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经验启示
2016-09-27申付建
申付建
摘 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即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实际状况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中国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在两次历史性飞跃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都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同时,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其中的经验或教训也给我们留下了诸多经验启示。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经验启示
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概述
由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产生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即毛泽东思想。国民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迅速对当时的中国革命实际情况和过去的实践经验进行了分析和总结,随后通过秋收起义、井冈山斗争等亲身体会,开始理性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经验,开启了中国工农武装割据的历史。
1935年1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红军到达延安后,毛泽东又联系革命斗争实际写了一系列著作,使毛泽东思想进一步走向成熟。1945年,中共七大召开,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随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并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以及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1978年底,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随后,邓小平开始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全面探索。将实事求是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并实行改革开放。在党的十二大上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并在十三大上全面阐述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到党的十五大,邓小平理论被正式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20世纪末,世界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何才能继续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防腐抗变的能力,成为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审时度势,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2006年,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重要任务,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和谐社会的理论和实践发展到了新阶段。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四个全面”的总体布局。在2015年2月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仪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将“四个全面”定位为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全新布局。“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又一次新的飞跃。
以上各个时期根据中国实际情况做出的正确论断决策和方针政策,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验启示
1.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是马克思在革命实践过程中抽象出来的一般性理论。在运用其原理时,必须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原则
辩证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我们应该坚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群众的根本利益而奋斗”的群众观点。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遵循的工作方法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把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3.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研究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进程中,通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来指导中国革命运动,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来教育党。之后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也都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以应对新形势下的国内外复杂情况。只有深度研读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完全领悟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才能游刃有余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才能更好地结合当代中国实际,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参考文献:
[1]曲青山.党的十八大与“四个全面”提出和形成的历史过程[J].中共党史研究,2015,(3).
[2]周光迅,李 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经验与启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