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发热发生情况分析

2021-09-13王晓梅

河南医学研究 2021年24期
关键词:先心病先天性白细胞

王晓梅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省妇幼保健院 小儿心胸外科,河南 郑州 450052)

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是儿童最为常见的一类心脏病,目前,临床上尚未明确阐述先心病发病机制,多认为其是遗传、环境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先心病可导致患儿出现缺氧、休克、甚至病死,严重降低患儿生存质量[1]。目前,手术是治疗先心病患儿的主要手段,可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挽救患儿生命。但部分先心病患儿在术后易出现发热症状,影响患儿术后机体循环稳定及心功能恢复,不利于患儿术后恢复[2]。因此,积极探寻先心病患儿术后发热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加以控制具有重要临床意义。鉴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先心病患儿术后发热发生情况,并分析诱发先心病患儿术后发热的相关因素。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经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300例先心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53例,女147例;年龄6个月~7岁,平均(3.76±0.94)岁;疾病类型:发绀型137例,非发绀型163例。患儿家属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入选标准(1)纳入标准:①先心病符合《内科学·第9版》[3]中相关诊断标准;②凝血功能,肝、肾功能正常;③行体外循环下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且在术后48 h内应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2)排除标准:①合并传染性疾病、消化系统疾病;②由环境、风湿热、内分泌及代谢疾病等因素诱发的发热;③术后72 h内使用体外膜肺。

1.3 方法

1.3.1术后发热判定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定期测量腋下温度,每间隔2 h测量1 次,测量时间为7~10 min,持续测量72 h,在术后72 h内患儿体温≥37.3 ℃即可判定为发热。

1.3.2基线资料收集 性别(男、女)、年龄、疾病类型(发绀型、非发绀型)、术前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体外循环时间、术中输血治疗(是、否)、术后侵入性操作(有、无)等。其中白细胞计数、CRP水平测定方式:在术前采集所有患儿空腹外周静脉血1.5 mL,以3 500 r·min-1速率离心10 min,离心半径15 cm,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CRP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中生(苏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苏械注准20182400723,型号:ZS-AD6]测定白细胞计数水平。

2 结果

2.1 先心病患儿术后发热情况30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中,共有210例术后出现发热,发生率为70.00%。

2.2 术后发热与未发热先心病患儿的基线资料比较术后发热与未发热的先心病患儿的性别、疾病类型、体外循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发热的先心病患儿的年龄、术前白细胞计数、血清CRP水平、术中输血治疗、术后侵入性操作与未发热的先心病患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术后发热与未发热先心病患儿的基线资料比较

2.3 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将表1中得到可能作为影响因素的二分类变量及连续变量作为自变量并赋值(见表2),将先心病患儿术后发热的发生情况作为因变量(1=发热,0=未发热),将表1中比较结果P放宽至<0.2,将符合条件的变量全部纳入作为自变量,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年龄小、术前白细胞计数高、血清CRP高表达、术中输血治疗、术后进行侵入性操作是先心病患儿术后发热的危险因素(OR>1,P<0.05)。见表3。

表2 主要自变量说明

表3 先心病患儿术后发热发生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发热是先心病患儿术后较为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可导致患儿术后循环紊乱,影响心功能恢复,降低手术治疗效果,不利于患儿预后[4]。本研究结果显示,30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中,共有210例,发生率为70.00%,提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发热风险较高。因此,如何有效降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发热风险,已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年龄小、术前白细胞计数高、血清CRP高表达、术中输血治疗、术后进行侵入性操作是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发热的危险因素。逐一分析上述风险因素:(1)年龄小,年龄较小的患儿,其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全,体温调节中枢系统的功能较弱,而手术属于创伤性操作,会在一定程度上损伤患儿的机体组织,致使患儿机体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新陈代谢等功能紊乱,致使患儿产热增加,增加术后发热风险[5-6]。临床上针对年龄较小的患儿,应综合评估患儿的实际情况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以降低患儿术后发热风险。(2)术前白细胞计数高,白细胞可吞噬异物并产生抗体,可抵御病原体入侵并清除机体内的致病菌,增强患儿免疫抵抗力[7]。先心病手术属于一种创伤性操作,对患儿机体组织具有一定的损伤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机体产生大量炎症介质,促进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释放,并激活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活性,加强其趋化、吞噬作用,并促进机体多种细胞毒素、干扰素等介质参与至机体的防御机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白细胞计数释放,加重机体炎症反应,增加术后发热风险[8]。临床上应在术前尽量控制白细胞计数水平,以降低术后发热风险。(3)血清CRP水平升高,当机体出现组织损伤或感染情况时,血清CRP水平会急剧上升,血清CRP对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具有强化效果,并可通过激活补体来参与至机体的炎症反应过程[9]。血清CRP可清除入侵机体的病原微生物和损伤、坏死等组织细胞。先心病患儿术后,机体存在一定的损伤,致使其对致病菌的抵抗能力下降,增加致病菌侵入机体的风险,诱发或加重机体的炎症反应,血清CRP水平升高,而炎症反应可影响机体产热及散热平衡,减少散热,增加产热,导致发热[10]。临床上可通过检测血清CRP水平来评估患儿是否存在炎症反应,并在术前积极治疗,以降低术后炎症反应诱发的发热风险。(4)术中输血治疗,部分患儿若之前有输血治疗史,其体内已有白细胞或血小板抗体存在,致使其再次进行输血治疗时,输入的血液可能与白细胞或血小板产生免疫反应,导致患儿发热[11]。此外,临床上在进行输血治疗时,所有的器具或相关制剂可能会存在被蛋白质、凋亡的致病菌、细菌代谢产物等致热源污染风险,而被污染的血液在进入机体后通过作用于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等免疫活性细胞,致使其产生内源性致热源,而内源性致热源可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的神经细胞,致使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影响产热、散热平衡,增加患儿术后发热风险[12]。临床上针对该类风险因素的患儿,应严格控制血液制品质量,严格把握输血治疗指征,以降低患儿术后发热风险。(5)术后侵入性操作,术后侵入性操作可能会增加患儿感染风险,而感染可诱发或加重机体炎症反应,致使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影响产热、散热平衡,增加术后发热风险。临床上应严格把握侵入性操作的使用指征,并及时评估患儿的手术治疗效果,掌握撤机时间,尽量减少侵入性操作的使用时间,以降低其术后发热风险。

综上所述,先心病患儿术后发热风险较高,其中患儿年龄、术前白细胞计数、血清CRP表达、术中输血治疗、术后侵入性操作等因素可能会增加先心病患儿术后发热风险,临床上应重视上述风险因素的早期干预及评估,以降低患儿术后发热风险。

猜你喜欢

先心病先天性白细胞
白细胞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心力衰竭患者白细胞介素6、CRP表达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探讨
出生的不公
白细胞降到多少应停止放疗
白细胞减少是免疫力降低了吗?
不开胸也能治先心病
说说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谈谈先天性心脏病
先天性畸形:矫治的最佳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