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核磁对膝关节隐性骨折的临床诊断价值

2021-08-02刘莉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7期
关键词:核磁共振成像诊断效果

刘莉

摘要:目的:探究核磁对膝关节隐性骨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63例膝关节隐性骨折患者,分别采用X线、核磁共振成像进行诊断,判断两种诊断方式的隐性骨折诊断效果。结果:患者经过诊断后,其中核磁共振成像对骨折类型、骨折部位的诊出率为100.00%,高于X线的诊出率0.00%(P<0.05)。结论:对膝关节隐性骨折患者进行核磁共振成像诊断,不仅可以获得较高的诊断准确率,还可以准确找到病灶部位,提高骨折类型确认率,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

关键词:核磁共振成像;膝关节隐性骨折;骨折类型;诊断效果

【中图分类号】R58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7-439-01

隐性骨折是一种常见骨折类型,隐性骨折患者常伴有一些其他损伤,包括半月板的损伤、韧带的损伤、关节软骨的损伤等[1]。隐性骨折若没有得到及时的诊断,而导致治疗延误,就会产生许多不良后果,例如关节持续疼痛,严重者会出现膝关节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但是,X线通常无法诊断出隐性骨折,临床上多采用核磁共振成像检查来诊断,详情见图1,图2。本次就对核磁对膝关节隐性骨折的临床诊断价值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膝关节隐性骨折病人63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32例,年龄范围为18至75岁,平均年龄(48.34±5.47)岁。所有患者均有剧烈的疼痛,并且膝关节处出现软组织肿胀、局部按压痛、持续性疼痛。大部分患者骨折原因为交通事故。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首先对患者进行X线诊断,在得出诊断结果后,进行核磁共振成像诊断。具体方法如下:(1)使患者保持仰卧体位,对线圈中心位置进行定位,并放置在患者髌骨处。(2)将患者膝关节轻微向外侧旋转,角旋转度约为十五度。(3)使用核磁共振对患处进行多方面扫描,获取最终的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等平面图像[2]。(3)选择两名以上经验丰富的医师,对成像结果进行判定,对患者的隐性骨折具体部位、骨折严重程度进行全面的分析。如果诊断结果出现差异,则由其他医师进行二次判断,获得最终诊断结果。

1.3观察指标

1.3.1隐性骨折类型标准

(1)Ⅰ型:隐性皮质下骨折;(2)Ⅱ型:隐性骨皮质骨折;(3)Ⅲ型:隐性骨软骨折。

1.3.2隐性骨折诊断标准

患者膝关节处有肉眼可见伤,且外伤处疼痛,经CT、X线未检出骨折。患者经过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后,存在明显现状信号影、片状信号影等,可判定为隐性骨折。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结果由 SPSS26.0 统计学软件统计完成,若组间数据对比结果差异显著 P<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骨折类型诊出率比较

患者核磁共振成像骨折类型诊出率为100.00%,其中Ⅰ型骨折18例,Ⅱ型骨折19例,Ⅲ型骨折26例,高于X线检查诊出率0.00%,且(P<0.05),两组数据可以进行比较。详情见表1。

2.2患者骨折部位诊出率比较

患者核磁共振成像骨折部位诊出率为100.00%,其中胫骨内外侧平台骨折31例,股骨内外侧踝骨折17例,髌骨骨折15例,高于X线检查诊出率0.00%,且(P<0.05),两组数据可以进行比较。详情见表2。

3讨论

骨折是一种常见骨科疾病,因骨骼的强度有限,当其受到的冲击力较大时,就会造成骨折。在生活中,导致骨折的因素有很多,例如运动损伤,器械损伤,交通损伤等。其中大部分为单处骨折,少部分患者会出现多处骨折。骨折患者常伴有韧带,软骨、肌肉的损伤,并造成运动障碍,发展到骨折晚期可能会造成静脉血栓、骨坏死等。所以要及时的进行诊断,才可以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一般的骨折类型,可以通过医生进行症状询问、体格检查、X线检查来进行诊断,但是对于隐性骨折这种骨折类型,通过常规诊断很难准确判断骨折情况[3]。隐性骨折患者多数症状并不明显,仅进行常规诊断,会具有较大的盲目性,导致判定结果不准确,这样会延误最佳治疗时机,使患者形成永久性损伤。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临床上发现核磁共振成像对隐性骨折的诊断效果较好,此技术可以通过物理共振作用,吸收人体反馈的频率,可以多角度、多方面的进行成像,并成为叠加状态,避免了因图像重叠對结果造成影响,而且核磁技术敏感性较高,可以对病灶进行准确定位,确定病变的部位、组织,以及损伤程度,准确度极高[4]。本次就对核磁对膝关节隐性骨折的临床诊断价值进行了研究,结果令人满意,核磁共振成像技术不仅可以诊断隐性骨折,还可以较为准确的诊断出半月板的损伤程度、韧带损伤程度、是否有关节腔积液等,诊断效率极高。

综上所述,对膝关节隐性骨折患者进行核磁共振成像诊断,不仅可以获得较高的诊断准确率,还可以准确找到病灶部位,提高骨折类型确认率,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琪璠,李程博,赵雪峰,等. 探究核磁共振成像对膝关节隐性骨折的临床诊断价值[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1,5(3):215-216.

[2] 赵莲茹. 探究核磁共振成像对膝关节隐性骨折的临床诊断价值[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20(9):175-176.

[3] 贾广胜. 核磁共振成像对膝关节隐性骨折的临床诊断价值[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20(A0):17-18.

[4] 陈高峰,豆长超,黄盛阳,等. 探究核磁共振成像对膝关节隐性骨折的临床诊断价值[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1):77-78.

猜你喜欢

核磁共振成像诊断效果
MRI与颅脑CT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诊断中对比研究
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诊断肝脏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的效果分析
CT及MRI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价值
超导磁共振与多层螺旋CT对诊断股骨头坏死效果比较分析
脊柱损伤的比较影像学及临床应用
子宫内膜癌低场MRI影像学特点及临床应用研究
16例多系统脑萎缩的临床与MRI分析
阴道超声在妇科急腹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MRI评估新生儿窒息后脑损伤及预后的应用价值
探究类风湿关节炎相关实验室指标的诊断性能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