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物理高考试题对新课改理念的贯彻

2021-09-10刘鸿举

高考·下 2021年3期
关键词:高考试题高中物理新课改

刘鸿举

摘 要:高考一直都被认为是改变人生命运的转折点,在近些年高考试题中对于传统“死记硬背”题型予以转变,将新课改理念深入其中,提高高考引导教学思路的转变,将学生培养为更具综合能力的新时代人才。本文以高中物理为研究科目,探析物理高考试题对新课改理念的贯彻,希望可以为高中物理教学的更好开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考试题;高中物理;新课改

引言:贯彻新课改理念,是物理高考试题设计应当遵循的首要原则,是检测新课改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所取得的成效的必然要求。高考物理出题人必然要严格按照新课改后的教学内容和目标,来进行试题设计的调整和改进,确保试题充分符合新课改的理念和要求。提高高考试题的分析,探索其中对新课改理念的渗透和融合,才能让高中物理教学的开展更具实效,才能让学生沿着新课改理念的指引不断前行。

一、新课改理念贯穿物理高考试题的重要性

新课改是国家在新形势下對教学课程做出的创新和改革,旨在对现有的教学内容、目标和方向进行适当的改变和调整,确保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能够符合社会未来发展的人才需求。将新课改理念充分的贯穿到物理高考试题的设计中来,是落实新课改教学方针任务的重要体现。只有严格按照新课改的理念要求,来进行物理试题的设计,才能确保对新时期学生所具备的物理知识素养进行全面准确的考察,从而有效确保选材的质量。

二、物理高考试题对新课改理念的贯彻中存在的问题

(一)物理方法探索不足

按照新课改的明确要求,在高考物理试题的设计中,应当对学生物理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进行全面的考察。但是,在近几年物理试题设计实践中,围绕着学生物理基础知识和方法应用的考察类试题的数量较少,试题的难度过大,导致影响了考察目的的实现。

(二)观察能力亟需深入

在目前的高考物理试题设计中,对学生的观察能力考核类型的试题设计较少,往往是试题中已经给出了较大部分的条件,只需要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定律来进行分析计算即可。这种过于注重考察学生的物理知识运用和数据计算能力的试题在试卷中大量的出现,没有让学生通过认真的观察分析来得出有价值的条件,从而在考察学生的观察能力存在明显不足。

(三)探究思想需要夯实

在高考物理试题的设计中,出题人对学生对物理知识问题深入探究能力的考察效果较不理想。从表面上看,虽然高考物理试卷中,也存在几道实验探究、理论探究等类型的试题,但是与教学重要知识点联系依然不够紧密,从而让学生的物理探究能力得到准确的体现。

(四)生活结合有所欠缺

几年来,在高考物理试题的设计中,主题大多是理想状态下的事物,没有将时事政治、日常生活中的素材应用到试题设计中来,这样就对考察学生的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效果造成了严重的限制,并且也为学生树立了错误的学习导向,认为物理的学习只有大量的“刷题”才能考取理想的成绩,偏离了物理学习的根本方向。

三、物理高考试题对新课改理念的贯彻路径

(一)探索物理方法

新课改实施后,高中物理教学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方法和思路的运用以及价值观三个方面来加强对学生物理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并且在高考中侧重于对学生物理方法的应用能力进行考察,要求学生可以根据试题中的条件,来灵活的使用定律、公式来进行分析推理和论证,从而对问题进行正确的解答。

高考例题:为了测量一微安表头A的内阻,某同学设计了一组电路(见下图),在该设计图中,A0是标准电路表,R0和RN分别是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S和S1分别是单刀双掷开关和单刀开关,E是电池,完成下列实验步骤中的填空:

(1)将S拨向接点1,接通S1,调节,使待测表头指针偏转到适当位置,记下此时读数I;

(2)然后将S拨向接点2,调节,使,记下此时RN的读数。

(3)对以上的操作流程进行多次重复,计算RN读数的,这便是微安表头内阻的测量值。

试题解析:该道题用代替的形式来进行电路表内阻的测量,分别给出的条件是:将S拨向接点1、接通S1,调节电阻R0,让电路表产生相应的读数,分别记录不同条件下的电路表A0的示数为I,把电键S拨向接点2,调节RN,使得标准电流表A0的示数为I,记录该种状态下的读数,从而得出最终的测量值。题中要求要进行多次测量,是为了降低误差,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点评:该题型与教材中所讲到的半偏法测量灵敏度电流计电阻,前者是教材中为讲到的知识点,但是却与生活实践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对教材知识点的创新设计,该试题的解答思路分别从实验操作、数据分析、得出结论三个方面来予以完成,主要是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进行考查。

(二)提升观察能力

细致的观察能力是衡量学生物理知识学习能力的重要指标。如果没有观察,后续的分析、计算等解题步骤也就无从着手。因此,观察能力对从事物理知识的学习至关重要,尤其是对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观察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

例题:在物理学科中,部分问题的解答不需要计算便可以得出正确答案,只需要做认真的分析即可。如下图所示,将两个平行且共轴的半径分别为R1和R2的圆环,两个圆环上的电荷量均为q(q>0),电荷呈均匀分布状态,两个圆环的圆心O1和O2之间的距离为2a,联线的中点为O,轴线上的A点和O点右侧与O点的距离为r(r

试题解析:当r=0时,A点在圆心O的位置,在这种条件下,可以将O1、O2两个带电圆环均等效成两个位于圆心O2处,由于对称性的原因,带电圆环O2在A点的电场为0,按照微元法,可以得出该状态下的总场强为E=,将r=a,代入C、D选项,可以看出C项有误,因此,该题的答案为D。

点评:如果对该试题的解答用计算的方式来完成,则是具有较大难度的。该题的设计者的目的就是考察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原理,来表达式的正确性进行快速分析判断的能力,例如,特殊值法、极限法、对称法、近似法、排除法等,都是高考物理需要考查的重要知识点。

(三)夯实探索思想

新课改实施以后,明确提出,学生应当对物理知识问题具备优秀的探究能力。这种探究能力的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例如体现在实验探究、理论探究等方面。近年来,旨在考查学生物理探究能力的试题量得到了明显增多,例如,考察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试题,让学生根据题中给出的条件,来进行实验方案、实验步骤的设计。同时也是对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有效考查。在此类型的试题中,一般以选择题居多,选择题会给出学生四个答案选项,就是让学生对答案的正确性进行逐个的分析论证的过程。

例题:为了探究受到空气阻力时,物体运动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某同学采用了“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关系”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实验时,平衡小车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力后,在小车上安装一薄板,以增大空气对小车运动的阻力.

(1)往砝码盘中加入一小砝码,在释放小车______(选填“之前”或“之后”)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

(2)从纸带上选取若干计数点进行测量,得出各计数点的时间t与速度v的数据如下表:

请根据下图中实验数据来作出小车的v-t图像:

(3)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该同学认为:随着运动速度的增加,小车所受的空气阻力将变大,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请根据v-t图象简要阐述理由。

解析:下车处于释放状态之前,打点计时器应当提前打开,以确保纸带上能够出现足够的点。在画出图像后,可以看出这样的规律:速度越大,加速度就越小。按照牛顿第二定律可以得出,小车所受到的合力作用就越小,在题中所给出的拉力不变的情况下,小车所受到的空气阻力会越来越大。

点评:该题的设计以学生对打点计时器使用、图像处理等物理知识的掌握,来分析探究空气阻力问题,是新课改背景下提出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要求的有效落实和体现,是未来几年高考物理的重要考点之一。

(四)融入生活理念

近年来,高考物理试题的设计越来越贴近日常生活。例如,神舟飞船、航天科技、磁悬浮列车、磁流体发电、夸克等社会科技热点话题,为出题人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来对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有效的考查,引导学生按照“理论结合实际”的方法来从事物理知识的学习。

例题:一蹦极运动员身系弹性蹦极绳从水面上方的高台下落,到最低点时距水面还有数米距离.假定空气阻力可忽略,运动员可视为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运动员到达最低点前动能始终减小

B.蹦极绳张紧后的下落过程中,弹力做负功,弹性势能增加

C.蹦极过程中,运动员、地球和蹦极绳所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D.蹦极过程中,重力势能的改变与重力势能零点的选取有关

试题解析:该试题主要是对学生的功和能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考查。运动员下落到最低点的过程中,重点做的是正功,重力势能处于逐渐减小的状态,因此,A选项正确;蹦极绳在紧绷状态下的逐渐下落,弹性力必然是做的负功,那么弹性势能就会逐渐增大,因此,B选择也是正确的。运动员在蹦极过程中,自身的重力、地球引力和蹦极绳所产生的弹性力共同组成一个力学系统,按照能量守恒定律分析可以得出:只有重力和弹性力都在做功才符合。因此,C选项也是正确的。

结束语

总之,高考物理试题的设计必须要严格遵循新课改理念的内容、原则和要求,这样才能对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和素养进行全面准确的考察,从而为高中物理教学事业的发展提供正确的指导和依据。

参考文献

[1]魏雄.新课改背景下的物理高考试题研究[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9(3):0101-0101.

[2]姬大楠、王飞.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问题与应对措施[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9,000(002):P.99-99.

[3]夏晓岚.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高考,2018(6).

[4]张健、王华、李春密.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考试题评析——以2018年北京高考理综物理试题为例[J].物理教师,2019(10).

[5]刘春帅.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物理试题特点及备考策略探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3).

[6]孙迪.基于物理核心素养的全国新课标Ⅰ卷物理试题变化剖析[D].2020.

[7]何治江.新瓶装新酒——新高考下物理教学的思考[J].青春岁月,2019,000(014):261.

[8]高杰.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的应对策略[J].中国新通信,2020,v.22(07):220-220.

[9]颜罗丽,陈洪云.基于核心素养的高考物理试题来源分析——以2017—2019年天津卷为例[J].物理通报,2020,000(003):104-107.

[10]戴文龍.新高考背景下中学物理创新精神的培养[C]华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经验交流会论文汇编(三).2020.

猜你喜欢

高考试题高中物理新课改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融入中考试题的评析与启示
高中物理传送带模型简析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
高中物理实验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及相关试题的归类分析
巧用高考试题,让高三哲学复习课堂灵动起来
例谈量纲分析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