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的有效策略
2021-08-26于泊
于泊
摘 要:数学学科的思维性随着教学改革程度的不断加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尽管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小学生接收到的信息资源更加丰富,但小学数学教学仍然是小学生数学思维培养与发展的重要途径,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使用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解题能力意义重大。基于此,本文在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导图使用的优势进行简要分析后,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的数学教学为例,从学情前测、展示生成过程、丰富教学体验和关注个体学生四方面提出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的有效策略,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使用思维导图提供相关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导图;现状分析;有效策略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今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而是将数学思考与生活中的数据紧密联系起来,蕴含着思维深度的数学思考,对小学生数学抽象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解决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1],这对于思维能力较为薄弱的学生而言,无疑增加了数学学习的难度。思维导图[2]是一种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将思维形象化的方法,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工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地使用思维导图,可以更加全面和清晰地向学生展示数学知识点,帮助学生将已经学过的知识点和即将要学习的知识点相互串联,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又能够帮助学生建立严谨的数学思维。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导图使用的优势分析
(一)适合学生思维发散的特点
小学生思维发散,跳跃性较大,拥有较为广阔的想象空间,教师应当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图形、文字、颜色等绘制思维导图。学生在掌握思维导图的绘制要领后,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习惯设计符合自己认知规律的思维导图,思维导图的绘制过程也是学生进行创造的过程,每个学生的思维特点不同,绘制出的思维导图也各不相同。学生在与他人的思维导图进行对比分析后,头脑中还会迸发出更多新奇的想法,对思维导图的再创作具有一定的指引作用。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符合学生的思维发散特点,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亲身经历的事物和直观、形象的事物具有较深刻的印象。小学数学虽然与生活联系密切,但有些内容过于抽象,如果教师按照传统教学方法进行讲授则不利于小学生学习和掌握。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通过让学生亲手绘制颜色、形状各异的图形,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授课和复习时设计并合理使用思维导图,一方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兴趣;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通过条理清晰、内容连贯的知识关系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学生实现知识的内化,建立自身的知识体系。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的有效策略
(一)使用思维导图进行学情前测,凸显数学教学的科学性
思维导图能够清晰地反映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如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学習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应该先学习和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十位数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开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学习。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事先绘制出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十位数的思维导图,并在课上将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张贴出来,让学生投票选出自己认为思路最为清晰的三张思维导图。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在脑海里将其他同学的思维导图与自己的进行对比,使知识的脉络更加清晰,教师也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通过比对说出其他同学的思维导图和自己绘制的相比有哪些优点,自己的思维导图有哪些缺漏等。通过对学生的思维导图的展示和比对分析,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在思维导图中暴露出的知识缺陷,了解学生对之前乘法知识的掌握情况,针对遗漏的知识进行复习回忆,指导学生完善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也便于后续课程的开展。
(二)使用思维导图展示生成过程,凸显数学教学的思维性
学生对思维导图的绘制过程实际上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数学思维生成过程,通过思维导图,掌握知识点之间的联系[3]。如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学习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与之前学过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等知识点相联系,运用不同颜色、形状、文字和图形绘制出有关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知识的思维导图,通过教师给出的主题,各小组学生围绕主题展开讨论与思考,将之前学过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概念、周长计算方法、计算公式、周长的单位、运用周长计算所能解决的问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计算公式、面积单位、运用面积计算能够解决的问题等相关知识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示出来。各组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可能所涵盖的知识并不全面,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互相借鉴、互相启发,逐步完善自己的思维导图,通过思维导图的绘制和完善完整地展示了数学知识的生成过程,帮助学生清晰地梳理出数学思维的生成过程。
(三)使用思维导图丰富教学体验,凸显数学教学的生活性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是数学教学的本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我们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也是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之一。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结合学生常见的生活实际问题,设计出丰富的数学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思考、分析、判断、探究的过程中既掌握数学知识又学会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数学与生活形成紧密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针对生活实际作出决策。如在混合运算的学习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开学需要买文具这一生活情境,设计教学案例,并将教学案例通过思维导图展示解决问题所需的要素,对问题进行逐一分析和探讨,最终摸清混合运算的规律。如教师设计情境:同学开学要买文具,笔记本5元/本,书包20元/个,水彩笔15元/盒,小明购买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共需要多少钱?学生通过计算和老师引导可以知道当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时,应当先算乘法;接着老师可以绘制出思维导图的第二条分支,当算式中有除法和加、减法时,应当怎样计算?然后通过“小明要买1支钢笔和一个订书机,其中一盒钢笔有5支,每盒钢笔40元,一个订书机12元,问小明总共花多少钱”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得知算式中有除法和加、减法时,应当先算除法,以此类推,逐渐通过生活中的情境设计完善混合运算的思维导图。
三、结语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思维导图能够按照人脑发散性思维的特点将知识以结构图的方式进行可视化的表征,对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和培养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教学经验的积累,不断探索适合小学数学教学思维导图的有效使用策略,从而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吴田芬.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导图的有效应用研究[J].读写算,2019(9):143.
[2]陈新涛.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知识文库,2020(20):43-44.
[3]蒋璐.利用“思维导图”提高小学数学复习实效的教学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18):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