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信息技术的农村初中数学开展“一元一次方程”教学的探索

2021-08-11孙大桂

关键词:智慧课堂初中数学农村

孙大桂

摘要:数学本身就是一门难教又难学的学科。特别是对于农村教学来说,更是如此,由于农村中学生,基础薄弱,教师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比较落后,在教学一些抽象概念和问题的时候,很难让学生充分掌握。而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就改变了此种状况,它为农村教学提供了新的发展平台,既可以缩小城乡差距,又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此,本文就信息技术背景下,农村初中数学开展一元一次方程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的变化和应用进行了探索分析。

关键词:信息技术;智慧课堂;初中数学;农村;一元一次方程

中图分类号:G434;G633.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08-027

方程一直以来都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而一元一次方程又是初中数学关于方程知识的第一讲,在方程教学中尤为重要。为此,为做好这一承上启下教学关键环节,培养学生方程思想,提高数学建模能力,教师要充分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创新、改变农村讲授教学、单一引导的教学模式,严格把握课前、课中、课后等三大环节,在优化其模式的基础上,提高对方程知识的理解。本文就信息技术背景下,农村初中数学开展一元一次方程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的变化和应用进行了探索分析。

一、基于信息技术的农村初中数学教学模式的变化

1.教学过程的变化

在以往教学过程中,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基本就是摆设,完全是一种表面工作,学生学习主要是依靠课堂教师讲解展开的,在有限的时间内,知识点多,学习内容抽象,要想促使学生完全掌握非常困难,久而久之也就导致其教学质量在不断下降。而信息技术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教师可以科学合理安排课前、课中、课后等教学环节,将其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利用微课课件、线上教学等引导其进行预習,然后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设计课堂内容,这样既可以扩大课堂教学容量,又可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在教学转变的过程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师生角色,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探索者,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学习价值,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促进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打造农村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2.教学环境的变化

传统课堂教学是以讲为主,学生学习和解题思路都是在教师引导下展开的,学生自己很少发言、表达意见、自主探索,长此以往,不仅会促使其形成依赖的学习习惯,还会降低学习质量。但是,信息技术背景下农村初中数学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学习的时候,对于一些不理解或者抽象的内容,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直观视频情境,既可以集中学习注意力,又可以激发自主探究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同时,在此过程中,还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小组设计微课探究任务单,让学生小组围绕课件指引,主动进行学习探索,既可以增强自主学习能力,又可以调动主体参与兴趣,在创优教学环境和学习氛围的同时,加深学习理解能力,实现有效自学,培养独立、自主良好学习习惯。

3.教学内容的变化

在初中数学新课标中指出:在教学中,教师要开发性、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对资源进行整合,在关联生活实际的同时,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思维、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实现灵活应用。而信息技术在农村初中数学一元一次方程教学中的应用,就有效达到了这一教学目标,在解析抽象方程概念、布置作业的时候,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通过直观生活情境的设计,将方程与生活进行关联,在搭建学习桥梁的基础上,即可以让学生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又可以开阔学习视野,提高对方程知识的理解,使其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

二、基于信息技术农村初中数学一元一次方程教学方法实施

1.引领课前预习,认识方程概念,形成预习习惯

课前预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教学效果和学习质量。故此,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的时候,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制作微课课件,在课件中就方程概念为基础引导其进行自主预习,在认识、理解概念基础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清楚地了解,为学好方程,培养方程思想奠定坚实的基础条件。例如,在引导学生预习“一元一次方程概念”数学内容的时候,为让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等概念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设计微课预习课件,在课件中展示以下内容,如:

①德国世界杯足球赛场为长方形足球场,周长为310米,长和宽之差为25米,足球场长与宽分别是多少米?

②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全长共1142千米,途中经过冻土路段和非冻土路段,若列车在冻土路段的速度为每小时80千米,非冻土路段的速度为每小时110千米,全程行驶时间为12个小时,你能够计算出经过的冻土路段有多少千米吗?

在设计真实问题的基础上,在课件中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其进行思考探究,如:

假设球场的长度为x米,宽度用含x的式子表示为   米,根据长方形周长=(长+宽)×2,你能列出方程吗?如果设列车经过的冻土路段为x千米,非冻土路段为___千米,(冻土路程+非冻土路程=全程;冻土行驶时间+非冻土行驶时间=全程行驶时间)让学生根据课件指引,列出计算算式,然后以希沃展台为辅助,让学生在交流中,就预习结果进行讨论,说一说以上两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从而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等概念,让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有一个清楚地认识,为学生建立方程思想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在培养学生自主预习的同时,做好线上引导,让教师根据课前预习情况设计课堂教学重点,以此来提高教学的精准和高效性。

2.创设真实情境,培养方程思想,培养建模能力

在方程教学中,旨在让学生能够通过寻找未知与已知建立等量关系,形成方程思想,提高数学建模能力。这既是教师进行方程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学习的难点。为此,为提高学生对这一重点知识的掌握,在学习的时候,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造真实情境,根据视频情境,在动眼、动脑的过程中,引导其建立等量的关系,激发方程学习兴趣。例如,在培养方程思想,使其发现方程规律,在探索《等式性质》的时候,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播放以下直观情境,如:

设计天平实验,让学生根据实验,思考如果在平衡的天平两边都加或者减同样的量,天平两边还能保持平衡,说明了什么?让学生将一个等式看作一个天平,等号两边的式子看作天平两边的物体,在转化的过程中,激活思维,引导其进行思考得到等式的性质。同理,为其播放同乘一个数或者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的天平视频,让学生再次探索等式的性质,在认识等式性质的基础上,让学生利用此性质解方程,初步培养学生的方程思想,让学生进行数学计算和推理,如:

x+7=26

x+7-7=26-7

x=19

通过直观真实情境的设计,提高学生对方程解的认识,初步培养方程思想,尝试进行数学建模,在情境观看的基础上,集中学习注意力,提高数学学习核心素养,让方程学习变得直观化、趣味化。

3.设计探索任务,调动主体参与,提高解题能力

在初中数学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自主、主动地参与其中,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为此,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点的时候,为提高解题能力,活跃课堂氛围,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微课,设计探索任务,在激发自主参与的过程中,落实新课标教学理念。例如,在教学《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数学内容时,重点是让学生学会利用合并同类项和移项解方程,提高方程解题能力。故此,在学习的时候,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造微课课件,在课件中以“我会解方程”为项目主题,先为学生播放例题,如:

某校三年共购买了计算机140台,去年购买数量是前年的2倍,今年购买数量又是去年的2倍,前年这个学校购买了多少台计算机?

设前年购买x台,可以表示出:去年购买计算机   台,今年购买计算机   台,根据前年购买量+去年购买量+今年购买量=140台,列出此算式:

x+2x+4x=140

合并同类项得到

7x=140

系数化为1得到

x=20

在课件引导的基础上,让学生对合并同类项有一个基础的了解,随后围绕项目主题,让学生小组就微课课件中的指引,对一元一次方程进行合作交流,让学生就解方程的过程以及每一步进行计算。最后,让学生做课堂学习的主人,引导其就此次所学知识点进行直观讲解,让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补充和点评。通过设计探索任务,学生自主参与,提高方程解题能力,让学生会解题、会列方程,在发挥主体学习作用的同时,促进对方程知识点的掌握。

4.优化课后作业,延伸学习资源,实现方程应用

在以往教学中,作业都是根据课本内容预留的,内容单一、枯燥乏味,不仅会降低作业质量,还不利于提高学生作业积极性。故此,为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收集生活中的资源,将方程与生活进行有机整合,让学生利用方程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这样既可以创新作业资源,又可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例如,在布置有关方程课后作业的时候,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关联生活实际,出示不同类型的方程问题,让学生运用方程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如:

劳动力分配问题:

机械厂加工车间有85名工人,平均每人每天加工大齿轮16个或者小齿轮10个,已知2个大齿轮与3个小齿轮配成一套,问需要分别安排多少名工人加工大、小齿轮,才能使得每天加工的大小齿轮刚好配套?

利润销售问题:

一家商店将某种服装按照进价提高40%后标价,又以8折优惠卖出,结果每件仍获利15元,这种服装每件的进价是多少?

学校生活问题:

在一次区里举办的知识竞赛中,某校代表队的平均分是88分,其中女生的平均成绩比男生的高10%,而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10%,请问男女生的平均成绩各是多少分?

通过生活素材的搜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设计生活方程专题,随后在微信平台进行资源共享,让学生根据课件中的专题进行复习巩固,然后就此次作业完成情况在平台上进行公布,让学生参与此次作业检测,将学生的作业随机打乱,编上编号,让学生随机报号,然后根据学生的报号为其安排作业检测内容,引导其就此同学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判断,如果有错,让其表明错误的原因。最后根据课后作业检测信息的反馈,就学生对方程知识的掌握有一个基础的了解,这样既可以提高课后作业设计的有效性,又可以创新课后复习检测形式,在信息技术辅助下,让学生发挥个体的价值,认识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之处,通过智慧作业检测提高学习水平。

综上所述,基于信息技术的农村初中数学一元一次方程教学,不仅可以增强课堂教学质量,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方程思想,提高数学抽象、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等综合素养。为此,在教学的时候,教师一定要重视信息技术的利用价值,通过课前预习引导、课中设计情境、开发探索任务、课后作业优化等,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提高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开好方程学习第一阶段。

参考文献:

[1]卢顺香.浅析情境构建在初中数学一元一次方程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20(9):87-88.

[2]庞绪平.浅谈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J].求知导刊,2020(40):18-19.

[3]陈勇.探讨培养初中数学思维能力的教学策略——以初中数学“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学为例[J].理科愛好者(教育教学),2020(4):81-83.

【本文是安徽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2020年度立项课题“基于智慧课堂的数学教学游戏化研究”(课题编号:AH2020142)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刘渡中心学校,安徽 芜湖 241000)

猜你喜欢

智慧课堂初中数学农村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浅谈数学智慧课堂的构建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探究数学奥秘,创生智慧课堂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