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控教学细节助力历史高效课堂

2021-09-10李国平

高考·下 2021年3期
关键词:教学细节中学历史高效

李国平

摘 要:素质教育理念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是培养学生形成优秀的历史素养与公民素质的重要人文学科。教师应当清楚认知自身的教育使命感与责任感,发挥好历史教育的学科素质教育作用,积极找寻现实生活与课堂教学的有效结合点。增强初中生对于历史的学习兴趣,注重教学过程中将课堂知识与社会生活实践进行有效结合,增强教学趣味性,为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核心素养的有效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教学细节;中学历史;高效

引言:提升初中历史教学质量对于带动初中生学习能力与综合素质发展能力都有重要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应当注重对于相关教学细节的有效把控,培养初中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意识,扩充其知识储备量,让其充分感知到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魅力,增强民族归属感与自豪感。教师在教学活动的设计过程中,应当注重教学细节的科学合理性,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其可以自主进行相关学习活动,并且在生活中可以发现历史文化痕迹,带动其综合学习能力与人文素养能力的健康发展。

一、提升初中生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主体地位

要想实现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教师在教学活动设计过程中,应当按照课程标准制订合理的教学目标,但是制订这一目标不能单单只按照教学标准的角度出发,教师还应当考虑学生作为教学活动当中的主体性,其当下的历史学习能力与对于历史新知的接受能力水平在何位置等具体影响因素[1]。教师应当充分结合实际情况对于教学目标进行科学合理地规划,并且在正式的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课堂活动的实际表现进行及时的教学内容调整,从而保障课堂教学效果的高效性。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当与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积极的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彼此分享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课堂教学活动内容,深挖历史知识的意义,从而实现共同认知、共同分享、共同进步的教学相长目的。

从促进初中生的人文素养可以健康成长的历史教育角度出发,初中生在初中学习阶段其心理成长发展水平已经具备一定自主独立意识,教师应当尊重学生心理发展的个性化与不同个体在集体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差异性现象,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其学会正确的看待事物的方式、如何正确的分析事情以及从事件发展过程中提取出符合自身需求的相关信息。初中生对于事件的分析能力对于促进其理解历史事件的相关内容以及历史意义都有着重要作用。教师应当让学生从自身理解问题的角度出发,提出自身对于相关历史时间的观点,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先让同学们将自身对于教材内容当中相关历史事件的理解观点表达出来,彼此之间进行充分地交流,进而教师应当对于学生的观点进行正确的点评以及指导,从而培养初中生可以辩证地看待历史事件的发展,提升其历史学习能力以及独立自主的思考能力。

二、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与专业素养发展水平

教师要想充分把控教学细节,就应当对于自身的教学能力与教学素养进行及时反思,思考自身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的不足之处,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总结与归纳活动,不断深化自身的教育教学理念,从而运用实践经验指导新一轮的教学活动。教师应当注重兴趣启发在教学活动当中的重要性,提升初中生历史学习兴趣,带动其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其学习主动性,对于提升课堂活动的高效性有着重要作用[2]。教师对于历史教材内容知识重点与难点有着充分地把握能力,要想清晰学生的学习思路,首先教师应当做到自身教学思维的清晰性,运用简练精准的教学语言。讲解相关学习知识的重点难点,可以增加教学活动的自然性与生动性。传统的备课形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下的教学活动需求,教师应当创新备课方式,通过智能终端平台的信息性与及时性,将知识重点难点运用精准简短的语言形成条理性学习笔记,通过互联网终端的多样设备,进行信息的有效传递。教师在一线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促进教学效率的逐步发展,带动了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的学习能力与文化素養的不断进步。

教师不仅要注重提升自身的专业教学能力,更要注重发展自身的历史文化素养与思想道德品质,从而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教学能力,积极带动历史教学活动效率可以快速发展。教师在完善自身的历史教学知识结构的同时也要注重相关社会热点以及时事政治的发展变化,充分调动自身对于历史教育事业的热情与责任感,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成为符合新时代教育发展需求的教育工作者。为了更好地加强历史教育事业的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应当积极开展历史教学研讨交流活动,增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彼此之间可以分享在教学实践过程当中得出的教学经验,共同解决在历史教学过程中遇见的问题,充分延伸教学过程中所能遇见的交叉学科知识,从而全面提升历史教学视野,促进课堂教学活动的质量不断提升。不仅如此,学校还应当加强历史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的掌握能力,更新其教育教学理念,沟通互联网历史教学资源,设计符合初中生历史学习具体需求的微课学习课堂,调动其历史学习兴趣的同时,为历史课堂教学活动注入新的发展动力。

三、创建浓厚历史人文气息的教学情境

在开展历史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当为学生创建良好历史学习情境。具有浓厚历史人文气息的教学情境可以调动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兴趣,增强其历史学习的沉浸感与立体感,从而带动其对于历史学习的科学认知发展,促进其对于历史知识的内化,增强历史知识的延展性。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中的结构原则提到,任何知识结构都可以用动作、图像和符号三种表象形式来呈现。动作表象是借助动作进行学习,无需语言的帮助;图像表象是借助图像进行学习,以感知材料为基础;符号表象是借助语言进行学习,经验一旦转化为语言,逻辑推导便能进行。在技术手段高度发达的现在,科技为我们带来了教学的全新视角,让历史和文物能够以更鲜活的形象呈现在学生面前。现在我们已经知道的应用到历史教学中的技术有全息、VR、AR等,实践证明通过这些先进的教学装备确实提高了教学效率,学生对历史的学习热情也有不少提升。教师应当结合所在教学地区的实际教学设备的具体情况营造历史教学气氛情境,让学生可以充分感受历史文化所带来的学习魅力。

四、优化教学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活动的高效性,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在充分了解教材知识内容的前提下,应当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等优势,结合教材内容的相关知识,进行科学合理的知识延伸,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对于历史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拓展初中生的学习视野[3]。教师还应当对于教材进行科学的教学总结,充分概括历史教材当中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将每一章节重点、单元重点,清晰明了的展示在学生面前,减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阻力与心理压力。教师还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历史素养,在教学活动中,将历史与语文、地理、政治等其他科目进行跨科目联合教学,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还可以有效了解历史与其他学习科目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发展关系,增强了教学联动性。

例如在开展《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的教学活动中,教学目标在于让学生了解清朝古典小说《红楼梦》的思想艺术特点和造诣;掌握清朝昆曲与京剧艺术的繁荣发展基本史实。教学重点在于《红楼梦》的文学成就以及时代特点是什么;以及思考《红楼梦》为什么被誉为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因为《红楼梦》不仅具有很好的思想性,还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全书规模宏大,人物众多,语言优美生动,刻画人物细腻传神,塑造了许多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后人对它的喜爱和评论经久不绝,逐渐形成了一种专门的学问——红学。还要让学生了解昆曲和京剧的形成和兴衰的原因是什么。了解清朝的文化特点以及鉴赏文艺作品的基本方法。本节历史教学内容中《红楼梦》以及昆曲代表作品《牡丹亭》都与语文的阅读活动产生教学交叉点,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应当着重加强学生对于文学和艺术创作的历史背景的了解程度。从而让初中生了解到,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末期,明清统治者为了维护没落的封建统治,进一步加强专制统治,压榨人民,这激起了人民对封建统治的痛恨与反抗;另一方面明清商品经济繁荣,这进一步激发了人民的反封建意识,因此在这一时期诞生了众多以反封建专制统治为主题的文学作品。戏剧也在相同的历史背景下产生和发展的。

五、将历史与学习实践进行充分结合

教师应当将历史学习与学习实践活动进行高效结合,不仅要将历史学习与课内学习实践活动结合,还要积极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其中开展课内历史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编写历史手抄报,增强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培养初中生的动手能力;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直观、形象地再现某些重大的历史场景或历史活动,让学生完整地看一部电影如《珍珠港》,也可以让学生看一些电影片段,如《林则徐》中的“虎门销烟”壮举,通过看电影让学生超越时空,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理解力;演历史剧,现代学生不喜欢看戏剧,但如果让学生自己去扮演历史人物,许多学生会踊跃参与。教师应根据学生兴趣,选取既有趣味又有哲理的相关史料让学生自己编演。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完成教学任务,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学生的能力。

在开展课外历史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当选择符合初中生历史学习能力的相关场馆进行历史知识科普实践活动,例如选择其所在地区的历史博物馆、城市规划馆、科技展览馆等文化场馆开展历史课外实践活动,在增强初中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同时加深其对于自身家乡历史发展史实的正确认知意识。其中不同地区的历史博物馆都有着不同地区的历史文化特色,通过学生切身参与到对于历史文物以及历史文化事件的了解过程中,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与荣誉感的同时让其成为家乡历史文化的传播者。

结束语

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有责任感的生活、有创意的生活、有个性的生活方式的关键阶段;是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的关键阶段。教師应当注重历史教学对于学生的核心素养所产生的积极推动作用,在开展历史课堂教学活动中,应当充分地把控教学细节,提升初中历史教学质量发展水平。在把控好历史教学细节基础上,增强初中生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认知能力,让其在中华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可以通过对于历史知识的学习发展历史文化的精髓与璀璨,从而提升自身的历史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谢菡.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3):33-35.

[2]戴建华、李霞、陈庚.关于核心素养在初中历史教学研究中的思考[J].中国农村教育,2019(35):103-104.

[3]陈文英.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J].华夏教师,2019(22):43-44.

猜你喜欢

教学细节中学历史高效
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关注细节研究 成就精彩课堂
浅论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中的作用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浅谈在中学历史课程教学中慕课的应用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打造务实、创新、高效的语文课堂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聚智慧于细节,展精彩于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