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形” 留意“色” 理清“事” 感受“情”

2021-09-10赵伯珍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21年4期
关键词:插图引导小学语文

赵伯珍

摘 要 插图是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教科书从封面到书中的每一篇课文,几乎每一页都配有相应的插图,有的一课配有多幅插图。这些精美的插图在第一时间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在实际教学中,同一幅插图可因教学需要在不同教学环节使用,充分发挥“一图多用”的作用,做到关注“形”,留意“色”,理清“事”,感受“情”,有助于促进小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插图 引导 一图多用

众所周知,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插图蕴含了许多信息,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利用插图,充分挖掘其价值,助力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插图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比较普遍,但大部分教师对其运用相对简单,更多是蜻蜓点水式的。就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一图多用”,反复运用插图促进学生的阅读与写作,笔者进行了尝试。

一、图文对照,关注“形”

写人记事类课文,往往从其题目中就能准确判断出主人公是谁。如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一文,主人公就是少年时期的闰土。作者是怎样介绍少年闰土?本文配有两幅插图,插图1出现在课题上方,描绘的是闰土看瓜刺猹的场面(见图1)[1]110,插图2描绘的是闰土给“我”讲新鲜事的场景(见图2)[1]112。

(一)观察插图,找准人物

在教学中,教师出示插图2并提问:“这两个仿佛年纪的孩子,哪个是主人公闰土?说说你的理由。”学生如果能结合文本中语句“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的描述,再回看插图,图文对照,就能快速准确做出判断,找准人物。

(二)关注细节,抓住特点

从三年级起,学生开始学习如何写人物,“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这部分内容其实就是对人物的“外貌”,也就是“形”的描写。通常描写人物要介绍人物的身材、眼晴、眉毛、鼻子等,而作者只用了一句话“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就写出了闰土的外貌特征。因为对于鲁迅这位城里的少爷来说,与他年龄相仿的闰土,最大的特点不是他的眼睛,鼻子,嘴巴,而是闰土那紫色的圆脸,是头戴的一顶小毡帽,是颈上套着的明晃晃的银项圈。作者仅用寥寥数笔,勾画出闰土最大的特点,如些鲜明,如此传神。在学习闰土外貌描写相关内容的同时,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插图,相机渗透描写人物“形”的写作方法,即人特外貌描写不只局限于写五官,更要抓住人物最大的特点。

二、运用插图,留意“色”

(一)比较颜色,观察体会

例如,对于少年闰土的样子为什么给作者留下了如此深刻印象的问题,教学中,教师可提问并引导学生交流:“认真观察插图,这样的闰土给你怎样的印象?能用一两个词来说一说吗?”通常情况下,描写人物的脸色,会用“红通通”“红润”或是“苍白”等词语来形容,而课文中却是“紫色的圆脸”,作者的用词是否合适?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或出示句子进行对比,教师再次引导学生观察插图,重点留意“紫色”“明晃晃”等表明色彩的词,体会词语内含的色彩,自然引出闰土给人的初印象是“健康可爱”的。

(二)留意神“色”,大胆猜测

插图2(见图2)“色”彩鲜艳,所展现的是作者与闰土初相识时的情景,年龄相仿的两人很快就成了好朋友,教学中可引导学生留意图中人物的动作和神情:闰土站着一边比画一边兴致勃勃地讲,“我”歪着头,双手托着下巴,坐在凳子上专注地听。通过他们的动作和神情描写,让学生大胆猜测闰土在对“我”说些什么?这也为学习课文后半部分“无穷无尽稀奇事”相关内容作铺垫。

三、再现插图,理清“事”

写人的记叙文除了写“外貌”,往往少不了“写事”。通过图文对照学习,可以知道,初识闰土,健康可爱的闰土就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在近三十年后鲁迅还能清晰地记得闰土少年时的样子。那么在他们相处的过程中,闰土都说了哪些“无穷无尽稀奇事”?闰土说的哪件事最让作者记忆犹新?可通过再现插图,理清“事”。

(一)创设情境,突出重点

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题上方“看瓜刺猹”插图(见图1),交流自己的观察发现。多数学生关注到的都是画面中的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情,而忽略了周边的环境。而“看瓜刺猹”吸引作者的不仅是惊险刺激的事情,还有作者向往的那迷人的月夜。教师在教学中可创设插图中展现的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还有一望无际碧绿的西瓜的情境,这样的情境不仅让作者难以忘怀,也在读者的脑海里久久挥之不去。因此,作者不但在课文开篇就写下了“看瓜刺猹”内容,在后半部分“无穷无尽稀奇事”中,也将这件事作为重点,进行了详细的叙述。

(二)梳理事件,体会详略

再现插图一,引导学生观察插图,理清闰土所说的“稀奇事”是“无穷无尽”的。作者在文中仅例举了“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看跳鱼儿”这几件事。“看瓜刺猹”这件事不但以插图的方式展现出来,在文中也先后出现了两次。教学中,教师再次借助插图,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文中主要写了哪几件事,明确最令作者向往的事应该就是“看瓜刺猹”。“稀奇事”有很多,叙述时要有条理,其中作者写得最为详细的就是“看瓜刺猹”,突出了重点。可见,教师借助插图,巧妙地渗透了“条理清晰”“有詳有略”的写作方法。

四、借助插图,感受“情”

每一篇文章中往往都表达着作者丰富的情感。那么《少年闰土》一文中,又蕴藏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呢?

(一)展示想象,感受“向往”情

教学中借助插图一,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并交流,不但能让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更丰满,还能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字里行间蕴藏的作者的“情”。如让学生想象闰土在海边的沙地看瓜,“我”可能在哪里?当闰土在西瓜地里看瓜时,“我”可能在干什么?将闰土讲述的惊险有趣的“看瓜刺猹”与“我”“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四角的天空”的生活形成强烈的对比,体会“我”对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的向往。

(二)对比生活,体会“不满”情

从“看瓜刺猹”自然过渡到文本中闰土讲的“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跳鱼儿”三件新鲜事,引导学生感受“我”的孤陋寡闻与闰土的见多识广,从而体会“我”对自己生活环境的不满。借助插图,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通过闰土与“我”、闰土与读者之间生活的对比,能促进学生对文本更深入的阅读与理解。

五、“一图多用”课例举隅

(一)一课一插图的反复运用

例如,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青山处处埋忠骨》配了很大一幅插图,画面以深浅不一的绿色为主基调,一眼看到的是连绵起伏的群山,郁郁葱葱的松柏[3]。这样看似单调的一幅插图也能在教学中“一图多用”。第一,在揭示课题环节运用插图。插图描绘内容给人一种庄重肃穆的感觉,与课题相呼应。第二,在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后运用插图。“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松柏象征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象征着先烈的革命精神。第三,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借助插图能更好地体会毛主席的内心世界。

(二)一课多插图的充分运用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四季之美》一课的插图是四个扇面。初看这四个扇面,除了第三个扇面在色彩上与其他三个扇面有明显不同,另三个扇面主色调都以蓝白为主,很相近[4]。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就能有新的发现:四个扇面分别与四季相对应,展现的是春天的黎明、夏天的夜晚、秋天的黄昏、冬天的早晨,插图与课文内容相辉映。引导学生再次观察插图时,又会有新的发现:插图上描绘的桃花、枫叶等有明显的季节代表性,而文本内容却没有提到这些常见的、熟知的景物,这也再次验证了作者选材视角的独特之处。可见,一课多插图的充分运用促进了教学的深化。

小学语文教材中插图的“一图多用”课例还有很多,在教学中,教师只要把握教科书的特点,领会编写意图,明确教学要求,充分运用教科书中的各幅插图,挖掘插图的价值,将插图的“一图多用”贯穿于教学整体设计中,图文结合,就能更好地促进小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提升。

[参 考 文 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2]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五年級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102.

[3]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五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192.

(责任编辑:武 亮)

猜你喜欢

插图引导小学语文
谈对小学语文插图教学的有效利用
网络时代大学生非理性爱国现象的引导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散打教学中的应用
精心引导,实现学生语言积累多点突破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