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肩三针傍针刺联合刺络放血拔罐对肩周炎患者康复的影响

2021-08-11李海清劳瑞平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1年9期
关键词:刺络三针肩部

李海清,劳瑞平

(北京王府中西医结合医院综合内科,北京 102209)

肩周炎患者肩周韧带组织损伤, 常伴有肩部疼痛、肩关节活动受限等症状,随病情进展,将会导致患者肩部肌肉萎缩,严重影响其日常工作和生活。目前,西医治疗肩周炎主要以保守治疗为主,如抗炎、止痛等西药对症治疗, 虽可快速缓解患者肩部疼痛症状,但长期应用容易产生耐药性, 降低患者整体治疗效果,疗效受限。祖国医学认为,肩周炎多因风寒阻络所致,主张以祛风通络、散寒除湿为治疗原则[1]。 肩三针由肩髃、肩髎及肩贞三个穴位组成,治疗时以傍针刺手法刺激患者肩部穴位,可达到疏风解表、通经活络之效[2]。刺络放血拔罐是将点刺出血与拔罐相结合,先在皮肤作浅刺,再拔火罐,可促进患者肩部血液循环,改善其肩部疼痛、肩关节僵硬等症状[3]。 鉴于此,本研究选取北京王府中西医结合医院2017 年7 月—2020年10 月接收的82 例肩周炎患者为对象,通过分组对照,探讨肩三针傍针刺联合刺络放血拔罐在肩周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北京王府中西医结合医院接收的82 例肩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 (1)诊断标准:①西医:符合肩周炎相关诊断标准[4],且经影像学检查确诊;②中医:符合《中医内科学》[5]中风寒阻络证型,主症:肢体关节疼痛,疼痛较剧,痛有定处,关节屈伸不利;次症:局部皮肤或有寒冷感,遇寒痛甚,得热痛减;舌脉: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紧。 (2)纳入标准:①可耐受肩三针傍针刺与刺络放血拔罐治疗;②近2 个月内未接受过本研究类似方法治疗;③认知功能正常,具备基本沟通交流能力。(3)排除标准:①合并肩部结核、肩部韧带撕裂、肩部骨折等其他肩部疾病者;②因冠心病、颈椎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其他疾病引起的肩部疼痛者;③合并恶性肿瘤者;④合并过敏性皮肤病者。 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1 例。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见表 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肩三针傍针刺治疗。 取患侧肩髃、肩髎及肩贞穴,嘱患者取侧卧位,对穴位处皮肤进行常规消毒,采用2 寸一次性针灸针直刺三穴1~1.5 寸,以患者自觉局部肌肉酸麻胀感为宜,然后以傍针刺手法在直刺针旁侧约1 寸处斜向刺入, 使斜刺针尖接近直刺处,行平补平泻手法,30 min 后起针。 每天1 次,连续治疗10 d 为1 个疗程,每个疗程之间间歇2 d,共计治疗2 个疗程。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刺络放血拔罐治疗。于患者肩三针傍针刺起针后,循按患者肩部,寻找肩关节活动时1~3 处明显压痛点,对压痛点进行常规消毒,然后以梅花针叩刺局部皮肤,直至皮肤潮红并出现小出血点后,拔上火罐,留罐15 min,保持每罐出血在1~5 mL,起罐,擦去血水;每 2 d 治疗 1 次,治疗 10 d 为 1 个疗程,共计治疗2 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1)中医症候积分:参照《中医内科学》中标准评估两组治疗前、治疗2 个疗程后的中医症状,将主症按无、轻度、中度、重度分别记为 0、2、4、6 分,将次症分别记为 0、1、2、3 分,舌脉不正常 1 分,正常 0 分,总分34 分,分数越低代表症状越轻。

(2)肩关节活动度:采用量角器测量两组治疗前、治疗2 个疗程后的肩关节前屈、后伸、上举、外展、内收活动角度。测量方法如下:患者取站立位,以肩峰为中心,保持患者身体与固定边平行,移动臂与上肢平行,测得前屈、后伸与上举角度;患者取坐位,肘关节伸直向外展开,保持与身体垂直,以肩峰为中心,保持身体与固定边平行,移动臂与上臂平行,测得水平外展与内收角度。

(3)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肩关节周围炎疗效评定量表[6]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 个疗程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该量表包含穿上衣、梳头、翻衣领、系围裙、使用手纸、系腰带及擦对侧腋窝7 项内容,每项按容易完成、有点困难、较难完成、无法完成4 个等级分别计为 5、4、3、0 分,满分为 35 分,评分越高代表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好。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5.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全部计量资料均经Shapiro-Wilk 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 计量资料如中医症候积分、 肩关节活动度等,以()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 χ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中医症候积分组间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中医症候积分均降低,且观察组的积分较对照组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表2 两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分]

表2 两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分]

组别 治疗前 治疗2 个疗程后t 值 P 值观察组(n=41)对照组(n=41)t 值P 值25.82±1.34 25.78±1.31 0.137 0.892 15.72±1.05 17.13±1.14 5.825 0.000 22.559 20.208 0.000 0.000

2.2 肩关节活动度组间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肩关节前屈、后伸、上举、外展、内收活动度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肩关节前屈、后伸、上举、外展、内收活动度均大于治疗前, 且观察组的活动度大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3。

表3 两组肩关节活动度比较[(),°]

表3 两组肩关节活动度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观察组(n=41)对照组(n=41)t 值P 值观察组(n=41)对照组(n=41)t 值P 值时间治疗前治疗2 个疗程后前屈 后伸 上举83.68±3.45 84.08±3.42 0.527 0.600 130.78±4.72*125.56±4.57*5.086 0.000 25.82±2.57 25.78±2.54 0.071 0.944 40.81±3.25*36.62±3.14*5.937 0.000 88.76±3.24 88.82±3.22 0.084 0.933 143.58±4.23*138.72±4.05*5.314 0.000外展 内收58.74±2.52 58.81±2.55 0.125 0.901 81.68±2.83*79.63±2.72*3.344 0.001 17.54±1.27 17.62±1.25 0.288 0.775 35.67±1.43*33.42±1.39*7.224 0.000

2.3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组间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肩关节周围炎疗效评定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肩关节周围炎疗效评定量表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的评分较对照组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4。

表4 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分]

表4 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分]

组别 治疗前 治疗2 个疗程后t 值 P 值观察组(n=41)对照组(n=41)t 值P 值16.82±1.57 16.87±1.60 0.143 0.887 23.82±2.37 21.64±2.31 4.218 0.000 16.100 10.392 0.000 0.000

3 讨 论

目前,西医治疗肩周炎是以减轻肩部疼痛、提高肩关节活动度为原则, 主要使用抗炎镇痛药物治疗,合理应用抗炎镇痛药物可缓解患者肩部疼痛及肩关节僵硬症状, 但西药长期使用容易诱发不良反应,降低治疗效果,因此需寻求其他方式治疗[7]。

祖国医学将肩周炎归属于“痹症”“肩凝”等范畴,认为肩周炎多为久居潮湿之地、严寒冻伤、暴雨浇淋、贪凉露宿、闪挫劳伤、睡卧当风等原因所致,导致风寒湿邪留滞于血脉筋肉,气血运行受阻、脉络不通、日久筋脉失养而致风寒阻络证, 故治疗应以祛风散寒、温经通脉为主[8]。 肩三针傍针刺与刺络放血拔罐均是中医治疗肩周炎的重要方法,肩三针以傍针刺手法刺激患者肩髃穴、肩髎穴及肩贞穴,其中肩髃穴属手阳明大肠经,具有疏经通络之效,肩髎穴属手少阳三焦经,具有祛风湿、通经络之效,肩贞穴属手太阳小肠经,具有舒筋利节、通络止痛之效,上述诸穴合用,可达祛风除痹、活血止痛之功[9]。刺络放血拔罐是应用中医经络理论,使用放血针或三棱针等针具,在患者痛点部位进行点刺使之出血,从而达到疏通经络、散寒除湿的目的[10]。

本研究将肩三针傍针刺与刺络放血拔罐联合用于肩周炎患者的治疗中,结果显示,治疗2 个疗程后,观察组的中医症候积分低于对照组, 肩关节前屈、后伸、上举、外展、内收活动度大于对照组,肩关节周围炎疗效评定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说明肩三针傍针刺联合刺络放血拔罐治疗可改善肩周炎患者的中医症状,提高患者肩关节活动度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分析原因在于,肩三针在腧穴处直刺一针,再在近旁斜向加刺一针,两针共用一穴,相比常规刺法刺激量更大、针感更强,更易发挥活血止痛之效;同时,肩三针还可刺激内源性镇痛物质释放, 干扰神经递质传导,从而发挥持久镇痛的作用,针刺可加快患者肩部血液循环,解除肌肉痉挛状态,有利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11]。 刺络放血拔罐是将刺络放血与拔罐相结合,其中,刺络放血可促进新鲜血液向病灶部位流动,改善肩部血液微循环,修复肩部受损的肌肉组织,从而改善患者因疼痛、 肌肉僵硬所致的肩关节活动受限症状,提高患者肩关节活动度;拔罐利用排气作用使罐内保持负压状态,罐缘紧贴皮肤,通过牵拉肌肉、神经、皮下腺体,刺激神经内分泌反应,调节患者肩部血管收缩与舒张功能,缓解其紧张、僵硬的肌肉组织,提高肩关节活动度[12]。

综上所述,肩三针傍针刺联合刺络放血拔罐治疗可减轻肩周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肩关节活动度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猜你喜欢

刺络三针肩部
智三针介导JNK信号通路对体外循环大鼠的脑保护作用与机制研究
颈三针合肩三穴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针刺颈三针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Meta分析
浅谈中医拔罐法治疗头痛
探讨针刺、拔罐结合刺络放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
四个小窍门轻松缓解肩部疲劳
四个小窍门轻松缓解肩部疲劳
古代刺络理论的历史演变
儿童乒乓球启蒙训练中肩部损伤与预防
肩部巨大包块同时伴毛鞘癌及鳞癌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