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与增强CT在诊断腹部肿瘤腹腔转移中的价值分析

2021-08-07区携乐李均堂吴秋云任永祥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13期
关键词:符合率腹腔腹部

区携乐,李均堂,吴秋云,任永祥

(江门市新会区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 广东 江门 529100)

一般腹部肿瘤早期可以没有明显症状,随着病情的持续发展,患者腹部肿瘤可能引起腹胀、腹痛、消瘦、纳差、乏力等症状[1]。如果有长期腹胀、腹痛、消瘦,且症状进行性加重的情况下提示腹腔有肿瘤的可能性,但症状不能判断是不是肿瘤,还是需要进一步的检测和判断[2]。肿瘤在临床上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需要根据检查结果来分析,如果是良性肿瘤的话,生长特别慢,对身体的影响不太大,先观察比较合适。如果是恶性肿瘤,是很容易发生转移的,对身体的危害特别大,需要尽快使用手术和化疗治疗,以免影响身体健康[3]。以往对于腹部肿瘤转移患者的临床诊断当中,大部分使用CT诊断的方式进行检查,虽然在临床应用当中有一定的贡献价值,但是常规的CT诊断检出率较低,而且存在有一定的局限性。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增强CT也不断应用到临床诊断当中,特别是在腹部肿瘤患者当中得到广泛应用。鉴于此,本文就常规CT与增强CT在诊断腹部肿瘤腹腔转移中的价值进行观察和对比,详细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于2017年2月—2021年2月接收的腹部肿瘤转移的患者共32例,根据抽签法进行分组,每组各16例,分别为增强CT组和常规CT组。增强CT组患者男女构成比例为10:6,年龄在29~71岁,平均(61.34±5.33)岁,其中胰腺癌3例、卵巢癌6例、卵巢癌2例、直肠癌2例、胃癌3例;常规CT组患者男女构成比例为9:7,年龄在28~69岁,平均(57.69±3.94)岁,其中胰腺癌2例、卵巢癌3例、卵巢癌1例、直肠癌3例、胃癌7例。所有患者的病程、年龄和其他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患者之间可进行对比,所有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均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常规CT组 常规CT组患者实施常规CT进行检测,首先准备好造影剂,碘含量控制在3 mg/L,在患者正是接受检测前一个小时使用造影剂,口服剂量控制在600 mL,然后在检查前的十分钟再次服用500 mL。患者在接受检测过程中保持平卧体位,将仪器调整至相应的状态,层厚10 mm、螺距1.0,从上到下的方向对患者的腹部位置开始扫描检测,对部分带有腹腔粘连的患者,可以让患者变换为侧卧位或者俯卧位详细观测,最后和患者的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判断患者的诊断符合率。常规CT检测图像如图1、图2。

图1 乙状结肠癌腹腔转移(平扫)

图2 胰腺癌(平扫)

1.2.2 观察组 增强CT组患者实施增强CT进行检测,基本的扫描步骤同常规CT组患者,后对患者周静脉注射60~100 mL造影剂,注射过程中将速率调整在3.0~4.0 mL/s,在注射后的30 s后对患者的腹部展开无间隔连续性扫描,实施平面重建、多层面曲面重建等,详细观察且记录患者病灶位置的大小、位置、形态及转移的具体现象,对于同一个样本需要展开3次重复检测,同样最后和患者的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判断患者的诊断符合率。增强CT检测图像如图3、图4。

图3 增强扫描乙状结肠癌腹腔转移

图4 增强扫描胰腺癌腹腔转移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符合率,分别判断患者的肿瘤属性,网膜种植转移、肝转移、腹腔淋巴结、肾上腺、腹部转移,对患者的肿瘤类型进行分析和判断。并且分析两组患者的微小种植灶的检测差异,记录患者微小种植灶宽度、面积以及长度,做出更加详细准确的判断。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符合率

增强CT组患者的诊断符合率为93.75%,显著高于常规CT组的56.25%,两组数值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符合率[n(%)]

表1 (续)

2.2 对比两组患者微小种植灶差异

增强CT组患者的微小种植灶检查的各项差异低于常规CT组,两组数值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微小种植灶差异(± s)

表2 对比两组患者微小种植灶差异(± s)

?

3 讨论

腹部有肿瘤,主要是发生于消化管道,患者会有明显的腹痛、腹胀,也会出现恶心、呕吐以及排便异常,出现大便不成形,排便带血,或者排黑便,进食之后也会导致腹部症状加重,查体也可以触及病变,并且患者还会伴随有轻度的触痛。如果是恶性肿瘤,还容易出现远处转移,常见的是淋巴转移,很容易将左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另外,随着病情的演变,很容易出现食欲下降,体重减轻,后期会表现为贫血和低蛋白血症。如果出现腹腔脏器的转移,还会出现腹水的形成,病人会出现腹部膨隆,腹壁表浅静脉曲张,严重的还会出现继发的感染而出现寒战和高热[4]。患者除了需要积极的接受临床治疗外,还需要尽量采用中医全面调养综合治疗,巩固病情,使患者在最短时间内病情得到好转,防止复发,达到完全康复的目的。

近年来结核病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而对于腹部结核的诊断操作有比较复杂,以老年患者居多,而且死亡率较高。经过临床总结发现大部分患者有继发性肺结核病史,而腹部结合在临床诊断中形式多样,而且没有明显的症状和特征,所以对患者的临床诊断带来困扰[5]。在以往的检测过程当中,普通CT是不用造影增强或造影的普通扫描,而增强CT是经静脉给予水溶性碘造影剂后再行扫描,血内碘浓度增高。使病变组织与邻近正常组织间的密度差增加,从而提高病变显示率,让病变显影更为清楚,以显示平扫上未被显示或显示不清的病变,通过病变有无强化或强化类型,对病变作出定性诊断。对病灶的定性能力高,对小病灶的检出率高,对血管结构看得极其清楚,对于已确定为恶性肿瘤的,增强CT可提高肿瘤分期的准确性,或判断肿瘤手术切除的可能性。在本次数据分析中得出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诊断符合率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符合率的56.25%,两组数值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微小种植灶检查的各项差异低于对照组,两组数值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增强CT在诊断腹部肿瘤腹腔转移中,能够更加清晰的分辨患者的肿瘤类型,并且对微小种植灶的检测差异,记录患者微小种植灶宽度、面积以及长度作出更加精准的判断。

综上所述,增强CT在诊断腹部肿瘤腹腔转移中患者的诊断符合率较高,并且对微小种植灶的判断结果更加的精确,为患者的临床诊断提供更加真实有效的依据,把握最佳的治疗时机,控制疾病的持续发展,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符合率腹腔腹部
伤寒杆菌致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合并腹腔脓肿1例
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大面积烧伤并发消化道溃疡大出血及胸腹腔感染1例
Beta-blocker therap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renal dysfunction and heart failure
胎儿腹腔囊性占位的产前诊断及产后随访
CT与MRI在宫颈癌分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Gardner综合征的腹部CT表现
CT、MRI在眼眶海绵状血管瘤与眼眶神经鞘瘤影像学鉴别诊断中的研究
褪黑素通过抑制p38通路减少腹腔巨噬细胞NO和ROS的产生
腹部超声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