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生物检验质量因素与病原菌耐药性研究

2021-06-24代良纯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11期
关键词:耐药性病原菌抗菌

代良纯

临床上对感染性疾病进行诊断时,常采用微生物检验方法,由于其具有检验结果较为准确、操作简单等特点,故而被广泛应用在临床检验中[1]。但是由于病原菌的种类较多,且检验过程较为复杂等因素的影响,容易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进而对患者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造成影响。为了分析影响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因素以及病原菌的耐药情况,对本院在2019 年1 月~2020 年1 月收治的300 例患者的检验标本进行研究,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在2019 年1 月~2020 年1 月收治的300 例进行微生物检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68 例,女132 例;年龄最大75 岁,年龄最小20 岁,平均年龄(41.8±6.3)岁。纳入标准:①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②患者均知晓本次研究内容,自愿加入到研究中;③所有标本均来自不同患者。排除标准:①临床资料不完整者;②恶性肿瘤者;③妊娠期、哺乳期妇女。

1.2方法 采集患者的检验标本进行微生物检验,分析可能对微生物检查质量造成影响的因素;对病原菌耐药性进行药敏实验,选取自动检定仪,在无菌环境下对病原体实施分离与鉴定,之后结合病原菌的种属进行分析[2]。

1.3观察指标 分析微生物检验准确率、影响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因素、病原菌分布情况与常见病原菌的抗菌药物耐药性。采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结合仪器相关说明书进行规范化检验,通过分析前期所记录的检验结果,分析微生物检验中血常规、尿常规、脑脊液与蛋白各项指标准确率。

2 结果

2.1微生物检验准确率 300 份检验标本中,血标本86 份,其中69 份标本微生物检验结果准确,17 份标本微生物检验结果出现偏差,准确率为80.2%;尿标本85 份,其中74 份标本微生物检验结果准确,11 份标本微生物检验结果出现偏差,准确率为87.1%;脑脊液标本38 份,其中32 份标本微生物检验结果准确,6 份标本微生物检验结果出现偏差,准确率为84.2%;病原菌标本44 份,其中31 份标本微生物检验结果准确,13 份标本微生物检验结果出现偏差,准确率为70.5%;蛋白分泌物标本33 份,其中26 份标本微生物检验结果准确,7 份标本微生物检验结果出现偏差,准确率为78.8%;其他标本14 份,其中10 份标本微生物检验结果准确,4 份标本微生物检验结果出现偏差,准确率为71.4%。在微生物检验中,准确率最高的为尿常规,其次为脑脊液、血、蛋白分泌物,准确率最低的是病原菌。

2.2影响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因素 58 份出现偏差的检查标本中,影响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因素包括检验人员专业水平、患者自身因素、检验标本留取时间以及检验仪器失准。见表1。

表1 58 份影响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因素(份,%)

2.3标本中病原菌的分布情况 300 份检验标本中,分离出的革兰阴性菌最多(156 株),其次分别为革兰阳性菌(120 株)与真菌(24 株)。见表2。

表2 标本中病原菌的分布情况(株,%)

2.4常见病原菌的抗菌药物耐药性 肺炎克雷伯菌与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呋辛、阿莫西林、头孢噻吩、哌拉西林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较高;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红霉素、青霉素与头孢噻吩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较高。见表3。

表3 常见病原菌的抗菌药物耐药性[株(%)]

3 讨论

病原菌感染类疾病一直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临床上逐渐加大了对于各种病原菌的研究力度,出现了许多抗菌类药物,使得传染性疾病的治疗效果得到有效提高,且感染死亡率得到一定控制[3-5]。目前,在临床上诊治感染性疾病患者时,主要采取微生物检验作为辅助诊断工具,根据检验结果为患者应用抗生素药物,可在短时间内使得患者临床症状得到缓解,进而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虽然微生物检验能够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但是在检验患者标本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检验结果发生偏差,从而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为了使抗生素用药具备合理性与科学性,应当分析对微生物检验质量造成影响的因素,充分了解致病菌或病原菌对抗菌类药物的耐药情况,才能够对患者应用合理抗生素药物进行治疗。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微生物检验中,准确率最高的为尿标本(87.1%),其次为脑脊液标本(84.2%)、血标本(80.2%)、蛋白分泌物标本(78.8%),准确率最低的是病原菌标本(70.5%)。58 份出现偏差的检查标本中,影响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因素包括检验人员专业水平、患者自身因素、检验标本留取时间以及检验仪器失准。通过分析检验结果可知,导致检验结果发生偏差的原因主要包括标本采集与质控不规范、检验人员专业水平较差以及检验方法不规范等。因此检验科应当定期展开培训,不断提高检验人员自身专业水平与综合能力,完善考核制度,提高检验人员专业素质,确保各个检验环节均按照相关规范进行操作;为了确保检查结果具备更高准确性,还应当定期维护检验仪器,规范使用仪器与储存仪器;对于不合格或过期产品,应及时进行清除;对患者生理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其是否存在对检测结果造成影响的因素,以此来确保检验标本的质量;在留样与送样过程中,应当及时将标本送至检验科进行检验,避免由于时间因素对标本结果造成影响。

细菌耐药性属于全球性问题之一,一旦病原菌对抗菌类药物产生耐药性,则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抗生素药物的治疗效果。故而应当严格规范对于抗生素药物的使用,以此来降低病原菌的耐药性。本次研究结果显示,300 份检验标本中,分离出的革兰阴性菌最多(156 株),其次分别为革兰阳性菌(120 株)与真菌(24 株)。肺炎克雷伯菌与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呋辛、阿莫西林、头孢噻吩、哌拉西林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较高;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红霉素、青霉素与头孢噻吩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较高。由此可知,不同病原菌或致病菌对于不同的抗菌类药物耐药性存在较大差异,故而,临床上在治疗感染性疾病时,应当客观评估患者病情,结合微生物检验结果,合理应用抗生素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

综上所述,影响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因素较多,其中标本因素与人员因素的影响最大;而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且病原菌对于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是不同的,需要尽早对病原菌耐药性进行分析,从而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耐药性病原菌抗菌
什么是抗菌药物?
杧果采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力研究
不孕不育女性支原体感染情况及耐药性分析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159株淋球菌对7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实验研究
竹纤维织物抗菌研究进展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菌调查与预防浅谈
植物免疫系统“合作”御敌
WHO:HIV耐药性危机升级,普及耐药性检测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