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逻辑 整合处理 活用教材

2021-08-19卢艳何悦刚

教学月刊·小学数学 2021年8期
关键词:解方程

卢艳 何悦刚

【摘   要】以“解方程”板块教学为切入点,从“研究教材,理解知识编排逻辑;整合教材,契合学生认知逻辑;活用教材,创设课堂教学逻辑;拓展教材,尊重学生学习逻辑”四个层次开展实践探索,以期通过把握教材使用中的逻辑顺序,有效提升教学实效。

【关键词】逻辑顺序;教材使用;解方程

“用教材教”不等于“教教材”。每个教师对教材的理解能力不同,使得同样的教材在不同的教师手里所发挥的作用也大相径庭。教师在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处理时,需要把握教材编写的逻辑,这样才能通过活用教材,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一、研究教材,理解知识编排逻辑

教材的编写以数学课程标准为纲要,围绕每个学段的学习目标展开。它体现出来的不仅有“是什么”,还有“怎样的”。遵照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与学习心理特征,教材对知识的编排呈“螺旋上升”的特点。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简易方程”单元是教学中的难点,是学生从算术学习过渡到代数学习的重要分野。教材中一共呈现了5道例题,在内容编写时均遵循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原则。解方程安排在等式性质的教学之后。等式性质体现了“等量”的概念,为之后学习“建立等量关系”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做好了准备。

在教材的编排上,代数内容编排相对独立。从范围来看,代数知识在小学数学体系中是非常小的一块。小学前四年学习不曾涉及,之后在六年级也只在“比例”的学习中有所编排。小学阶段到此为止,系统学习代数知识要在七年级。所以,教师常常为了“教知识”而教学,没有站在学生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待问题。

二、整合教材,契合学生认知逻辑

教学不能仅停留在“唯教材是用”的层次,还需要寻找学生学习的真正起点。

通过对一个班级38名学生的调查发现,有81.6%(31人)的学生知道或者听说过“方程”,但只有26.3%(10人)的学生能够正确写出一个方程。值得注意的是,即便很多学生不知道什么是方程,但他们依然能够求出类似x+13=29这样的方程的值。通过访谈发现,学生是根据运算关系“解方程”的。在他们的心目中,x相当于一个空格,也就是(   )+13=29,口算就可以得到结果。而进一步访谈发现,学生对于等式性质的理解程度相差较多。因此,让学生理解等式性质并明白如何运用等式性质解方程,是本节课的重难点。

对学生以往的学习历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学生进入小学后开始正式学习数学,也可以说学习“算术”。算术学习是在一个个具体的情境中进行的,这是因为小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缺少抽象、逻辑等思维能力。代数思维需要学生去掉具体情境,对事物进行抽象概括和一般化,需要学生具备符号意识,有一定的推理能力。而学生思维发展有快有慢,学习方程时并不是所有学生都已经具备了抽象、推理的学习基础,因此从算术思维向代数思维过渡会感到困难。

故此,研究中将教材中呈现的5道例题进行整合,划分为两个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学习简单的解方程(例1~例3),目的是熟练运用等式性质解方程,并进行规范的书写教学。第二课时学习稍复杂的解方程,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继续灵活运用等式性质解方程。

三、活用教材,创设课堂教学逻辑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与整合,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找到学生学习的困难点以后,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教学过程大致介绍如下。

(一)观察主题图列方程

课始,教师出示例1主题图,让学生观察并根据图意列方程。学生列出x+3=9,并马上集体回答等于6。教师继续问:“你是怎么解答的?说说你的想法。”学生的回答都是“9–3=6”。

(二)借助天平,初步感受等式性质

教师出示天平主题图,左边是一个苹果和一个20g砝码,右边是一个50g砝码和5个10g砝码,请学生看图列出方程。

学生列出x+20=100;x+20=50+10×5;100-x=20等,得出苹果等于80g。

教师追问:“你能在天平上操作一下,让‘苹果等于80g呈现在天平上吗?”学生演示:从左盤拿走20g的砝码,从右盘拿走两个10g砝码。

教师继续追问:“你能在我们列的方程x+20=100中把这一过程表示出来吗?”

学生通过操作天平,顺利得出x+20-20=100-20。

(三)借助形式统一,初步体会解方程

出示以下五个方程:①5+x=9;②1.8x=18;③x-3.9=9;④3x+4=40;⑤2.5(x-16)=8。选出学生解答有困难的进行研究,如3x+4=40,先让学生说一说对这道题目的理解。学生已知的是:3先跟x相乘,再加上4等于40。此处教师继续问:“能否把它看作是简单的方程?”从而引导得出“把3x看成一个整体”。在此基础上学生尝试计算,师生共同进行板演(如图1)。

通过以上两种思路解法的比较,沟通发现其中的共同点,通过建立算术与方程在呈现形式上的统一,在学生心中寻找到新知进入的空隙,让学生在心理上乐意接受新知。

四、拓展教材,尊重学生学习逻辑

创造性开发和使用教材,让数学课程成为一个活的课程。教师不应只是被动的课程执行者,还应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决策者和创造者。教师应围绕教材这个中心,研究教材与课程标准之间的差异,合理拓展教材:(1)拓展教材始于生活,不能脱离儿童。应基于儿童的认知水平,针对儿童的差异性等进行拓展。(2)拓展教材始于学科特征。数学学科具有严密的逻辑性,要遵循学科本身的逻辑,同时考虑学生的认知逻辑,合二为一进行拓展,让教学条理化、系统化。

综上所述,数学教学要尊重数学内在的逻辑力量,要深度理解教材编写意图,还要尊重学生学习的思维逻辑,结合学生的身心特征、学情基础整合教材,用对教材;适度发展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挖掘教材中知识板块间的联系,整合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开发数学拓展性教材,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当下数学课程的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罗鸣亮.深度解读教材,行课堂教学之理:福建省第四届“明师之道”小学数学多版本教材深度学习观摩研讨活动综述[J].小学数学教育,2020(4).

[2]蒋敏杰.教师教材解读的认知偏差及消解策略:以小学数学为例[J].基础教育课程,2020(9).

[3]罗鸣亮.同源共流,把握计算教学本质:以“三位数乘两位数”一课为例[J].新教师,2017(9).

(浙江省桐庐县文正小学   311599)

猜你喜欢

解方程
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如何应对解方程中错题的策略
留住传统之根 让新要求开枝散叶
分式方程的四种特殊解法
为错解亮黄牌
抓特征解方程组
利用微视频,学习新规则
纠“错”有“措”
利用圆锥曲线解方程的技巧
奇思妙想解方程(组)与不等式(组)
解方程的本质是化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