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有效性探讨
2021-09-13边佳
边佳
【摘 要】目的:探讨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实施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针对我院收治的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68例作为本次观察对象,均实施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分析患者的肿瘤情况、手术时间、病灶完整切除率、手术中出现并发症情况。结果:68例患者中肿瘤情况(肿瘤位置、大小和形态等)是影响手术中并发症发生及手术时间的重要因素。68例患者经治疗后的手术时间为(55.46±12.33)min,病灶完整切除率为95.59%(65/68),手术治疗过程中发生穿孔和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为13.24%(9/68),其中穿孔2例,出血7例;手术结束后无迟发性出血和穿孔现象的发生。结论:针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实施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的有效性较高,能达到较为显著的完整切除病灶效果,手术鲜少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及不良预后,简化癌前病变筛查方法。
【关键词】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早期胃癌;癌前病变;治疗有效性
胃癌主要是指临床中来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现象,其发生率占据着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第一位。胃癌的发生主要与多方面的因素相关,早期胃癌患者一般不存在明显病症或病症较为轻微,主要表现为上腹部不适、食欲不振、不明原因的消瘦和厌食、上腹部深压痛等等[1]。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能通过微小的创伤将整块浅表黏膜病变切除,这一手术治疗方案已经在临床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的治疗中得到显著的推广使用,能将癌前病变的筛查方式变得更加简便[2]。为了分析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變的有效性,我院针对收治的68例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展开了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针对我院2016年1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68例作为本次观察对象,男性37例,女性31例,年龄38岁~75岁,平均年龄(59.79±5.63)岁,其中上腹部不适患者45例,食欲不振患者33例,不明原因消瘦患者20例。
1.2 方法
对患者实施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术前一周停用抗凝剂、镇痛解热药物、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等等,常规对患者的血小板、红细胞、血红蛋白、凝血酶原时间及出凝血时间等进行检查,术前禁食8小时以上,为患者实施气管插管下全身静脉麻醉处理,给予放大胃镜前端安置透明帽,进镜之前对病变范围进行明确,采用Dual刀标记病变部位后沿着边界外0.5位置处进行标记,要求各个标记点之间的距离为0.5cm。在病灶标记点外侧实施多点黏膜下的0.2%靛胭脂+0.1%肾上腺素的甘油果糖和透明酸钠凝胶的混合物注射处理,在标记点外侧用Dual刀环周切开病变黏膜,将黏膜下层充分暴露,在黏膜下层间隙实施逐层的剥离操作(要求在此过程中反复黏膜下注射处理),在剥离黏膜下层组织的过程中使用透明帽增加稳定性,使得视野充分暴露。针对少量出血患者给予Dual刀止血,针对出血严重的患者给予热止血钳的处理。手术后对切除标本实施大头针的展平后固定在泡沫塑料板上,对其大小进行准确测量,拍照之后浸泡在福尔马林液中,由病理医师实施相应病理形态、大小、部位等情况的处理和观察。
1.3 观察指标
针对68例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患者的的肿瘤情况、手术时间、病灶完整切除率、术中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进行观察。
2 结果
68例患者中肿瘤情况(肿瘤位置、大小和形态等)是影响手术中并发症发生及手术时间的重要因素。68例患者中腺瘤患者15例,高级别黏膜内肿瘤患者39例,高级别黏膜内肿瘤伴局部癌变患者14例。其中贲门部位病变患者5例(7.35%),胃体部位病变患者9例(12.24%)、胃角部位病变患者15例(22.06%),胃窦部位病变患者39例(57.35%);病灶大小平均为(1.62±0.69)cm。68例患者经治疗后的手术时间为(55.46±12.33)min,病灶完整切除率为95.59%(65/68),手术治疗过程中发生穿孔和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为13.24%(9/68),其中穿孔2例,出血7例。
3 讨论
现阶段临床中胃癌的发生率逐年增长,以往临床中一般实施开放性手术部分胃切除治疗联合淋巴结清扫或腹腔镜下淋巴结清扫手术等治疗方案。但由于开放性手术治疗具有较大的创伤性,逐渐被内镜手术疗法取代[3]。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属于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微创手术方式,但开展这一术式之前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要求患者在术前经准确和严格地放大内镜检查、染色内镜检查、超声内镜检查、腹部CT检查及NBI等和检查综合评估之后才能进行手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能整块切除不同位置和大小的表浅胃肠道的肿瘤,具有较高的完整切除率,且术中和术后的并发症现象较少,复发率低。但在手术开展过程中肿瘤形态和位置是影响手术中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因此在对胃底和贲门的病变部位实施操作时应时刻注意预防并发症的出现。手术治疗中可以给予二氧化碳气体注入治疗,减轻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情啊狂[4]。而临床报道显示,肿瘤位置、大小等是手术操作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因此在术前应结合这些特点预判手术时间,作出相应的预见性处理。
综上所述,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有效性较为显著,病灶完整切除率较高,简化癌前病变的筛查方式,建议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孙运军,刘松,李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疗效及出血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8,25(9):647-651.
[2] 张志镒,吴正奇,卢林芝,等.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疗效分析[J].中国内镜杂志,2020,24(7):108-113.
[3] 董英杰.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20,29(5):838-840.
[4] 修辉,刘希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9,27(4):6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