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础音乐教育哲学研究现状与发展

2021-08-26郭心怡

求学·教育研究 2021年15期
关键词:发展

郭心怡

摘 要:长期以来,我国的基础音乐教育都面临起步晚、发展慢的困局,同时存在片面性、单一性的问题。为了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我国教育部对基础音乐教育的发展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面对新时代背景下全新的发展要求,我国需要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音乐哲学理论,开展高效实用的音乐教学实践。本文将简要分析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发展历程,总结现行于我国基础音乐教学课堂的音乐教育哲学理论,并提出在未来发展中需要实现的三个转向。

关键词:基础音乐教育;音乐教育哲学;发展

一、 基础音乐教育发展历程及概况分析

中国基础音乐教育泛指以音乐作为教学内容,为学前至高中阶段的学生开展基本的学校音乐教育实践活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界对基础音乐教育问题进行了全面且深入的思考。一方面,教育部針对基础音乐学习问题进行了统筹规划与合理部署,在政策法规文件的制定方面对音乐教育改革及其发展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另一方面,研究者们立足于世界,对国外相关的研究经验进行了充分的借鉴与分析。与此同时,新时代音乐教育管理体制的变革发展,也促使我国音乐学术团体以及研究平台以雨后春笋般的姿态涌现而来。但是从客观角度上来看,我国音乐教育工作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经历了诸多磨难才取得了今天的成就。如音乐教育在特殊时期受到思想潮流的冲击影响,导致以音乐作品为首的文艺作品创作遭到大力打压,这阻碍了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以及素质教育理念的践行与推广,音乐教育俨然成为我国基础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内容,故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和贯彻落实。

二、基础音乐教育哲学理论

(一)审美的音乐教育哲学理论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观是我国当前基础音乐教育哲学理论的重要组成内容,而审美的音乐教育哲学以19世纪“纯粹美学”的概念为基础,但这个概念已经逐渐被视为一种过时的普遍主义的哲学。在教学过程中,将音乐素材孤立地作为客体,将导致学生对音乐的本质有一定的理解偏差。而将音乐作品作为唯一的审美对象和将审美过程简单地等同于对音乐作品的听赏,都会造成学生在课堂上被动地参与欣赏音乐作品,再加上教师的文化解读,最后会导致学生形成单一的音乐感知。这些陈旧的音乐教育模式,会让在音乐教育中作为被教育对象的学生,因被动地接受体验的过程而失去了音乐实践的机会,同时也失去了个性创造的可能。音乐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单一的音乐声响显然无法成为美的唯一判定。或者说,我们是否更应该探讨,在审美范式下,“音乐美”是否存在绝对正确的答案?教师是应该通过书本还是应该用个人经验向学生传授“音乐美”?

(二)兼容的音乐教育哲学理论

兼容的音乐教育哲学提倡的是兼容并蓄、协调统一,即在音乐实践与音乐创造的过程中体现音乐审美与文化的统一、美育论与功能论的统一。艺术教育不仅能够培养人对自然界以及艺术作品的审美兴趣和鉴赏能力,同时也可以健全个体人格以及促进个体全面发展。兼容的音乐教育哲学观在音乐教育实践过程中,需要协调音乐审美和音乐文化的关系,避免将音乐课变成历史课。同时,不能忽视音乐知识与技能在音乐体验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要知道,知识与技术的学习是学习音乐和理解音乐的重要途径。兼容的音乐教育哲学是在世界范围内主流的音乐哲学思想中提取精华,使学生通过丰富多元的音乐实践和音乐创造活动,得到基础音乐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并通过传承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打开学生了解世界多元音乐文化的窗口。兼容的音乐教育哲学理论,尊重学生的个性,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着力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三、 我国基础音乐教育未来发展的三个转向

(一)从欧洲中心主义转向多元文化主义

近年来,为进一步打破欧洲中心论和反对文化话语霸权主义,我国基础音乐教育工作更加注重各国各民族间的差异性交流,坚持以平等、尊重、理解为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核心。我国现阶段基础音乐教育的发展,不仅需要挣脱以欧洲为中心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的束缚,实现东西方音乐与文化的平等交流和对话,还需要明确音乐作为无法脱离特定文化语境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要重视本土文化对其的影响。

(二)从审美的音乐教育转向文化的音乐教育

我国现行于基础音乐教学课堂的音乐教育哲学理论主体是审美的音乐教育哲学,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基础音乐教育哲学观念在一定程度上缺乏文化视角以及具体操作。如今,国际音乐教育学者普遍认同探讨音乐与文化关系的哲学观念符合时代发展的规律,倡导多元文化的音乐教学方式符合当前世界经济文化一体化的发展方向。早期音乐教育体系和教学方法的西化,导致我国目前尚未建立独立完整的音乐教育哲学理论体系与音乐教学体系,我国的音乐教育研究在国际音乐教育界几乎处于失语状态。而我国民族文化、民族音乐的丰厚理论研究,因缺乏实践基础难以走向基础音乐教育课堂,更难以全面实现1995年提出的“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观。

(三)从技术学习转向音乐理解

目前,一部分教师狭隘地将音乐理解等同于基本音乐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这实际上依旧未能摆脱身心二元论:技能-概念的陈旧思维。音乐理解是一种多维度认知音乐现象并具有创造性的精神活动。在音乐理解的过程中,既需要对音乐声响和形式结构进行理性分析,也需要对音乐历史文化和人文价值内涵有深刻认知。学生如若只接受单一的音乐感知活动以及强调技术学习的音乐教学,那对音乐的理解必然只浮于表层,对音乐文化也难以全面掌握。习惯了“填鸭式”教育的学生往往很难具有主动探索的能力和自主研究的精神,这种情况主要受制于当前基础音乐教育的教学观念和方式方法。

同时,在基础音乐教学过程中,过度效仿其他国家的教学法,如奥尔夫教学法以及铃木教学法等,并未与本国教育实况相结合,最终导致教学效果难达预期。针对这一问题,音乐教育工作者应立足于我国基础教育现状以及学生个体学习情况,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开展基础音乐教育工作。除此之外,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确保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个人的音乐核心素养。另外,还要适当借鉴国外的教学法,并将之与本土音乐教育实情相结合,以此提高音乐教育教学水平。

四、结语

现阶段,中国社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这变革中充满机遇与发展,也存在诸多困难与挑战。音乐作为社会精神文化层面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被时代赋予新的要求。教育作为变革的先行者,需要具有前瞻性、引导性。中国基础音乐教育体系面临起步晚、发展慢的困局,但与此同时,时代的飞速发展,也让我们有机会能够尽快地实现从欧洲中心主义转向多元文化主义、从审美的音乐教育转向文化的音乐教育、从技术学习转向音乐理解的从音乐教育观念三个层次多维度的转向,让我们在音乐哲学理论的完善确立、音乐教学实践的探索提升过程中有新的发现和思路,并助力中国基础音乐教育在新时代创造更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范晓东.中国当代音乐教育现状与发展态势[J].艺术品鉴,2019(32).

[2]管建华.“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哲学批评与音乐教育的文化哲学建构[J].中国音乐,2006(6):16.

[3]崔学荣.兼容的音乐教育哲学观——基础音乐教育实践的行动指南[J].中国音乐,2008(2):143-144.

[4]戴维·埃利奥特,玛丽莎·西尔弗曼.关注音乐实践:音乐教育哲学(第2版)[M].刘沛,译.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8:214-217.

猜你喜欢

发展
印刷术的发展
习近平的可持续发展之“策”
京津冀协同发展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领导的嘱咐
我们究竟来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