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孔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分析

2021-06-24凌协安彭彬万军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11期
关键词:肺段肋间单孔

凌协安 彭彬 万军

肺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之一,其发病率较高[1]。通过相关研究[2]发现,非小细胞肺癌是肺癌的一种,很多患者在发病后会表现出一系列的临床症状,所以需要给予患者科学的治疗。通过手术切除能够有效清除患者病变组织,可提高治疗效果。手术以采用常规手术与单孔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两种方式,相比之下,后者在患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更高,能够满足患者治疗需求。本文选取200 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单孔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 年1 月~2020 年1 月收治的200 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 例。实验组男41 例,女59 例;平均年龄(53.32±3.21)岁。对照组男58 例,女42 例,平均年龄(54.21±3.35)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签署同意书。

1.2方法

1.2.1对照组 采用常规手术治疗,具体操作:给予患者插管麻醉用药,帮助患者完善麻醉用药指导方案,待患者进入到麻醉状态后进行手术切除治疗。在腋中线第7 肋间或者第8 肋间做观察孔,在腋前线线第4 肋间或者5 肋间做操作孔。通过观察分析,切除癌变组织,对癌变切除后的病灶进行消毒处置,术后给予患者抗感染治疗指导。

1.2.2实验组 采用单孔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具体操作:对患者腋前线第5 肋间处作3~4 cm切口。对于肺动脉、支气管、肺静脉平面处理中以切割闭合器(Endo-GIA)进行处理。切除病灶后,对肺门淋巴结进行冰冻病理分析。同时对段间淋巴结病灶部位进行切除处理,做好病灶的采样和分析,完善术后止血处理,冲洗胸腔,关胸。术后给予患者抗生素用药指导,并且做好术后置管引流,提高患者术后预后管理能力[3]。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临床疗效,疗效判定标准:完全有效:治疗后肿瘤恶化程度得到控制;部分有效:治疗后肿瘤恶化情况有所控制,恶化面积显著减少;病情稳定:患者治疗后其相关症状得到改善,各项指标控制效果较好;进展:治疗后相关指标改善不明显[4]。总有效率=(完全有效+部分有效+病情稳定)/总例数×100%。②并发症发生率,包括肺不张、肺部感染、肺漏气。③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天数和住院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n(%)]

2.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2.3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对比 实验组手术时间、引流天数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对比()

表3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对比()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3 讨论

非小细胞肺癌是一种发病率相对较高的呼吸系统肿瘤疾病,很多患者在发病后会出现胸闷、气促、呼吸困难等症状,也有患者在发病后会出现胸部胀痛、咳血及发热等症状[5]。导致非小细胞肺癌的常见病因包括:①吸烟:吸烟是肺癌的主要因素。烟草中有3000 多种化学物质,具有很强的致癌活性。多链芳烃和亚硝胺可通过多种机制引起支气管上皮细胞DNA损伤,从而激活癌基因(如Ras 基因)和抑癌基因(如p53、FHIT 基因等)被灭活,然后细胞被转化,最终癌变[6];②职业与环境接触:肺癌是一种重要的职业癌症。据估计,大约10%的肺癌患者有环境和职业暴露史;③电离辐射:肺是对辐射敏感的器官。在日本原子弹爆炸的幸存者中,肺癌人数显著增加;④过去的慢性肺部感染:如肺结核、支气管扩张患者,在慢性感染过程中支气管上皮可能转化为鳞状上皮,导致癌变,但很少见;⑤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可能在易受环境致癌物影响的人和(或)个体中起重要作用。

目前临床上对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越来越重视。通过相关分析发现,以手术治疗作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能够有效控制癌变速度,对患者治疗质量有重要指导意义。所以对患者制定手术治疗方案,确保患者治疗质量,为患者病情控制奠定基础,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指导能力[7,8]。单孔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是当前临床发展中对肺癌患者治疗中常用的治疗方式之一[9],该术式实施过程中具有很多优势,具体包括:①创伤小:单孔胸腔镜微创手术只需一个2 cm 长小切口即可完成手术,且无需撑开肋间,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手术创伤,胸腔镜手术后当天患者即可下床活动;②术后疼痛轻:单孔胸腔镜手术创伤小,无需撑开肋间,术后疼痛明显减轻;③缩短胸管放置时间和住院时间:单孔胸腔镜手术患者在术后3 d就可出院,降低了住院费用;④对肺功能影响小:单孔胸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相比很大程度上保留了胸廓的完整性和患者的呼吸功能,因此患者术后肺功能情况和活动能力均优于常规开胸手术患者。

本次研究中,针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给予单孔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结果显示,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手术时间、引流天数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针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给予其单孔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效果显著,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患者恢复时间短,可在治疗中推广该手术方案。

猜你喜欢

肺段肋间单孔
ICG荧光成像技术在VATS肺段切除术中的应用
肋间神经前皮支联合肋间臂支阻滞对乳腺癌术后镇痛效果分析
胸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后肋间痛的研究进展
肺段切除术和肺楔形切除术治疗直径≤2 cm的外周性肺腺癌围手术期效果分析
别把肋间神经痛误作心绞痛
微创三孔法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治疗肺部毛玻璃结节患者的疗效分析
肺 段 切 除 术 治 疗 肺 癌 的 研 究 进 展
单孔腹腔镜手术后脐窝创面的简单缝合术
经耻骨联合上单孔腹腔镜行直乙交界癌手术的应用效果分析
单孔腹腔镜与多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卵巢囊肿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