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初中美术生的人文素养势在必行

2021-08-11高培超

关键词:文森特梵高人文

高培超

摘要:在素质教育蓬勃发展的当下,初中阶段对学生来说是非常关键的,不仅是学生性格和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也是他们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的重要阶段。因此初中美术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通过以下几大方面,找寻到教学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他们的核心素养,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出人文素养。本文将结合笔者自身初中美术教学经验,对该问题进行简要分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美术;人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08-009

人文素养是一个人的内在品质,一种内在精神的发展。现在不仅要求人们要具有一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自身是否具有良好的品质。而现在初中美术生则一直存在这样的问题:认为自己只需要把美术学好便可,其他的人文知识、文化课及自身品德修养都不需要去理会,其实这种观点是非常错误的。一个人要想取得一定的成就,在这社会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人文素养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从小养成好的人文素养,对学生今后为人处世,或进入社会参加工作都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能够体现全面发展的意义。著名的历史学家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曾写道:“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意思就是“德才兼备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因此一个人的品德往往比这个人的才华更为重要。而现在初中美术生往往就只专注于艺术才华,忽略了品德方面的发展。这不仅是如今初中生需要改变的,也是需要教师团队警惕起来的一项工作。教师要去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让现在的初中美术生们做到才德兼备,全面发展,继而为国家,为社会提供有用的人才。而如何提升初中美术生的人文素养,也一直是困扰人们的一大难题。

一、深刻理解作品背景,提高美术核心素养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深刻了解作品的背景。一方面应该引导学生去了解当时创作作品时的时代背景,很多绘画作品的作者的一些创作是在为时代发声,他们想反映一些时代存在的问题或缺陷,进而呼吁人们做出一点改变。或者当时代繁荣昌盛时,此时作品多半赞扬这个时代;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了解当时的人文背景,意思就是指作者本身的家庭环境以及当时的情绪波动等等,这些都是关于作者自身的背景,也需要教师去关注了解。只有教师在教学的时候给学生传递这样的方法,才能对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提高有帮助作用。

例如,当教师在开展《各具特色的歐美美术作品》时,例如,在讲著名油画家文森特·梵高的《向日葵》,就可以先从这这幅画的背景方面进行解读。在那个年代,油画主要还是以法国的野兽主义,德国的表现主义为主的,那时候文森特·梵高的作品不仅不被大众所认可,绘画手法也被整个时代所排挤。整个时代的大背景就是这样,文森特·梵高这样的印象派画家都没有得到时代的认可,可以想象当时的绘画创作路途是何等艰辛,会让人遇到很多的阻挠。教师要带领学生深入到《向日葵》中,作品中文森特·梵高用了很多种的颜色,姿态也是千奇百怪,从另一方面可以看出来,这些差异代表着文森特·梵高在与这个时代做斗争,他所看到的一切景象都具有生命,都是为命运不屈不挠,努力做着斗争而不放弃。同时向日葵代表着太阳,人们一直把太阳当作光明和希望的象征,在古希腊神话中也有着太阳神的传说,而文森特·梵高创作了如同太阳般的向日葵,也就代表着这个时代充满了希望和光明,表现出作者的作品和创作也一定会被世人和时代所认可的希冀,是一种对整个大时代的希望,而后面事实证明也的确如此,文森特·梵高的作品以及这个人物形象一直被后人所传唱。教师还要带领学生再从作者自身的背景进行解读,文森特·梵高在创作这部作品的时候,被时代所排挤,身边也没什么人能够去了解他,让他显得格外的孤僻,但是文森特·梵高自己并没有放弃,而是沉迷于自身的创作,《向日葵》中那燃烧的金色的火焰,就像代表着文森特·梵高的内心,充满着热情和动力,满怀着对油画的喜爱,对时代依旧充满了希望,想必只有怀着那样的情绪,拥有那么强大和充满热情的内心,才能创造出《向日葵》这样惊艳了整个时代的作品,到现在依旧陈列在博物馆内,供后人欣赏和学习。这些正是文森特·梵高自己热情似火的内心和不屈不挠的品质所决定的,也正是他自身所处的背景。所以当教师带学生去了解绘画作品的背景时,也会被背景所带有的热情,对艺术强烈的追求所感染到,会极大地拓宽学生的视野,感染他们的内心,自然而然的也就提高了他们的人文素养,对创作艺术更加坚定,内心更加充满了热情,提高了核心素养。

二、关注作品文化特色,提升学生思考能力

文化特色即作品所带有的文化气息,西方作品有着浓烈的西方文化特色,而东方作品自然而然的也会有独特的东方国家的文化色彩,这些是地域方面所造成的差异,共同点是优秀的文化值得教师去学习、了解和挖掘。在中国,画中一般会表现出来的文化,就多半指的是儒家、道家、佛家这三家,其中道、儒两家是表现最多的形式。因为在中国儒家和道家信仰的人是最多的,也是中国传统留下来已久的文化信仰,其中也有很多良好的方面值得教师去学习,而糟粕的东西则需要教师去摒弃。当前的初中美术生人文素养培育存在一定的问题,很多学生都一味地追求艺术,忽略了自己的内心。当教师引导学生去欣赏一件文化作品时,更应该体会这些作品渗透出来的文化气息,让学生慢慢地去了解其中的文化特色。学生自身的文化素养也会得到很大的提升。通过这种方式,会使学生自身修养得以提高,在浮躁的社会安静下来,故此,教师应当正确地引导学生去深刻领会作品后附有价值的文化特色,去用心体会,并把它化作属于自己的东西,用于自身的创作当中,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这方为一种正确的提升人文素养的方法。

例如,在《独树一帜的中国画》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书上欣赏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这时候应该引导学生全神贯注地观察这惊世画作,《清明上河图》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自身所蕴含的寓意是值得教师去探究的,首先这幅画大体上是反映汴京的一片繁荣的景象,这时候教师要带着学生观察周围热闹的集市,及川流不息的人群,但是其中一些细节更应该让教师去解读,其中有处景象被称作“惊马”就是后面运输队伍的几批马匹十分的惊乱,在这繁荣的画面却有这样一幅惊慌失措的画面,也暗示了当时宋朝所存在的一丝不安定,如果教师们能这样带着学生去解读这些画作的话,就会让学生养成关注细节的好习惯,又能体验到其中的文学素养。而画中的望火楼也是教师授课的重要一环,古代建立的望火楼是专门针对火情而建立的,只要发现了火情,可以第一时间去扑灭,达到迅速解决灾患的目的。而《清明上河图》中有一处望火楼却与其他不同,周围是酒馆,人们都在这里欢声笑语,望火楼上面也没有士兵值班,这个望火楼就形同虚设一般,不起丝毫的作用。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当时宋代的消防措施已经十分颓废了,朝廷和人民也不再重视,彰显了宋朝隐藏的危机。当教师带着学生去细想这些问题时,便可以极大地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然后再去翻阅史书,查阅资料,开阔他们的视野,增加了文学才识,自然自身的文学素养也会得以提高,所以由教师引导学生去理解作品背后的文化特色也是极为重要的一项工作。

三、結合相关知识鉴赏,感受美术学科魅力

教师可以将东西方的美术进行对比,西方中的艺术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就是掌握基础的视觉——空间智力。因为西方艺术家普遍都是雕塑师,建筑师等等,不像中国画大多来源于民间百态。他们更注重“状”的描绘。西方美术大多存在于神学当中,所谓“神人分离”,因此教师在教授西方的美术的领域时,应当时刻注意学生认识环境、辨别方向的能力。与中国画不同的是,西方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意,西方作品通常一只鸟就是一只鸟,更偏重于写实、写状。而中国画偏重的是,一只鸟的神态、动作、周围景观。简而言之,西方作品是单一维度的存在,中国画是多维度的存在。中国画看起来是可以写成一首诗的,这也就是古人在画旁题诗的由来。因此,初中美术鉴赏教学要求学生在学习时能够体现对中西方两种画的高度区别和融会贯通、各取所长。另外,教师在教授学生美术的同时,若是能够加入一些其他学科的知识,更能促进学生的文学素养的提高。因为美术这门学科,它和很多学科都联系很深,有着包容的特征,需要教师不断去挖掘。当教师在美术课堂只教授美术知识时,会显得有点枯燥无聊,同时给学生带来的提升也是有限制的,不能做到全方面的发展,无法提高人文素养。若是能带有一些类似于历史和地理方面的知识,有时讲些小知识,小故事,便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极大的开阔他们的视野,不再拘泥于美术课堂这小小的一角。在这样教学的同时,也展示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积累。当学生听到教师上课传授的这些知识,会自发地去了解和理会,去探索文学知识贯通的魅力。最后,他们的文学素养也会潜移默化地提高,达到了教师的理想结果。

例如,当教师在讲解《异彩纷呈的中国古代雕塑、工艺和建筑》的时候,教师除了讲解故宫博物院的建筑风格、特点,也可以进一步运用当地乡土资源,带领学生去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历史变迁。教师要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叹美术艺术的博大精深。这不仅可以激发出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还能够扩展他们的视野。一个美术学科所包含的知识是有限的,但当它能联系到其他学科的时候,所能够给予到学生的知识是十分广泛的,对于人文素养的培育也能有着很大提高。当教师讲解《异彩纷呈的中国古代雕塑、工艺和建筑》的时候,美术、历史、地理等等学科的知识会相互贯通,让他们发现知识其实是具有关联的,会让学生发现它们的魅力所在,享受知识带来的快乐,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

综上所述,初中美术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培育,通过以上几大方面,找寻到现有的教学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形成美术素养,使其初中学习生活充实起来。

参考文献:

[1]宋思瑶.提升初中美术生的人文素养势在必行[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0):189-190.

[2]詹学彬.在书画教学中提升初中生人文素养[J].美术教育研究,2016(8):145.

[3]胡雪梅.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美术鉴赏教学研究[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19.

(作者单位: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巨峰镇初级中学,山东 日照 276800)

猜你喜欢

文森特梵高人文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梵高的世界
梵高笔下的秋天
艺术空间·盛开的小梨树
闯入梵高的世界
义务保洁40年阿根廷老人悼念亡妻
人文社科
写人文的写作方法
锃光的头,瓦亮的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