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校企合作问题与对策之我见
2021-09-10邓科
【摘要】民办高校正处在向应用技术型高校的转型发展过程中,校企合作作为促进民办高校转型发展的助力,在它的转型发展过程中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为了有效推动民办高校的转型发展,必须了解校企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性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民办高校;校企合作;问题;对策
校企合作是践行实践出真知,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力举措,在高校的转型发展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随着民办高校在现阶段高等教育事业中的发展空间逐日增大,如何顺应形势,因地制宜,走出适合自身实际的校企合作新路子是民办高校面临的又一重大课题。因此,进一步查找当前民办高校在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对症下药”,提出合理化并切实可行的对策与建议,借以推动校企合作的良性发展和高校的顺利转型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一、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1.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力不足。
民办高校部分师生,缺乏全局观念,大局意识,过分强调个人得失,受“无利不起早”和费力不讨好等旧思想影响,不愿意走出校门,去应酬、去接触市场、参与校企合作的自觉性,主动性欠缺,疏于和企业洽谈合作项目,了解企业需求;企业是以盈利为最终目的,参与校企合作项目,大多数情况下是为了雇佣一些低工资的实习生,完成他们的工作任务,企业并没有认清校企合作的目的是间接的为他们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一旦受到转型升级阵痛影响,用人需求量下降,在一些民办高校实习生无力胜任企业交办的任务时,他们就会终止项目或要求更换实习生,进而影响了企业参与合作的积极性!
2.校企合作项目成果水平较低。
对于民办高校教师而言,主要的时间和精力都集中在教学上,参与校企合作的时间精力有限,尽管理论功底扎实,而实际操作能力不强,有时遇到时间紧,任务重的项目,就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地敷衍行事,参与合作的部分学生,虽然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也因动手能力欠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所能承担的部分有限,致使项目完成的质量和成果,水平较低,无法满足企业需求,有的甚至中途夭折!
3.校企合作项目的流程复杂,经费使用难度大。
校企合作项目是高校和企业共建的项目。它是由高校教师与企业商谈后订立的。在项目的签署过程中,需要经过院校领导的层层审批,耗费的周期比较长,整体程序过于繁琐,教师往往嫌麻烦,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不愿参与校企合作项目。加上在项目的洽谈过程中,负责人需要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关系,才能获批项目,由此会产生一定比例的招待费用及礼品费用。但是民办高校经费管控严,使用难度大,除必须的费用外,对招待费用均有一定的比例限制,至于礼品费用更是超出了报销范围,造成项目负责人很难再筹集资金与企业进行洽谈,去开拓更多的校企合作项目。
4.民办高校校企合作制度的不完善、沟通机制的不健全。
在与企业合作过程中,民办高校师生会承接到一些项目和工作任务。但是,由于校企合作制度的不完善,对教师和学生的激励程度不够,教师的精力多集中在教学、学生的精力多忙于学习,很少愿意抽出时间参与校企合作项目,教师、学生参与校企合作的自觉性不高。另外,由于民办高校与企业的沟通机制不健全,在高校内未设立独立的沟通机构,未指定相关工作人员,不能及时反馈企业、市场对学生技术能力的要求,从而延误了校企合作工作的有序开展。
5.传统观念、社会环境的影响。
由于受传统观念、社会环境的影响,大部分的企业都存在一种观念:认为民办高校的生源力量比不上公立院校,尤其是985、211高校,他们的学生考分高,基础好,能力强。而民办高校学生的基础薄弱、底子差,加上受民办高校建校时间短,办学条件差,师资队伍欠缺等因素的影响,他们认为学生的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都达不到企业的要求,因而不愿与民办高校建立合作关系。
6.合作目标的差异性。
民办高校与企业合作的目标是与企业建立、承担校企合作项目,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实践机遇和锻炼平台,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而企业与民办高校建立校企合作的目的往往是通过为学生提供实习指导、就业支持来获得政府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投入,所以两者的合作目标在本质上有一定的差异,很难达成一致。
二、深化校企合作的对策和建议
1.加大校企合作项目的宣传、奖励力度,鼓励更多的教师参与校企合作项目。
项目掛帅,思想先行。民办高校作为办学主体,应大力宣传校企合作的全局观念和深远意义,使参与者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主动性,提高自觉性,积极推行校企合作项目的开展,要鼓励更多的教师迈出校门,走向企业,主动投入到校企合作项目的承接中。鉴于民办高校经费来源少,数量有限的特点,要坚持“好钢用在刀刃上”,坚持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双管齐下,使取得校企合作成果的参与者在获取一定比例的物质奖励的同时,还可以给予一些荣誉性质的奖励。比如颁发证书和奖状,以榜样的力量带动更多教师参与校企合作项目。
2.加强校企间的紧密合作,提高项目成果水平。
加强校企沟通,是增进双方了解各自需求的重要途径。民办高校在加强与企业之间的沟通、联系与协作时,要建立一整套合理、长效的沟通机制,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定期交流,互通有无。通过这种方式既可以了解企业、市场对学生专业、能力的需求,合理进行专业设置和课程安排,及时反馈相关信息,培养符合企业要求和市场需求的人才,也可以通过鼓励教师为企业提供专业指导,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还可以聘请行业导师加入到高校教师的行列,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校企合作项目成果水平,促进校企合作的良性发展,促使高校的专业、课程改革,提高民办高校的声誉和威望,稳步跟上时代步伐,努力满足市场需求。
3.放权简政,简化校企合作项目的签定流程。
校企合作项目主要是服务于社会的项目。民办高校要提高学校的声誉和知名度,在社会上站稳脚跟,必须要通过校企合作项目的优良成果來纠正传统的社会偏见。由于该类项目协议书签订的流程繁琐,耗时过长,挫伤了部分参与者的积极性,致使某些项目的成果未熟,就濒临“流产”。为了确保校企合作项目的及时承接和顺利签约,民办高校应该放权简政,进一步简化流程,缩短校企合作项目的办理时间,为校企合作提供更多便利。
4.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完善校企合作的制度。
加强制度建设是规范和约束校企合作的重要手段。在校企合作中,民办高校应通过加强相应的制度建设来提高校企合作参与者的主观能动性,鼓励他们更多地参与校企合作项目。对教师而言,可以采取的措施有,一方面将校企合作项目纳入科研考核体系,给教师计算科研工作量,抵扣教学工作量;另一方面也可以折算为教师参加业务培训的时间,以此增强教师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力。对学生而言,既可以将参与校企合作项目折算为学生素质拓展的学分;也可以抵扣选修课的学分,以此提高学生参与校企合作项目的积极性。另外,民办高校应设立独立的相互联系机构,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做好市场调研,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为推进校企合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以此更好地推进由“研究型”到“应用型”的顺利转换,逐步形成“高校教书育才,学者努力成才,企业喜获人才”的良性发展局面,真正实现校企双赢。
5.力争政府对校企合作的扶持,打破传统观念的羁绊。
政府的大力扶持既體现了国家对校企合作的高度重视,又是提高民办高校社会地位和声誉,推动校企合作顺利发展的关键。民办高校学生之所以不受企业待见,一方面是因为民办高校设备、师资力量等方面的差距,另一方面是因为生源的区别。要改变这一现状,使民办高校真正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是要力争政府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力度,尽量凸现民办高校的办学特色、使之与公办高校的办学条件和社会认知度之间的差距不断缩小;二是民办高校要努力加强与公办高校之间的交流沟通,以其之长,补己之短,不断改善自身的办学条件,提高师资教学质量,通过校企合作的平台,培养出过硬的应用型人才,以教与学的优良成果,逐步提升民办高校的公众认知度和社会影响力。
6.明确校企合作的目标,推动校企合作工作的长足发展。
有目标,才有奋进动力。校企合作目标是培养既具备理论知识,又具备实际操作能力的高素质技术人才。高校重在理论知识教学和相应的业务培训,企业重在提供实际操作平台,检验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吸纳所需人才,充实本企业工作队伍,为企业服务。
因此,民办高校在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上,课程设置和技能培训上,不仅要以市场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为前提,还要满足合作企业对学生素质的要求。对于企业而言,企业要与民办高校齐头并进,制定统一的校企合作目标,致力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业务技能,推动校企合作工作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慧娟,许秀丽.新常态下民办高校校企合作问题及对策探究[J].高等教育在线,2019.04.
[2]贾勇.陕西民办高校的校企合作问题及对策思考[J].网友世界,2014.03.
[3]张欣婷,吴倩倩,李妍民办本科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科技资讯,2019.08.
[4]张琼.民办本科高校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河南财经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10.
基金项目:上海建桥学院校级项目“民办高校校企科研合作策略研究-以上海建桥学院为例”(项目编号:SJQ20020)。
作者简介:邓科(1983.12-),女,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科研管理、行政管理。
(上海建桥学院 上海市 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