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元素与高校教育《税法》课程的融合探讨

2021-09-04吴妙

品牌研究 2021年8期
关键词:税法专业知识思政

文/吴妙

(广州商学院会计学院)

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教育的论述中曾提出:“要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自此各地高校掀起了一场以课程思政为主的改革创新之路。课程思政理念强调高校所有课程皆具备育人的功能,所有教职人员都承担育人的使命,“人人都育人、课课都育人”的任务目标也要求教师在传递课程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该承担对学生价值观引导的责任。本文以《税法》课程为例,以期通过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的融合实现“教书”“育人”的双重教学目标。

一、《税法》课程简介

(一)课程描述

《税法》课程是财会类专业开设的专业必修课,一般由理论知识部分和实践模拟部分构成。其中,理论知识部分重点介绍税收实体法,具体包括各税种的纳税义务人、征税对象、税目、税率、税收优惠、纳税环节、纳税地点等。实践模拟部分会在后续纳税申报的实验操作课中完成。在我国全面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税收法定的进程逐步加快,这就决定了《税法》课程具有复杂性和时效性的特点。同时也对授课老师提出了要求:在教学实践中要根据理论发展与现实改革的最新动态,不断进行调整,补充新知识;另外,在思政教育的大背景下,也必然要求授课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点讲解与价值观塑造的结合,从而使教学内容具有课程思政的育人作用。

(二)课程价值

通过《税法》这门课程的学习,首先,能够使学生熟悉税法基本的理论知识,掌握中国现行税收实体法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具备计算各税种应纳税额的业务能力,同时也为后续实验课程提供理论基础。其次,学生面临的资格证考试涉及税法知识,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为学生考取必要的资格证书打下基础,也为毕业后工作面临的涉税问题提供必要的理论知识。最重要的是通过专业知识与课程思政的融合,可以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培育既具有高道德情操又具备高专业素质的人才。

二、《税法》课程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融合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大部分专业课程的教学授课教师的任务主要是传播专业知识,对学生进行价值观塑造的意识较淡薄,错过了塑造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良好机会。课程思政要求教师在传播专业知识的同时适时引入思政元素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当然,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的引入,并非在课堂教学中生搬价值观的内容,而是在原有的教材内容中充分挖掘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将二者紧密融合,进而实现对学生正确价值取向、专业理论素养等的综合培养。税法课程中思政元素非常丰富,以下仅列示出了部分内容。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以及法治社会进程的推进,我国税制改革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这就要求教师要紧跟改革的步伐,时刻关注改革的动态,思考税收政策变化的背景和影响,深挖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巧妙自然地融入课程知识中。

表1 《税法》课程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融合示例

三、《税法》课程思政建设的方法探索

(一)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

在思政教育过程中,需要认清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之间的逻辑关系,这是课程思政教育实现其价值的一个前提条件。在传统的思想教育体系中,思政课程是高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对学生价值观的培育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它对课程思政的建设也起着引导的作用,而课程思政又是对思政课程的一种拓展与具体运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转型的加快,社会对人才素质的培养要求也不再仅仅局限于知识水平的层面,对人本身所具备的思想境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除了要“教书”还要“育人”。只有将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两者紧密结合,推动两者的同向同行,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协同育人、全过程育人。

(二)加强课程思政教师队伍的建设

教师作为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主力军,首先应该增强课程思政的意识,主动摒弃教师只承担教书责任的传统落后思想,明确教师的第二项职责:立德树人。其次,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的政治觉悟和政治素养,做有境界、有家国情怀和民族情怀的高校教师。另外,教师需要持续从知识点中提取新的思政元素,并融入课程中。就《税法》课程而言,教师可以通过国家税务总局等网上平台随时关注最新的税收政策,并积极思考政策出台的背景和产生的社会影响,充分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

(三)提供课程思政教育的配套机制保障

课程思政教育的推进实施还需要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就《税法》课程而言:首先,应根据课程思政的要求重新编制教学大纲,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设计等内容融入课程思政的元素;修订《税法》课程配套教材,将思政元素融入具体知识点和教学案例;修订《税法》课程思政配套课后练习册,将课程思政教育贯穿于课前备课、课中教学、课后思考中。其次,组建《税法》课程思政的教学团队,打造一批从教学内容设计、课堂讲解、课后总结全公开的课程思政示范课。再次,设立《税法》课程思政的相关课题研究项目,加强课程思政的学术研究,鼓励授课教师积极申报课程思政的相关课题,强化对课程思政的理论研究。同时,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级课程思政的教学竞赛。最后,应该设立课程思政建设的专门激励机制,对在课程思政建设中表现优异的教师给予奖励,激发教师对课程思政建设的积极性。

四、结语

育人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本质,也是最终目的。育人的过程就是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融于一体的过程。本文以课程思政教育为背景,探讨了高校《税法》课程与思政元素的融合,并从教师队伍建设、制度保障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实践路径,有利于提高高校《税法》课程的思政教育建设,推进国家思政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

猜你喜欢

税法专业知识思政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凭你现有的专业知识,如果穿越回古代能做什么?
房地产税法正式列入立法计划
如何判断你的老板是个“精神病”
浅议税法效力及其减损
现代化医院统计工作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