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毕业季与疫情下的价值拷问—《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我的毕业季》一课教学设计思路

2021-07-29姜碧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姜碧

摘 要:《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引导学生在是非判断中形塑正确认知、在知行合一中深化知识理解、在学思践悟中提升个人能力、在明辨笃行中养成积极情感的重要课程。因此,教育者需要处理好生活、知识、价值引领三者之间的关系。本文联系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时政素材,浅谈九年级下册第六课《我的毕业季》的教学设计思路,旨在突出课程的育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时政素材 价值拷问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4.052

《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推进国家意识形态教育的课程,要更加突出“立德树人”的课程使命和价值追求。学科的核心素养是立德树人的价值表达。对于本学科而言,就是要培养具有“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核心素养之人。这就需要在教学中准确把握并积极践行该学科科学性、时代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基本特征,突出其内容的广度、价值的高度、思维的深度。

2020年的春節,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人们原本正常的生活状态。疫情防控本身就是一本内容丰富、素材鲜活的教科书,也是一节召唤使命、展现担当的思政课。疫情防控不仅让学生习得了防疫知识,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也推动了学生在学习理念和学习方式上实现又一次的自我突破和转变。疫情防控也是对学生爱国情怀的又一次集中教育,是公民意识的又一次觉醒,更是全民法治思维的又一次锻炼。

本文以九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六课《我的毕业季》为例,谈谈疫情背景下这一课的教学设计思路,探讨特殊情况下的价值选择。

一、精选素材,突出内容广度,服务学习主题

教材设计的依据源自学生的学习生活背景。不同学生的未来发展道路不尽相同。对面临初中毕业压力的九年级学生来说,有些学生即将进入高中或中等职业学校继续学习,有些学生则可能直接走上工作岗位。毕业生站在人生的转折点,不管是面对日益增加的学习压力和学习任务,还是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和多样的职业选择,这都体现着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1.海选—服务两大主题

当下疫情防控中出现了很多有价值的素材,比如有人坚守岗位,勇于承担责任;网络传播极快,因此要提高媒介素养;起因于野生动物,所以要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倡议动物保护立法,建立规则机制;彰显中国速度,体现制度优势;各国物资援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些素材可以很好地和学科知识紧密联系。教师可以通过建立起“小课堂”与“大社会”的无形桥梁,让其服务于教材的“学习”主题和生活的“疫情”主题,都能于无声处彰显其育人价值。

2.瘦身—突出核心主旨

面对相关的疫情防控素材,教师需要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从专业角度出发,给素材瘦身加工。要去复杂化,突出核心内容;去纷繁化,突出育人价值。所选素材要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尽可能突出其正面的价值引领;尽可能启迪学生的多元思维发展。同时,对相关素材的处理也要强调其真实的来源、精练的语言和可视的呈现。

3.出道—构建内在逻辑

每一个素材都是一颗精美的珍珠,而成就一节课的设计则需要我们发挥巧思,穿针引线,将一颗颗精美的珍珠串成项链。引线即逻辑思路可以是学生的发展趋势:认识—感悟—践行,也可以是认识事物的规律: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想要把素材串得巧妙,还需要进一步发挥创新精神和改革精神。

二、巧设冲突,彰显价值高度,引出选择拷问

思辨力是学生需要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养成的关键能力之一。面对生活中的选择和心中的价值冲突,为了让学生思考、辨别、选择,以及改变原有的结构认知,跳出固定的思维陷阱,提升自身思想道德水平,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本课设计了如下三个价值拷问。

1.价值拷问一:过去的我,是怎么学的?

在“积极面对当下的学习”这一幕中,围绕“我的学习态度”和“我的学习目标”设计了如下教学片段。

价值判断选择一: 基于上述情境的创设,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如下价值选择:你的学习态度是得过且过、遇事退缩还是迎难而上、积极面对?你的学习目标是完成任务、顺利毕业还是志存高远、心怀家国?病毒隔离了校园,但却隔离不了学习的热情。通过这次危机,大家会重新审视学习,重新解读教育,目光会从狭义的分数中走出来,投向更广袤的星云。无论今后你选择什么样的人生道路,现在所要确定的就是要好好学习,为不确定的未来增加确定性。

2.价值拷问二:现在的我,该如何去学?

在“在实践中学习”这一幕中,围绕“重视实践”和“学无止境”设计了如下教学片段。

价值判断选择二:我的学习是为了获取知识还是解决问题?我的学习能解决现在的问题还是能适应未来的变化?时间维度贯穿人的一生;空间维度涉及社会生活的每一个方面、每一个领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全人类遇到的新挑战,和时隔十七年的“非典”相比,虽然科学技术进步了很多,但新的问题还是层出不穷。面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与自然的相处,个体虽然渺小,但聚在一起便能拥有无穷力量。

3.价值拷问三:将来的我,学成归何处?

在“敬业精神”这一幕中,围绕“为什么要培养敬业精神”设计了如下教学片段。

价值判断选择三:面对未来的职业,你会选择退缩不前还是勇担责任?全民抗疫,每一个人都是“命运共同体”中的一环,谁也不能置身事外。奋战在抗疫第一线的医护人员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同时也有一些官员因为履职不力而被免职。社会对职业有道德要求,国家对职业有法律规范要求。既然选择了这一职业,就是选择了坚守,选择了责任,更是选择了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对于即将或在几年后走上工作岗位的九年级毕业生来说,做好职业规划与职业准备,培养责任意识与个人素养,永远都不嫌晚。

三、细处引导,重视思维深度,善用策略关系

如何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是道德与法治教师永恒的课题,也是立德树人的价值追求。我们没有办法控制学生的想法,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策略来处理一些对应关系,来引导学生“怎样想”和“想怎样”。在具体实施环节中需要处理好以下四对关系,这也是我们进行价值引导的着力点。

1.关系一:自我教育与榜样示范

自我教育是道德的内在生长点,榜样示范是道德的外在催化剂。会用、用好、用对催化剂,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和创造潜能。树立正面的榜样形象,让学生仰之,路径可以不同,但根源定当唯一;树立适当的榜样形象,让学生学之,突出榜样身上的优秀品质和高尚品德;树立多样的榜样形象,让学生趋之,突出不同类别的榜样人物,充分挖掘榜样人物身上的闪光点。

2.关系二:课堂教育与回归生活

生活即教育。课堂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指导生活,现实生活更为课堂教育提供了鲜活的素材。课堂教育与现实生活的差距在何处?这里的距离又是否真实、及时?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教师要挖掘生活中真实的素材,有效弥补教材的滞后性,再让学生评之、辩之、悟之,引导学生学生围绕生活有所感悟,进而更好地指导生活实践。

3.关系三:旗帜鲜明与水到渠成

我们追求民主的课堂,鼓励学生积极讨论、思辨。在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有一些问题事实胜于雄辩,无须质疑,无须辩驳。教师需要守护好课堂的信仰,加强课堂的思想建设。什么时候需要民主讨论、润物无声、水到渠成?什么时候需要义正言辞、观点明确、旗帜鲜明?都是教育者需要思考的问题。疫情防控告诉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是可以转化为治理效能的。弘扬主流价值,必须旗帜鲜明,才能让学生听之、信之、行之。

4.关系四:主流价值与社会百态

世界既有光明,也会有黑暗;既有“安乐祥和”,又有“艰难险阻”;既有“感动正能”,又有“丑陋负面”。在面对不同的价值拷问时,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选择。我们尊重每一位学生的选择,不做质性评价,但我们也应给学生呈现更加值得学习的选择。我们坚持正面教育为主,但也不能畏惧反面素材。真实的案例,反思的经验,有时亦能出奇制胜,达到更真实的教育效果。

总之,知识来源于实践,并最终应用于实践。我们引领学生从生活走进课堂,从课堂走向生活。疫情防控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上了一节生动的人生大课。处于毕业季、转折点的学生,理应增强政治认同,涵育理性精神,培养法治意识,提升公共参与感。我们亦要坚守课程的综合性、开放性,致力于為国家培育出理智与仁爱并存、理想与行动同在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陈艳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融合时政教育的探索》,《思想政治课研究》2019年第4期。

[2] 段勇《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探索》,《科教文汇》2018年8月。

[3] 胡朝升《解析初中〈道德与法治〉立德树人课程价值表达》,《课程教材教学研究》 2017年11月。

(作者为江苏省常州外国语学校中学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
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情感教育
初中《道德与法治》“六步五环”高效教学模式初探
遵循身心特点 助推幼小衔接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生活化理念及其实施探讨
浅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栏目设计的选择和使用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研读思考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策略探微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几点反思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