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老年人社会支持对孤独感的影响

2021-06-23卢春丽,卢永兰

关键词:孤独感主观幸福感社会支持

卢春丽,卢永兰

[摘要]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希望感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和孤独感量表对485名城市老年人进行调查,了解城市老年人社会支持对孤独感的影响,以及希望感和主观幸福感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城市老年人社会支持、希望感、主观幸福感以及孤独感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社会支持不仅能直接影响孤独感,还能通过希望感和主观幸福感的单独中介作用以及链式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孤独感。因此,优化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系统,提升希望水平和主观幸福感能有效缓解老年人孤独感。

[关键词]城市老年人;社会支持;希望感;主观幸福感;孤独感

[中图分类号]G442[文献标志码]A

一、引言

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的持续增长,中国也在迅速成为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由于身体衰退、失去朋友或亲人、生活的变化和过渡(如退休或到晚年),老年人极易产生孤独感。唐山的一些研究显示,7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中等以上孤独的占68.9%。[1]139日本65岁及以上的社区老年人中21.8%的老年人感受到孤独,而且孤独体验越来越明显。[2]356孤独感是指由于一个人现有的亲密关系、人际交往活动无法达到所期望的水平时体验到的不愉悦感受,是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对于老年人来说,孤独感可能对生活质量有更深远的影响,甚至增加患精神疾病的风险。研究表明,孤独是抑郁症状的一个特定风险因素,孤独程度越高,表现出更多的抑郁症状[3]1034、更高的死亡率。[4]223孤独感对老年人的影响等同于吸烟和肥胖等的影响。[5]228当前关于孤独感的研究中,在对象上集中于大学生和老年人,在地域上研究农村的老年人多,城市老年人的较少;在内容上关于孤独感作用的研究较多,影响机制的研究较少。因此,很有必要研究城市老年人孤独感,充分挖掘影响城市老年人孤独感的心理学因素,為相关部门统筹制定老年人孤独感的应对策略提供基础支撑。

研究发现,孤独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来自共同生活的孩子、配偶以及邻居朋友等的支持对于减少老年人的孤独感很重要。[6]1119家庭和其他社会支持系统如朋友和邻居是老年人重要且稳定的支持来源。因此,对老年人来说,他们对孤独的防御可能来自于社会支持。互动主义理论认为,孤独是对缺乏满意的社交网络而产生的一种消极情感体验,而社会支持能填补社交网络和社交需求之间的差距,从而减轻孤独感。[7]1155不同情境下的社会支持研究表明,社会支持和孤独感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社会支持水平较高的个体孤独体验较低。[8]1080国内研究也表明,老年人社会支持和孤独感呈显著负相关,老年人得到的社会支持越多,孤独感水平越低,社会支持能显著负向预测老年人孤独感。[9]40

社会支持除了直接影响老年人孤独感外还有其他影响途径吗?有研究指出,希望感是社会支持影响老年人孤独感的重要中介变量。[7]1155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广泛发展,希望感作为其中一项重要的积极心理品质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希望是一种积极的动机状态和认知特征。[10]250国外研究显示,希望感能改善个体的生活满意度,使个体获得更高的幸福感[11]1166;能舒缓负性事件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对个体的心理健康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12]1765国内的研究也显示,个体的希望水平和社会支持、孤独感有着密切的关系,老年人社会支持和希望感呈显著正相关,社会支持能显著正向预测个体的希望感,希望感和孤独感呈显著负相关[7]1155[13]14。由此提出:

假设一:城市老年人希望感在社会支持和孤独感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主观幸福感是个体对生活的满意程度以及对自身积极消极情绪状况的总体评价[14]161,也是积极心理学领域的一个核心概念。研究发现,老年人孤独感水平的下降有助于促进主观幸福感的增强[15]193,孤独感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16]231当前研究多数以孤独感作为自变量或中介变量,主观幸福感作为因变量进行研究。总体来看,研究探讨的更多的是孤独感的作用和后果,对于孤独感的影响因素方面研究得较少。目标理论的观点认为,主观幸福感主要产生于个体的需求得到满足。[17]21孤独感需要理论认为,个体的社交和情感需要如果得到满足,则不易产生孤独感。因此,当个体的需要得到满足时,主观幸福感上升,孤独感水平则下降。还有研究显示,高社会支持水平的个体主观幸福体验也更强,社会支持能正向预测主观幸福感。[18]169[19]232由此

提出:

假设二:城市老年人社会支持还

能通过主观幸福感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孤独感。

关于老年人孤独感的影响因素中,研究较多的是外界环境以及老年人自身人口学因素的影响,少数研究社会支持、生活态度、情感反应以及衰弱与抑郁等的影响。总体而言,当前的研究较少从积极心理学角度去探讨老年人孤独感的影响因素。

积极心理学的观点认为,提升老年人积极心理品质如希望感、主观幸福感等,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消极心理品质带来的不良影响,老年人希望水平越高,主观幸福感越强,就越少体验到孤独感。社会支持的主效应模型认为,较高水平的社会支持能保持个体良好的身心状态,增加社会支持,个体的心理健康就能得到改善。社会支持对个体的希望感有积极的正向预测作用。[7]1156希望品质是调节个体情绪和生活满意的重要心理品质,研究发现,高希望水平的个体主观幸福感体验更强[20]112,主观幸福感与孤独感呈显著负相关[21]332[22]26。综上所述,城市老年人希望感和主观幸福感可能在社会支持和孤独感间起链式中介作用。由此提出:

假设三:城市老年人社会支持还能通过希望感和主观幸福感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孤独感。链式中介作用的假设模型如图1。

二、研究工具和研究对象

(一)领悟社会支持量表

采用Zimet等人编制的《领悟社会支持量表》。量表共12个条目,包括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和其他支持共3个维度,每个维度各包含4个项目,计分方式按从1到7的七点计分,总分范围从12到84,量表分数越高代表个体感受到更高水平的社会支持。[23]105本研究中,量表的Cronbach'salpha系数为0.87。

(二)成人希望特质量表

采用陈灿锐等人修订的《成人希望特质量表》。[24]535量表共12個题项,包含动力思维和路径思维两个维度,计分方式按4点计分。得分越高代表个体的希望感越强。研究中,量表的Cronbach'salpha系数为0.74,两个分量表的Cronbach'salpha系数分别为0.70和0.71。

(三)主观幸福感量表

来源于严标宾等对Diener等人开发的《主观幸福感量表》进行修订后的版本,[25]24用来衡量人们对生活的认知评价和情感体验。该量表共有总体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等4个分量表。总体主观幸福感量表有5个题项,按9级计分。生活满意度量表有5个题项,按7级计分。积极情感量表有6个题项,消极情感量表有8个题项,均按9级计分,得分越高表示主观幸福感体验越强、生活满意度越高、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水平越高。本研究中,各分量表的Cronbach'salpha系数分别为:总体主观幸福感0.774、生活满意度0.811、积极情感0.866、消极情感0.832。

(四)孤独感量表

采用Russell等人编制的UCLA孤独感量表中文版。量表共20个项目,衡量个体孤独感水平,计分方式按1-4的4级计分。得分越高表示个体孤独感越强。[26]478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alpha系数为0.78。本次调查对象是福建省龙岩市老年人。2019年9-11月,通过自愿参与调查的方式在龙岩市老干局、老年大学、老年人活动中心、公园和广场等老年人群体较为集中的场所发放问卷。共发放515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485份,有效率97%。城市老年人人口学信息统计见表1。

三、研究结果

(一)不同社会支持水平的城市老年人希望感、主观幸福感与孤独感水平差异比较

为考察不同社会支持水平老年人的希望感、主观幸福感与孤独感的差异,将老年人样本中的社会支持水平进行高低分组。高于社会支持总均分的老年人为“高社会支持水平组”,低于社会支持总均分的老年人为“低社会支持水平组”。采用均值差异检验的方法比较高低社会支持水平的城市老年人在希望感总分、主观幸福感总分和孤独感总分上的差异,结果见表2。表2 的结果显示,高社会支持水平的老年人希望感总分显著高于低社会支持水平的老年人(P<0.001),主观幸福感总分也显著高于低社会支持水平的老年人(P<0.001),孤独感总分显著低于低社会支持水平组的老年人(P<0.001)。说明老年人社会支持水平越高,希望感水平越高,主观幸福感越强,孤独感体验越少。

(二)城市老年人社会支持、希望感、主观幸福感与孤独感的相关分析

表3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城市老年人社会支持与孤独感呈显著负相关(P<0.001),社会支持与希望感呈显著正相关(P<0.001),希望感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P<0.001),主观幸福感与孤独感呈显著负相关(P<0.001),希望感与孤独感呈显著负相关(P<0.001),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P<0.001)。

(三)希望感和主观幸福感的中介效应分析

为进一步探讨城市老年人希望感与主观幸福感在社会支持与孤独感之间的中介效应,研究采用SPSS21.0中的宏程序Process插件进行希望感和主观幸福感的中介效应检验。结果如图2,从图2的数据可以看出,社会支持不仅可以直接影响城市老年人孤独感,还能通过希望感和主观幸福感的单独中介效应间接影响孤独感;希望感和主观幸福感的链式中介效应也存在。总的中介效应由三条中介路径产生的中介效应组成,其中:a1b1为中介路径社会支持→希望感→孤独感形成的中介效应值,效应值为0.65×(-0.27)=-0.176;a2b2为中介路径社会支持→主观幸福感→孤独感形成的中介效应值,效应值为0.34×(-0.59)=-0.201;a1db2为链式中介路径社会支持→希望感→主观幸福感→孤独感形成的中介效应值,效应值为0.65×0.36×(-0.59)=-0.138。三个中介效应总和为(-0.176)+(-0.201)+(-0.138)=-0.515,总效应值为(-0.515)+(-0.31)=-0.825,总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值为62.42%,三个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值分别为:21.33%,24.36%,16.73%。

a1、c'分别为社会支持单独预测希望感和孤独感的回归系数; a2、d分别为社会支持和希望感共同预测主观幸福感的回归系数;c'、b1、b2分别为社会支持、希望感和主观幸福感共同预测孤独感的回归系数。

采用偏差校正的非参数百分位Bootstrap法检验希望感和主观幸福感的链式中介效应,设置1 000次有放回的重复取样和95%的置信区间,若95%置信区间中不包括0,则表明中介效应显著。表4的结果显示,三个间接效应的95%置信区间均不含0,因此,三个间接效应均达到显著水平。城市老年人社会支持除了直接影响孤独感,还能通过希望感和主观幸福感的链式中介效应间接影响孤独感。

四、讨论

(一)城市老年人社会支持和孤独感的关系分析

城市老年人社会支持能显著负向影响孤独感。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7]1155,刷新了人们对社会支持重要性的认识。中国有句谚语:在家靠家人,出外靠朋友,社会支持能保护老年人免受孤独,也是各种关系中非常有价值的资源。老年人得到的社会支持越多,就越感受不到孤独,越善于应对孤独。社会支持水平越高的老年人能积极寻求社会支持,建立和谐亲密的人际关系,降低孤独感。相反,老年人缺少社会支持,或者感知、利用社会支持的能力不足时,遇到应激性事件时可能会感到孤立无助,不知所措,就容易感受到孤独。独自生活是孤独的一个潜在的风险。[8]909因此,对老年人孤独感进行心理疏导和干预,可以多关注来自社会的支持(如邻居、朋友和其他人的支持),能帮助老年人抵御孤独。

(二)希望感和主观幸福感的中介效应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城市老年人社会支持能通过希望感和主观幸福感的单独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孤独感。一方面,城市老年人社会支持通过希望感的单独中介作用影响孤独感。相对于低社会支持水平的老年人而言,高社会支持水平的老年人个体更能产生对老年生活的积极希望。希望感是一种积极的认知集合,能增强个体活力,帮助个体积极应对压力事件。[11]255因此,高希望水平的老年人,对孤独的认知更为积极合理,更容易接受年龄增长带来的多方面的困扰(如孤独),也更愿意通过各种努力改善孤独。老年人希望水平越高,克服孤独的信心也越强,就越能积极主动参与老年人的社交活动以及有益身心健康的娱乐活动,孤独感水平也就越低。

另一方面,城市老年人社会支持能通过主观幸福感的单独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孤独感。这个可以用Ross的观点来解释。Ross认为,个体接受社会支持的过程可以看作是利用社会资源满足其需要的过程[27]17,个体的社交需要得到满足,就能产生积极情绪体验,提升主观幸福感。社会支持是应对压力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资源,当个体面对压力时(比如孤独感来临时),较好的社会支持可以为老人提供较多的物质或情感帮助,提高老人的主观幸福感。这一结果也支持了社会支持的主效应模型。社會支持水平较高的老年人在社交互动中可以获得与他人的亲密关系,提升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城市老年人获得越多的社会支持,相应地越能增强对自身的积极肯定,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就越大,进而感受到的生活就越快乐,因此主观幸福感就越强。随着主观幸福感水平的提升,老年人积极情绪体验和对生活的满意度也更高,预期的社交需要更容易得到满足,并能充分利用来自于家人、朋友、及其他各种社会支持,诱发更多的积极情感体验,从而更不容易产生孤独感。

(三)希望感和主观幸福感的链式中介效应分析

首先,城市老年人希望感能显著正向预测主观幸福感,这一点符合Snyder 的希望理论,即情绪状态是希望过程的副产品[28]745,希望可以提高个体对自身主观幸福和生活满意度的感知。希望水平高的个体,动力思维或路径思维水平较高,在遇到压力和挫折时更能积极寻求他人的帮助,以促进压力的减轻和问题的解决,从而达到幸福感的提升。其次,社会支持能通过希望感和主观幸福感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孤独感。这说明社会支持可以通过增强个体的希望和主观幸福感水平来降低老年人的孤独感。这一结果也和社会支持的压力缓冲模型相吻合,根据该模型,社会支持不仅能对个体身心健康产生直接的影响,还能通过增强个体的积极心理品质如希望感和主观幸福感,进而达到缓冲孤独对老年人的不良影响。社会支持水平高的个体,更容易体验到来自于家庭、朋友和其他方面的支持行为,促进老年人个体更加自信和积极地应对年龄的增长带来的身心不适应,提升对未来生活的希望,因此希望水平也就更高。希望水平高的个体表现为更加自信乐观的面对生活,积极情绪体验和对生活的满意度也更高,主观幸福感也更强。主观幸福感能显著负向预测孤独感,这丰富了当前的研究。本研究探讨主观幸福感的积极作用,提升主观幸福感能降低老年人孤独感,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孤独感的影响因素,丰富了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主观幸福感水平高的老人,更容易产生积极情绪,其社会交往能力也比较高,社交需求也更容易获得满足,产生孤独的情况较少。相反,社会支持水平较低的老年人感受到的支持较少,在遇到困境时容易陷入孤立被动状态,丧失对生活的希望和信心,导致希望水平较低,而较低的希望水平又会使老年人遇到压力性事件时感受到无助,陷入孤独。因此,通过多种途径提升老年人的希望感和主观幸福感能有效抵抗孤独感带来的危害。

五、结论和建议

本研究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拓展了老年人孤独感的影响因素研究,探讨了影响城市老年人孤独感的心理学因素以及因素间的中介作用机制,发现城市老年人社会支持水平越高,希望水平越高,主观幸福感越强,孤独感体验越少。城市老年人社会支持能显著负向预测孤独感,希望感和主观幸福感在其中起链式中介作用。

研究结果丰富了城市老年人积极心理学领域的研究,进一步完善了老年人孤独感的影响机制,并尝试从积极心理学角度提出缓解老年人孤独感的策略,弥补了前人研究的不足。优化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系统,构建服务于老年人的全方位社会支持网络,加强老年人与他人亲密的社会关系,提高老年人的社会支持水平,能有效缓解老年人的孤独感水平。家庭支持是社会支持的主要方面,老年人子女应加强与父母的沟通和联系,外出工作的子女应常回家陪伴父母,给予老年人家庭的温暖和情感的支持。此外,通过多种途径提升老年人的希望感和主观幸福感水平也能降低老年人孤独感,通过社区、老年大学以及老年人活动中心等场所举办老年人的相关社交活动,加强老年人的社交能力,促进老年人的社会交往,教会老年人理性应对孤独的策略和知识,鼓励陷入孤独的老年人积极寻求帮助,引导其建立对年老和孤独的正确认知,通过团体辅导、团体怀旧、叙事疗法等提升老年人的希望水平和主观幸福感,缓解和改善孤独感。

[参考文献]

[1]马潇斌,陈长香.高龄老人心理衰弱和孤独感的现况调查[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20(2):138-140.

[2]Takagi,E.,& Saito,Y.Older parents' loneliness and family relationships in Japan[J].Ageing International,2015(40):353-375.

[3]胡慧秀,王志稳,李小卫,李颖堃.养老院老年人孤独、抑郁状况及其关系的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4(10):1033-1036.

[4]Hawkley,L.,&Cacioppo,J.Loneliness matters:a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review of consequencesandmechanisms[J].Annals of Behavioral Medicine,2010(2):218-227.

[5]Holt-Lunstad J,Smith TB,Baker M,Harris T,Stephenson D Loneliness and social isolation as risk factors for mortality:a meta-analytic review[J].PerspectPsycholSci,2015(2):227-237.

[6]陈长香,郝习君,安思琪,等.老年人孤独与衰弱状况、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7(12):1117-1122.

[7]姚若松,郭梦诗,叶浩生.社会支持对老年人社会幸福感的影响机制:希望与孤独感的中介作用[J].心理学报,2018(10):1151-1158.

[8]Perissinotto,C.M.,Cenzer,I.S.,&Covinsky,K.E.Loneliness in older persons:a predictor of functional decline and death[J].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2012(14):1078-1084.

[9]蔡晓惠.老年人社会支持对希望的影响—基于社会幸福感与孤独感的间接效应检验[D].广州:广州大学,2016.

[10]Snyder,C.R.Hope theory:Rainbows in the mind[J].Psychological Inquiry,2002(4):249-275.

[11]Ciarrochi,J.,Heaven,P.C.L.,& Davies,F.The impact of hope,self-esteem,and attributional style on adolescents' school grades and emotional well-being:Alongitudinalstudy[J].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2007(6):1161-1178.

[12]Soundy,A.,Roskell,C.,Elder,T.,Collett,J.,& Dawes,H.Hope as a moderator in the development of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Sciences,2016(2):1761-1771.

[13]罗世兰,张大均.儿童心理虐待与孤独感的关系:领悟社会支持和希望的链式中介作用[J].少年儿童研究,2020(1):11-16.

[14]唐丹,邹君,申继亮,等.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3):160-162.

[15]张翔,苏少贞,谢芳,等.农村空巢中老年人社会支持、孤独感与主观幸福感及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1):191-194.

[16]高锋剑,陈有国,刘培朵,等.心理韧性、孤独感、自我效能感预测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优势分析[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7(2):227-232.

[17]Ed Diener.RobertBiswas-Diener.New Direction IN Subjective Well-being Research[J].Indian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2000(1):21-23.

[18]王戈,張澜,唐启盛.高血压患者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9(10):168-169.

[19]牛玉柏,郝泽生,王任振,等.老年人乐观、领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控制策略的中介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9(2):227-235.

[20]谢其利,宛蓉,兰文杰.夫妻依恋与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希望和生命意义的中介作用[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6):107-114.

[21]孟爽,秦琼,唐启群.养老机构老年人孤独抑郁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9(3):331-332.

[22]孙亚,社会参与、孤独感与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9.

[23]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J].中国心理卫生,1999(2):131-133.

[24]杨青松,石梦希,孙焕良,等.社会支持对留守农民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希望感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5(3):534-537.

[25]严标宾,郑雪,邱林.社会支持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应用心理学,2003(4):22-28.

[26]Russell D,Peplau L A,Cutmna C E.There-vised U C LA Loneliness Scale:Concurrent and discriminant validity evidence[J].Journalof Personality and Soncim Psychology,1980 (39):472-480.

[27]Ross MW and Rosser B Measurement and correlates of internalized homophobia:A factor analytic study[J].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 ,1996(1):15-21.

[28]谢丹,赵竹青,段文杰,等.希望思维在临床与实践领域的应用、特点与启示[J].心理科学,2016(3):741-747.

[29]杜宜展,杨艳颖.家庭亲密度对大学生孤独感的影响:人际信任的中介[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63-74.

[30]李冬环,林嘉怡.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家庭可支配收入代际分配差异视角[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88-97.

[31]白福宝,钟年.失独父母的丧痛与生命意义回归[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6):121-128.

[责任编辑]王立国

The Influence of Social Support on Loneliness of Urban Elderly

——The Chain Mediating Effect of Hope and Subjective Well Being

LU Chunli,LU Yonglan

(Normal Education College,LongyanUniversity,Longyan,Fujian 364012,China)

Abstract:485 urban elderly people were investigated by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scale,hope scale,subjective well-being scale and loneliness scale to understand the impact of social support on loneliness and the mediating role of hope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 significant pairwise correlation among social support,hope,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loneliness.Social support can not only directly affect loneliness,but also indirectly affect loneliness through the mediating role of hope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Therefore,optimizing the social support system of the elderly,improving the level of hope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can effectively alleviate the loneliness of the elderly.

Keywords:urban elderly;social support;sense of hope;subjective well-being;loneliness

[收稿日期]2021-01-18

[作者簡介]卢春丽(1986-),女,福建永定人,助理研究员,心理学硕士,主要从事积极心理学研究;卢永兰(1986-),女,福建上杭人,讲师,心理学硕士,主要从事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

[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重点课题(FJJKCGZ19-189);2020年度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FJ2020X008)

猜你喜欢

孤独感主观幸福感社会支持
大学生社会支持、孤独感与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人际信任对孤独感的影响因素研究
民办高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心理控制源相关研究
档案工作者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研究
脑卒中患者家庭照顾者的照护负担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
社会支持与员工工作满意度的相关关系
大学生孤独感影响因素研究
西藏高校大学生自我概念与主观幸福感的特点
大学生感恩、孤独感和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