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教育视角下的家庭会议研究综述

2021-08-27麻新苗俞爱宗

现代教育科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亲子关系

麻新苗 俞爱宗

[摘 要]家庭会议是家庭成员能够有效沟通和交流的一种形式,对于促进亲子沟通和改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家庭会议各个组成部分的发展情况还需要我们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与探讨。因此,本文从家庭会议的内涵、家庭会议的主题、家庭会议的内容、家庭会议的方法、家庭会议的氛围、家庭会议的构成,以及家庭会议的时间7个方面来对家庭会议进行研究与分析,以期为后续开展家庭教育研究奠定一定的基础。

[关键词]家庭会议;亲子关系;家庭氛围;民主性

[中图分类号]G7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21)04-0144-05

[DOI]10.13980/j.cnki.xdjykx.2021.04.024

家庭会议对于解决家庭问题和孩子成长问题具有积极作用。近年来,我国对于家庭会议的研究成果日趋增多。笔者以“家庭会议”为检索词,在知网、万方等数据库通过主题检索的方式,收集到了不同学者关于家庭教育领域中家庭会议研究的文献资料37篇,从中筛选出16篇相关论文,并结合9本著作进行分析,以了解家庭会议在国内外的开展与运用情况,分析其中的贡献与不足,进而明确今后的研究方向。

一、家庭会议内涵研究

简·尼尔森在《正面管教A-Z》中指出:“家庭会议是每周留出来的一段固定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家庭成员之间可以互相说出对对方的感受、谢意,并一起交谈。”[1]鲁道夫·德雷克斯等在《孩子:挑战》中指出:“家庭会议是以民主的方式解决家庭难题的方式之一。就像它的名字,指的是家庭所有成员共同讨论和解决问题的会议。”[2]米歇尔·欧芭在其著作《米歇尔亲子教育秘诀》中提到:“家庭会议也是一个让家庭成员在固定时间聚会、在平等合作的积极氛围中讨论共同问题的极好方式。”[3]邹京村认为:“‘家庭会议作为民主时代的产物,旨在通过沟通与交流,分享彼此情感,讨论面临的困难挫折,正式表达个人观点,寻求理解和帮助,以期达成共识,进而增进亲子关系。”[4]方艳在研究中发现:“家庭会议是定期召开的家庭全体成员会议,是安排组织家庭娱乐、分享家庭成员的美好体验和积极情感的家庭沟通方式。”[5]

综上,不同学者在其对家庭会议的概念界定中主要强调了家庭会议召开的民主性——家庭会议的召开要以民主为前提,强调了所有家庭成员的共同参与和沟通;家庭会议召开的定期性——家庭会议的召开不是一时兴起,而是要长期坚持,每周在固定的时间召开;家庭会议召开的互动性——家庭會议不是“一言堂”,而是所有家庭成员彼此互相沟通和交流的平台。因此,家庭会议的召开是所有家庭成员之间互相提出各自的观点和看法,发表各自意见的过程。

二、家庭会议主题研究

邱普特在关于自己参加家庭会议经历中写到:“由会议主持人宣布:‘家庭会议现在开始,主题是邱普特是否应该放弃学钢琴。”[6]此文章是小学生本人在参加家庭会议后将自己对一次家庭会议经历和体会的详细描述,包括本人的内心感受等。此次家庭会议主题明确,并在一开始就提了出来,会议紧紧围绕主题展开并很好地解决了问题,是一次成功的家庭会议。其中,父母的做法也很尊重孩子,最终让孩子感受到了家庭会议解决问题的有效性,一家人其乐融融地结束了家庭会议。张心韵、俞爱宗、厉成根在关于家庭会议内容的探讨中指出:“从目前家庭会议活动实践来看,其内容主要包括以孩子学业发展、孩子个人生活、家庭事务和家庭发展、个人阶段总结、突发焦点问题等5个方面的主题。”[7]对当前家庭会议的主题做了细致的划分与总结,可以为家庭会议主题的确定提供参考和借鉴。李阳将家庭会议分为“学业学习类、阶段总结类、生活事物类”[8],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了充分的说明,便于我们在实际操作中进行参考。方艳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将家庭会议视为家校共育的一种新途径,指出“家庭会议主题的确定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如结合学生成长节点、传统节日、学生学习情况和学校特色活动等进行总体规划”[9],说明了家庭会议主题应如何选择、应该考虑哪些方面等问题,对于家庭会议主题的选择提供了参考。“我宣布,家庭会议正式开始!我们要讨论的问题是‘孩子的补习班要不要减少,妈妈以‘家庭秘书长的身份主持会议”[10]。这是以小学生的视角对家庭会议的召开进行了阐述,此种家庭会议的召开有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借鉴。首先,宣布会议开始能够使家庭成员都进入到会议的情境中。其次,宣布了本次的家庭会议主题。此次家庭会议的主题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问题,但是该家庭能够将此问题提到家庭会议中,让孩子有权利参与并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态度,是十分可取的。最后,对家庭会议的成员角色进行了分配,由家庭秘书长主持会议。可见,召开家庭会议对于解决小学生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问题都是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的。

综上所述,家庭会议的主题是多种多样的,大多数家庭在召开家庭会议时都会宣布会议主题,并紧紧围绕会议主题来展开讨论,这样的做法是可取的。不同的学者也对家庭会议的主题进行了划分,且划分较为全面和细致,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但家庭会议主题丰富且较为庞杂,还需要进行系统的总结与概括,使家庭会议主题的选择与深化更加系统化。

三、家庭会议内容研究

段玉梅在研究中就老人出门走动不方便的事宜进行了讨论,家庭成员各自发表意见,最后达成了共识[11]。孩子们在大人讨论决定给老人做一个电话本后,并给出了很多操作性很强的建议。此外,大家还一起进行了头脑风暴,得到了最好的解决办法。家庭会议的内容丰富多样,孩子们也可以在家庭会议中承担很重要的角色,给出可行的建议。因此,要重视孩子在家庭会议中的重要地位。张心韵、俞爱宗提出,“在开展家庭会议活动的过程中,主要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和改善之后,可进一步拓展相关问题以作为下次会议的内容”[12],指出了家庭会议内容的延续性。召开具有连续性和相关性内容的家庭会议,有利于家庭成员更好地接受家庭会议,该观点值得我们运用与学习。邹京村、俞爱宗从社会学的视角出发,提出通过召开家庭会议来探讨孩子生活、学习以及社会环境等对子女带来的影响,父母可以结合自身经验和实际情况来对子女进行启发和引导,和他们一起共同解决困惑和疑问[13]。该观点说明了家庭会议的内容选择是根据家庭实际情况来进行的。因此每个家庭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选择适合自己家庭的家庭会议内容与形式,从而更好地解决家庭问题。邹京村指出“国内对于家庭会议的内容研究主要分为学习学业、生活事务、阶段总结等”[14],对家庭会议的内容做了综合性和总结性的描述,并对每种内容做了具体的阐述,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家庭会议召开的实际案例。

综上所述,家庭会议的内容大体可分为学习学业、生活事务和阶段总结3种,具体内容则是根据不同家庭的不同情况加以选择与运用。但对于家庭会议内容的划分大多是对家庭会议实践成果进行总结的结果,对于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家庭如何进行家庭会议内容的选择,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四、家庭会议方法研究

李一慢认为,家庭会议中的表决可以通过民主投票的方法,1 人 1 票,少数服从多数。在重大事项表决中还可以给予当事人一定的特权,比如一票算两票[15]。该观点指出了家庭会议的一种方法,即民主投票的方法。民主投票可以让家庭成员感受到自身对于家庭会议的重要性,可以提高家庭成员的参与感,值得借鉴。王宁睿提出了家庭会议的15种方法:“倾听法、反馈法、书面协议法、自然结果法、ABCD分析法、有限选择法、SODAS教育法、日历表法、从‘我出发的方法、预防教育法、表扬赞美法、‘无输方方法、角色交换法、榜样激励法、共同解决问题法。”[16]运用多种方法可以使家庭会议形式更加丰富多样,也为广大家庭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赵亦朵指出,在发言后没能解决问题并未达成一致时,大家可选择通过投票来解决问题;投票是民主的方式[17]。投票是大家公认的比较民主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投票也有很多需要提前说明的问题,比如是少数服从多数,还是全票通过才算解决问题等,都需要提前征求所有参会人员的意见,从而使家庭会议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民主、平等。

综上所述,對于家庭会议方法的选择大多研究者都偏向民主投票的方法,体现了家庭会议的民主性与家庭成员地位的平等性。但家庭会议的方法应该是多样的,不同类型家庭都有其适合的独特的、个性化的家庭会议方法,因此这一方面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化。

五、家庭会议氛围研究

孙宏艳在其研究中指出,我们家经常开家庭会议,大家会讨论各自情况并且以非常民主的方式展开,这也养成了我敢于表达自己想法的习惯[18]。在家庭会议的召开过程中家庭成员都能保持民主平等的地位,从而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使孩子受到了良好的影响,家庭成员也会得到相应的进步。这种营造民主氛围的方法有一定的合理性。李阳提出:“家庭会议要想做到有效召开,就必须要实现平等坦诚的沟通交流,营造更积极、幽默的家庭氛围。”[19]该观点指出了平等的地位和氛围营造的重要性,但是对于如何营造积极、幽默的氛围,可以采用哪些方法,则没有进行具体的说明。王晋阳认为,依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和平等民主的家庭氛围来看,让孩子自主参与会议的决策能够使其感受被尊重并体现自我价值的满足[20]。该观点指出了民主平等的家庭氛围的重要性,证明了家庭会议解决家庭问题和孩子问题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家庭氛围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深远持久的。家庭氛围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家庭成员造成一定的影响,对于家庭会议的有效召开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对于家庭会议氛围的研究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外在层面的氛围,如会场的布置、会前的准备等;二是内在层面的氛围,如家庭会议召开过程中家庭成员地位的平等性、表决方式的民主性等。但对于家庭氛围营造的具体方法还应该有相应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从而使对家庭氛围的研究更加具有系统性。

六、家庭会议构成研究

Gary D.Mckay等人将家庭会议的结构划分为“会议中的各个角色权责的明确、到会登记、回顾旧会、探求新事物、解决问题、总结和评价会议、互相欣赏、为下次会议做准备[21]”8个部分,不仅说明了家庭会议的构成,而且做出了规范的要求,为召开家庭会议的家庭提供了借鉴和参考。各个家庭也可以根据自己家庭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从实际出发设计家庭会议结构。Ray Burke、Ron Herron中提到,“在家庭会议上可以做这些事:协调计划、提出表扬、进行讨论、做出决定”[22],实践中可以进行丰富和补充,从而使家庭会议进行的更为具体化。简·尼尔森将家庭会议的“构件”分为:“主席、秘书、致谢、感激、议程、解决问题、计划家庭活动、计划家庭娱乐活动以及讨论家务事9个部分。”[23]该观点将家庭会议的构成部分做了比较详细的划分,值得我们借鉴。李嘉树、曹琳珠在其从事家庭教育期间指导许多家长成功地召开了家庭会议,并指出“家庭会议通常一周开一次,一般需要三个岗位:主持人、记录员、计时员。家庭会议有致谢、回顾、产生本次会议议题、头脑风暴、达成一致、家庭娱乐6个部分”[24],对家庭会议的构成部分进行了说明,还对岗位进行了划分。

综上所述,学者们对于家庭会议的主要构成部分进行了划分和总结,较为清晰明确。因此,各个家庭在会议实际召开过程中,除了遵守家庭会议的基本构成外,还需要根据家庭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运用。

七、家庭会议时间研究

有研究者提到,有些父母反对定期召开家庭会议,但我们还是主张为家庭会议规定一个定期的时间[25]。家庭会议要定期召开,从而使家庭问题能够及时得到解决。简·达格尔提出,要定期召开家庭会议,但家庭遇到重大事件时,也应立即召开一次家庭会议[26]。该观点不仅强调了家庭会议召开的定期性,同时也强调了家庭会议召开时间的灵活性。因此,每个家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家庭会议召开的时间。Ray Burke、Ron Herron提到“家庭会议需要的时间一定要短;开会时间一定要合适”[27],对于开会时间的长短和时机进行了说明,也让我们注意到了家庭会议召开时间的重要性以及注意事项。会议时间是召开家庭会议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部分,需要进行实时判断,在会议召开前和召开时也需要对时间进行规划和说明。Gary D.Mckay等人强调:“许多家长都发现,一周举行一次全体家庭成员都参加的家庭会议,对于整个家庭运转有积极的意义。”[28]一周举行一次家庭会议既可以将短期内出现的问题加以讨论和解决,也可以使家庭会议更加有规划,列入每位家庭成员的行动日程中。内尔逊在《帮你走出溺爱孩子的误区》中提到:“我们认为,家庭会议很重要,最好每周召开一次,时间必须提前定好。”[29]该观点除了强调家庭会议应定期召开外,还说明了家庭会议时间也应该提前准备,在会前准备中列入时间准备,从而使家庭会议召开得更为顺利。全惠星提出,每周六早饭后会举行家庭会议,开会的目的并不是教育孩子,而是提供一个交流和锻炼能力的机会[30]。家庭会议不仅能锻炼孩子的沟通表达能力,也给家庭成员之间提供了一个平等交流的场所。李嘉树、曹琳珠指出,家庭会议通常一周开一次,时间不要过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来调整会议时间的长短,一般是10—30分钟[31] 。孩子参加家庭会议时,也能够提出很多好的想法和建议。因此,在孩子参与家庭会议时,更要注意对会议时间的控制,以免会议时间过长使得孩子不愿意参加以后的家庭会议。

综上所述,对于家庭会议召开的时间,学者们都认为家庭会议应该定期召开,定期召开对于家庭会议的持续进行是非常重要的。此外,对于家庭会议时间的长短也有学者提及。因此,家庭会议时间也应提前进行准备,拟定一个大体的时间,主持人在会议中对时间进行严格把控。

八、研究展望

对以往研究的整理和分析发现,国外对于家庭会议的研究起步较早且运用较多,国内对于家庭会议研究的已有成果虽然相对较少,但已经具有一定的系统性,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参考与借鉴。但从已有成果来看,对于家庭会议的实际操作和归纳总结类的研究较多,理论成果相对来说也较少。此外,对于专家指导下的家庭会议的开展已有不少相关研究,对于家庭如何自主召开家庭会议的研究则较少。因此,今后的研究应侧重于家庭如何自主召开家庭会议,并明确自主召开家庭会议的各个组成部分以及注意事项,从而使家庭会议成为广大家庭的自助式家庭教育方式,帮助广大家长解决家庭教育难题。

参考文献:

[1]簡·尼尔森,琳·洛特,斯蒂芬·格伦著.正面管教AZ[M].花莹莹译.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3:18.

[2]鲁道夫·德雷克斯,薇姬·索尔兹.孩子:挑战[M].甄颖译.北京: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2015:409.

[3]米歇尔·欧芭.米歇尔亲子教育秘诀[M].周雪梅译.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5:67.

[4]邹京村,俞爱宗.小学生家庭会议的认识基础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8(21):345-347.

[5][9]方艳.家庭会议:家校共育的班本化实践[J].江苏教育,2019(39):64-67.

[6]邱普特.家庭会议[J].作文成功之路(小学版),2011(1):36.

[7]张心韵,俞爱宗,厉成根.家庭会议内容探讨[J].吉林教育,2017(30):1-2.

[8][19]李阳.城市小学生家庭会议的发展成就[J].信息周刊,2018(25):219.

[10][17]赵亦朵.家庭会议[J].创新作文(小学5、6年级),2020(1):26-27.

[11]段玉梅.家庭圆桌会议[J].祝您健康,2014(5):40-40.

[12]张心韵,俞爱宗.家庭教育视角下的家庭会议内容选择与组织[J].吉林教育(综合),2017(19):16-17.

[13]邹京村,俞爱宗.社会学视角下家庭会议诸要素及作用探讨[J].好家长,2017(32):4-6

[14]邹京村.小学生家庭会议模型建构及其实施研究[D].延吉:延边大学,2019.

[15]李一慢.家庭会议小讨论,孩子成长大历练[J].健康世界,2013,20(4):84-86. DOI:10.3760/cma.j.issn.1005-4596.2013.04.132.

[16]王宁睿.试论家庭会议的十五种方法[J].好家长,2017(46):44-45.

[18]孙宏艳.来自哈尔滨的希望之星[J].少年儿童研究,2001(09):24-27.(10)

[20]王晋阳.家庭会议——孩子学习自主管理的好导师[J].软件(电子版),2020(1):145.

[21][28]Gary D.Mckay等.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M].付艳霞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116-118,115.

[22][27]Ray Burke,Ron Herron.培养孩子的责任心[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155-157.

[23]简·尼尔森.正面管教[M].玉冰译.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197-202.

[24][31]李嘉树,曹琳珠.家庭会议,小鬼也当家[J].家教世界·V家长,2019(6):14-15.

[25]D.J克迈耶,G.D麦凯.父母指南:怎样做家长[M].长春: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1987:130-131.

[26]简·达格尔等.来自父母的爱[M].刘守华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147.

[29]内尔逊.帮你走出溺爱孩子的误区[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170.

[30][韩]全惠星.星期六早上的家庭会议[J].中华家教,2012(7):30-31.

(责任编辑:德华)

猜你喜欢

亲子关系
我好想逃离
班级原创心理剧《爸爸,你在哪儿》的探索与思考
大学生早年经历与青春期亲子关系的相关性研究
大学生留守经历对亲子关系的影响
微信朋友圈中大学生屏蔽父母现象探析
《谁害怕弗吉尼亚·伍尔夫》中亲子关系解读
亲子舞蹈特定价值的研究
代孕子女亲子规则认定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浅谈《傅雷家书》
社会工作介入再婚者家庭危机的个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