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部及浅表探头联合应用诊断急性阑尾炎的临床价值观察

2021-09-12雷翠萍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15期
关键词:浅表阑尾阑尾炎

雷翠萍

(南宁市第九人民医院超声科 广西 南宁 530409)

急性阑尾炎(acute appendicitis, AA)属于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外科急腹症,具有起病急与病情变化快等显著的特点,导致其出现的原因相对较为复杂,患者发病后可能出现右下腹强烈压痛、反跳痛以及恶心呕吐等主要临床表现,部分患者可能存在腹泻与厌食症状[1]。对于部分AA患者来说,其临床表现与症状并不具有典型性,在临床诊断的过程中往往不能够根据临床症状进行诊断[2],如果延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可能会给患者的身体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而传统腹部超声对AA的检出率有限,临床应用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不能达到理想的诊断效果,因此,为了患者受到及时、有效治疗找到更为理想的诊断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3]。本研究将我院收治的AA患者80例作为试验对象,观察在诊断AA患者的过程中实施腹部及浅表探头联合应用的临床价值,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20年1月—12月在我院接受AA治疗的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联合组与常规组,各40例。联合组中男27例,女13例,年龄为2~80岁,平均年龄为(45.32±3.18)岁,其中病理结果为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的患者有19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的患者有13例,坏疽性阑尾炎的患者有5例,阑尾周围脓肿的患者有3例;常规组中男30例,女10例,年龄为2~78岁,平均年龄为(44.87±3.26)岁,其中病理结果为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的患者有22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的患者有12例,坏疽性阑尾炎的患者有4例,阑尾周围脓肿的患者有2例,统计学分析后发现联合组与常规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将常规腹部超声作为常规组患者的检查方式,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将腹部探头频率设定在3.5 MHz,在下腹部区域逐渐增压检查,并在盲肠区域来回移动,做好痛感较强部位的重点检查,找到阑尾后获得其大小、位置、官腔以及管径相关信息。

1.2.2 运用腹部联合浅表探头为联合组患者实施检查,腹部探头频率为3.5 MHz,浅表探头为6 MHz~13 MHz,运用腹部探头检查方式与常规组患者相同。之后运用浅表探头对阑尾的细微变化进行分析,做好相关图像的采集与结果记录,如果患者腹壁较厚则要适当加压,避免外界因素对检查结果有所影响。

1.3 评价指标

本研究关观察指标为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坏疽性阑尾炎以及阑尾周围脓肿的诊断准确率,将超声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如果一致则认定为诊断准确。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影像学诊断标准[4]:阑尾有所增粗,直径介于7~12 mm,阑尾管壁有所增厚,可以观察到较为清晰的阑尾轮廓与层次,在黏膜下呈现出显著的增厚状态,回声相对较强,横切面出现了同心圆特征,纵切面呈现腊肠形,探头加压后并未出现变形,可见少量粪渣与积液,出现了粪石类回声。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影像学诊断标准[5]:阑尾出现了较为明显的肿胀,阑尾壁呈现显著增厚的状态,厚度在5 mm左右,阑尾外径介于7~15 mm,横切面呈现靶环或者是同心圆,纵切面呈现鼠尾特征,可以看到较为明显的液性暗区,光点回声相对较为密切,在阑尾腔内有粪石存在,发现了强回声光带,系膜淋巴结有所增大,肠壁上的血流信号相对较为丰富。

坏疽性阑尾炎影像学诊断标准[6]:阑尾出现了显著的肿胀,外径在11~20 mm,阑尾壁增厚且粗糙,失去了正常的形态与结构,层次并不清晰,浆膜线并不连续或者是出现了部位中断,横切面出现了不规则的团块,探头加压后其行态并无明显变化,同时回声呈现密集点状、浑浊液体或者是片状增强,血流信号较为稀疏。

阑尾周围脓肿影像学诊断标准[7]:经过影像学检查发现阑尾并不能完全将正常的结构与形态显示出来,在右下腹看到了不规则的混合性、边界不清晰的团块,内部回声相对较为杂乱,可见粪石或气体强回声,断续增粗。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实现对本研究相关数据的处理与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联合组患者诊断准确率为100.0%,常规组患者诊断准确率为82.5%,其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诊断准确率分析比较[%(n/m)]

3 讨论

AA属于临床较为常见和多发的一种疾病类型,同时也是病情较为危重的一种急腹症,在为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及时做好临床诊断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出现误诊、漏诊等情况可能导致患者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可能导致AA穿孔情况的出现,严重的甚至可能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在这样的情况下做好患者的及时、高效诊断就显得尤为重要[8]。

在为AA患者实施临床诊断的过程中较为常用的就是影像学技术,其中超声检查的费用少、实用性强、操作简单且并不会导致放射线伤害的出现,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AA患者的诊断过程中[9]。腹部超声的穿透性相对较强,观察范围较广且可以对阑尾的全部情况进行显示,进而观察阑尾的病变情况,但是在实际的检查过程中腹部超声探头分辨率相对较低,难以显示阑尾壁层的结构,并无法观察阑尾壁回声结构的变化,难以获得较为理想的诊断效果[10]。相对于腹部探头来说浅表探头的分辨率相对较高,可以更为明显地显示出患者的阑尾壁层次,有助于患者肠系膜淋巴结以及阑尾管腔内情况观察,在AA患者的诊断中获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但是其在轻度炎症与浅表部位患者的诊断中缺少显著的效果,需要联合腹部探头共同检查,由此可见,在实施AA患者的临床诊断过程中腹部联合浅表探头是一种相对较为理想的临床诊断方法[11]。同时也应该注意的是在女性患者的诊断过程中要将AA与妊娠、黄体破裂区分开来,一般患者应该排除输尿管结石、粘连性肠梗阻与消化道穿孔等疾病,小儿患者则需要区分肠系膜淋巴结炎,同时其病变位置不同也可能导致诊断结果的不同,要保证检查的全面性,避免漏诊与误诊情况的出现[12]。

综上所述,在实施AA诊断的过程中腹部联合浅表探头的运用有效地提高了临床诊断的准确率,为患者的更好治疗奠定了基础,具有相对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以将其作为一种理想的AA诊断方式予以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浅表阑尾阑尾炎
超声造影定性与定量分析诊断颈部浅表淋巴结病变的研究
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在老年复杂性阑尾炎诊断中应用
阑尾炎有哪些分类
阑尾真的无用吗?
阑尾炎能自愈吗?
阑尾炎一定要用手术治疗吗?
让学生的主动参与由浅表向深层漫溯
超声造影诊断颈部浅表恶性肿大淋巴结的临床研究
超声造影诊断颈部浅表恶性肿大淋巴结的临床研究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3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