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体融合背景下记者的自我革新与转型

2021-08-25张登峰

新闻世界 2021年7期
关键词:媒体融合

张登峰

【摘    要】媒体融合发展背景下,记者面临着诸多职业挑战,自我革新与转型成为其守正创新的要务。本文探讨了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以及媒体转型为记者职业发展带来的契机,并提出了记者自我革新的路径。

【关键词】媒体融合;记者转型;自我革新

融媒体背景下新闻的采编流程、传播方式、媒介形态都发生了变化,对记者也提出了职业挑战。记者如何在打造新型主流媒体的过程中坚守职业使命,在转型中突围、完成自我革新,成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进程中记者要面对的课题。

一、融媒体环境下的媒体发展

(一)全媒体形态

如今全媒体形态出现在大众视野,媒体在融合各类资源之后形成了矩阵化传播的态势。根据《2020年媒体融合传播指数报告》显示,2020年,主流媒体通过建设自有平台、入驻第三方平台等方式,继续壮大融合传播矩阵。34家电视台共计开设网站340个,微博账号900个,微信公众号800个,聚合新闻客户端账号1202个,聚合视频客户端账号841个,自建安卓客户端337个。从中能够发现,新型主流媒体正在以全媒体形态扩大传播容量。

(二)融媒体产品

伴随新型主流媒体的建设与发展,新闻产品出现了融合传播的特点。这种变化不仅是为了适应受众阅读习惯的变化,更是主流媒体发布新闻产品及对传播平台选择的变化。一些原创作品,在多平台传播过程中经历了二次加工,甚至是多次加工。以电视媒体为例,2019年原创率为56%,2020年原创率下降到42%,但是转发量从2019年的39496次增加到2020年的50332次。足以说明,融合环境下的媒体产品已非绝对的独家产品,而逐渐转变为多渠道传播的融媒体产品。

(三)多终端传播

多终端传播已成为媒体融合的发展趋势,电视、电脑、手机多终端功能一体化,实现对新闻内容的动画、视频、文字、音频、图片等多媒体呈现,可以满足受众个性化信息需求。正是新闻内容的多平台发布,海量新闻信息全天候无缝衔接,满足了受众多样化的新闻阅读需求。所以,多终端传播是媒体从内容生产到传播的全方位升级。例如,湖南广电采取“台网融合+一体两翼”的方式,从新闻生产到市场运营实现了全方位升级,进一步拓宽了以电视、手机、电脑、PAD为主的全平台产业链,大屏与小屏链接互动,多渠道联动实现内容产出,对提升媒体传播力具有深远影响。

二、媒体融合发展为记者转型带来的契机

(一)从采访到采集的工作方式转型

媒体融合发展背景下,记者的工作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伴随这种变化新闻采访工作也面临着转型。传统的采访工作模式,需要尽快转变为对新闻信息的采集工作模式。如两会报道期间,人民日报智慧媒体研究院推出了AI辅助创作,该系统能够针对新闻现场采集视频素材和语音信息,自动整理生成新闻热点,智能提取关键信息后,一键检索全网相关资讯,自动汇总梳理新闻报道内容的背景信息。在这种智能化的工作模式中,要求记者打破传统采访工作方式,掌握更多新闻信息采集方法,提高采访效率并增强新闻内容的贴近性。

(二)从单一到多维的职业技能转型

新闻采访是记者的专业技能,而融媒时代下“全民记者”的大环境已形成,如果记者仅掌握一种技能,无论是文字采写还是摄影摄像,显然已无法适应快速变化的媒体环境。比如,对于电视记者而言,出镜记者既要具备丰富的采访经验,也要具备视频拍摄技能,同时还要具有新闻素材整理和编辑的能力,进一步从单一职业技能向多维职业技能转型。如,出镜记者使用全媒体智能工具箱,自动处理音视频和直播剪辑,完成4K在线快编,以及视频横转竖、智能配音等功能,从而适应短视频传播生态。掌握这些新技术,成为记者职业技能重要的转型方向。

三、媒体融合发展中记者的自我革新路径

(一)小切口,大视野,践行“四力”要求

在媒体融合发展环境下,记者要践行“四力”要求,即便是再小的新闻素材,也要从宏观视角去探索其新闻价值。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关美璐等,前往海拔5000多米的高原,拍摄了微纪录片《“5592”》《巡边天路》,讲述了在5592米高地设立观察哨的故事。在新闻报道中,我们看到了边防官兵战风沙、斗严寒、抗缺氧,在乱石堆中建成哨点。为了拍摄这些画面,记者们不顾舟车劳顿,在不足内地40%含氧量的环境下完成了采访任务。唯有这样的坚持才能获得一线新闻素材,让更多的奉献者与坚守者进入大众视野,当然这也是记者自我革新的使命感召的结果。

(二)新技术,新视角,拓宽表达空间

新媒体环境下记者要掌握更多新技术,要以新视角去探索新闻内容的表达空间。新华社记者董博婷等制作的Vlog《牛年新春“牛”行南疆》,便使用了各种新的采访和编辑技术,从新闻内容到表现形式都具有拓宽表达空间的作用。《新华社记者在南疆新春走基层系列短片》也是以记者自我革新为前提,在新技术与新视角的相互作用下,拓宽了新闻表达的空间,获得了广大用户的认可。从2011年至今,新春走基层10年采访活动历历在目,报道内容、手段、活动流程都在不断创新,对于拓宽新闻表达空间具有莫大帮助,也是记者自我革新的重要路径之一。

中国青年报记者深入走访江苏7个不同年龄段的“事实孤儿”家庭,运用Vlog、VR全景报道等手段记录了这些孩子的成长,对“事实孤儿”的报道引发社会关注和重视。验证了新技术与新视角对于新闻记者自我革新的意义。

(三)俯下身,沉下去,报道人民群众关切事

无论媒体的报道手段如何变化和升级,记者走基层报道民生话题的传统不能变。记者在融媒时代更要在走基层的过程中,俯下身,沉下心,报道人民群众关切事,真正做到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坚守报道民生的重要使命。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支庭荣认为,新型主流媒体记者走基层是必要的修习功课,青年记者走基层能够发现诸多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社会话题,老记者下基层也能找到人民群众民生痛点的真问题。若不能俯下身、察民情,新闻报道就难以回应社会关切;若不能沉下心完成一线报道,新闻素材和内容就难以获得人民群众认可。

诸如,“就地过年”如何能够留人更留心?便是2021春节网络热议话题之一,很多地方政府为了“留住人心”全力以赴。这样的题材为记者打开了报道群众关切事的突破口。中国新闻网记者将镜头对准西安一农副产品交易市场,融媒报道《每天免费发数千碗臊子面,西安一市场美食“留人心”》,反映在年关将至之时,市场为商户发放数千碗臊子面的事,“就地过年”的新春暖意流淌出来。浙江民生资讯《民生新干线》节目组报道《践行“四力”走基层——红领之家的初心》,他们深入北仑新碶街道前往“红领之家”,采访150余名党务工作者和志愿者,获得了大量信息并完成了报道。无论采编技术如何升级,记者只有深入基层,才能够真正扩大新闻采集的覆盖面,从而为新闻采编工作创新路径,为打造新型主流媒体作出贡献。

综上所述,媒體融合发展呈现出全媒体形态、融媒体产品、多终端传播的特征。记者在媒体融合发展背景下,也面临着转型发展契机,从采访到采集的工作方式转型,从单一到多维的职业技能转型,都在催促着记者自我革新。记者在自我革新的过程中,要积极践行“四力”要求,学会新技术,找到新视角,拓宽新闻表达空间。真正做到俯下身,沉下去,报道人民群众的关切事,为打造新型主流媒体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陈姝睿.新型主流媒体视阈下县级融媒体中心的破垒与立局——以象征性互动理论为视角[J].传媒,2021(07):39-41.

[2]李秋红.推进融合化高清化特色化 加快建设广播电视新型主流媒体[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1(04):6-8.

[3]陈锦霞.创新驱动建设高质量发展新型主流媒体——中山广播电视台媒体融合和转型发展[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1(04):18-19.

[4]喻国明.有的放矢:论未来媒体的核心价值逻辑——以内容服务为“本”,以关系构建为“矢”,以社会的媒介化为“的”[J].新闻界,2021(04):13-17+36.

(作者单位:长城新媒体集团)

责编:姚少宝

猜你喜欢

媒体融合
重建用户连接打造广播的“生活形态圈”
浅谈媒体竞合下我国纯网综艺节目发展策略
媒体融合背景下出版社微信公众平台发展研究
“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浅谈电视新闻的创新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
实施三三战略 强化内容生产 推进媒体融合
论循证新闻的方法与意义
大众文摘期刊在互联网环境下如何实现“内容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