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8-2019年海军某医院军事训练伤门诊病例调查

2021-06-26刘蕾王萍陈艳明陈家成李东磊高鹏

海军医学杂志 2021年3期
关键词:舰艇官兵门诊

刘蕾,王萍,陈艳明,陈家成,李东磊,高鹏

军事训练伤是指军事训练直接导致参训人员组织器官功能障碍或病理改变,影响正常训练1 d以上者[1]。由于训练环境特殊、训练内容复杂,海军军事训练伤在类别、发生部位、致伤因素等方面均有自己的特点。为了解海军某舰艇部队军事训练伤发生规律和特点,笔者借助某舰艇部队体系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调查分析了2018-2019年度该院门诊收治的军事训练伤病例。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海军某医院2018-2019年门诊收治的军事训练伤3 002例为研究对象,均为男性,年龄18~49岁,平均23.6岁。

1.2 方法 通过该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获取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所有因军事训练伤就诊的患者资料。军事训练伤的诊断参照《军事训练伤诊断标准与防治原则》,依据伤史采集、专科体检、辅助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按照ICD-10对疾病名称进行综合判断,再按伤病种类、受伤部位、致伤科目进行统计及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两个样本率和构成比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军事训练伤总体就诊情况 2018-2019年门诊共收治军事训练伤3 002例,占军人门诊就诊总例数18.39%(3 002/16 323),其中,2018年1 629例,占该年度军人门诊总例数19.29%(1 629/8 446),2019年1 373例,占该年度军人门诊总例数17.44%(1 373/7 877)。与2018年相比,2019年军事训练伤发生率明显下降(χ2=9.362,P<0.01)。

2.2 军事训练伤类别 2008-2019年该医院就诊军事训练伤类别及其构成比见表1。其中,软组织损伤最多,其次是骨与关节损伤。从单病种看,居前5位的依次为关节扭伤、擦伤、肌纤维组织炎、暴力所致骨折、腱炎及腱鞘炎,共计训练伤总数的56.96%。

表1 2018-2019年海军某医院门诊就诊军事训练伤损伤类别统计结果

2.3 军事训练伤发生部位 2018-2019年该医院就诊军事训练伤损伤部位统计结果见表2。军事训练伤全身各部位均可发生,下肢最多,其次为上肢。从具体损伤部位来看,排在前5位的依次为膝关节、踝关节和足、小腿、肩关节、腕关节和手。

表2 2018-2019年海军某医院门诊就诊军事训练伤损伤部位统计结果

2.4 军事训练伤发生时间 全年均有发生。2018、2019年度各月份训练伤就诊情况如图1所示。2年均出现3次高峰,且时间一致,分别在4月、9月和11月。2018年3次高峰训练伤占当月军人门诊比例分别为28.77%、21.92%和19.44%。2019年分别为25.79%、19.01%和17.59%。每年12月份训练伤最少,2018年占当月军人门诊13.87%,2019年占10.34%。

注:A为军事训练伤每月就诊人数统计图,B为军事训练伤占当月军人门诊百分比统计图图1 2018-2019年海军某医院军事训练伤门诊就诊统计图

2.6 致伤科目分布 见表3。陆勤官兵军事训练伤致伤科目构成与海勤官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6.500,P<0.001)。导致陆勤官兵训练伤的科目依次是体能训练、战术训练、执行任务、专业训练和装备保养。导致海勤官兵训练伤的科目依次是体能训练、专业训练、执行任务、战术训练和装备保养。陆勤官兵体能训练所致损伤明显高于海勤官兵(χ2=136.117,P<0.001),专业训练、装备保养和执行任务所致损伤明显低于海勤官兵(χ2=89.768,P<0.001;χ2=54.404,P<0.001;χ2=11.842,P<0.01),战术训练所致损伤与海勤官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00,P>0.05)。

表3 海军某医院2018-2019年门诊就诊军事训练伤致伤科目统计[例(%)]

3 讨论

军事训练是生成和发展部队战斗力的根本途径,是实现新形势下强军目标的核心手段。随着军事训练科目和内容的不断更新和调整,训练强度和难度逐渐加大,军事训练伤已成为影响部队战斗力的重要问题。通过调查,笔者发现海军舰艇部队官兵所患军事训练伤在类别、发生部位、致伤因素等方面均有自己的特点。

本调查结果显示,在2018-2019年就诊的军人中,军事训练伤占18.39%,低于马学华等[2]报道的2010-2012年军事训练伤门诊占比率23.1%和王新伟等[3]报道的海军水面舰艇部队军事训练伤发生率47.2%。考虑与被调查的人员类别和统计方式不同有关,笔者统计的是门诊收治的海军某舰艇部队军事训练伤患者占同期军人门诊总就诊人数的百分比,马学华等统计的不单是海军舰艇部队,还包括其他军种或部队,王新伟等则是通过问卷调查进行统计。本调查结果同时显示海勤官兵军事训练伤发生率低于陆勤官兵,原因可能是海勤官兵出海训练多,受条件限制,出海期间主要以强度低、时间短的体能训练和专业技术训练为主,强度大的体能训练及战术训练较少,而训练伤的发生与训练内容、强度、时间密切相关[4]。训练科目占时的不同,也造成了陆勤官兵和海勤官兵致伤科目构成比不同,陆勤体能训练所致损伤高于海勤,专业训练所致损伤低于海勤。同时,本调查还显示2019年军事训练伤就诊率低于2018年,这可能与军队不断贯彻科学施训及普及训练伤防护知识有关。

与其他军兵种[5-7]相比,海军舰艇部队官兵关节扭伤、擦伤、挫伤、肌纤维组织炎、腱炎及腱鞘炎相对较多。除了跑步、负重、仰卧起坐、俯卧撑等常规体能训练外,舰艇部队官兵还需进行跳跃、攀爬、投掷等训练,而这些动作都得依靠四肢关节来完成,当关节韧带强度弱于运动受力时,便容易发生扭伤;迅速转身、快速启动、急停等动作时关节受到强大冲击,尤其当体力、耐力不足或协同动作不到位时,关节受伤概率加大。舰艇空间狭小且以金属结构为主,战术训练及装备保养时身体易与舱门、管道等发生碰撞,导致擦伤或挫伤;打绳结、撇缆、损管等专业训练时,粗糙的缆绳、破损的管道及水流的巨大压力也易导致皮肤擦伤和软组织挫伤。同时,舰艇受风浪影响产生的颠簸、晃动易造成官兵头晕、注意力分散、平衡丧失,从而导致姿势不正确,诱发关节扭伤、擦伤和挫伤。除了急性损伤外,长期的战备、训练、涉水及潮湿的环境,加剧了关节、肌肉、肌腱、韧带的劳损和退变,导致关节炎、肌纤维组织炎、腱炎及腱鞘炎等慢性损伤。

从训练伤发生部位来看,四肢尤其是下肢损伤高发,这与国内外报告[8-9]一致。军事训练是全身性练习,但下肢的训练项目要远远多于上肢和躯干。中长跑、超越障碍、武装泅渡、搏击攀爬、器械训练,四肢尤其是双下肢高强度持续活动;行走、跑步、跳跃、跨越、扭转、下蹲,下肢承受负荷可达体质量的2.75~10倍[10],特别是某些体质量超标的官兵,极易发生下肢损伤[3,11]。此外,舰艇部队军事训练多在坚硬的甲板、登乘梯和地面上进行,应力长期作用于下肢,也增加了下肢受伤机会。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2018-2019年训练伤就诊出现3次高峰,分别是4月、9月和11月。4月天气转暖,军事训练内容、强度、频次增加,集训、外训、演习、演练增多;9月,新兵入营集训,自我保护意识不强、防护经验不足、对训练科目陌生、体能和身体协调性较差;11月体能、战术、专业技术考核密集,加训、加练增多,这些原因均可导致训练伤高发。12月,部队处于军事训练休整期,训练伤达低谷。

军事训练伤的发生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既与训练科目、强度有关,也与训练环境、训练管理及官兵的身心素质有关[12]。对舰艇部队官兵训练伤的防控,既应严格遵守《部队共同科目军事训练伤防控指南》和《军事训练健康保护规定》,注重科学组训、落实循环训练、强调热身放松、重视健康教育、规范现场救治,又应根据舰艇部队军事训练伤发生规律和特点,对不同季节、阶段、科目和人群制定不同的训练计划,实施层次化训练体系。如对海勤官兵,加强出海前的体能训练、抗摇摆训练和热习服锻炼,加强停靠码头、抛锚、雾湿天气和夜间的岗位训练;对耐力较差的陆勤官兵在正式军事训练开始前和基础训练阶段进行针对性耐力训练等。

随着舰艇部队军事任务逐渐增多,军事训练伤对战斗力的影响日益凸显。迫切需要对舰艇部队官兵军事训练伤发生特点、危险因素和干预措施等进行深入研究。由于本调查局限于单片区,结果仅能反映该片区军事训练伤的基本特征,其适用性尚需在其他片区进行检验和完善。

猜你喜欢

舰艇官兵门诊
海战中的蒙面杀手——隐形舰艇
门诊支付之变
2021年10月3日,美、英、日海军舰艇在菲律宾海进行多航母打击群作战演习
海军舰艇前往演戏海域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
汉字小门诊系列(九)
汉字小门诊系列(八)
朝鲜官兵高呼“捍卫金正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