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胃癌患者腹部多层螺旋CT瘤周低密度带厚度、强化程度及其与病理学特征的关联性

2021-07-07孙国臣

河南医学研究 2021年15期
关键词:低密度病理学分化

孙国臣

(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放射科,河南 南阳 473010)

胃癌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位居恶性肿瘤第2位,具有较高的病死率[1]。据调查,发展中国家每年新发胃癌患者约占全球新发患者的70%,我国胃癌发病率、病死率均处于较高水平[2-3]。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内镜、腹腔镜治疗等新技术的开展,使胃癌患者生存时间明显延长,但不同病情患者治疗方案大不相同,因此,术前评估患者情况对于治疗方案的制定极其重要。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扫描为胃癌检查的常用方式,对胃癌诊断、疗效评价、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通过MSCT扫描征象可反映胃癌患者病情情况,为临床实施针对性治疗提供参考[4]。本研究选取147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MSCT扫描征象(瘤周低密度带厚度、强化程度)与其病理学特征的关联性,为临床诊断提供一定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47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女68例,男79例;年龄41~72岁,平均(52.54±5.46)岁;体质量指数18.2~26.1 kg·m-2,平均(22.18±1.43)kg·m-2;浸润程度35例T1、42例T2、41例T3、29例T4;淋巴结转移程度61例N1、55例N2、31例N3;远处转移情况92例M0、55例M1;分化程度56例高分化、51例中分化、40例低分化;癌症类型包括34例乳头状腺癌、27例管状腺癌、21例黏液腺癌、24例腺鳞癌、20例鳞状细胞癌、11例类癌、10例小细胞癌。

1.2 选取标准(1)纳入标准:①经手术病理检查明确病情;②行MSCT检查;③临床资料完整。(2)排除标准:①伴其他恶性肿瘤;②精神异常、认知障碍;③已进行放化疗治疗;④合并肝、肾、心功能障碍;⑤凝血功能障碍、免疫系统疾病。

1.3 检查方法选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64排螺旋CT扫描仪(Somatom Definition AS),检查前8 h禁食,检查前15 min饮水约1 000 mL,上检查床时再次饮水250 mL,使胃部充盈。参数设置:管电压为120 kV,管电流为300 mA,层距为5 mm,层厚为5 mm,螺距为0.984,球管转速为0.8 s·r-1,矩阵为512×512,扫描范围从膈顶扫描整个胃部。经肘静脉采用高压注射器(NEMOTO双筒DUAL SHOT alpha)以3~4 mL·s-1注入100 mL碘海醇对比剂,注射后20~30 s为动脉期,将主动脉腹腔干水平设置为感兴趣区,预设CT值150 HU,手动触发,延迟10 s进行扫描,60~70 s为静脉期,120~180 s为延迟期。将所得数据传至专业工作台,进行曲面及多平面重建,详细记录瘤周低密度带厚度、强化程度。

2 结果

2.1 不同病理学特征患者瘤周低密度带厚度、强化程度不同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浸润程度、癌症类型、是否远处转移胃癌患者瘤周低密度带厚度、强化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分化程度的增高,瘤周低密度带厚度、强化程度逐渐降低,随着淋巴结转移程度的加重,瘤周低密度带厚度、强化程度逐渐增高(P<0.05)。见表1。

表1 不同病理学特征患者瘤周低密度带厚度、强化程度比较

2.2 瘤周低密度带厚度、强化程度与其病理学特征关联性经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瘤周低密度带厚度、强化程度与分化程度呈负相关,与淋巴结转移程度呈正相关(P<0.05)。见表2。

表2 瘤周低密度带厚度、强化程度与其病理学特征关联性分析

3 讨论

胃癌早期无典型症状,发病较为隐匿,易被患者及家属忽视,多数患者初次诊断时已发展为进展期,错失最佳治疗时间,使患者生存时间明显缩短[5]。因此,为有效延长胃癌患者生存时间,除提倡早期诊断及治疗外,积极寻求进展期胃癌综合治疗亦是关键。明确胃癌术前分期是进行综合治疗的关键,术前准确评估分期,进而选择相应针对性治疗方案。

MSCT检查具有无创、操作简单等优势,通过增强扫描、薄层多平面重建病灶组织,可清晰显示病灶组织、血供特点情况等,还可反映胃壁黏膜、黏膜下层与肌层、浆膜层之间结构关系,利于评估病情[6]。本研究通过比较不同病理学特征胃癌患者MSCT征象发现,不同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浸润程度、癌症类型、是否远处转移胃癌患者瘤周低密度带厚度、强化程度无明显差别,随着分化程度的增高,瘤周低密度带厚度、强化程度逐渐降低,随着淋巴结转移程度的加重,瘤周低密度带厚度、强化程度逐渐增高,可见瘤周低密度带厚度、强化程度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程度有关。进一步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瘤周低密度带厚度、强化程度与分化程度呈负相关,与淋巴结转移程度呈正相关,由此说明瘤周低密度带厚度、强化程度越大,分化程度越低,淋巴结转移程度越高,通过MSCT征象可判断胃癌患者情况,有助于为临床实施针对性治疗提供参考。血管新生与肿瘤的生长、浸润、转移密切相关,研究指出MSCT检查强化程度与微血管密度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变大密切相关,通过MSCT检查强化程度可反映肿瘤血管生成情况,进而对肿瘤情况作出判断[7]。研究指出,瘤周水肿程度与血管内皮因子表达具有一定相关性[8]。本研究中同样发现瘤周低密度带厚度与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具有相关性,究其原因在于胃癌组织中血管内皮因子在促使血管生成同时,也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有利于瘤周淋巴液形成、积聚,促进肿瘤扩散,进而形成瘤周低密度带。由此进一步得出,瘤周低密度带厚度、强化程度不仅可反映肿瘤情况,还可作为肿瘤血管新生的评价指标。

综上所述,胃癌患者MSCT扫描瘤周低密度带厚度、强化程度与其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程度密切相关,瘤周低密度带厚度、强化程度越大,分化程度越低,淋巴结转移程度越高,通过MSCT征象可判断胃癌患者病情进展状况,有助于为临床实施针对性治疗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低密度病理学分化
低密度隔热炭/炭复合材料高效制备及性能研究
新型低密度Nb-Ti合金组织及性能研究
两次中美货币政策分化的比较及启示
分化型甲状腺癌切除术后多发骨转移一例
鲁政委:房地产同城市场初现分化
新兴市场货币:内部分化持续
低密度超音速减速器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建议与思考
低密度脂蛋白
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的病理学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