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德与法治“家务劳动”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2021-09-10王琴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18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王琴

摘要: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长辈的宠爱,现在的孩子在家劳动的机会越来越少,劳动教育也逐渐被淡化。以习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十分重视学生的劳动教育,本文从目前学生的劳动问题入手,寻求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有效开展家务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家务劳动教育

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里面指出“近年来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劳动教育正被淡化、弱化。对此,全党全社会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劳动教育”。道德与法治的课程目标中也提出了“乐于参加劳动和有意义的活动”,“养成勤劳朴素的态度”,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开展家务劳动教育十分有意义。

一、目前小学生存在的劳动问题

(一)家庭方面

1.重学轻劳

如今,孩子的课业负担重,在家在校用来书面学习的时间较长,动手劳动的时间就减少了。父母们也认同孩子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担心劳动会分散孩子的精力,因此对孩子也缺乏劳动方面的教育和实践。还有的长辈认为孩子小,做不好家务,不愿意给孩子尝试的机会,一句“你长大了就会了”搪塞孩子,长此以往,孩子尝试劳动的积极性就大打折扣,甚至形成劳动与自己无关的想法。

2.榜样缺乏

“家里的活都是我奶奶干的,爸爸妈妈什么都不做!”——来自一位学生的心声。孩子眼中不做家务的爸爸妈妈大都是被呵护长大的独生子女,家务干得少,

平时上班又忙,家里的家务重担就落在了家中老人的身上。孩子的眼睛是雪亮的,父母没有树立劳动的榜样,孩子看在眼里,学在心里。还有的家庭收入水平较高,家里请家政阿姨,请保姆,孩子只看到是保姆在做家务,没有体会到这也是父母辛苦工作赚钱请来的。

(二)学校方面

1.忽视学生真实的劳动问题

尤其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老师常常会走进一个误区,即诱导孩子说“正确的话”,以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在道德与法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一些学生的意外而真实的话语。比如四年级上册《这些事我来做》一课中,学生在课堂中倾诉家长不让做家务的苦恼;比如有的家长认为自己年纪小,做家务是帮倒忙,很少给予做家务的机会;有的家长认为家里的事情不需要孩子操心,专心学习最重要。

学生在面对生活中和学习中劳动出现的矛盾,认真地进行了回顾与反思,并且说了真话,这是值得肯定的,这是儿童生活中的问题和需要,是宝贵的童年生活经历,利用好就成了独一无二的教学资源。

但在课上,这样意外的声音,往往会被教师忽视甚至无视,因为老师害怕干扰自己既定的教学思路,或者说不善于处理就回避了。

2.缺少系统的劳动教育

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培育孩子的劳动热情与实践智慧,不能光靠一节课的学习。很多教师把劳动教育局限在一节课内,变成课上教育了、课后学习也就结束了的“人走茶凉”式课堂。《这些事我来做》一课中,课堂上老师让学生体验“剥毛豆”,孩子们剥得很起劲,劳动的兴趣被激发出来。仅仅这样是不够的。课后也要采取开放的教学理念,延伸至家庭和校园生活,加强指导学生的劳动实践。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家务劳动教育的有效实践

(一)课前:直面学生生活

鼓励孩子认真回望生活,说真实的话,面对诸如“父母不给自己劳动机会”的话题,教师可以提醒他们把问题带到课堂,师生一起来分析,给出建议。教师要认真对待学生生活中的问题,课前可以和学生聊聊相关话题,了解学生的现实生活,做到心中有数,提前预设。面对小学生的劳动疑惑,教师有必要采取措施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劳动观,落实合理的劳动实践。

(二)课中:在活动中领悟

1.有效劳动体验

道德与法治课堂以活动为教和学的基本形式,课程目标主要通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感悟和主动构建来实现。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我们可以在课上组织一些劳动体验,比如“整理书包”、“叠衣服”、“摘菜”等,让孩子在活动中体验、交流、收获。面对劳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比如如何整理书包才能又快又整齐?就让做的好的学生来分享经验,其他学生用上这些经验再次整理书包,从活动体验中积累劳动智慧。这样的形式让学生比一比,课上增加孩子劳动的自信心。

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讨论“做家务的好处”,比如養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体会家庭责任、提高生活技能、为成年后的生活打下基础等。帮助学生把来自生活经验的零碎、表层的认知进行梳理、深化,从来进一步认识到参与家务劳动的重要意义。

2.寻找劳动榜样

让孩子自己去找找身边的劳动榜样并说说理由,家中的长辈、身边的同学都是可以夸的榜样。教师结合全国劳动模范的具体事例,让孩子知道劳动是件非常光荣的事情,升华学生的情感。以榜样带动,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习安排多,那就把属于自己的家务做好,餐后把自己的碗筷洗干净;晨起把被子叠好;洗洗自己的袜子等。

3. 反思分辨明礼

针对一些现实问题,比如“家长不给自己尝试劳动的机会”,教师可以引导孩子讨论背后的原因:家长害怕劳动会影响自己的学习;不让自己干活是因为疼爱自己;怕自己干不好……也可以采访一下爸爸妈妈,听听家长的心声,从而体会家长的良苦用心。师再引导如何学生怎么做可以消除家长的顾虑:和父母谈谈心,给父母写封信,把自己想尝试一些力所能及家务的想法告诉家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等。通过这样的头脑风暴法和行为指导法,增加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

(三)课后:整合其他活动

1.制定追踪表

道德与法治课注重课后延伸,教师通常会制定一张课后评价表,比如自己尝试了哪些家务,坚持了多少天,请家长、老师、小伙伴一起监督,以督促孩子课后的劳动实践。追踪一段时间后,师生再一起进行评价。

2.整合其他活动

道德与法治课程不是封闭和割裂的,而是开放的,劳动教育可以整合在德育或者综合实践活动中。

吴江区南麻小学 215226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
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情感教育
初中《道德与法治》“六步五环”高效教学模式初探
遵循身心特点 助推幼小衔接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生活化理念及其实施探讨
浅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栏目设计的选择和使用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研读思考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策略探微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