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辅导员在校园欺凌中的角色分析及预防对策

2021-09-10蔺怡轩

红豆教育 2021年1期
关键词:校园欺凌辅导员心理健康

【摘要】校园欺凌作为一项国际性的社会问题,其频繁发生也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大学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校园欺凌的发生对于卷入其情境中的大学生在个性发展和心理健康等方面都有消极影响,所以对校园欺凌事件的预防与控制也在当今大学教育领域变得越来越重要。学校作为防治校园欺凌的主要场所,辅导员则是防治校园欺凌第一线的干预者。本文旨在从辅导员层面入手,探究如何提高辅导员在校园欺凌中的责任感和处理欺凌事件的能力,从而帮助大学生以正确的态度面对校园欺凌事件。

【关键词】校园欺凌;心理健康;辅导员

校园欺凌,是指主要发生在校园,或者以学校为中心的的社交群体内的针对学生的欺凌行为[1]。并且校园欺凌属于一种普遍现象,它发生在大多数学校中[2]。校园欺凌已经被全球越来越多的人群关注。中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在教学过程中,对知识能力的重视远超于思想道德的教育。但是随着教改的推进,素质教育被日益推广重视,社会各界的目光从学生的成绩转向学生全面发展,更加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大学生初入校园,需要逐步适应群体生活,在生活中,个体暴露出的行为特征是造就矛盾的主要原因,也是大部分校园欺凌发生的主要原因。大学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接触最多的成年人,应对从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入手,第一时间处理校园欺凌事件,防止事态恶化。

一、高校生校园暴力的类型

(一)社会排斥

间接欺凌是指通过某种中介手段来达到伤害对方的目的,它涉及施暴者通过自己的影响力改变受害者社会地位,传播个体感受,导致群体性排斥受害者,社会排斥为间接欺凌的主要表现[3]。

相对于未成年学生较为外放的校园欺凌形态,刚刚成年有自己思想,且有一定法律知识的大学生更热衷于社会排斥,经常会表现在大学宿舍或者同班级中对唯一不受欢迎的同学进行“主动规避”。即主动避免与该学生的一切沟通交流,表现在对其熟视无睹、拒绝交流沟通、开展班级或宿舍活动时直接将其排除。社会排斥主要目的是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打击,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心理受挫,认为自己不受待见,形成心理阴影。社会排斥遭受者往往分为两种,一是该学生自身存在问题,在群居生活的考验中,因个人表现、性格及习惯造成格格不入或者引起众怒的情况,被群体排斥;二是某一学生针对其发出的社会排斥攻击,例如因个人厌恶,或者为达某种目的,以造谣、污蔑或者夸大事实的方式,要求或其同伴共同孤立被欺凌者,导致其陷入社会排斥环境中。

(二)心理欺凌

心理欺凌的主要表现形式为言语欺凌,言语欺凌是运用言语来实施欺凌,比如说威胁、戏弄、辱骂、奚落、嘲讽和起外号、使用侮辱性言语,发表使人痛苦的言论和恶意取笑,同时还包括传播谣言等[4]。言语欺凌作为校园欺凌中成本最低的方式,也常常出现在大学校园中。其产生的原因往往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群居生活中出现的摩擦,因大学生来自各地,尤其独有的生活习惯,同时不同的家庭也会造就不同性格的学生,所以当文化冲突、性格冲突、习惯冲突时,如果没有良好的磨合能力,则会导致言语攻击的出现,如果这种冲突被有效化解,则有益于相处,如果不能被化解,则会逐渐演变为言语欺凌;第二、社会排斥中常伴有言语欺凌。在孤立或者排挤受欺凌者时,往往伴有对其议论、冷嘲热讽等情况,这样也逐步演化为心理欺凌;第三、突发性的言语欺凌,突发冲突时往往是从语言开始的,辱骂也成为欺凌的表现形式;第四,过于个性的群体或个人会经常为议论的焦点,往往这种焦点也表明部分人对其难以接受,无法接受时往往伴随语言议论,成型的议论内容也会成为言语欺凌的表现。

(三)生理欺凌

生理欺凌主要指身体欺凌,包括拳击、殴打、推搡、追踪和其他形式的身体攻击[5]。利用暴力等形式,对受欺凌者进行物理攻击,造成被欺凌者身心受损的情况,属于违法行为,施暴者自己的心理扭曲释放在受虐者身上。这种校园欺凌必须立刻被制止。施暴者通常有暴力倾向,情绪难以控制或者心理疾病,也由部分施暴者存在英雄主义心理,认为自己真性情,热衷打抱不平,易冲动等情况。

二、辅导员在校园欺凌中承擔的角色

(一)思想教育的领路人

辅导员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要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层面出发,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观察学生的生活,了解学生的心理情况,及时发现学生中的矛盾,及时解决各种欺凌事件存在的隐患。从理论及实践等方面入手,帮助学生认识到什么是校园欺凌,让学生明确校园欺凌的危害性,从学生的思想层面杜绝用暴力解决问题的想法,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二)校园秩序的管理者

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最直接的管理者,要时刻把握学生的各种情况。辅导员一定要做第一手信息人,通过走访学生干部和部分学生,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行为活动等转变,及时发现学生中潜藏的欺凌问题,立刻进行处理,同时让学生明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学校的规章制度,让他们在规范的约束下管理自己的行为。严格处理已经发生的欺凌事件,了解事件全貌,公平公正处理,为其他同学做出示范,让学生知道事件的严重性,从而减少欺凌事件的发生。

(三)沟通矛盾的中间人

在校园欺凌事件中,引发欺凌苗头的原因往往是沟通不畅,所以作为辅导员,在及时发生学生中出现问题的同时,要作为学生沟通矛盾的中间人,帮助学生坐下好好进行沟通,从欺凌的萌芽阶段解决问题,从中立的角度看待学生之间的矛盾,在充分沟通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正向引导,明确利害,提出问题,处理问题。从源头控制矛盾激化,引发欺凌的各种情况。

(四)遭遇欺凌后的坚强后盾

数据显示,大部分学生在遭遇欺凌后选择隐瞒家长和老师,原因是不愿意让家长担心和不知道如何和老师沟通交流这段经历。一些学生还表示,不告知老师的原因是认为他们无法为自己提供帮助。所以在遭受欺凌后他们封闭自己、压抑自己,甚至演化为抑郁症。所以作为辅导员老师,一定要为学生树立可靠的形象,培养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信任感,让学生从方方面面感受到自己被关系爱护,当他们面临困难时,可以向辅导员寻求帮助。

三、校园欺凌的预防对策

(一)提高辅导员关于校园欺凌的理论知识和防控知识。目前,辅导员进入工作岗位后没有关于校园欺凌方面的系统性学习,处理校园欺凌事件时通常依靠个人经验积累及社会经验,可能无法客观公正的处理问题,或者在极端暴力事件发生时没有处理方案,所以建议对辅导员定期组织反欺凌知识学习和心理健康知识学习[5],完善理论知识和弥补经验不足的情况。

(二)辅导员要及时干预校园欺凌。忽略一些校园欺凌行为,很有可能传递给学生的信号是:在学校内欺凌是被允许的[6]。当学生接受到这种信号时,施暴者会认为自己的行为不会被控制,从而更猖狂的施暴。而受害者得到的信息则是,老师可能不会保护自己或者提供给自己有效的帮助。所以作为辅导员,应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明确规定哪些行为是欺凌行为,并设定相应的处罚。一旦发现学生之间的欺凌行为,就应该立即处理,以便学生明白“欺凌”是学生无法触及的行为基线。

(三)辅导员应定期开展班会、思维课程和心理咨询课程。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学生认识校园欺凌,如视频观察,角色扮演和课堂讨论等活动形式,告知学生校园欺凌的危害性,同时通过这些学习会增强学生感知和同情心,使更多的学生在校园欺凌发生的时候选择进行干预,学校还需要经常组织课外活动,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使学生之间可以互相理解,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这有利于学生之间良好关系的发展。同时需要加强法制教育[7],还有定期对法律法规及学校的规章制度进行学习,作为大学生,他们有基本分辨轻重和是非的能力,在法律和规章的约束下,欺凌事件会大幅度减少。

(四)设置沟通平台,加强与学生的沟通。部分学生遭遇欺凌时不愿对辅导员直接说出自己的遭遇,辅导员可以设立“心灵邮箱”等平台,一些学生在保密身份的情况下,很愿意找人倾诉自己的遭遇,所以一个对于其相对安全的平台会为他倾诉期间提供场所,会让他非常有安全感,辅导员也可以根据其反应的事件划分严重等级进行处理。通过保密的媒介与学生进行沟通,提供帮助,在学生遇到问题之初,为他提供处理建议,能够有效的减少欺凌事件发生。

(五)为学生传递正确的三观。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时刻和学生强调人与人之间是不同的,我们要学会尊重每一种差异,在遇到问题的时候,选择用沟通代替争执,用理解代替冲突,遇到严重问题难以解决时,及时向老师和家长求助。

综上所述,辅导员在反校园欺凌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辅导员作为校园内学生最容易接近的成年人,负责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学习生活指导,提供有效的保护和帮助。辅导员需要与学生建立互信,随时与学生沟通交流,并努力成为学生最有力的保障。如果忽视辅导员在欺凌中的重要作用,高校中存在的校园欺凌干预将难以实现。未来的学校管理工作应着眼于提高全体教职工对学校欺凌的认识和干预,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学校欺凌的预防和控制。只有教师认识到自己的角色和责任,才能为学生们创造一个温暖,安全,善良的环境。

参考文献:

[1]Olweus, D.Bullying at school[J].Promotion & Education,1994,1(4):27-31.

[2]Smith, P.K., and Brain,P.Bullying in schools: Lessons from two decades of research[J].Aggressive Behavior,2000,26:1-9.

[3]Bjorkqvist K , Osterman K , Kaukianen A . The development of direct and indirect aggressive strategies in males and females[J]. Of Mice and Women,1992:51-64.

[4]周錦章.大学校园欺凌问题及其应对策略[J].福建江夏学院学报,2019,009(005):46-51.

[5]刘思硕,刘文秀.防治校园欺凌:教师视角的五步解读[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35(1):11-14.

[6]Yoon, J. and Kerber, K.Bullying: Elementary teachers' attitudes and intervention strategies[J].Research in Education,2003,69(1):27-35.

[7]刘晓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预防校园暴力的对策与方法研究[J].才智,2016,000(002):107.

作者简介:蔺怡轩(1996.08.22-),性别:女,民族:汉,籍贯:陕西渭南,职称:助教,学历: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政。

(渭南师范学院 714099)

猜你喜欢

校园欺凌辅导员心理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社交媒体背景下中学生校园欺凌探析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应立法解决“校园欺凌”难题
“有为”也应“有位”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