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医拔罐法治疗头痛
2020-06-30马祥翔姜欣童
马祥翔 姜欣童
摘要:头痛,古代医书中称为“头风”、“脑风”,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疼痛症状。 每个人在一生的经历中都可能有过头痛的体验,或是暂时的,或是长时间的。在此,向大家介绍一种简单的治疗方法:拔罐治疗头痛,是一种绿色、副作用极小、安全、疗效好的值得推广的方法。
关键词:拔罐治疗;头痛;刺络
头痛既是一种常见病证,也是一个常见症状,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尤其偏头痛,一般人群发病率达5%,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患病率为985.2/10万,30岁以下发病者逐年增长,男女患病率之比约为1:4。相当数量的病人尤其久治不愈者,往往求治于中医。
1 头痛中医分型
头为诸阳之会,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头,故凡外邪入侵上犯头部,或脏腑气血不足、阴阳失调,脑失所养皆能导致头痛。从中医学角度看,头痛可分为外感头痛与内伤头痛。
外感头痛,以风邪为主,因此常伴有恶寒发热、鼻塞流涕等症状。其中,若有头痛时作,遇寒则甚,痛连项背,恶风畏寒,鼻塞、苔薄白,则属于风寒头痛;若有眩晕,头痛且胀,发热,面目红赤,或尿短赤,或便燥,苔薄黄。则是风热头痛;若有头痛沉重如裹,阴雨尤甚,或伴有肢体困重,腰膝酸软,纳呆呕恶,苔白腻,则属于风湿头痛。
内伤头痛则起病缓慢,时发时止,缠绵难愈。其证型鉴别如下:
肝阳头痛:证见头痛略胀,疼痛每因气郁恼怒等情志变化而增减。可伴有胸胁胀闷,时太息,性情急燥易怒,舌苔薄黄。
肾虚头痛:多头顶痛为著,伴有眩晕、腰膝酸软,心烦、急躁易怒、夜寐不宁、甚或则恶心欲呕,或兼有胁肋胀。舌质正常或偏红,舌苔薄黄,脉弦或弦细。
痰浊头痛:证见头痛昏蒙,胸脘满闷,呕恶痰涎,苔白腻,脉滑或弦滑。
瘀血头痛:头痛有定处,经久不愈,舌质正常或暗青,舌下系带青紫,脉涩。
气血不足头痛:证见头晕目眩、乏力,面色白,苔白。
厥阴头痛,证见巅顶头痛,甚则呕吐痰涎、肢冷、脉沉细、苔白。
2 拔罐治疗头痛的方法:
(1)穴位拔罐法:
取穴:太阳、印堂、阳白、大椎、风池
操作:患者取坐位,选择适当大小的火罐,用闪火法将罐吸拔于所选穴位,留罐10-15分钟,以皮肤出现红色瘀血现象为度。3-5天治疗一次。
注:风寒头痛配风府、外关,风热配曲池、肺俞,肝阳上亢头痛配胆俞、太冲(只点刺),痰浊头痛配中脘、丰隆、足三里,瘀血头痛配血海、膈腧,肾虚头痛配肾腧、气海、太溪。
(2)循经走罐法:
取穴:足太阳膀胱经的大抒至膀胱俞,督脉的大椎至命门。
操作:患者取俯卧位或俯伏坐位,充分暴露背部,将背部涂适量的润滑油,用闪火法将罐吸拔于背部膀胱经线上,负压不宜太大,然后轻轻的沿着膀胱经的大抒至膀胱俞和督脉的大椎至命门来回推拉火罐,至皮肤出现红色瘀血为止,起罐后擦净皮肤油迹。每周治疗1一2次,6次为1疗程。
注:本法适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头痛。如为后头痛可配合手、足太阳经走罐;如为前头痛可配合手、足阳明经走罐;如为偏头痛可配合同侧手、足少阳经走罐;如为头顶痛可配合手、足厥阴经走罐。
(3)刺络拔罐法:
取穴:按头痛的部位,前额痛(阳明经):印堂、上星、合谷、大椎;侧头痛(少阳经):风池、太阳、胆俞、风门;后头痛(太阳经):风池、天柱、大抒、至阳、昆仑;巅顶痛(厥阴经):百会、风池、太冲、肝俞。
操作:选择所取穴位周围显露的静脉血管,如没有,也可在所选穴位处,消毒棉球消毒皮肤后,用2号三棱针(或注射器针头)刺入血管壁(或穴位处皮肤),有血液流出后(肌肉丰厚处的穴位也可多刺几次,促进血液的流出),拔罐,留罐5-16分钟起罐,然后用2%碘酒棉球消毒针孔即可。5次为1疗程。
注:风热、肝阳、痰浊、瘀血头痛皆可用此法,风寒、肾虚头痛还可用灸罐法,即拔罐后加温灸5~10分钟或用留针拔罐法,留罐20分钟。均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
(4)梅花针扣刺法:
取穴:按头痛的部位取经络进行治疗,前额痛(阳明经),可取太阳、鱼腰、印堂一线;侧头痛(少阳经),可取风池至阳白、颔厌至曲鬓、率谷至完骨胆经一线;后头痛(太阳经)风池、天柱、大抒一线;巅顶痛(厥阴经),可取百会穴。
操作:患者根据疼痛部位取适合的体位,消毒棉球消毒后,用梅花针轻轻扣刺疼痛的部位,以微有渗血为度,后用大小合适的罐留于扣刺部位5-10分钟(有頭发处可不用拔罐,单扣刺),起罐,用2%碘酒消毒扣刺部位。
3 典型病案:
李某,女性,38岁。4年来经常发生头痛,当头部受风寒刺激、劳累、休息欠佳时候头痛发作,呈全头部疼痛,较少出现跳痛,热敷后疼痛减轻,每次疼痛发作持续2~3天,靠服用中、西药物止痛,经某医院系统检查无器质性病变。本次头痛发作,嘱其不服用药物,穴取风门、太阳、外关,采取灸罐法,用艾条温灸风门、外关10分钟,后在上述各穴留罐10~15分钟。术后头痛大减,翌日又施术1次,症状消除,为巩固疗效,连续治疗3疗程,共施术10次,痊愈。
4 体会
拔罐治疗头痛对缓解症状效果良好,但引发头痛的因素复杂多样,若多次拔治无效或症状加重,应考虑有其他病变因素,需到医院查治,因此,需根据病情,分清证型,灵活施治,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如使用一种方法治疗效果不明显时,应及时改用其它方法治疗。采用两种以上方法综合或交替治疗,有时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焰生.偏头痛诊断与防治专家共识[J].中华内科杂志,2015(08).
[2] 王志强.刺络拔罐法治疗外感风寒头痛疗效观察[J].广西中医药杂志,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