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问题导向促进语文要素的有效落实

2021-09-10李春霞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21年4期
关键词:核心问题语文要素问题导向

李春霞

摘 要 问题导向是促进语文要素落实的有效途径。以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短诗三首》为例,阐述如何利用问题导向,促进语文要素的有效落实。具体可通过:确定核心问题,在学习目标中直观呈现“语文要素”;探究核心问题,在语文实践中有效落实“语文要素”;紧扣核心问题,在教学评价中真实反馈“语文要素”等途径促进语文要素的有效落实,进而稳步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问题导向 核心问题 语文要素 语文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提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1]2统编语文教材的编排充分体现了课标精神,按照“内容主题”和“语文要素”组织单元结构。其中“语文要素”将“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因素”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分布并体现在各个单元的课文导引或习题设计之中[2]。基于统编语文教材的特点,笔者认为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是取决于语文要素的落实。

对于如何扎实有效地落实语文要素,通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问题导向(Problem-Based Learning,英文缩写为PBL)[3]是落实语文要素的有效途径。本文以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短诗三首》的教学为例,阐述如何利用问题导向,促进语文要素的有效落实。

一、确定核心问题,在学习目标中直观呈现“语文要素”

(一)确定核心问题

教师在备课时,要对学习目标进行规划、安排。学习目标的制定需要依据《课标》、分析学情、结合文体等,并反复研读文本进行确定。如何让“语文要素”在学习目标中清晰呈现;是否可以先确定单元核心问题,再围绕单元核心问题进行学习目标的拟定,这些是作为教学设计者的教师要思考的问题。

以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短诗三首》为例,针对单元语文要素“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教师可以确定单元核心问题“了解现代诗有什么特点,诗歌要表现什么情感”。再圍绕单元核心问题,从单元的“交流平台”和“课后作业”中去寻找答案。“语文园地三”的“交流平台”分别从富有节奏、独特表达、想象丰富和情感真挚等角度阐释现代诗的基本特点[4]。细读单元课文的课后作业,发现单元语文要素呈梯度序列:《短诗三首》富有节奏,有意境,语言独特,情感很真挚;《绿》在想象诗歌的意境中体会诗歌的情感;《白桦》感受诗歌独特表达,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在天晴了的时候》的导读提示要运用学过的方法自己读诗歌,尝试创作诗歌。

(二)预设学习目标

基于上述的教材解读,可对《短诗三首》的学习目标预设如下:1.认识“漫、涛”两个生字,会写“繁、漫”等八个字,正确读写“繁星、藤萝”等三个词语;2.反复朗读课文,熟读成诵;3.初步了解现代诗的特点(富有节奏、表达独特、想象丰富和情感真挚),体会诗歌的情感(对母爱、童真及大自然的赞颂)。上述学习目标,第1、2项识字、朗读、背诵的目标是语文的知识技能提升;第3项需要教师紧紧围绕单元核心问题,即了解现代诗的特点,诗歌情感表达等问题,拟出落实语文要素的学习目标。

二、探究核心问题,在语文实践中有效落实“语文要素”

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应是语文实践[1]3。教师承担着引导或促进者的角色[5]29,为创设学生学习语文的实践情境,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供了可能。《短诗三首》的学习设计,呈现以问题导向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凸显学生学的地位和作用,让语文要素得到有效落实的过程。

(一)提出核心问题,初识语文要素

问题作为学习中的触发器,应该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以学生经验为根基,以课程内容为依托[5]34。在品析赏读《繁星(一三一)》时,笔者紧扣教学目标提出核心问题,让学生感受现代诗的韵律、情感之美。具体设计如下:

师:《繁星(一三一)》读起来朗朗上口,大家自由读读,看看里面究竟藏着什么样的秘密?

生:我发现“光”“香”“响”的韵脚都是“ɑnɡ”。

生:我发现诗句出现了三个“哪一”,它们的句式相仿,富有节奏。

师:你们真善于发现,发现了现代诗“同音成韵”“句式相仿”的特点,我们一起读,读出现代诗的节奏韵律吧。

师:同学们,我们再轻声读这首短诗,想想作者要表达什么情感?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我从开头的“大海啊!”,看出冰心直接抒发热爱大海的情感。

生:作者通过一组排比句和反句句,把对大海的情感写得强烈、深沉。

师:同学们,你们体会非常深刻,现在请大家看《〈冰心全集〉自序》的一段话,再次感受冰心对大海的真挚情感。最后让我们配着音乐,把作者对大海的热爱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吧。

上述教学片断还原了师生共同研读《繁星(一三一)》的学习场景。在核心问题“看看诗中究竟藏着什么样的秘密?想想作者要表达什么情感?”的导引下,学生进行了诗歌品读、阅读资料、反复诵读等学习实践,初步感知本单元的语文要素——现代诗富有节奏、情感丰厚的特点,体会到诗人对于大海的真挚情感。

(二)解决核心问题,落实语文要素

1.初探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围绕核心问题进行研学,初识了现代诗的特点。在学生获得意犹未尽的学习体验后,进一步让学生自主尝试解决核心问题。具体的教学片段如下:

师:与同桌说说你发现《繁星(七一)》这首诗有什么特点,它要表达什么感情呢?

同桌交流(略)。

师:现在是分享时刻,哪两位同桌能跟大家分享你们的发现呢?

第一组同桌1:我们发现诗歌三到五行运用结构相同的短语,节奏相仿,体现了现代诗的韵律之美。

第一组同桌2:当读到“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时,我的眼前仿佛看到这样的画面——一个明月高悬的夜晚,皎洁的月光洒满院子,藤萝下“我”正地趴在母亲的膝上讲白天发生的趣事。

师:这两位同桌发现了《繁星(七一)》节奏、意境之美。诗中的情景让你想起了自己与母亲相处的哪些甜蜜回忆?

生:月明星稀的夜晚,我正趴在母亲的膝上听故事。

生:最让我难忘的是,母亲温柔而又关爱地抚摸着我的头,我和母亲相依相偎地静静阅读。

师:同学们,我们再轻轻读读《繁星(七一)》,想想作者要表达什么情感呢?

生:我发现了破折号给人意味深长感觉,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母亲的依恋。

生:我读出作者对童年的回忆,对家的思念,对母亲的牵挂。

上述教学片断,学生以同桌共同体的形式学习《繁星(七一)》。同桌共同探讨《繁星(七一)》这首诗有什么特点,它要表达什么感情。让学生以想象调动已有的生活体验作为“支点”,在主动学习中发现现代诗富有节奏、情感丰厚、表达独特、想象丰富的特点,体会诗人对母亲的依恋。从教学片断看出学生在初探问题,语文要素也在学习实践中开始渗透,所以PBL着眼于名副其实的学习,而名副其实的学习则发生于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5]24。

2.再探问题。笔者认为语文要素的落实不仅是理性的传授,更应是感性的习得。例如,教学《繁星(一五九)》时采用合作探究的形式,首先,学生以四人小组共同学习,再探核心问题——你从这首诗中发现诗歌什么特点,表达了什么情感呢?然后安排小组汇报,在小组交流中让学生梳理出此诗同字成韵,二、三句和四、五句的外形对称,节奏旋律相同,诗句中两个“风雨”有不一样的内涵,字里行间表现诗人对母亲的依恋和赞颂等。最后引导学生小结:《繁星(一五九)》充分体现现代诗韵律、意境、情感、语言之美。综上可见,教师要在教学中紧紧围绕核心问题铺陈展开,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学习文本、发现文本,给予每个学生理解和表达的机会。这样,在语文实践中,诗歌的特点和情感自然而然走进学生的心灵,语文要素也就得到了有效落实。

三、紧扣核心问题,在教学评价中真实反馈“语文要素”

针对教学目标是否达成,语文要素是否落实,教师在问题导向学习的最后阶段还要进行评价。作为评价者,教师要考查所提问题的效用、学生学习的质量,教师本身在提出问题和推进问题解决中的成效[5]30。所以,教师在评价时,要及时指出学生的优缺点,引导学生互相发现问题,有时还要选择与学习目标一致的题目作为检测,从而对目标达成及语文要素的落实做出准确的评价。

如《短诗三首》的评价题目可以设计如下:1.拓展阅读《繁星(六九)》。思考此短诗是对________________的赞美。和同学阅读与交流此诗,会唤起你怎样的感受;2.按照《繁星》(七一)的句式,仿写诗歌。两道题目都是紧扣核心问题“了解现代诗有什么特点,诗歌要表现什么情感?”进行设计,均指向语文要素的落实。题目1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繁星(六九)》的意境美和情感丰富的特点,丰富语言积累。题目2读写结合,意在搭建写诗的“舞台”,让学生能对课内学到的语文知识能力进行迁移运用,在写作中再次感受现代诗的神韵。通过学生自主作答、交流对话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了解语文要素的落实情况。这样可更好地对语文要素落实得好的学生,给予肯定的评价;对语文要素落实有困难的学生,给他们“对症下药”的帮助和建议[5]31。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利用问题导向,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及发现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批判性。问题导向促进了语文的深度学习,扎实有效地落实了语文要素,稳步地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 考 文 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温儒敏.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的七个创新点[J].小学语文,2016(9):8.

[3]杜翔云,安耐特·科莫斯,钟秉林.基于问题的学习: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1.

[4]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语文四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12):67-104.

[5]Robert Delisle.问题导向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M].方彤,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責任编辑:武 亮)

猜你喜欢

核心问题语文要素问题导向
浅谈一年级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基于语文要素优化教学路径策略的研究
正确解读课后习题 有效落实语文要素
在“双线并进”中落实“双线组元”思想
浅谈高中数学核心问题的思考
以“核心问题”为引领的课堂教学应做到“五让”
挖掘文本教学价值,搞好语言实践活动设计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问题导向式教学策略研究
克拉玛依区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研究
十八大以来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理念、思路与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