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发展脉络与经验启示
2021-06-15杭姗姗李海青
杭姗姗 李海青
摘 要: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奋斗实践,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已成为一项系统工程伴随其发展的全过程。意识形态话语权作为意识形态建设中的一个子系统,对维护国家政权稳定、有效引导社会发展、正确规范个体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值此建党百年之际,回顾总结中国共产党在成立、发展和建设过程中争夺、探索、提升、升华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百年历史进程,能够获得宝贵的经验和深刻的启示。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要加强和完善党的意识形态话语主体的建设,拓展和丰富党的意识形态话语内容的广度,探索和创新党的意识形态话语载体的运用,以及实现对党的意识形态话语场域的净化。
关键词:意识形态话语权;百年演变;经验启示
中图分类号:D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729(2021)03-0018-08
中国共产党在2021年将迎来百年华诞,纵观波澜壮阔的百年历史进程,党终于发展成拥有9100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政党。百年历程的足迹使党走出了“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探索之路,百年奋斗实践使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成为一项一以贯之的系统工程。国际上,意识形态话语权会对国家的话语地位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在国内,意识形态话语权还会左右社会群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动摇执政党的稳固根基。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从无到有、从不断探索到深化拓展的过程。值此建党百年之际,全面系统地回顾、梳理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历史演变,认真总结党在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实践中的经验与启示,有助于维护并巩固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的领导地位,有助于推动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迈上新台阶。
一、价值意蕴:党的意识形态
话语权建构的重要性
话语权的本义是人们用语言交流自身思想和观点的权力。当话语权和意识形态相碰撞时,便组合成意识形态话语权,进而演变为一种潜在的实质性权力。所谓意识形态话语权,是“一个社会组织、团体或政党,为确立其自身形象和社会地位,以及组织目标的实现,通过话语体系建设,将其世界观、价值理念及政治信仰传播于社会,并作用于人们思想意识的一种影响力”[1]。就是说,谁能执掌意识形态话语权,谁就可以把握社会舆情和言论的导向,推广其根本利益与价值观念,引领时代发展走向。因此,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对维护国家政权稳定、有效引导社会发展、正确规范个体行为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一)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是维护国家政权稳定的应有之义
国家政权的建立是社会发展的起点,国家政权的稳定是社会制度得以有效长存、经久不衰的首要目标。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设水平是反映国家政权稳定度的风向标,马克思主义作为党和国家的主导性话语,经历了在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的沉淀,已经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认可。这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始终将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放在突出地位,用马克思主义的语言教育群众、联系群众、发动群众,积极引导广大人民群众不断为夺取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新胜利而奋斗,从而赢得了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可和拥戴。当今世界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异常激烈,马克思主义与其他社会思潮在意识形态层面的争夺与较量依旧存在,抢占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新高地,加快建构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维护国家政权稳定是我们党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
(二)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是有效引导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意识形态作为维护国家政权稳定的重要精神源泉和力量来源,其话语权的重要性在各个国家的发展进程中展现得淋漓尽致。不仅如此,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还可以整合大众观念、调节思想冲突,积极有效地指引和带领社会的发展方向。而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强大凝聚力,恰恰是源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将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中最发达的国家,其发展目标之一就是要通过最具有说服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消解社会矛盾,凝聚社会共识。新时代,加强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要把体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话语内容进行提炼概括、生动表达,努力唱响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主旋律,引导社会在正确的轨道上有序发展,营造团结和谐的社会氛围。
(三)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是正确规范个体行为的现实需要
意识形态不仅是对社会存在的客观反映,它还能激发社会成员的主观能动性。话语权不仅具有引导作用,还具有控制和规范作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以“接地气”的话语形式进行宣传,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将其主流思想理念与价值观念普及于大众,使广大个体形成具有一定道德规范、道德观念以及集体意识的整体。由于社会个体行为存在差异,当社会成员受到低俗社会思潮的影响而产生非理性行为时,党的意识形态话语建构主体可以将马克思主义思想观点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话语,使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更“接地气”,提升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阐释力,有针对性地正确、深入地引导人民群众澄清模糊认识,划清是非界限;同时帮助社会个体了解低俗事物的本质,不盲信盲从,并对其非理性行为进行规范和制止,引导社会个体增强依规则、依法律行事的自控意识以及养成理性、成熟、負责任的冷静平和心态。
二、百年演变:党的意识形态
话语权建构的发展脉络
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是意识形态建设的内在要求,是党的建设的重中之重。从意识形态的视角来看,一部中国共产党成立、发展和建设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对意识形态话语权争夺、探索、提升、升华的历史。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对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争夺
从建党之初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时,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都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炮火中展开的。28年的历史实践,使党在久经磨难的历程中挺住了对意识形态话语权认知与抉择的考验。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历程,起始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与传播。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以“马克思主义阶级学说”为主要内容的意识形态话语是以“革命”为主题的。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以暴力的形式推翻资产阶级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新政权,从而实现政权的彻底变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典型意义上的革命。所以,在建党初期,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主要将马克思主义革命话语源源不断地引入中国并广泛宣传,力图达到掌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目的。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为适应革命发展的需要,在上海创办了党的第一个出版机构即人民出版社,用来出版马列经典著作丛书;后又创办了上海书店和印刷所,专门经销马克思主义的革命书刊和宣传刊物。这充分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在建党初期就对马克思主义话语的传播工作有着相当高的重视程度。当马克思主义革命话语出现大众化和普及化的趋势时,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就自然而然地掌握在无产阶级的手中。
中国共产党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带来了希望和未来,马克思主义话语也已传入中国。但是在多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和反动思想泛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想要确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领导地位,就需要同封建主义残余思想,以及国民党所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做出争辩与斗争。所以,党作为意识形态话语主体在自我建设中需要不断增强宣传能力,更加充分地表达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从而真正地把话语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例如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强调了“在农民中普及政治宣传”的重要作用,党始终“以正确的策略领导群众,以宣传工作说服群众”[2](P11)。党在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过程中也注重话语方式的革新,马克思主义话语想要在中国实现广泛传播,就要同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于传统文化的精华中寻找突破口,以大众化、通俗化的方式传播马克思主义话语。例如毛泽东将马克思的“暴力革命”解释为“枪杆子里出政权”等简单易懂的话语,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也强调“我们是革命党,是为群众办事的,如果不学群众的语言,那就办不好”[3](P837)。党在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过程中还重视话语受众的利益实现,中国共产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在革命实践中真正做到了“每一天都是为了保护人民的利益,为了人民的自由解放”[4](P184)。历史证明,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需要贯穿于意识形态话语产生和传播的全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取得意识形态话语权争夺战的胜利。
(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对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探索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到改革开放之前,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在不断探索中前进。29年的历史实践,使党把国家建设与意识形态话语权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展开了一段又一段不平凡的经历。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上升为党执政的指导思想,这意味着党对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争夺取得了初步的战果。但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对马克思主义话语内容的需要与革命时期有所不同,而且革命时期对马克思主义话语的宣传和教育并没有形成一套完备的理论体系,革命地区的群众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的认知仅仅停留在表面,使得马克思主义话语只能在少数人民群众的心中产生情感共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清醒地认识到,加强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要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直到使得广大人民群众在认知上广泛接受、情感上高度共鸣。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伴随着在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上取得的重大成果,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的宣传和教育力度也逐步加大,号召和鼓励全党及全国人民积极学习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但当时在探索的过程中却出现了“反映党内在学习问题上存在着忽视理论的经验主义的危险倾向”[5](P308)。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面临巨大挑战。1951年5月,中共中央召开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宣传工作会议关于加强党的宣传教育工作的决议》。全党全国纷纷投入学习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运动中来,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和人民群众。与此同时,党和国家还着重加强对经典著作的文本宣传和理论教育,在这一时期先后出版了《毛泽东选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以及《列宁全集》等,坚持不懈地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道路。党内干部及党外群众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内容的学习理论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更加深入地扎根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中国共产党在对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过程中还开展了“除旧布新”的实践,试图根除残留的封建旧意识形态,且取得了丰硕成果。1949—1952年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政治方面的影响已经被彻底清除,在意识形态方面,党也积极消除其对广大民众的思想侵蚀。如在全国开展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就是对封建主义传统文化这一旧意识形态批判改造的典型。1954—1955年对胡适唯心主义的批判,将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与无产阶级思想文化划清了界限,为进一步确立党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中的话语权扫清了障碍。除此之外,党在意识形态话语表达方式上向创新性、多样化拓展,更好地发挥文艺工作的作用,推动宣传工作的展开,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的共鸣。比如1956年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双百方针”,为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从1956年9月党的八大召开到1966年5月以及文化大革命爆发这一时期,由于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走了一些弯路,但是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意识形态话语方面积累了丰厚的经验,为新时期意识形态话语建构提供了宝贵的财富。
(三)改革开放新时期党对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提升
1978年12月,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也进入了新纪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科学理论和历史实践,为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注入了“鲜活生命”和“新鲜血液”,使党的意识形态话语具有了强大的生命力,推动着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得到深化和升华。
从黨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四大,党在意识形态话语方面,摒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思维结构,恢复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了从“革命型”话语到“改革型”话语的整体性转变,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等一系列“改革型”话语体系贯穿于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过程中。与此同时,邓小平还指出:“在意识形态领域中,同各种妨害四个现代化的思想习惯进行长期的、有效的斗争。”[6](P209)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虽然其原因极其复杂,但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丧失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敌对势力试图对中国实施“西化”“分化”的阴谋策略,面对严峻的国际和国内环境,江泽民指出:“我们党历来重视意识形态工作。这方面工作做得好不好,直接关系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7](P106)综合国内外现实环境和历史教训,党和国家清醒地认识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摧毁西方敌对势力阴谋的强大思想武器,并将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推向了新高度。党的十六大以来,国内大众文化、享乐主义滋生,国际霸权主义、恐怖主义渗透,面对对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挑战,胡锦涛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放在重要地位,强调意识形态话语对文化建设的引领作用。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8](P209)。胡锦涛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提出了意识形态引领文化思想,这对党关于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方面有着重要的理论引领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四)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对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升华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繁荣、政治稳定以及在国际上综合地位的提高,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又提升到了一个新层面。中国共产党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带领下,对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表现出了高度重视,着重对党的意识形态话语内容进行丰富,对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策略进行创新,进而可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智慧和力量。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第一次提出并阐释的“中国梦”开启了意识形态新话语的大门,这也成为党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的历史和逻辑起点。以“复兴”为宗旨的“中国夢”话语的本质依旧是努力走向共产主义,凝结的是千万中国人的理想信念。习近平提出“四个全面”“五位一体”等作为中国发展模式的新理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的大内存。除此之外,党和国家领导人还提出了一些耳熟能详、深入人心的“新话语”。比如“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老虎‘苍蝇一起打”“‘钙与‘软骨病”“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新话语简短而精湛,表达的思想内涵深刻、寓意深远,为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增添了丰富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意识形态新话语不仅没有止步于提出,而且还做到了在人民群众心中永存。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在建构意识形态话语权时,始终遵循着“表民意”的原则。其中,以“反腐”话语最具有代表性,将“反腐”的民意通过耳熟能详的话语进行充分表达,由此来寻找社会大众的共鸣,并在党意和民心之间形成新的话语共鸣点。21世纪迈入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新时代,意识形态与网络文化相互交融与碰撞,意识形态话语权斗争逐渐转变为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争夺。中国共产党积极开拓话语新场域,抢占网络话语平台,把握网络舆论主导地位,利用网络新方式,做好网络意识形态宣传,争取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网络话语创新上取得重大突破。正如习近平所强调的:“要创新改进网上宣传,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9](P198)
三、经验启示:党的意识形态
话语权建构永远在路上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取得了瞩目的成绩,同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笔宝贵的资源是我们党开启百年后新征程的历史遗产。回顾和梳理这段百年发展历程,探寻内在逻辑规律,为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带来诸多的经验与启示。
(一)加强和完善党的意识形态话语主体的建设
所谓党的意识形态话语主体是指党的意识形态话语的发出者,包括政党、政府、官方传统媒体等,这些主体通过创办或使用不同的传播工具将党的意识形态思想进行传播并实现其普及大众化的目标。习近平强调,要“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10]。所以,加强和完善党的意识形态话语主体的建设,必须致力于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者队伍的建设,重视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模范工作的示范效应。
第一,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者队伍建设。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是党建工作的重要基石,其建构过程能否有序进行以及是否能够取得实效性的成果,关键在于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意识形态工作队伍。正如马克思所说,无论哪一个阶级存在,总会有“一部分人是作为该阶级的思想家出现的,他们是这一阶级的积极的、有概括能力的意识形态家”[11](P551)。其意在于,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离不开一个专业化的队伍来参与并实施。首先,要努力培养一批高水平的理论工作者。而且,理论工作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直接决定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实现。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发展进程中始终贯彻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有效推动了党的意识形态话语主体的建设。其次,要努力构建一支“精”且“专”的理论宣传队伍。理论宣传队伍要精通理论知识,擅长宣传工作,其任务就是如何将党的意识形态思想传递给人民群众,并力求达到家喻户晓的效果。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要进一步提高理论宣传者的业务素质,创作出更多内涵深、易理解、广传播的意识形态话语,将马克思主义话语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第二,重视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模范工作的示范效应。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是党的组成成员,也是党的形象的体现者。党的形象如何与党领导下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威的实现密切相关,人民群众要监督党员和领导干部是否做到言行一致,尤其是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的模范作用往往能起到正确引导人民群众思想和价值行为的作用。在党的革命时期,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一起吃苦、一起干革命,正是党的这种优良作风和清正廉洁的形象深深地影响着革命时期的贫苦人民,因此成为中国共产党能够在严峻环境中兴起、率领中国人民艰苦奋斗,从而赢得革命战无不胜成果的重要因素。而且党的主要领导人在革命的各个时期都非常重视党员干部的作用。毛泽东曾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12](P526)所以,新时代新担当,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要躬身践行、率先垂范。首先,要做到以身作则,严格依身份做事情,在思想上要有高觉悟,在行为上要有强担当,带头干、埋头干,展现新时代党员干部风范。其次,要常抓不懈严作风,党的作风建设十分重要,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要清正廉洁,增强纪律意识,并对作出突出贡献的党员领导干部给予表彰和奖励,并加大学习宣传的力度,将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的榜样示范作用展现得淋漓尽致。
(二)拓展和丰富党的意识形态话语的内容
党的意识形态话语内容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明确宣布且必须坚持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它是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革命和建设胜利的信念支撑和精神支柱,始终将其作为我国政党统一思想和行为的旗帜。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时代发展变化的,因而需要与时俱进地优化党的意识形态话语内容,在理论联系实际中创新党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设。所以,拓展和丰富党的意识形态话语的内容必须推进党的意识形态话语内容的时代化和大众化,立足改革实践,讲好中国故事。
第一,推进党的意识形态话语内容的时代化和大众化。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根本指导思想,回顾党的百年风雨历程,是马克思主义指引党在磨难和坎坷中找到了希望,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追求民族独立和解放而努力的过程,同时也是使马克思主义在参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不断实现自身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过程。首先,当今全球范围内的意识形态碰撞愈加剧烈,创新和发展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使命重担落在了当代人身上。党的意识形态话语内容要想实现时代化,就必须与时俱进,时刻保持理论创新,才能指导发展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其次,党的意识形态话语内容要想实现大众化,必须浅显易懂,要使马克思主义理论真正为广大人民群眾所运用。科学化、理论化和抽象化是马克思主义话语的显著特征,与广大人民群众熟知的日常化和大众化的话语内容之间存在着不小的差异。为减少这种差异性,意识形态话语内容必须从关注社会大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宣传其喜闻乐见的内容,只有这样才会赢得广大人民群众对党的意识形态话语的认可、理解和接受。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话语内容要用更加生动形象的话语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成果,使党的意识形态真正能够做到融入群众、掌握群众,把人民群众团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下,凝聚气贯长虹的中国精神,强大战无不胜的中国力量,共筑崇高的中国梦想。
第二,立足改革实践,讲好中国故事。理论来源于实践。党的意识形态话语内容不是主观臆想、凭空捏造的,而是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风雨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与鲜活经验中总结实现的。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也不是我们自我标榜就可以实现的,而是要脚踏实地地进行实践,在不断总结和发展中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模式,从而掌握话语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创造了经济繁荣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在国际上赢得了使许多国家羡慕和敬仰的成绩。不少国家和有识之士赞叹中国发展的成效,赞叹中国道路和中国力量。尤其是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话语内容更是将马克思主义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正紧紧围绕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并以独特的话语体系和话语内容,向世界各国人民彰显着中国模式的魅力。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话语主体要充分领会时代精神,对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对外讲好中国故事就要讲好中国的思想理论和中国的发展模式,我们必须做到注重与世界对接,完善话语的国际化表达,把改革开放之路的宏伟历程和丰硕成果表述成“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引导国际学术界展开研究和讨论。”[13](P17)在改革实践中,紧紧立足于中国,从中国的视角和道路出发,发出中国的最强音,才能面对西方敌对意识形态的挑战而抢占先机,维护中国的大国风范。
(三)探索和创新党的意识形态话语载体的运用
党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载体是话语主体对意识形态进行传播并希望达到一定效果的手段、方法、途径。新形势下,党的意识形态话语载体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改变,意识形态话语的传播需要一定的公共场所和平台,社会成员就是在这些平台上接触各种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的。所以,探索和创新党的意识形态话语载体的运用,必须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以及增强阵地意识,搭建话语平台。
第一,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当前,互联网技术发展突飞猛进,带来的是社会讯息传播方式的革新与换代,这为党的意识形态话语传播提供了新的渠道和载体。我们应该紧跟时代潮流,学会把握和运用网络信息化传播的有利之处,加强新兴媒体的建设。但是立新不能忘旧,传统媒体同等重要,所以要坚持一手抓传统媒体的发展,实现其价值最大化,一手抓新兴媒体的建设,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为党的意识形态话语的建设提供最有力的载体支持。首先,要继续巩固传统媒体在党的意识形态话语传播中的地位。《人民日报》作为党的意识形态话语宣传的最权威媒体,是全国传统主流媒体的旗帜和指向标。《人民日报》所呈现的新闻以及社会舆论信息在党的意识形态话语宣传中依旧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媒体以其严谨、缜密的自身特点,其新闻、舆论的可信度为公众所认同,尤其是社会舆论冲突发生后,传统媒体的认可度要高于新兴媒体。其次,要依托传统主流媒体发展新兴媒体。《人民日报》作为传统媒体的代表,其在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是在自媒体迅速发展之下,《人民日报》积极运用网络技术,搭建“人民网”网站、《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人民日报》微博等网络平台来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党的话语内容,唱响网上意识形态思想主旋律。
第二,增强阵地意识,搭建话语平台。阵地是党的意识形态话语的重要载体和传播渠道,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依托。在意识形态战场打响的是一场争夺战,马克思主义思想要牢牢坚守住这一高地,谨防负能量社会思潮占领。胡锦涛同志强调,“强化阵地意识,加强阵地建设,是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的重要保证”[14](P394)。做好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工作需要增强阵地意识,搭建话语平台。在不同时期,党的意识形态话语主阵地会发生变化。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话语阵地的建设需充分利用网络媒介的优势作用,在自媒体领域积极开拓建立党的意识形态话语传播的新兴主流阵地。首先,全党上下要高度重视党的意识形态话语阵地的建设,有效规划保障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的传播,占领和坚守党的意识形态话语阵地,全党上下都有责任冲锋在前、参与其中。其次,面对敌对意识形态的侵袭,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必须在思想上筑牢稳固的万里长城,各部门要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坚守在抵御错误思潮的前沿阵地,加强对非主流意识形态的监管,为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打造一个良好的国内和国际环境。
(四)实现对党的意识形态话语场域的净化
党的意识形态话语场域是指话语主体在某种特定环境下将马克思主义话语内容进行宣传,这是党的意识形态话语的传播空间。而且任何话语之间都是有联系的,并活跃在一定的场域中,这就要求党在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过程中重视话语场域的作用,加强对话语场域的调节,做好网络话语监管与监控工作,实现对意识形态话语场域的净化。
第一,创新监管技术支撑,增强话语监控。科学技术的伟大发现造就了互联网时代的诞生,而党的意识形态话语在网络平台的传播也需要科学技术作为依托和支撑。互联网语境下的话语传播速度快、范围广、感染力强,但如果对新媒体技术缺乏有效监管,不良社会思潮便会充斥网络空间。这不仅严重影响党的意识形态话语价值的导向作用,还会削弱互联网语境下党的意识形态话语传播的正向效应。首先,要提高监管信息真实性的技术。做好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工作,学会运用科学技术手段对网络信息进行监控,以加强信息内容传播的真实度。在技术方面不仅要做好对网络信息和网络舆情传播的过滤与分级处理,还要争取实现在源头监控低俗社会思想的出现,减少负面信息的传播。其次,要研发媒介应用的网络追踪技术。面对互联网中庞大的信息链条,传统媒体的人工审核技术已经远远落后于如今信息传播的速度,无论在哪一平台进行传播,媒介应用都应该研发采用智能化的系统进行防范和追踪,避免给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带来不必要的阻碍。
第二,改善网上舆论生态,净化话语空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网上舆论生态的建设,他曾强调:“舆论生态日趋复杂,舆论聚焦的热点集中在网上,舆论引导的难点依然在网上。”[15](P181)如果不能改善网上舆论生态,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在互联网上就会被架空。所以要高度重视自媒体领域中的舆论导向,努力营建一个积极健康、和谐向善的网络空间。对待网络平台中充斥的非主流意识形态话语,首先,要增强政府对网络舆情的引领力,采取包容与批判相结合的态度,积极加以引导。党的意识形态话语主体要客观看待各种非主流意识形态存在的合理性,吸收、借鉴其合理成分,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不断凝聚思想共识;但是面对各种试图传播糟粕思想的社会思潮时,要积极批判并揭露其虚假本质,防止其影响党的意识形态话语传播的进程。其次,规范网民政治参与行为。可以将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相结合,除了制定网络空间的道德规范,从文明、伦理、良知的角度引导网民自觉规范网络参与行为,还要建立健全网络空间法制体系,从法律角度规范网民行为,打击网络犯罪,净化网络环境,维护网络秩序,促进党的意识形态话语在网络上有序传播,实现对党的意识形态话语空间的净化。
参考文献:
[1] 聂筱谕.西方的控制操纵与中国的突围破局——基于 全媒体时代意识形态话语权争夺的审视[J].世界经济 与政治论坛,2014(3):69-83.
[2] 刘少奇同志关于新闻工作的几次讲话[M].北京:北京 新闻学会编,1980.
[3] 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 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五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6]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7] 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8]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 社,2005.
[9]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10] 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 更好完成新形势下 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N].人民日报,2018-08-23(1).
[11]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2] 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3] 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 出版社,2016.
[14] 胡锦涛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15] 习近平新闻思想讲义(2018年版)[M].北京:人民出版 社,2018.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artys Ideological Discourse Power
— based on the 100th anniversary of the Party
HANG Shan-shana,LI Hai-qingb
(a.School of Graduate Studies,b.School of Marxism Studies,Party school of Central Committee of C.P.C [National Academy of Governance],Beijing 100091,China)
Abstract:After struggle and practice for a century,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discourse power of the Party has become a systematic project with the whole process of its development. As a subsystem of ideological construction,ideological discourse power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maintain the stability of state power,guide social development effectively,and regulate individual behavior correctly. On the occasion of the 100th anniversary of the Party,we can gain valuable experience and profound enlightenment by reviewing and summarizing the centennial historical process of the struggle,exploration,promotion and sublimation of ideological discourse power in the process of its establishment,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In the new era,to construct the Partys ideological discourse power,we should strengthen and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artys ideological discourse subject,expand and enrich the breadth of the Partys ideological discourse content,explore and innovat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artys ideological discourse carrier,and realize the purification of the Partys ideological discourse field.
Key Words:ideological discourse power;centennial evolution;experience and enlightenment
責任编辑:彭 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