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麻醉在疝囊高位结扎术患者中的实施效果及对镇痛、镇静效果的影响

2021-07-24

吉林医学 2021年7期
关键词:腰方方肌结扎术

王 芳

(佳木斯市中心医院麻醉科,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2)

疝囊高位结扎术主要被用来小儿腹股沟疝,腹横肌阻滞是该手术中常用的外周神经阻滞麻醉方式,可阻断腹肌上的感觉传导神经,缓解切口疼痛,但其镇痛范围有限,对脏器疼痛缓解作用不明显[1]。腰方肌阻滞麻醉是一种将麻醉药物扩散至腰椎旁的麻醉方式,镇痛效果好,安全性高[2]。为深入探讨该麻醉方式的临床应用价值,我院在疝囊高位结扎术中应用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麻醉,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试验研究对象为96例接受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患者,时间为2015年6月~2019年6月,按照前来我院的顺序分成各为48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2~8岁,平均(5.12±0.45)年;观察组中男24例,女24例,年龄3~7岁,平均(5.09±0.48)岁。纳入标准:①经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腹股沟斜疝[3],均为单侧病变;②患者年龄不超过10岁;③无疝囊高位结扎术禁忌证;④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签署协议书。排除标准:①重要脏器功能异常者;②凝血功能异常者;③合并血液系统或外周神经系统病变者;④穿刺部位皮肤破损者。本次研究经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组间基线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者均行全身麻醉,予以丙泊酚2 mg/kg、芬太尼3 μg/kg静脉注射进行麻醉诱导,完成后置入喉罩,维持患者呼吸,对血压、脉搏和血氧饱和度进行实时监测,麻醉维持用3%的七氟醚吸入。待观察组生命体征平稳后,取侧卧位实施阻滞麻醉,对穿刺部位及其周围皮肤进行消毒处理,所用仪器为便携式超声仪,将线性超声探头置于患者术侧髂前棘处,向上移动探头,以识别腹横肌和内外斜肌,沿外斜肌后移探头,寻找后缘腰方肌,经超声引导,向斜下方进针,沿前外侧到后内侧的方向水平穿刺,确保针尖置于腰方肌前外侧和腹横肌膜交界处,若抽吸为阴性,确定注射部位,予以浓度为0.25%的罗哌卡因静脉注射,对照组注入同样体积的生理盐水。术后遵照医嘱予以止痛药。

1.3观察指标

1.3.1两组麻醉效果对比:进行对照组和观察组麻醉时间、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的比较。

1.3.2两组镇痛、镇静效果比较情况:参照特殊病人疼痛评估量表(FLACC SCALE)判定患者术后12 h、24 h疼痛程度,镇静效果经Ramsay镇静评分判定[4-5]。FLACC由面部表情、腿部活动、体位、哭闹与可安慰度五项内容组成,各项内容得分在0~2分之间,满分为10分,0为舒适,1~3分为轻微不适,4~6分为中度疼痛,7~10分为严重不适和(或)疼痛。Ramsay镇静评分标准:烦躁不安为1分,清醒、安静合作为2分,嗜睡,可迅速对反应作出指示为3分,陷入浅睡眠状态,可在获得指令后迅速清醒为4分,进入对指令反应迟钝的入睡状态为5分,陷入深睡眠状态,对指令没有反应。

2 结果

2.1两组麻醉效果对比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麻醉时间、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麻醉效果对比情况

2.2两组术后镇痛、镇静效果对比:观察组术后12 h和24 h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镇静效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镇痛、镇静效果比较情况分)

3 讨论

从目前的发展形势看,外科手术方式是治疗腹股沟疝最为普遍的方式,对小儿患者来讲,在行疝囊高位结扎术中采取安全有效的麻醉方式是极其重要的,它既要有理想的镇痛效果,减少疼痛所致应激反应引起的并发症,也要促使患者术后快速恢复。区域阻滞麻醉是小儿患者术后常用的镇痛措施,可有效缓解疾病本身和手术操作带给患者的不适感,保障手术安全。

近些年来,影像学设备和相关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超声技术被逐渐运用至临床手术麻醉中,在提高穿刺准确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腰方肌阻滞麻醉是行腹部手术患者较为常用的疼痛控制措施,其镇痛机制尚不明确,分析可能是胸腰筋膜将局麻药经筋膜扩散至椎旁空间,在此基础上发挥相应的镇痛效果。与腹直肌阻滞麻醉方式相比,具有操作简便、镇痛范围广等优势[6]。

研究结果显示,两组麻醉时间、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主要是因为腰方肌阻滞麻醉在患者身体局部发挥作用,基本不影响患者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不会导致患者苏醒时间延长。观察组术后不同阶段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腰方肌阻滞麻醉镇痛效果明显,可有效缓解切口疼痛。两组术后镇静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所得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腰方肌阻滞麻醉基本不影响患者术后躁动。

综上所述,在疝囊高位结扎术中应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麻醉,可在保障麻醉效果和术后镇静效果的同时,缓解疼痛感,值得在深入探讨的基础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腰方方肌结扎术
超微针刀治疗上斜方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腹腔镜下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
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对腹腔镜术后患者氧化应激及免疫功能影响
腰方肌阻滞用于腹部手术围术期镇痛研究进展 ①
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联合改良B-Lynch缝合术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效果观察
3个“15秒”缓解颈部不适
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测量正常人不同臂展角度上斜方肌的弹性
超声引导下双侧腰方肌阻滞联合全麻在LTH术中的应用
输精管结扎术后中远期对附睾、睾丸影响的超声观察
护理干预在腹部输卵管结扎术后的应用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