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学结合环境下高职学生管理模式的创新

2021-06-29杨境艳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1年52期
关键词:工学结合学生管理高职院校

杨境艳

摘 要:高职院校一般会采用校内学习和企业合作两种学习方式,临近毕业的时候会安排学生参加与学校有合作关系的企业去实习,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工学结合的出现给传统高职教学的理念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高职院校必须从各方面入手,不断探索在工学结合环境下更好的加强对学生的管理。保证高校学生的人才质量,为国家培养未来的栋梁之材。

关键词:高职院校;工学结合;学生管理

工學结合是我国当前高校采用的最重要的教学方式,也是高职教育培养人才的重要方法。工学结合就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传统的高校教育只重视理论的学习,忽视了实践也同等重要。而工学结合恰好弥补了这一缺陷。在毕业前进入岗位实习,算是从学校进入社会的一个过度,提前适应社会。随着工学结合模式逐渐走入校园,很多学校和学生还不是很适应。而如何做好工学结合环境下对学生的管理工作,是学校管理部门和学生将要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就如何做好在工学结合环境下更好的对学生进行管理做了深入探讨。

1工学结合模式概述

所谓工学结合就是在学校进行学习的时候,既接受学校的理论知识教育,又接受校外的实践教育。在学生具有充分的理论知识情况下,去校外接受实习,巩固复习自己的理论知识,将理论运用于实践,进行更全面的学习。工学结合模式培养的是对社会有用的全能型人才,重要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提前帮助学生规划工作岗位,让学生提前适应社会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学习和职业发展。

2工学结合模式对高职学生管理的影响

2.1有利影响

(1)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职业道德

在工学结合的环境下,必须要学生的职业道德和所要签署的企业理念相一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道德理念。并且外出实习,能够让学生受到他们企业文化的熏陶,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信念感,这是传统教学方式学习不到的东西。

(2)提高教育管理的有效性

传统的学校注重学生的理论教育,往往对实践教育缺乏重视,导致教学效果不够理想,不利于教师下一步的教学。而工学结合则打破了这一缺点,使教学更加真实性,切入到企业里面去学习,亲自感触自己曾经学习的理论知识,将自己的曾经所学发挥出来,加深印象,从而变成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提高教育管理的有效性。并且进入企业学习,还可以获得一份属于自己的劳动报酬,增强了学生信念感,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3)提高学生的适应和竞争能力

学生在企业里面参加实习的时候,可以接触到除校园之外的其他人群,接触不同的人群,感受社会的气息,提前了解自己适合什么样的岗位,不至于到真正毕业的时候一脸迷茫。也可以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发挥学生的职业技能,提高自信心,为以后毕业参加工作提前打下基础。

2.2不利影响

(1)身份上的影响

近年来,高等学历的人群层出不穷,而未毕业的大学生往往都有优越感,眼高手低,参加实习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从梦想被打回现实。工学结合的方式是学习完直接参与实习,而企业中实习生的地位往往不被重视,薪资较低,会给大学生带来心灵上的落差,从而意志消沉。这种学生加职员的两重身份,会给他们带来无奈,不知该怎么去应对。

(2)管理制度上的影响

工学结合的管理模式也给教师带来了巨大工作。由于学校的学生过多,企业相对也比较多,这个时候一个老师就会带许多的学生,而老师并不了解企业的管理制度,对学生的实习情况也不了解,从而增加了管理难度。而学生从大学生活突然转变到社会,接触到的人群也变了,加上大学生的自控能力比较弱,容易受到各种人或事的诱导,给工学结合的管理增加了难度。

(3)环境影响

学校与企业的环境不一样,学生面对环境的突然转变,会有些许不适应。学校里和企业里的人所追求的价值观不同。在学校的时候,学生只管顺利完成学业,然后毕业;而在企业里,他们所追求的是薪资,是以自己为主的利益。企业强调团队之间的合作,同事之间的互帮互助。

3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学生管理的创新

3.1观念创新

工学结合的组织者是学校,学校要认识到顶岗实习在工学结合里的重要性,与合作的企业进行沟通,适当的调整学校里的教学内容和计划,确保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内容与实习的工作岗位相匹配。要把眼光放长远,多与企业沟通,保证自己的利益的同时也要确保学生的安全。工学结合的主要对象是学生,学生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就业观;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做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3.2制度创新

要实行工学结合模式学校就要具有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制度是一个组织或模式能否顺利进行的一个基础,任何一个事情没有制度都是不完美的。因此学校对于制度的创新,要充分的与企业进行沟通,建立有关实习的考核标准,也不能忽视日常的管理制度。可以让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每天写一篇工作日志,记录当天的所看所想。每月再写一篇月总结,记录这一个月在企业里面学到的什么。学校也要对其进行相应的激励,例如评优评先、奖学金等,以此来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

3.3组织创新

学校要与合作的企业成立一个专门的组织机构,专门对顶岗实习的学生进行管理。各自分工,明确责任。避免当出事的时候没有人站出来承担责任,同时也能保证学生实习的有序进行。比如在同一个企业实习的学生,可以选出一个小组长,学校和企业负责人不定期对他们进行抽查。此外,学校还应该针对顶岗实习的学生建立专门的班级群等,学生每天上传自己的位置信息,了解学生的工作状况和心理情况等,这样更加方便对学生的管理,也减轻了带队老师的负担。

3.4方法创新

学校要不断探索与工学结合相适应的管理模式,做好对学生的规划。学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为了以后更好的适应岗位。学校可以根据学习内容建设实训基地,让学生在学校提前感受,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3.5建立岗前培训

学生由于长期的在校园接受教育,对企业的工作流程和岗位信息并不了解。因此在学生参加顶岗实习前学校要对学生进行岗前培训。告诉学生为什么要实习、实习的意义事什么、实习的时间与实习期间学校对学生的要求是什么等等。届时企业里的负责人也到到场,为学生讲解企业里面的规章制度和对每一个岗位的要求。当然,最重要的一项是学生的安全教育。在实习期间,一定要求学生加强安全的教育,避免不必要的意外的发生。最后与学生签订协议书,明确各自的责任。

4结束语

本文分析了工学结合环境在高职学生管理模式下的影响和创新,并提出了五点策略。高职院校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从多个方面入手,不断地探讨与创新,转换教学理念,与时俱进,充分利用互联网,为学生积累资源,提高管理水平。建立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管理模式,成为管理的创新者和探索者。

参考文献

[1] 钟银贞 , 高维春 . 探究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 [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13(1):101-103.

[2] 纪义韬 . 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学生管理工作创新路径探索 [J].考试周刊 ,2016(58):142-143.

[3] 付成君 .“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学生管理创新略论 [J]. 好家长,2015(12):52-53.

猜你喜欢

工学结合学生管理高职院校
基于工学结合的《仓储岗位实训》学习成效评价体系探究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浅析“四进”制度对班级管理的意义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网络化问题研究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