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脓性脑膜炎患儿治疗前后脑脊液检查结果分析

2021-07-06肖素萍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46期
关键词:氯化物检测值化脓性

肖素萍

(呼和浩特市第一人民医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 引言

化脓性脑膜炎是指因化脓性致病菌侵入颅内所诱发的脑膜炎症性病变,其常见临床症状为发热、呕吐、头痛等,部分患者还会出现癫痫、脑积水等并发症,具有一定致死率,且此病症多发病较急,病情发展较快,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因此面对体质较弱的婴幼儿和儿童而言,若出现疑似症状,则家属均需及时将其送至医院就医[1-2]。入院后,经常规实验室检查、脑脊液检查、MRI等影像学检查后,一旦确诊为化脓性脑膜炎,则医师需根据患儿病情及体质适当给予有针对性的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控制病情发展进程。则为进一步探究相关诊疗方式的临床疗效,本研究主要分析了化脓性脑膜炎患儿治疗前后的脑脊液检查结果,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48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患儿病情实施有针对性的临床诊疗,其中这48例患儿中女22例,男26例,年龄为6个月至13岁,平均(6.84±1.03)岁,病程3~13 d,平均(8.02±1.05)d。

纳入标准:(1)本研究中所有化脓性脑膜炎患儿,均符合《儿童化脓性脑膜炎药物治疗循证指南的系统评价》中诊断标准[3];(2)研究选择的所有患儿均在家属陪同及签字同意下参与,并经由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3)患儿白细胞、C反应蛋白等检测值显著上升。

排除标准:(1)患儿对本研究用药有严重过敏反应;(2)患儿合并有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

1.2 方法

1.2.1 治疗和检测方法

治疗方法:医师需根据患儿病情,适当给予一定的药物治疗,如青霉素、地塞米松、甘露醇、丙种球蛋白等,抗菌、抗炎、降颅内压、支持等方面的治疗,以控制患儿病情发展进程,改善其颅内病原微生物感染情况。上述药物一般1周/疗程,连续治疗2~3个疗程。

检测方法:用腰穿术采集患儿诊疗前、诊疗后这两个阶段的脑脊液样本,并送至检验科,针对白细胞、压力、总蛋白、葡萄糖、氯化物等指标进行检测,统计记录每位患儿诊疗前、诊疗后的检测值,并分析对比相关诊疗方式的临床疗效,根据检测结果适当调整诊疗方案。

1.2.2 观察指标

(1)统计分析检测结果,包括统计两组患儿脑脊液颜色正常无色、透明脑脊液无混浊、12~24h不凝固、葡萄糖、氯化物、总蛋白、细胞数、脑脊液压力这八项指标在诊疗前、诊疗后的检测情况,以分析对比相关诊疗方案对患儿脑脊液的改善情况。

(2)统计对比诊疗效果,其中显著是指诊疗后,患儿脑脊液内白细胞检测值显著下降,相关指标数据有显著改善,患儿颅内压也能下降至较正常范围内;一般是指诊疗后,患儿脑脊液内白细胞检测值有所下降,相关指标数据有所改善,患儿颅内压下降,但未下降至正常范围内;无效是指诊疗后,患儿脑脊液内白细胞检测值无明显下降,相关指标数据无明显改善,或是患儿颅内压无明显下降,甚至有上升趋势;死亡是指患儿因诊疗无效死亡,其心脏已停止跳动。总有效率=(显著+一般)/总例数×100%。

1.2.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t检验计量资料,使用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48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诊疗前后相关检测结果的对比

与诊疗前相比,诊疗后患儿脑脊液呈正常无色、无混浊、12~24h不凝固正常状态的人数更多,总蛋白、细胞数、脑脊液压力检测值更低,葡萄糖、氯化物检测值更高,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48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诊疗前后相关检测结果的对比[n(%),±s]

表1 48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诊疗前后相关检测结果的对比[n(%),±s]

时间 例数 颜色正常无色透明脑脊液无混浊12~24h不凝固葡萄糖(mmol/L)氯化物(mmol/L)总蛋白(g/L)细胞数(×106/L)脑脊液压力(kPa)诊疗前 48 3(6.25) 2(4.17) 6(12.50) 1.77±0.58 89.85±23.15 1.46±0.51 649.32±55.47 1.88±0.35诊疗后 48 27(56.25) 26(54.17) 30(62.50) 3.67±0.79 123.95±25.99 0.25±0.11 113.43±37.21 0.84±0.12 χ2/t 27.927 29.042 25.000 13.432 6.788 16.068 55.585 19.474 P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2.2 48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诊疗效果的对比

经诊疗后,诊疗效果为显著的患儿人数为30例,占比62.50%,诊疗效果无效的患儿人数6例,占比12.50%,死亡人数1例,占比2.08%,见表2。

表2 48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诊疗效果的对比(n, %)

3 讨论

化脓性脑膜炎是一种较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化脓性感染疾病,此病多发于婴幼儿和儿童,一般情况下,此病症主要是因病原微生物感染所致,如肺炎球菌、脑膜炎双球菌等,均会导致化脓性脑膜炎,同时不同部位的感染,如心、肺、颅骨等,致病细菌随血液循环,侵入蛛网膜下腔后,会在此处迅速、大量的繁殖,同样诱发化脓性脑膜炎[4-6]。

因此致病细菌感染是造成化脓性脑膜炎的主要因素,且不同部位的感染,均会增加化脓性脑膜炎发病风险,尤其是抵抗力、恢复力较差的婴幼儿、儿童,其患病几率更高,因此在日常生活中需重视对化脓性脑膜炎的防控。若患儿已患有化脓性脑膜炎,则医师需根据其具体病情,及病史、过敏史等基本资料,为患儿制定有针对性的诊疗计划,以控制其病情发展进程,改善发热等临床症状[7-8]。在本研究调查中,经48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诊疗前后的相关检测情况对比可知,在诊疗前,脑脊液呈正常无色、无混浊、12~24h不凝固正常状态的人数更少,这说明患儿机体正在遭受致病细菌的侵损,其血脑脊液屏障正在被破坏。则医师可根据相关检测结果制定诊疗方案,通过抗菌、抗炎等方面的治疗,达到消灭患儿脑脊液内致病菌,控制患儿病情的治疗目的。同时通过诊疗后相关检测可知,经有效诊疗后,患儿脑脊液呈正常无色、无混浊、12~24h不凝固正常状态的人数上升,总蛋白、细胞数、脑脊液压力检测值更低,葡萄糖、氯化物检测值更高,患儿病情得到控制。

综上所述,在诊疗前对化脓性脑膜炎患儿实施相应的临床检查,并根据检测结果及患儿体质制定有针对性的诊疗计划,能控制患儿病情发展进程,帮助患儿降低脑脊液内白细胞等指标检测值,确保患儿能获得及时有效的救治。

猜你喜欢

氯化物检测值化脓性
抗人T细胞兔免疫球蛋白对降钙素原的影响
单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行鼓膜成形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探究GLP-1受体激动剂对肥胖、超重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指标的影响效果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IL-6,IL-10的临床价值
地塞米松治疗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疗效及不良预后的观察
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肩关节化脓性感染的诊治一例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
稀土氯化物(镧、钇)在镀镍溶液中的应用
含盐废水资源化处理研究现状
氯化物排放标准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