想,让家庭风尚追求伦理秩序,让家教艺术传习知识慧光,让家庭成员笃定家国同构的伟大理想。

(一)家庭精神关乎每个家庭的荣辱与兴衰

家庭既是用父亲文化的椿庭之志和母亲文化的萱堂之柔,为心智的力量打造道德模型;又是用传统文化勤俭恒坚的美德和秉节持重的气节,为现代家庭建设滋养高贵的品格。“欲子成才,必先择文;欲家兴盛,必举精神。”家庭精神既是心智理想的心象和生命信仰的能量揭幕的生活哲学,也是蕴藏甜蜜之爱和纯洁灵魂的栖所托付的寻善之势,它不但燃烧起家庭成员各自角色的责任定位和不同身份属性的情志,更塑造门风道德伦理的高贵品格和责任义务的担当。

家庭精神倡导“男人之志、女人之柔”的目标价值,是其文化育人的俊朗气质,让男人知社会责任,让女人贤淑表方;家庭精神表达“忠孝节义”的道德义理,是其伦理纲常的弘道扬善,卓立大人之气象;家庭精神注重父母行为的榜样示范,形成生活空间第一任老师的垂范力量,不仅滋养“天理之所宜”的高贵品格,更为人的道德情感“敬”什么,人的伦理意识“爱”什么,奏响了融合时代的美妙乐章。

家庭精神重视的“德行礼仪、学问智慧”的实践理路,既是为了笃定男人“智仁勇毅、精忠报国”的英雄气概打造的方向引领原则,又是为了笃实女人“贤妻孝女、慈母善邻”的女性精神底定的慎行仪方风采。家庭精神注重的“耕道得道、推诚应物”的生活哲学,既是为了传习文破浮躁的发展路径和清新质朴的处事品格,也是为了匡正道德伦理,建构起经得住历史审查并值得追求的人生理想。

家庭精神峥嵘使命的向上动力,既是要提点子孙的进德修业,也是为了培养肩上有责任的自尊之人,涵养心中有大义的自立之子,育养胸中有气节的自强之士,儒养人生有格局的自信之才,昂然生命的气度和审美品格。家庭精神终于四海、建勋流光的养性养正,不仅从文化义理留存的文明体系中铸就治家之道,更在造就生命不朽的荣誉担当中承继社会的道德义理,体悟“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①的坚卓气概。其画国之格的致美情怀,立家之品的不媚世俗,行礼之仪的精神风范,不会因一己一时的锱铢私利丢失对道德伦理的热望,同时,又在修身明理和立德、立言、立功的生命理想追求中,恒长“没有国,哪有家”的价值旨归和家道维綱的文化理想。(① 参见于右任:《中华对联辞典》,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2008 年版。)

(二)重视家庭建设才能深入推进家教文明

家庭建设内蕴的机理,既是运用家教入门知识的启蒙形成子女的自尊之道,又是运用家风内蕴的精神俊整子女的生命理想。家庭教育教子自立的道路,推进文明实践的理想,如果缺少传统文化的德风义理作为开发蒙昧的力量,如果“第一任老师”不知老师的责任,即使是一腔炙热的衷肠也将难以殷强心灵向善的想往。早在2015 年教育部就明确提出“完整家庭教育体系,完善家校社协同机制,明确不同阶段家长责任和全社会共同重视家庭建设” [6]等八项具体规划部署。2021 年3 月,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摘编》,从七个方面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从2012—2020 年关于家庭建设的107 段论述。如此的现代家庭治理体系规划和父母能力建设的指南,不仅为“立德树人”寻找到了保障性方案,更为人的生命成长固牢根脉,为家校共育的路线图规定了先立志,知识次第着力的发展理路。

如果说家庭教育是父母对子女施以的启蒙教育,那么孩子的各种习性和问题又往往和父母有关,也就是说,孩子的性情大多来自家长有意无意生活行为的影响。如此推论,家庭建设既是父母先行、文化自觉的命题,又是先善其德、榜样垂范的议题。“重视家庭建设”的目标基准,不是泛用单纯技能提升分数的做法去“爱”子女,更不能使儿童承受父母短视行为的负面影响而让子女的性情变得自我。如果这种功利思想的环境得不到改善,不仅会使少年儿童的眼光变得短视肤浅,更会助长其浮躁贪婪的劣性。

家庭教育培养人的个性,凝聚文明风尚,教子辨识善恶与真伪,是使儿童倾向于真与善,排斥恶与伪的心智管理,如果缺少了德风义理的环境浸润,而是采取单向度的说教,不仅难以产生榜样垂范的力量,更难以让儿童成为自治之人物。其实,家庭教育仅是“三注重”之中的一个点,这个点又是一个父母先善其德、榜样垂范的历史现象。如果我们的家庭教育不能使儿童更敏锐、更文明、更宽容、更友善,成为全面发展的人,而是单纯把家教的议题拿出来作为时代发展的话题来讨论,这种以点概面,只看到事物小的部分就确定为教育大格局的做法,既难以培养出子女的高贵品格,又难以铸就一族门风家国情怀的力量。

(三)家庭成员各自的角色定位与身份责任

中华传统文化历来强调礼之秩序形成的做人准则。“不学礼,无以立。”① 礼的本质是一种伦理制度体现的角色定位和道德意识表达的家国情怀。纵论家庭伦理,不是要区分辈分和性别的高低贵贱,而是要明晰不同成员在家庭角色中的责任定位,以及不同身份的属性所承担的义务和责任。(① 参见《论语(季氏篇)》,北京: 中华书局2016 年版。)

市场经济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和西方民主所谓自由思想的论调,不仅裹挟了当下中国家庭传承的教习,而且使人们被动地卷入所谓家庭民主思想的缠裹中。这种我行我素的“自由”行为方式,以及缺少伦理秩序观念,甚至儿女称父母为“哥们儿”“姐们儿”的现象,不但在所谓的家庭民主氛围中逐渐模糊了每个不同身份在家庭中的角色定位,淡漠了不同身份对家庭责任的义务,式微了一些人以心至诚的义理担当,而且忽略了报恩父母、感恩师长、爱党爱国的自觉义务和文化心理。感恩是生活的原生态,一个人上报国家和天地之恩,下报父母养育之恩,是中华传统文化笃定的人性本色。感恩的真谛是人和人的情感再续机缘,“感人心者,莫先乎情”①一个没有敬畏之心的人,很难有感恩的高贵品格,只有正心之品悉宜敬省的真情,才能使生命良知笃定常伦,厘定向上至善的品格,才能承担起自身应尽的责任义务,美约家国情怀的路向。(① 参见《白居易文集校注》,北京: 中华书局2017 年版。)

如果说,家庭成员之间的责任在于表达各自的角色和身份的定位,那么,祖辈之责,重在立住一家元气,持中守节,嘉祥美德;父亲之责,重在对家庭进行“道”的方向引领,像太阳一样温暖家庭;母亲之责,重在对家庭进行“德”的贤淑浸润,兜起抱怨,欢乐生活;夫妻之责,重在相濡以沫、以爱为本,丈夫担起家国重任,妻子淑德润四方;子女之责,重在继承祖志、以孝为根、传承家风、上敬下扶、感恩生活;兄弟之责,重在以义为根、兄友弟恭、不传是非、兴旺家庭;朋友之责,重在以信为根、正己度人、合志同方。家庭成员各自角色的文化定位,不仅体现了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而且植根于爱的伦理价值体现的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和公共意志,既让人的修养守正持诚、奋发忠勇,又让人的修为能够融合社会、传播美好、泛爱众生。

三、落实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的时代要求

家庭建设打造“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的瑰丽志向不仅仅是在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更是为从家仪门风缺少家教理性、价值观念缺少家国情怀、价值取向缺少高贵气质的病态中走出来,是觉醒生命远大理想复兴中国梦的大问题。因此,家庭文化建功高贵生命气质的话题和修明家政、昌盛国风的义理,既是家庭的义务、学校的任务,也是政府的责任、社会的使命。

(一)家庭文化建设孵化家庭教育家

一个时代如果没有一套举“古今之道义”的价值体系和弘扬生命境界作为规制千载的文化,那么,这个时代,既缺少了沉宏伟大的发展力量,又将是一个难以走出短视浮躁的无序时代;一个社会如果有了一种续“天地之经常”的发展纲略和不负家国实践所向规划的家庭道德伦理,那么,这个社会,既有了传之来叶的仁爱谱系,又形成了卓立世界、扬乎百代的长安之法。

今天,之所以提出“家庭教育家”的新概念,是因为家庭培养人性美德、确立家庭精神是每一个家庭的首要义务。一个家庭如果忽略了家国情怀是生命最高境界的认知,式微了志趣生命的育人方法和对子女人性美德的培养,父亲文化淡漠了“道”的方向引领和担当,母亲文化淡漠了“德”的贤淑美德浸润,不仅难以托起明天的太阳,更难以激发人们沉宏德风义理的高贵品格和行走社会的至正情怀。

“家庭教育家”亲爱有方的教子艺术和为国教子的舉世之功,不仅揭示家庭养育栋梁的生活智慧,恢宏“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的育人理念,而且自觉地运用培植文明的人文气象,承重历史启录人生的教子实践,其追求事物发展的价值质点,更树立一种对孩子人生进行战略规划,尊重孩子个性,培养孩子兴趣,引导生命高尚的文化育人意识。纵观人类发展史,不乏伟大的家庭教育家,而且越是在社会变革时期越显其伟大的功德。然而,家庭教育家只有在文化育人的理念下流深精神,才能在看似无意的同化氛围中陶冶心灵,才能在父母榜样垂范的真情感召下唤醒灵魂。家庭教育家立德建标的视野是全方位的:她崇尚伦理纲常的教化,底定美育生命的目标价值;她铸就诚信友善的生命基准,塑造礼义廉耻的自尊形象;她打造家国同构的环境氛围,形成昂昂事理的生命道场。“亚圣”孟子是靠孟母三迁和断织教子砥砺出来的,岳飞精忠报国是靠岳母刺字和训谕激越出来的,梁家一门三院士是靠梁启超为国建功的情怀滋养出来的。伟大的精神往往输送着伟大的思想,家庭教育家的战略眼光不仅要为家庭“正伦理,笃恩义”①的常礼打下基石,更要为少年儿童的礼节、礼数、礼貌和礼教,找到荣耀归属的方法路径和常礼举要的长安之法。(① 参见朱熹:《朱子语类》,北京: 中华书局2020 年版。)

(二)家庭文化建设需要政府的力量

“重视家庭建设”表面上看是打造自家的治家理念和育人方法,其实质是为时代发展建构文明话语的支配权。家庭建设亦文亦美的发展理路,需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汇聚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7] 的基础性力量,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8] 的价值体系和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需要政府在制度层面,设计出结晶文明、至伟时代的目标蓝图和高蹈生命理想、托起明天太阳的发展纲要,形成新时代家庭文化建设的指导纲略。也就是说,既让奔逸的灵魂融进国家现代治理体系和能力建设之中,又让生命理想坚定峥嵘使命的奋进姿态。

其发展的过程,需要激励全民进行有效的参与;其跟进的措施,需要家庭文化方面的学者科学论证;其建设的内涵,需要准确地把握文化育人的要点;其家教的审美,需要充盈道德伦理的正能量;其建设的基准,需要导入家国情怀的文化义理。

家庭文化建设本真理路的推进,不仅要有党领导下的政府行政决策和相应制度约束,还要用文化审美的方式创新思想内涵。其中,制度设计需要政府的科学规范和方向引导;思想创新需要美约齐家的理念和建立修身的标尺;科学规范需要运用伦理纲常笃实家庭成员各自身份的责任。

“清气涤浊,顿起沉疴。”家庭文化激励人们仰俯事理和家国建功的审美砥砺,不仅表达一个家庭的情感本心和精神品位,更坚定人们再出发的向上动力。如此弘扬生命境界的精神理念,不仅表达了一个文明国度对道德义理的遵从,也是“以背曰负,以肩曰担”②为人民利益不懈奋斗的担当。家庭文化建设志存高远的新动能不但要引入监督机制,更要形成家庭阈值对道德伦理的揭示。坚定家庭建设的文化使命不仅是在培育社会文明的基石,是在规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地方案,也是为少年儿童“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生命理想开新路向。家庭文化建设,需要在党的领导下发挥各级领导干部自身家庭文化建功的示范效应,深化各级政府对“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③的深刻理解,促进全社会管好千万个小家,铸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的历史新成就。(②参见许慎:《说文解字》,北京: 中华书局2018 年版。)(③参见《孟子》,北京:中华书局2017 年版。)

(三)重视家庭文化建功共筑中国梦

重视家庭建设的内在机理和文化育人的发展理路,不仅体现了这个时代的道德取向和全民族对文化精神的追求,也是人们深切冀望的家国同构气韵,既是在打造诚意正心治国平天下的通行证,又是在举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①的道德义理。家庭文化的内在逻辑,不仅注重“建设”一词扬弃旧义、创立新知的人文理想,更是要让人生理想体现正心精进的生命价值,让家教艺术把握规律、举要常礼,让个体修为慎独慎行、峥嵘使命,让启贤之路厚实心性、底定根基,让生命张力寄托情怀、含德天地。(① 参见《论语(颜渊篇)》,北京: 中华书局2016 年版。)

今天,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经箭在弦上,但是,家庭文化建设补察时代衷肠的道路还任重道远。其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的景行路向,不但需要家庭在育人育才的道路上铸就家国情怀的使命担当,更需要精神含章的家道体系能够形成启迪后昆、明道博见的文化场。“重视家庭建设”的英明论断,是一个政治家非凡智慧的政治远见,底定的美好心灵改造世界的治国实践;是一个战略家统筹兼顾的博大视野,昭明的儒养格局长远发展的系统思维;是一个思想家求道特质的举要源头,形成的揭示本质至伟时代的天下情怀。它不但让人们把握亦文亦美的育人基准,更让家庭建构幽明阴阳的生活智慧。

家庭文化建设这一整齐门内的苍穹思想和规制常伦大端的实践成果,既让家教成就“计天下利,求万古名”的道德风貌;让家风展现“温恭理想,至伟时代”的不凡智慧;更让文化固本培元的精神慧光,卓然人生立心天地的宏量。家庭文化建设审美取向的高远境界和崇高精神的济世担当,不仅厘清了家庭中每一个体属性的责任和义务,而且运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求道育德的辉光,陶钧天下为公的至尊信仰;不仅以家庭文化妙构家国建功的远大理想,而且运用“伦理有序,行为有规”的道德规范, 创新国家现代家庭的治理方略。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2018 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2018 年2 月14 日,http://www.gov.

cn/xinwen/2018-02/14/content_5266872.htm

[2]《习近平:在2015 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5 年2 月17 日,http://cpc.people.com.cn/n/2015/0217/c64094-26580837.html

[3]《習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 年版,第34 页。

[4] 《习近平出席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2016 年12 月12 日,

http://www.gov.cn/xinwen/2016-12/12/content_5147050.htm

[5]《习近平:在2019 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人民网,2019 年2 月3 日,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9/0203/c1024-30613783.html

[6]《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基一〔2015〕10 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5 年10 月11 日,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7053/201510/t20151020_214366.html

[7]《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 年版,《出版说明》第1 页。

[8]《(受权发布)习近平: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的讲话》,新华网:2020 年8 月24 日,http://m.xinhuanet.com/2020-08/24/c_1126407772.htm

( 责任编辑:杨懿萱)

猜你喜欢

以文化人
“以文化人”
用党内政治文化来“以文化人”
高校思政工作中的“以文化人”
以文化人:对军校人文课程改革的思考
以文化人:“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价值目标
以文化人 增强自我净化能力
文化新论四题
让课堂“以文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