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军队区域康复中心开展军事训练伤康复的疗效观察及模式探讨

2021-06-26王伟王宁鞠金涛

海军医学杂志 2021年3期
关键词:康复中心伤病员疗养

王伟,王宁,鞠金涛

近年来,随着我军部队训练标准的提高和训练强度的加大,军事训练伤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我军部队平时非战斗减员和影响战斗力提升的重要因素。严重的训练伤,如颅脑外伤、脊髓损伤、四肢骨折等往往导致官兵致残,丧失军事作业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1]。目前官兵发生训练伤后大多数是在医院进行相应临床治疗后直接返回部队进行休养,但由于部队医疗条件有限,伤病员无法得到全面、规范的康复治疗,从而影响了部队战斗力的恢复和提升。2019年4月,海军青岛特勤疗养中心被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批准为全军首批军队区域康复中心之一,自成立以来,军队区域康复中心加快转变职能定位,聚焦为兵为战打仗,针对战区范围内基层部队特别是海军作战部队军事训练伤高发的实际,与驻地军队医院联合建立训练伤官兵双向转诊通道,积极探索开展各类军事训练伤的康复治疗工作,有效促进了伤病员身体机能快速恢复,取得良好军事效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12月军队区域康复中心收治的军事训练伤官兵278例,年龄18~53岁,符合诊断标准《军事训练伤诊断标准及防治原则》[2]。现将基本情况分析如下:(1)对训练伤官兵年龄阶段进行分析,20岁及以下人员37名(13.31%),21~30岁人员174名(62.59%),31~40岁人员58名(20.86%),40岁以上人员9名(3.24%);(2)性别方面,男性260名,占93.53%,女性18名,占6.47%;(3)疾病构成方面,根据伤病员出院第一诊断进行疾病统计,疾病分类参照《军事训练伤诊断标准及防治原则》和国际疾病分类ICD-10标准。按照军事训练伤分类标准,骨关节损伤170例 (61.15%)、软组织损伤72例 (25.90%)、脏器及其他损伤36例(12.95%)。见表1。

表1 军事训练伤疾病构成[例(%)]

1.2 康复治疗及效果评价方式 军队区域康复中心充分发挥资源技术优势,针对不同病种的训练伤,综合运用运动疗法、作业治疗、物理治疗、传统康复治疗、水疗、高压氧治疗等多种治疗方法进行为期1个月的标准化康复训练。将先进的康复设施设备和诊疗技术率先应用于军队伤病员的康复治疗,对新入院的康复疗养员应用肌骨超声技术精准定位损伤组织,应用表面肌电技术检测损伤肌群功能,应用三维步态分析对步态功能异常患者进行量化评定。康复效果评估方面,应用Fugl-Meyer评定量表、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等专业化康复评定量表分别在入院时、住院中期和出院前进行初期、中期、末期康复评定,对康复效果进行评判。参考《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康复治愈标准为伤病官兵初中末期康复评定显示功能障碍持续改善,出院时达到临床治愈标准并且能够直接回归战位,无需后期康复治疗。康复好转标准为伤病官兵初中末期康复评定显示功能障碍持续改善,但出院时尚不能够直接回归战位仍需继续康复治疗。无效标准为初中末期康复评定显示功能障碍无明显改善。康复治疗有效率为[(治愈人数+好转人数)/住院总人数]×100%,治愈率为(治愈人数/住院总人数)×100%。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年龄阶段康复效果分析 应用康复评定量表对每名住院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康复评定并统计分析发现,278例军事训练伤病员康复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9.64%,其中治愈率为36.33%,好转率为63.31%。不同年龄组的康复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4.135,P>0.05)。见表2。

表2 不同年龄阶段训练伤病员康复效果分析(例)

2.2 不同病种康复效果分析 军事训练伤前5位病种分别是腰椎间盘突出症48例(17.27%)、四肢骨折47例(16.91%)、膝关节韧带损伤41例(14.75%)、半月板损伤33例 (11.87%),踝关节韧带损伤12例(4.32%)。前5位病种占全部训练伤康复病例的65.11%,总治愈率为43.09%。诊断有2种以上合并症的有57人,占全部训练伤病例的20.50%,其中膝关节韧带损伤合并半月板损伤共10例,占合并损伤病例的17.54%。不同病种之间的康复治愈率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常见软组织损伤如膝关节韧带损伤、半月板损伤、踝关节韧带损伤康复治愈率相对较高,分别达到63.41%、63.63%和66.67%,骨折类损伤疾病治愈率较低,为12.77%。见表3。

表3 前5位训练伤病种康复效果分析(例次)

3 讨论

海军青岛特勤疗养中心作为海军唯一的军队区域康复中心,通过与驻地军队医院共同理顺双向转诊机制流程,积极收治军队伤病员进行康复治疗,初步探索建立起一套分工协作、运行顺畅、疗治结合的军事训练伤康复诊疗新模式。通过实施双向转诊,实现了军队医院和军队区域康复中心的资源融合和优势互补,为军队伤病员打造了治疗-康复的无缝服务链条。通过对收治训练伤官兵的病种构成和康复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有利于加强康复治疗的针对性和指导性,科学选择康复治疗方法,提升康复技术水平,有效促进伤病官兵身体机能快速恢复。但是,在实践过程中,笔者也发现有几个问题需要在今后工作中予以关注和解决。

3.1 部队潜在康复需求还有待进一步挖掘 通过对海军部队军事训练伤发生率进行系统分析,近20年来海军部队军事训练伤合并发生率为27.2%,其中新兵的训练伤发生率为33.5%[3]。一项对海军某部新兵入伍实战化训练期间训练伤的研究发现,其训练伤发生率高达59.3%[4]。基层部队训练伤高发,但由于基层部队康复医疗条件有限,加之对军队康复疗养政策不了解,对训练伤后及时进行康复治疗的意义没有充分认识,使许多本应接受康复治疗的伤病员没有得到及时规范的治疗。本研究统计显示,系统化康复治疗对于军事训练伤恢复效果明显,治疗有效率达到99.64%,其中治愈率达到36.33%。由此可见,基层部队还有大量潜在康复需求尚未显现和挖掘,军队区域康复中心在维护官兵健康、保障战斗力生成方面还大有可为。

3.2 康复疗养模式还有待进一步优化 目前军队伤病员康复治疗主要采取计划式康复疗养模式,根据现行《军队疗养工作规定》,康复疗养时间每次不超过30 d,特勤人员不超过60 d[5]。但从目前军队区域康复中心收治病种来看,软组织损伤如膝踝关节韧带损伤、半月板损伤等病种尚可以在康复疗养周期内取得良好效果,但许多严重疾病如腰椎间盘突出症、骨折、跟腱断裂等病种,完全康复所需时间多在3个月以上,按照现行政策规定,伤病员无法1~2个月时间达到预期康复效果,出院后仍需继续康复治疗。建议按照不同病种原则合理设置康复疗养周期,可最大限度保证康复治疗效果,确保官兵出院后即能重返战位。

3.3 军事训练伤防治关口需要进一步前移 通过调查了解,大部分军事训练伤的发生是由于部队训练组织不科学和个人体适能水平不佳所引起[6]。因此,军事训练伤的防治,治是保证,防是关键,要减少部队军事训练伤的发生率,需要更加重视训练伤的预防,关口要向预防前移。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大训练伤防护知识的宣教和科学组训的实施,着眼训练伤的预防,结合官兵体适能评估,开展通用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指导,引导官兵科学施训,可有效降低军事训练伤的发生率。

猜你喜欢

康复中心伤病员疗养
无人机伤病员后送在未来灾害救援中的应用前景
某大型综合医疗救援船急救流程优化仿真研究
特勤文化疗养的现状及改进措施
脑瘫儿童学前融合教育支援模式的构建和研究
南昌市康复中心管理问题分析
惠爱医院
红色地都
论军队疗养院的疗养安全与管理对策
我军干部疗养工作的现状及其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