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地区初中家校合作关系的构建研究

2021-08-02夏润山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1年13期
关键词:农村地区家校共育初中教学

夏润山

摘  要:在农村地区的初中教学实践之中构建家校共育关系,不仅是强化学生家长家庭教育意识,优化学生家长家庭教育方法的重要途径,也是促成学生更高效发展的重要渠道。在农村地区的初中教育实践中教师应该积极地与学生家长形成良性的沟通关系,并充分利用专业的教育知识对学生家长进行指导,使农村地区学生家长的教育意识与教育素养得到极大地优化,并在家庭教育环节中形成与校园教育步调一致的教育环境,助力学生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农村地区;初中教学;家校共育

农村地区相对于城市地区而言教育信息资源相对落后,这使得农村初中家长的教育素养相对较低,难以自主构建起高效的家庭教育环境,这使得农村地区初中教育实践中家校共育关系的构建相对更为棘手。为了真正使农村地区的家庭教育环境与校园教育形成联系性的结构,为学生创造出更加系统的综合成长环境,教师应该在初中教育实践环节中承担起协调者的角色,积极地在与家长构建的良性沟通关系中辅助学生家长建立起明确的教育意识,并传授学生家长以正确的教育方法,使学生家长能够在教师的协调作用下更加专业地构建家庭教育环境,辅助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引导学生家长科学辅助学习实践

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形势逐渐严峻,在这一阶段中学生不仅需要充分利用起课堂学习时间完成知识体系的建立,还需要充分利用课后学习时间对课程知识进行巩固,由此进一步优化自身的知识体系,形成更牢固的知识系统以促进学生知识素养的提升。因此,家庭教育对学生课后学习活动的监督与指导显得尤为重要。在农村地区的初中教育实践之中,教师应该利用专业的教育知识引导学生家长在家庭教育环节中更加高效地开展辅助学生的教育实践活动,以此推动学生学习有效性的提高。

例如在初中教育实践之中,教师可以与学生家长建立起共同的线上沟通群组,并定期在群组中向学生家长分享科学的教育方法,使农村地区的学生家长能够摒弃错误的教育观念,能够更多地在家庭之中以鼓励性的教育为主,以科学的学习作息引导为主要方法,使学生能够在家长的鼓励与科学的学习模式之下始终以积极的心态主动参与到课后学习实践中去,在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下实现课后学习效率的提升。并且通过线上群组建立的方式,学生家长还能够及时地将学生课后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线上渠道向教师进行求助,以此更专业且时效性地帮助学生解决课后学习问题,以此在提高学生课后学习有效性的同时,使学生的课后学习积极性得到保障,使学生真正在家校共育的辅助下实现学习效率的提高。

二、构建校园家庭德育教育环形体系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成型的黄金时期,在这一阶段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有利于规范学生的道德价值体系建设,使学生未来能够更好地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在农村地区的初中教育实践之中,教师应该充分协调学生家长重视起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并有规划地引导学生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德育教育行为,使家庭教育能够与校园教育形成统一步调的環形体系,最大化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例如在校园教育对学生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在课程中渗透劳动教育价值,使学生能够在校园德育教育中充分理解劳动教育的观点,还需要及时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让学生家长在家庭实践中能够切实贯彻劳动德育观点。这要求农村地区的学生家长能够始终规范与约束自身的实践行为,通过注重不浪费食物、注意公共区域卫生清洁等行为的方式,扩大家长行为对学生道德体系建设的影响价值。这种学生家长规范自身德育行为的方式,不仅能够影响学生自觉地模仿父母开展德育实践践行劳动观点,更能够使学生在家庭生活中真正将实践行为与校园德育教育中的劳动教育观点相联系,更深刻地理解其意义与概念,最终完成对劳动观点的切实内化。

三、协调家长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十分敏感,在成长过程中初中阶段的学生极易因为一些特定的因素而产生心理郁结,并在缺乏合理调节方式的问题下逐渐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在农村地区的初中教育实践之中,针对学生家长心理健康教育概念缺失的问题,教师应该首先引导学生家长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传授学生家长正确的教育方法,使家庭教育能够形成与校园心理教育联系紧密的一体模式,切实做到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例如在农村地区的初中教育实践之中,教师应该通过向学生家长展示实际案例的方式,使家长切实认识到心理健康问题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危害,并通过具体的案例了解心理健康问题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形式。这不仅能够切实引起学生家长对学生心理环境建设的重视,还能够使学生家长在家庭中做好对学生状态的观察实践,与教师形成一体化的观察模式,做到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及时疏导,在共同观察模式下真正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

在农村地区初中教育环节中构建家校合作关系,其最终目的是学生能够在家庭教育与校园教育形成的一体化教育体系中实现更高效的发展,以此最大化完善农村地区的教育模式,助力农村地区初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与长效发展。

参考文献:

[1]潘传云.浅谈农村地区家校共育"合作双赢模式"探析[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7(2):291-291.

[2]李春花.农村小学家校共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24):82-82.

猜你喜欢

农村地区家校共育初中教学
影响小学家校共育的因素以及解决策略初探
《语文学科课后作业的有效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浅议如何化解家校教育的矛盾
关于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养老需求的研究
如何促进农村地区思想品德课中的合作学习
浅谈“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作用
浅谈初中班级高效管理策略
巧用西方文化导入,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农村地区进一步推广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