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的培养途径研究

2021-09-05余克亮

考试周刊 2021年64期
关键词:社会公德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余克亮

摘 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初中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政治核心素养涉及内容较多,这要求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做好积极正面的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公共事务,主动履行社会义务和承担社会责任。为此,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的成长特点,不断优化课堂,持续创新,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灵活的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关键词:公共参与素养;核心素养;道德与法治;法制意识;社会公德

初中阶段学生身心发展快速,思维不断健全,是立德树人的關键阶段。加强对初中生的道德法制教育,可有效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政治认同,通过对学生公共参与意识与理性精神的培养,培养其优良的行为习惯以及良好的道德品格。然而,仍然有很多问题存在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之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仍需不断加强。对此,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创新优化课堂,使道德与法治课堂与时俱进。

一、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

(一)课程枯燥,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足

八年级学生面临中考的压力,他们的日常学习生活被各学科的作业、试卷、补习班等填充的很满,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庭中,学生都有一种紧张感。初中生正值青春期,好奇于外界事物,思维活跃敏感,他们一旦不能被学习内容或教师的教学风格所吸引,课堂就会变成教师一个人的舞台,即便教师在公共参与事务方面有所倡导,也会被学生忽视。

除此之外,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阶段,对事物仍然缺乏一定的认知,对道德与法治的认识不深刻,多数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在考试前临时抱佛脚,敷衍过关即可,并不愿意投入过多的精力,这致使这门学科的学习效率不高,而公共参与也就无从谈起。

(二)方法单一,教师的教学方式缺乏创新

学生成长路上,教师为重要领路人,教师自身的授课风格、性格特点等对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影响。在现阶段八年级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多数教师仍采取单一化的口头授课方式,他们照读教材中的内容、案例等,不善于设置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焦点中的问题,甚至连讲课的声调都缺乏抑扬顿挫的激情。这种教学风格和授课方式经常会使学生反感,学生经常左耳进、右耳出,甚至根本就不听课,进而严重影响课堂效果和学习效率。

除此之外,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是教师指哪里,学生打哪里,学生如同木偶一般,在课堂中配合教师的节奏翻书、划线、写字等,缺乏自主思考的欲望和兴趣,课堂学习流于表面,学生根本不能进行更深入的钻研和探索,致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得不到应有的锻炼,也使课堂失去意义。

(三)缺乏拓展,拘泥于固有的教学资源

传统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以课文为中心,教师以口头理论说教为主要教学方式,过分依赖教材,却忽视了对时下外界的关注。在课堂中没能做到与时俱进,将道德与法治渗透至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学生依靠死记硬背,接受知识存在较大局限性。

二、 培养八年级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的重要意义

(一)公共参与素养的内涵

公共参与素养指的是公民主动的、有序的参与社会生活中各项公共事务的管理,承担公民的责任与义务,自主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努力践行社会公共精神的意愿及能力,包括公民拥有积极维护社会公共事务的思想意识,以及具备响应号召,参与至公共事务时间的能力两方面的内容。

八年级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特殊时期,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也不具备完善的人格和完全独立的思维能力,而是在道德与法治的教育和学习中培养公共参与素养的意识,在实践中锻炼公共参与的能力,进而实现自身认知水平的提高,实践探索能力的锻炼。

(二)培养公共参与素养的必要性

为了有效提高八年级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使学生在认识发展的关键阶段树立正确的公共参与意识,提升自我思辨能力,在未来的学习和发展中走向更有益于自身、有益于人民和有益于社会的正确道路。首先,应保证学生对公共参与素养形成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公共参与素养的提升更能够凸显出人民民主地位,强化八年级学生对公民参与权和知情权的认识。

为了能够支持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至社会公共服务和公益活动中来,教师应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各种民主管理的程序,并理解民主监督为人民社会生活的正常运转发挥的作用。在八年级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若学生能够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参与,增强自身的公共参与意识,将会促使其形成正确的个体社会价值认识,进而为社会的有序、稳定、健康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三、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学生公共素养的培养策略

总体来说,八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民主意识和爱国意识,对当前国家和国际形势比较关注,他们对祖国在国际上取得的突出成就,会感到无比自豪;对于外国势力对我国内政的干预也会无比愤怒。但是,由于其正处于身心发展时期,思维尚不健全,也存在对公共事务缺乏参与知识、意识淡薄或践行能力不强等问题。而就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现状来看,部分教师也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弊端,进而限制了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的培养。笔者结合八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能力,以及自身教学经验,对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八年级学生道德与法治公共素养提出了几个策略。

(一)树立榜样,教师言传身教

教师是学生在学校直接接触的人,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塑造学生良好品格的引导者。“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具有示范作用,其所具备的认知水平、人格品质等均会对学生的价值观形成发挥一定的导向作用。

为培养八年级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教师首先应具备这方面的意识和能力,这样才有更多的知识和经验去引导学生,进而在课堂上传授的知识也更具针对性。教师要能够对社会知识加强了解,以主人翁的姿态关心当今社会的热点事件,进而逐渐强化自身的公民意识。而不是在课堂上进行教材内容的简单重复,将道德与法治课程变成应试考试的工具,使知识脱离现实生活,只注重考试成绩,要求学生按要求背诵知识。所以,道德与法治教师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学生参与社会问题和实践的热情,不断满足学生表达对社会问题、焦点事件看法的需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入社会中存在争议的事件,对学生进行引导,鼓励学生发表自身的看法,鼓励持不同态度和看法的同学之间互相辩论,在课堂上充分包容学生,无论学生持赞同态度还是批判态度,都应给出中肯的评价,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畅所欲言。

猜你喜欢

社会公德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社会公德内涵研究述评
提倡文明礼仪 弘扬社会公德
推进社会公德 激励向上向善——浅析武陵都市报十一年坚守“圆我读书梦”活动的价值取向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