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阅读教学中历史知识的拓展策略探究

2021-07-07王澜

考试周刊 2021年43期
关键词:历史知识语文学科拓展

王澜

摘要:语文学科是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很多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涉及了古代的文化经典著作,这些内容蕴含着作者深刻的思想,体现了古代的文化内涵,在此同时还具有一定的语文知识,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历史知识,能够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丰富阅读教学形式和阅读教学内容。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入历史知识,能够活跃课堂学习氛围,历史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和趣味性特征,符合学生的学习兴趣所在。文章主要分析语文阅读教学中历史知识的拓展。

关键词:语文学科;阅读教学;历史知识;拓展

一、 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于各个学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学科教學的重点不能停留在理论知识的讲解上,需要发挥语文学科所具有的人文性价值,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较高的思想道德品质。当前我们还需要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不能将语文学科看作一个单独的学科,需要发现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之间的共同点。语文学科类属于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范畴,语文是支撑人们进行思想交流的重要工具。新课改提出,要从历史演变的角度出发去理解古代文学作品,用现代化的审美眼光去审视作品,发现其历史的局限性,这就要求语文教学要与历史知识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够实现语文教学的真正作用,促进学生思想的提升。

二、 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师教学方式陈旧

阅读教学可以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对于写作很有帮助,其余学科的学习也需要建立在学生具备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这一基础上,由此可见,语文教师必须要重视语文阅读教学的开展。当前部分教师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很深,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采取的方式单一,学生只能处于十分被动的学习状态中,全盘接受教师讲解的内容。很少有教师认识到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历史知识的必要性,教师将语文学科看作了一个独立的存在,忽视了学科之间的联系性。就算有一部分教师能够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趋势,在阅读教学中融入历史知识,但是在实际的落实过程中缺少方法的指导。部分教师认为学生进行阅读就只需要解答阅读的想问问题,了解文章的艺术特色、写作手法、中心思想等就足够了,在讲解的时候很少进行拓展,这样的阅读教学形式单一,内容枯燥,教师教学理念的落后和教学方式的陈旧,严重阻碍了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学生学习兴趣不足

长期处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素质教育理念并未深入人心,在部分学生看来,语文学科的学习难度不大,在做起阅读题的时候不会像数学、物理这些学科一样无从入手,拿到阅读题目都有话可讲,抱着这种心态,学生对于阅读阅读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生的语文成绩普遍不高,其中阅读部分更是频频失分,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很有局限,很少有学生可以全面地考虑问题,成绩的不理想导致学生对于语文阅读提不起兴趣,长此以往,学生很有可能产生厌恶心理。再加上教师教学形式单一,课堂的主角位置一直被教师所占据,“灌输式”的阅读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感很低,枯燥的讲解导致语文阅读学习氛围十分沉闷,处于这样的阅读学习环境当中,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十分欠缺。

三、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历史知识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语文阅读教学内容的丰富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局限在教师的讲解上,教师会着重为学生分析重点的句子、段落等,讲解其中的修辞手法、艺术特色,分析作品的中心思想,这样的教学模式长期占据了阅读教学课堂。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历史知识,能够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丰富阅读教学形式和阅读教学内容,历史知识的引入,教师会有更多可讲的内容,学生对历史也是十分好奇的,适当地补充历史知识,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让学生在听历史故事的同时,将此和文章联系起来,从历史的角度去理解和分析文章,这样的阅读教学内容更为丰富,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很有帮助。

(二)有助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现阶段的语文教学十分注重语文和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语文学科是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部分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涉及了古代的文化经典著作,这些内容蕴含着作者深刻的思想,体现了古代的文化内涵,在此同时还具有一定的语文知识,教师可以教材中的这些文章看作是文化精华,由于这部分内容涉及了文言文,其理解起来的难度较大。要想理解这些文章就必须要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文章的写作时代和我们成长的环境相距甚远,学生理解起来颇有难度。如果学生具备一定的历史基础,在理解文章的时候受到的阻碍就会变少,文章中提到的一些地名、历史典故等,有了历史知识的支撑,学生就可以深入地理解文章内涵,历史知识和语文阅读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有着积极的影响。

(三)有助于教师专业能力进一步发展

语文学科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它是学好一切知识的基础,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做到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进行语文教学,满足课堂教学所需。新课程改革明确地提出,语文教师要努力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求,及时地更新教学观念,丰富自身的综合知识,不断提升文化素养,能够品读教材,积极地钻研教材。由此可见,语文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丰富自身的专业能力,了解更多的历史文化知识,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这样才能够适应当前的教学所需。历史知识在阅读教学中的渗透需要语文教师了解更多的历史事件,这样在给学生讲解的时候,才能够说得有理有据,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实现语文阅读教学和历史之间的联系,用历史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涵,掌握文章思想。

四、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历史知识的有效措施

(一)引入历史知识,活跃课堂气氛

学生对于语文学科普遍来讲呈现出了一种兴致缺缺的状态,历史知识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引入,对学生学习积极性地提升有着显著的效果。学生需要面临升学的压力,成绩成了学生、家长、教师三方共同关注的话题,长期处在低气压的学习环境当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严重受挫,紧张的学习范围对于学生接受和掌握新的知识是极其不利的,宽松环境下的学习效果要比“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下所产生的学习效果好很多。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入历史知识,能够活跃课堂学习氛围,历史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和趣味性特征,符合学生的学习兴趣所在,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可以借助历史故事或者是历史人物作为课前导入,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学习李清照的《声声慢》时,教师不能急于给学生讲解文章的含义,进行深入地分析,而是可以从李清照的生平入手,为学生讲解李清照和赵明诚之间的故事,帮助学生感受这段历史时期所发生的事情,再为学生解读诗人的一生,让学生能够体会诗人所处的环境,了解诗人在不同时期内心发生变化的原因,从而能够和诗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样在学习文章的时候,才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涵。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争议性的历史话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从而达到活跃课堂气氛的目的,处于宽松和谐的阅读学习环境下,阅读教学的质量会有明显的提升。

猜你喜欢

历史知识语文学科拓展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何在语文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试分析高中语文教学中历史知识的运用
论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开发幼师语文校本教材的原则探析
关于新形势下公证业务拓展的一点思考
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孟子》课堂拓展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论公共服务政府购买范围之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