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比论证:提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能力

2021-08-03张海娃

教育界·下旬 2021年6期
关键词:思辨性

张海娃

【摘要】文章以对比论证为切入口,把思辨性文本《劝学》与《师说》整合为学习任务群,引导学生通过辨析对比论证把握课文中的“学习之道”,理清论述“学习之道”的逻辑思路,表达自我对“学习之道”的认识,进而提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能力。

【关键词】对比论证;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之道

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学习思辨性阅读和表达,增强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提高理性思维水平。统编教材上册第六单元属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该单元以“学习之道”为核心安排了六篇课文。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单篇课文的教学已经远远无法满足新的课改要求。如何对单元课文进行整合,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是广大语文教师面临的新挑战。

选取不同课文的共同点进行切入是整合单元课文教学最为高效的方法。在第六单元的课文中,《劝学》和《师说》同属古代散文,都充分运用了对比论证阐述“学习之道”,体现出了强烈的思辨性。笔者以对比论证为切入口整合课文开展课堂教学,探究课文关于“学习之道”的观点态度、论证方式和逻辑思路,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学习之道”,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能力。

一、剖析对比论证,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提升思辨性阅读能力

对比论证,是把两种事物进行对比,通过思考辨别,进而准确认识其中的差异性或共通性。第六单元的核心是“学习之道”,那么《劝学》和《师说》的“学习之道”是什么?如何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从分析对比论证入手,对课文中的对比论证所列举的事物逐一进行剖析、思考辨别,就能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提升思辨性阅读能力。

如《劝学》中“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两者对比之下,可见相同之处在于“锲”,差异性在于前者“舍之”造成“朽木不折”的结果,而后者“不舍”造成“金石可镂”的结果。由此可知,作者的学习之道是“锲而不舍”,坚持不懈,此处对比强有力地论证了开篇“学不可以已”的中心论点。

《师说》把“生乎吾前”与“生乎吾后”这两类人进行对比,前者比“吾”年龄大,后者比“吾”年龄小,两者的差异性在于“年龄”的大小。对此,作者提出对这两类人都“从而师之”,有力地论证了从师学习“无贵无贱,无长无少”的观点,进而提出学习之道是“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通过分析对比论证,把不同行为和不同结果的差异性进行对比,可以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对文本进行反复推理、辨别,挖掘事物的本质,增强了思维的深刻性,提升了思辨性阅读能力。

二、理清对比论证的逻辑关系,架构网状思维导图,提升思辨性阅读能力

在思辨性文本的阅读中,假如说作者的观点态度是一个点,文段阅读就是一条线,整篇阅读就是一张立体的网。理清逻辑思维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从点到线,进而形成网状的思维导图。《劝学》和《师说》是如何论述“学习之道”呢?逻辑思路又是如何一步步展开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从句到段,从段到篇,层层辨析,依次理清逻辑思路,提升思辨性阅读能力。

思辨性文本的文段逻辑思路阅读,如《师说》在第二段中运用了三组论据对比进行论证:“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的对比;“爱其子”与“于其身”的对比;“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的对比。第一组从社会存在的普遍现象这一角度进行论述,把“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进行对比,得出“圣益圣,愚益愚”的结论;第二组从具体的个体这一角度进行论述,把“爱其子”与“于其身”进行对比,得出“小学而大遗”的结论;第三组从“士大夫”这一特殊的群体入手,把“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进行对比,深刻揭示了“士大夫”以从师为耻的精神本质。三组对比,从一般到特殊,从现象到本质,层层深入,思维缜密,强有力地论述了必须从师学习的“学习之道”。

思辨性文本的整篇逻辑思路阅读,如《师说》中,把“师道之不存”与“圣人无常师”这两个分论点进行对比,形成分论点之间的对比论证结构。又如《劝学》在第一部分,通过冰与水、木直与木弯等的对比,论证学习的意义;第二部分通过“终日而思”与“须臾所学”“跂而望”与“登高博见”等的对比,论证学习的作用;第三部分通过“骐骥一跃”与“驽马十驾”“蟹”与“蚓”等的对比,论证学习的方法态度。三大部分从提出问题到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层层递进,逻辑严密,充分体现出思辨性文本谋篇布局的特点。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从句到段,从段到篇,层层架构,脑海中形成逻辑严密的网状思维导图,增强了思维的逻辑性,提升了思辨性阅读能力。

三、運用对比论证,阐述学习之道,提升思辨性表达能力

提升思辨性文本的表达能力,就是让学生学会表达和阐述自己的观点,能多角度思考问题,有理性、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对比论证因其注重对两种事物的辨析,更能体现学生的辩证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是议论文写作中常见的论证方式。

《劝学》与《师说》是思辨性文本的典型范例,都运用了大量的对比论证来论证观点,为提升学生的思辨性表达能力提供了三种行之有效的范式:一是在谋篇布局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层层递进;二是通过文段与文段分论点之间的对比支撑中心论点;三是通过多组论据的对比,层层深入地表达观点态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布置写作任务,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学习之道”,学会运用对比论证,能使学生的思辨性表达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对于“学习之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悟与思考。荀子在《劝学》中说:“学不可以已。”韩愈认为,“古之学者必有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这是先贤们的“学习之道”,那么,你的“学习之道”是什么呢?

请你写一篇演讲稿,在班会课上发言,谈谈你的思考、见解或经历、见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学生例文:

提高学习效率,实现心中梦想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发言的主题是:提高学习效率,实现心中梦想。

我们正处在高中这一人生的关键时期,面临高考,学习压力大,学习科目多,任务重,学习时间似乎永远都不够用。因此,对于我来说,提高学习效率,就是我的“学习之道”。

何为学习效率?学习效率,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我们所学到知识的多少,是衡量一位学生学习水平的重要标准。高效学习能让我们学习起来更轻松而有效,更能提高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提高学习效率呢?首先,我们要找到自己的目标并为之不懈奋斗。马云说,人要有梦想,万一实现了呢。只有心中拥有梦想与追求,才能拥有努力学习的永久动力,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没有梦想的人生是灰暗的,更谈不上学习效率。读高中之前的我一直浑浑噩噩,学习如一潭死水,每日在父母、在老师的高压下被迫学习,甚至因此产生厌学心理。上高中后,我有了目标,去北京,考上“双一流”院校,读计算机专业是我的梦想。自此我的内心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动力,学习效率提高了,成绩也获得了巨大的进步。梦想是你独一无二的星光,它高悬在夜空,永不落下。拥有梦想,带着明确的目标学习,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前提。

其次,我们需明白学习不是终日埋在纸堆中死读书,而是劳逸结合,高效学习。孔乙己研究茴香豆的四种写法已经成为笑谈。科学巨匠袁隆平老先生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爱拉小提琴来放松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这是我们在高压状态下调节自我的重要工具,在繁重的学习任务中适当放松,不但不会浪费时间,反而能提高学习效率。可见,学会劳逸结合,往往能事半功倍。

更何况,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特点,不同的人擅长学习不同的科目,也有不同的薄弱科目。提高学习效率,不能一个劲埋头苦学,还应找准自身学习的薄弱点,补短板。决定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的是最短的那一块板,补好短板,才能更高效地学习。

作家阿尔贝·加缪说,对未来最大的慷慨,就是把一切奉献给现在。带着梦想全力拼搏,在拼搏的路上注意劳逸结合,补足短板,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率,就是我的“学习之道”。愿我们都能提高学习效率,实现心中梦想!

我的演讲结束,谢谢大家!

总而言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把《劝学》与《师说》的课文內容进行整合,组成学习任务群,以两者最为突出的对比论证作为组织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围绕“学习之道”这一核心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什么是学习之道”“如何论述学习之道”,并开展写作活动——“表达你的学习之道”,使学生在辨析对比论证的过程中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理清论证的逻辑思路,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进而提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黄勇智,赵宁宁.学习之道——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六单元专题学习设计[J].语文教学通讯,2019(31).

钟斌.批判与自我批判——谈如何提升议论文论证的思辨性[J].语文建设,2015(01).

猜你喜欢

思辨性
浅析“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设计
依托思辨性问题,培养理性思维
在指向语言学习的思辨性阅读中培根铸魂——以四下《小英雄雨来(节选)》第二课时为例
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思辨性阅读教学的路径与方法
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悖离核心素养涵育的非思辨性写作
思辨性与学术性:史学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历史教学的应然取向
思辨性阅读在推进名著阅读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