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重塑与创新发展

2021-09-10涂文俊

体育时空 2021年9期
关键词:创新发展

涂文俊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1)05-022-02

摘    要  本文通过对新时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进行梳理,分析了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背景和现状,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顶层设计不合理、缺乏专业人才及冷热不均两极分化等问题提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价值重塑意义和创新发展路径,以期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重塑与创新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  价值重塑  创新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是对国家优秀文化的传承。目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我国也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供法律支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育人和文化传承价值。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学者们对于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逐渐增多,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探究需要不断拓展其内涵,有针对性地解决现阶段面临的问题,不断创新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路径,通过探索与研究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可行性建议。

一、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背景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深厚文化意蕴,记载了民族发展的历史轨迹,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是在西方文化多元化发展的冲击下,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充满了挑战。随着新世纪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全民健身、健康中国的新时代背景下重塑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价值,促使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自信,是国家和全社会的责任和使命。研究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与发展,关键在保护和传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大相关研究、弘扬其代表的民族精神有助于加强民族文化自信,为提高国家文化实力、实现民族复兴的提供助力。

二、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现状

对于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不论是政府部门还是专家学者都对其价值进行了重新认识。政府部门通过制定法律法规为体育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提供法律支持,专家学者通过实践和研究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奠定理论基础。一些体育院校尝试把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引入专业课程,普通高等学校和中小学也可以开展关于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选修课或社团。但是,目前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学校的传承情况并不乐观,大多数学校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没有足够的重视。下面就主要分析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困境。

(一)重视程度不够

国家为支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2002年8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提出了体育课程内容的原则应结合民族性与世界性,大力提倡发展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要求体育课程应体现出时代和民族特色。由于没有引起各级学校足够的重视,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真正走进课堂,成为学校体育教学项目或社团活动的极少。各级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十分重要,如果学校改变认识,开展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体育课程、引入校园社团活动、特色实践等,可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开创新的路径。学校的重视可以推动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社会的传承和发展以及培养相關人才,最终从上而下地推进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

(二)顶层设计不合理

相关专家学者已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虽然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已引起了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关注,得到了一些保护和发展,但顶层设计仍旧存在一些问题。李晓阳等探讨了引入南少林五行柔术的校园实践经验;刘正银等对地域武术引入校园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实践中存在传承不力、创新不足等问题;王俊萍提出了体育与教育结合的路径,推进武术进校园。另外,部分高校也在尝试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设立龙舟、舞龙舞狮等选修课或社团,但是只注重技能的教授,忽略了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内在价值的发展。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理论和实践层面虽然都有所尝试,但却缺乏合理的顶层设计,未能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目标、内容组织和实施路径进行整体性、科学性地设计,从传承和发展角度没有提出可行性的实践路径。

(三)缺乏专业人才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未来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是缺乏专业人才。除少数专业体育院校外,大部分学校的体育教师都是体育教育或运动训练学专业的,其专业主要是现代体育项目,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都比较陌生。我国大中小学校的体育课程主要内容也是现代运动项目,各学校缺乏传统体育相关专业的人才,不能满足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教学需要。

(四)冷热不均两极分化

进入21世纪后,我国逐渐开始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发展逐渐出现冷热不均、两极分化的现象。目前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根据活跃程度分为热门项目、冷门项目及濒危项目。传统的热门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包括太极拳、围棋、赛龙舟、少林功夫等;冷门项目主要是指沙河藤牌阵、撂石锁、天桥摔跤、风火流星等,这些冷门项目发展十分冷清,并逐渐成为濒危项目。像少林功夫这种深入人心的热门项目,通过媒体大力宣传已成为一种文化品牌,地方政府为少林武功进行了大量投资和政策扶持,为少林功夫提高了影响力,促使其快速地商业化,由此可见热门项目已取得了较好的传承效果,具有成熟的发展模式,创新发展才是热门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重点关注的问题。但是冷门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处境十分艰难,一些项目虽然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但从未获得应有的关注,缺乏政府或社会的支持。冷门项目正逐渐接近濒危,长此下去会导致“热门项目更热,冷门项目更冷”,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会更加不均衡。

三、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重塑与创新发展路径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价值重塑需要融入人们的生活学习中,这是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发展的有效途径。政府、社区与学校应加强合作,通过举办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竞赛、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社团活动等促进其发展。培养当代青少年的爱国情怀,加强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意识。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建立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或是利用新媒体、网络、直播等途径加大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力度。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价值重塑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长期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和发展应依托政府部门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带动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创新发展,促进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商业化水平。为此,应做到如下几点。

(一)加强顶层设计

各级学校根据引入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类型和传承方式,结合其人才需求,合理进行顶层设计。以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太极为例,在引入校园前先做好顶层设计,通过建立校馆合作、教育协作、优化评价体系等,构建体育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校园的顶层设计模式,并从课程设计、专业队伍建设、教学目标、长效管理等层面落实。

(二)创新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改革

将具有地方特色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引入校园,通过体育课程改革和课程教学,采用必修和选修相结合的形式开展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蕴含的民族传统文化,掌握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技能,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此外,通过学习,还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提升民族自信等,使他们能更好地了解和认识民族文化,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三)以学生为主体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发展应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课上、课下相结合的教育方式;通过开展线上、线下的教学、竞赛等活动,促进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和创新发展;利用体育文化节、运动会等,组织学生参加各种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例如,在校园运动会上,进行太极、舞龙、舞狮等表演;在艺术节活动中,表演太极元素的节目或者展示太极相关的视频等。同时,联系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相关协会和学生社团,开展参观相关博物馆等活动。利用线上网络平台和新媒体,灵活开展线上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教学,上传优秀的教学视频、比赛录像和各类演出视频等,便于学生随时随地学习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鼓励教师申报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课题推动其发展,或是组织和鼓励学生参加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比赛,加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四)传承优秀民族文化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发展需要依托校园文化,加强优秀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大中小学校应重视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其纳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利用校园广播、校园网、学校微信公众号等开展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线上宣传。另外,通过参与各种校外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竞赛,促进其创新发展。例如,在教育部主办和中国青年报举办的《传承的力量》中,通过参加相关竞赛和蔡李佛拳创始人陈享公周年诞辰等活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学校体育艺术教育成果。

四、结语

目前,我国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发展不均衡,冷热两级分化严重。建议在校园引入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其传承和宣传方面提高重视,准确定位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发展方向,积极与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沟通,制定合理有效的管理政策,实现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品牌化,不断提高国家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董新万,杨喻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研究——以河南邓州心意六合拳为例[J].武当,2021,4(06):66-68.

[2]柳庆.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影响因素及路径选择[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1,4(12):131-132.

[3]侯海燕.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校传承与发展研究——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蔡李佛拳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2021,11(10):168-171.

[4]张培,温阳.非物質文化遗产视角下我国藏族赛马运动文化活态传承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21,43(03):76-80.

★项目资助:江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乡村振兴战略下江西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研究》,课题编号:20TY15。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江西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困境、价值重构于实现路径研究》,课题编号:TY20202。

猜你喜欢

创新发展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策略和有效性
创新发展背景下的高职本科人才培养对策
基于供给侧改革理念的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策略研究
我国数据新闻的传统因素及创新策略
群众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
关于“互联网+”趋势下的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