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信息素养自我效能对终身学习意愿的影响研究
2021-07-31刘春丽刘丽萍盛南洪
刘春丽,刘丽萍,盛南洪
(1.中国医科大学图书馆,辽宁 沈阳 110122;2.中国医科大学医学信息学院,辽宁 沈阳 110122)
医生是一个需要终身学习的职业,良好的终身学习意愿是医学生必备的素质[1],只有当医学生有终身学习意向和热情时,才能主动发挥其学习潜能,保证对新知识、新技能熟练掌握,保证较高的岗位胜任力及竞争优势。信息素养是发现、利用和评估信息的一种技巧[2],具有较高信息素养水平的个人能够意识到信息需求,有效地检索资源、利用和评估信息[3-5]。终身学习意愿与信息素养水平之间有策略性及互相加强的关系[6]。信息素养自我效能是一个人对他能获得、利用、评估信息能力的信念。有学者认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意愿随着信息素养自我效能的增加而增加,二者呈现正相关关系[7]。本研究试图在医学研究生人群中验证二者的相关性,以便进一步开发提升医学生终身学习意愿的干预措施。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于2019年7月至8月选取中国医科大学及附属医院中的部分研究生作为研究对象,是对41个专业按照研究生总数随机抽取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在取得知情同意情况下,共发放问卷225份,回收有效问卷193份,有效率为85.78%。本项目已获中国医科大学伦理审查委员会批准。
1.2 研究变量
本研究调查的一般情况变量包括:性别、年龄、年级、英语水平。主要研究变量包括终身学习意愿及信息素养自我效能。
终身学习意愿的测量采用Hojat开发的终身学习意愿量表(JSPLL),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1]。中文版本共有14个条目3个维度:学习信仰和动机(6个条目)、对学习机会的关注(5个条目)、在信息搜寻过程中的技术技能(3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李克特4点赋分,分值越高表示终身学习意愿越强[8]。
信息素养自我效能的测量采用Kurbanoglu开发的信息素养自我效能量表(ILSES),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6]。ILSES原量表共有28个条目7个维度:界定信息需求(1个条目)、创建检索策略(3个条目)、查找和检索资源(8个条目)、评估和丰富信息维度(5个条目)、解释及综合和使用信息维度(2个条目)、交流信息维度(7个条目)、评估信息结果和过程(2个条目)。每个条目均采用李克特7点赋分,总分越高信息素养自我效能越高。
1.3 ILSES量表的汉化及信度、效度检验
量表的汉化:在征得原量表作者Kurbanoglu授权允许后,采用标准的汉化流程对量表进行翻译和文化调适。由情报学专业两名教师将量表翻译成中文,同时征求公共卫生专业和英语专业教师的意见,联合讨论量表各条目概念和表述与语意的一致性程度;由两位专业人员进行回译,将回译版本与原量表的表述进行比较,查找分析不同之处,并进一步修订量表的中文表述,形成最终中文版本。
项目分析:采用Pearson进行相关分析,各条目得分与量表总得分的相关系数最小是0.595,最大是0.838。进一步通过临界比值法按量表总分降序排列,对高分组(前27%)和低分组(后27%)赋值1和2,对各条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
量表的效度:中文版ILSES的效度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来评价。经KMO和Bartlett检验,结果均具有显著性差异(χ2=5 395.477,df=378,P=0.000),适合探索性因子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最大方差旋转法,提取4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是74.126%。根据条目内容与条目间关联命名4个维度,分别为利用图书馆检索目录和指南(ILSES 8~ILSES 10)、查找和检索信息资源(ILSES 1~ILSES 7、ILSES 11)、使用和评价信息资源(ILSES 12~ILSES 19、ILSES 28)、撰写和交流科研论文(ILSES 20~ILSES 27)。
量表的信度:ILSES中文版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辽宁省医学研究生的终身学习意愿及新媒体信息素养教学干预效果评估”(JG17DB564)的研究成果0.974。利用图书馆检索目录和指南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97,查找和检索信息资源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22,使用和评价信息资源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52,撰写和交流科研论文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50。
1.4 统计分析
应用SPSS 22.0对数据进行统计。首先,描述JSPLL、ILSES量表及各维度的测量情况,研究生的性别、年龄、年级、英语水平;其次,应用单因素方差或t检验比较不同人口学特征的研究生JSPLL差异,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初步判断医学研究生JSPLL和ILSES的相关关系;最后,应用多元分层回归检验ILSES的影响因素。
2 研究结果
2.1 一般情况
结果显示,医学研究生终身学习意愿的最大值为56,最小值为30,平均得分为(45.08±5.57)分。信息素养自我效能的最大值是 196,最小值是 44,平均得分为(131.07±27.41)分。具体见表1。
表1 终身学习意愿、信息素养自我效能量表及各维度的得分情况(±s,分)
表1 终身学习意愿、信息素养自我效能量表及各维度的得分情况(±s,分)
变量 最小值 最大值终身学习意愿(JSPLL)学习信仰和动机对学习机会的关注在信息搜寻过程中的技术技能信息素养自我效能(ILSES)利用图书馆检索目录和指南查找和检索信息资源使用和评价信息资源撰写和交流科研论文得分30 13 5 3 4 4 3 1 2 9 8 56 24 20 12 196 21 56 63 56 45.08±5.57 20.49±2.64 15.22±2.54 9.36±1.44 131.07±27.41 14.36±3.60 38.09±7.86 41.70±9.35 36.90±9.31
在193名医学研究生中,男性68人,占35.2%,女性125人,占64.8%;年龄平均25岁,最大38岁,最小21岁。年龄在27岁及以上的研究生相比其他年龄的研究生具有较高的ILSES水平(P<0.05);博士三年级相比其他年级研究生具有较高的ILSES水平(P<0.05);英语熟练及以上水平的研究生相比其他英语熟练程度的研究生具有较高的ILSES水平(P<0.05)。博士三年级相比其他年级有更高的JSPLL水平(P<0.05);熟练及以上英语水平相比于良好、一般和较差英语水平的医学研究生有较高的JSPLL水平(P<0.05)。性别对医学研究生的ILSES水平及JSPLL水平影响均不显著(P>0.05),年龄对医学研究生的 JSPLL 水平影响不显著(P>0.05),见表2。
表2 医学研究生的基本情况及单因素分析(±s,分)
表2 医学研究生的基本情况及单因素分析(±s,分)
变量n ILSES得分F/t P JSPLL得分F/t P年龄(岁)21~23 24~26≥27 4.7160.0102.3860.095性别1.1940.276-0.2960.767年级男女研一38 119 36 68 125 75 65 29 7 6 1 1 2.5320.0303.2930.007英语水平研二研三博一博二博三熟练及以上良好一般较差22 67 92 12 128.94±27.87 128.00±27.83 143.47±22.21 134.00±25.63 129.48±28.30 126.26±31.91 133.50±23.47 127.37±23.14 134.14±20.74 134.66±28.23 155.36±17.10 144.68±23.83 136.05±28.40 125.08±26.35 124.25±23.90 4.4880.005 46.07±5.83 44.40±5.41 46.30±5.65 44.92±5.53 45.17±5.62 45.29±5.91 45.06±5.63 43.03±3.78 44.28±2.75 43.50±6.02 50.63±4.94 48.31±5.93 45.49±5.90 44.18±5.00 43.83±5.47 3.7340.012
2.2 年龄、信息素养自我效能与终身学习意愿的相关关系(见表3)
表3 年龄、信息素养自我效能与终身学习意愿的相关分析
年龄与信息素养自我效能呈正相关(P<0.05),与终身学习意愿不相关(P>0.05);信息素养自我效能与终身学习意愿呈正相关(P<0.01)。信息素养自我效能各维度与总量表相关(P<0.01);终身学习意愿各维度与总量表相关(P<0.01)。信息素养自我效能与终身学习意愿各维度相关(P<0.01);终身学习意愿与信息素养自我效能各维度相关(P<0.05或P<0.01)。
2.3 医学研究生终身学习意愿影响因素
将年龄、性别、年级的5个哑变量、英语水平的3个哑变量作为控制变量放入线性回归模型的第一层,分析结果表明,博士三年级相对硕士一年级在终身学习意愿水平上提升0.208个标准差(P<0.01);一般英语水平相对于熟练及以上英语水平在终身学习意愿水平上下降0.326个标准差(P<0.01)。在第二层,控制一般变量情况下,信息素养自我效能提升1个标准差,终身学习意愿水平提升0.378个标准差(P<0.01)。具体见表4。
表4 医学研究生终身学习意愿的多元分层回归分析
3 讨论
本研究中医学研究生终身学习意愿水平(45.08±5.57)分略高于国外医学生的终身学习意愿水平(43.52±4.65)分[1],略低于中国临床医生的终身学习意愿水平(46.97±5.47)[8]。Babenko等[1]对美国内科医生的调查发现,在性别、专业和学位上存在微弱的终身学习意愿差异;而本研究中发现,在年级和英语水平上存在微弱的终身学习意愿差异(P<0.05)。
本研究中发现,信息素养自我效能与终身学习意愿显著正相关(P<0.01),这与 Oguz A 等[7]的研究结果一致。丁宁等[8]对某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高年级本科生调查发现,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终身学习意愿显著正相关,与本文结果一致。如果对自己的信息素养能力较自信,就更愿意从事信息问题解决活动,更容易成为自我调节的学习者。通过培养医学生信息检索、信息利用、信息评价与利用能力,提升信息素养自我效能,进而促进自我动机、自我导向、自我赋权和自我驱动的增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终身学习意愿的提升。因此,医学研究生信息素养自我效能是提升终身学习意愿的关键因素,推进医学研究生信息素养的课程改革将是未来干预医学研究生终身学习意愿的主要手段之一。
3.1 开设面向医学研究生各个年级的信息素养课程
医学研究生分硕士、博士两个类型,每个类型还根据学制分不同年级。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年级的医学研究生终身学习意愿、信息素养自我效能存在显著差异(P<0.05),因此,我们认为应该面向不同年级开设信息素养课程及采用不同的信息素养教学方式方法。目前,信息素养类课程一般被命名为文献检索与写作、信息检索与应用等,作为医学院校的公共必修课,在本科阶段完成授课。实际上,研究生是科研的主力军,对信息素养能力具有更强烈的需求,且随着年级的升高,对信息素养的需求也在逐渐提高。同时,低年级学生信息素养自我效能相对高年级学生低,硕士生的信息素养自我效能相对博士生低。因此,各年级医学研究生对信息素养的需求不同,应针对不同年级开设不同类型、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信息素养系列进阶课,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
3.2 在医学研究生信息素养课程中融入英语能力的培养
研究发现,英语水平与终身学习意愿显著相关(P<0.05),英语水平越高,终身学习意愿越强。此外,英语水平与信息素养自我效能也显著相关(P<0.05),英语水平越高,信息素养自我效能水平越高。英语水平影响终身学习意愿、信息素养自我效能水平,因此,在医学研究生信息素养课程中融入英语能力的培养,对提升信息素养自我效能,进而提高终身学习意愿将有很大帮助。在医学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需要阅读大量英文论文,并且撰写与发表英文文章,因此英语与信息素养是医学研究生的两个必备能力。在医学研究生信息素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增加英文信息资源检索与评价、英文论文交流与评价等案例,要求学生用英文进行课堂作业撰写及考试答卷。
3.3 重视医学研究生的信息素养实践课程教学
本研究发现,信息素养自我效能与终身学习意愿显著正相关(P<0.01),信息素养自我效能与终身学习意愿各维度显著正相关(P<0.01)。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能力,将在职业学习的信仰和动机方面更端正、在参加学术活动方面更积极、对学习机会的关注方面更及时和擅长、在信息搜寻过程中的专业技术能力方面表现更优秀。因此,信息素养教学应重视在实践中的教与学。根据前期的理论学习,高年级研究生可在导师的项目选题与申报阶段,指导如何追踪国际专业领域研究前沿,如何借助文献检索筛选新颖课题、查找课题的理论创新与应用价值等;在项目实施阶段,指导搜寻合适的研究工具与方法、实验指南等;在论文撰写阶段,指导如何管理、引用参考文献;在成果评价阶段,指导如何从引文、社会关注度及临床转化等方面论述成果的学术与社会影响力。
3.4 在专业课中嵌入信息素养元素,提升医学研究生终身学习意愿
信息素养能力是医学研究生的必备素质。独立的信息素养课程由于缺乏与专业课程的紧密融合,信息素养课程教师缺乏学科专业背景,案例选取往往不够前沿。另外,在医学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专业科研能力的培养,学生在专业课学习中投入较多。因此,在专业课教学中嵌入信息素养能力的培养能产生更好的学习效果。专业课教师可与图书馆的学科馆员建立合作关系,实施整合教学、共同授课模式。在专业课的教学准备中,由专业课教师与学科馆员共同设计教学计划和教学活动,如在培养医学研究生批判地利用与评估信息、研究科学问题及团队配合能力时,可以由学科馆员指导检索病例信息、选择可靠信息来源、鉴别信息真伪、评价信息质量,与专业课教师合作,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医学生运用信息资源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